六年级上册科学电磁铁的磁力一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3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3电磁铁的磁力(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磁力强弱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掌握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电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铁磁力产生的原因,掌握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铁磁力产生的原因,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学生对电磁铁磁力大小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电磁铁磁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
3.讲解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讲解电磁铁磁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
4.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拓展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铁的磁力(一)1.电磁铁磁力产生的原因:电流、线圈匝数、铁芯2.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有无八.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通用6篇)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电磁铁》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
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又广泛应用在各种用电器中。
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平的多种研究。
本课属于实验探究课。
教学内容有两大部分组成:1、制作铁钉电池铁,2、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的过程来寻找它的相关特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电磁铁的磁力》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设计思路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对本课内容做了如下设计:1、从移动大头针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磁铁。
2、在制作电磁铁时,采用图片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做法,并且让每个组制作两个线圈缠绕方向相反的电磁铁,为第三个活动做铺垫。
3、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去吸大头针,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来感知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4、从磁铁有南北极引入到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让学生先猜测,再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然后统一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用小磁针来检测,并让学生明确:只有一端吸引还不能判断南北极,要同时满足相吸和相斥两个条件才可以。
5、让学生看统计的结果,从中发现各个组的南北极不一致,再问: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呢?引入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探究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提醒学生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然后让各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因素来进行探究。
三、重、难点的处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发现电磁铁具有南北极并且可以改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处理重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通过猜测,验证,并在活动中仔细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3电磁铁的磁力(一)》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磁铁的磁力特点,探索影响电磁铁磁力强弱的因素。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电磁铁的磁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电磁铁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电磁铁的磁力特点。
2.让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磁力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磁铁的磁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电磁铁、铁钉、线圈、电池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电磁铁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铁的磁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科科学六年级上册第 3 单元第 3 课教科版
新授课《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有两个活动。
一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能找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二是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
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1、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3、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交流与讨论能引发细腻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大胆的想象,又有根据的假设。
2、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检验假设的实验。
四、教学重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五、教学难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六、教学准备:电池、1根长约1米的导线、铁钉、1包大头针。
七、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