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第1章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25
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 学会分析简单电子电路,并能正确绘制电路图;3. 了解电子线路实验的操作流程,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线路;2. 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子线路的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以电子线路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主线,结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线路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和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的认识与使用:- 元件分类、功能及符号;- 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简单电子电路分析:- 电路基本原理;- 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 电路仿真与实验操作。
3. 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 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 设计原则与方法;- 电路搭建与调试;- 故障分析与改进。
5. 课程设计与实践:- 设计任务与要求;- 团队合作与分工;- 成果展示与评价。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电子元件的认识与使用;第二周:简单电子电路分析;第三周:电子线路实验;第四周: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第五周:课程设计与实践。
教材章节关联:《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电子元件;第二章: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章:电子线路实验;第四章: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号:班级:通信工程14-2班指导老师:正琼目录键入章标题(第1 级)1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 键入章标题(第1 级)4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设计课题一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1. 设计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设计容:设计一个LC 正弦波振荡器 ● 已知条件:三极管 负载●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谐振频率ƒ0 = 5MHz ② 频率稳定度ocf f ≤510–4/小时 ③ 输出峰峰值2. 设计方案选择 ● 方案选择 ①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优点:由于1L和2L之间有互感存在,所以容易起振。
其次是频率易调(调C)。
缺点:与电三点式振荡器相比,其输出波形差。
这是因为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波形失真较大。
其次是当工作频率较高时,由于1L和2L上的分布电容和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均并联于1L与2L两端,这样,反馈系数F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工作频率愈高,分布参数的影响也愈严重,甚至可能使F减小到满足不了起振条件。
因此,优先选择的还是电容反馈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优点:高次谐波成分小,输出波形好,其次振荡频率可以做得很高,因而本电路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
缺点:频率不易调(调L,调节围小),调1C 或2C 来改变震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
但只要在L 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1C 与2C 为固定电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克拉波振荡器优点:频率可调,,其次改变F 不受影响,与无关,故比较稳定。
缺点:频率不能太高,波段围不宽,波段覆盖系数一般约为1.2~1.3,波段输出幅度不平稳,实际中常用于固定频率振荡器。
○4 西勒振荡器优点:振荡频率可以很高,且在波段振幅比较稳定,调谐围比较4C宽,克拉波电路中是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会影响接入系数P,从而可能停振。
但西勒电路中,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不会影响接入系数P。
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优秀教案范本尊敬的教师们:本教案针对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为你们准备的一份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的优秀教案范本:第一节:电子线路基础知识概述1. 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并能够简单分析电子线路的组成和特点。
2. 内容:- 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分类- 电子线路的基本组成元件及其特点- 电子线路的符号表示法3. 授课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实例分析进行互动式授课,提醒学生注意各种电子线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1. 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电子线路的特性进行准确的电路分析。
2. 内容:- 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节点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的原理和步骤- 网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操作步骤3.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路实例,使用上述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节: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 目标:提高学生对复杂电路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掌握混合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
2. 内容:- 电子线路的组合与简化- 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集成电路的应用与原理3.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构建多级放大电路和使用集成电路进行信号处理,加深学生对复杂电路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节: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1. 目标:培养学生的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2. 内容:- 常见电子线路故障的诊断方法- 故障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电子线路测试仪器的使用与操作3. 实践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故障模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仪器检测和分析,并解决电子线路故障。
第五节:电子线路的创新设计1.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电子线路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二〇一六年七月目录第1章课程设计任务31、1 课程设计目标 31、2 课程设计任务 3第2章芯片选型及电路工作原理32、1 RS232通信电路32、2 RS485通信电路42、3 电源模块 52、4 电流转电压模块 62、5 启动引导模块 62、6 复位模块72、7 仿真调试模块72、8 主控芯片7第3章电路原理图设计结果8第4章电路PCB设计结果9第5章收获与体会10第1章课程设计任务1、1 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电子线路设计的一般流程;2、学习利用一种工具进行电子线路设计的方法;3、获得电子线路设计的实践经验。
1、2 课程设计任务1、学习电路工作原理;2、利用AD09,设计电路原理图;3、利用AD09,设计PCB。
具体要求:(1)设计STM32F103VET6最小系统电路,要求电路板总体5V供电输入,选择稳压芯片,转换出3、3V,2、5V,-5V,AD采样参比电压为2、5V;(2)RS485通信电路,芯片选用MAX485;(3)RS232通信电路,芯片选用MAX3232CSE;(4)4-20mA转电压信号调理电路,4-20mA转0、4-2、0V,用运放做电压跟随调理,运放芯片选择OP07C,送入STM32的AD采样端口。
(5)所有电阻电容尽量用0805贴片封装。
第2章芯片选型及电路工作原理2、1 RS232通信电路RS232通信电路选用MAX3232CSE芯片。
MAX3232采用专有低压差发送器输出级,利用双电荷泵在3、0V至5、5V电源供电时能够实现真正的RS-232性能,器件仅需四个0、1uF的外部小尺寸电荷泵电容。
MAX3232确保在120kbps数据速率,同时保持RS-232输出电平。
MAX3232具有二路接收器与二路驱动器,提供1uA关断模式,有效降低功效并延迟便携式产品的电池使用寿命。
关断模式下,接收器保持有效状态,对外部设备进行监测,仅消耗1uA电源电流,MAX3232的引脚、封装与功能分别与工业标准MAX242与MAX232兼容。
《电子线路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基本原理;(2)掌握电子元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3)学会简单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学会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部分(1)电子线路的定义;(2)电子线路的组成部分:电源、信号源、传输线路、负载等;(3)电子线路的分类: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混合电子线路。
2. 基本电子元件(1)电阻:种类、符号、特性、测量;(2)电容:种类、符号、特性、测量;(3)电感:种类、符号、特性、测量;(4)二极管:种类、符号、特性、测量;(5)晶体管:种类、符号、特性、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部分;(2)基本电子元件的识别和使用;(3)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1)电子元件的特性分析;(2)电子电路的解析方法;(3)实际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电子线路的原理和现象;(2)实验室设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视野,了解最新电子科技动态。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目录第1章技术指标 21.1系统功能要求 21.2 系统结构要求21.3电气指标 21.4设计条件 21.5 元器件介绍 31.5.1 数码管 31.5.2 发光二极管 31.5.3 排阻 41.5.4 4511译码器 41.5.5 八位拨号开关 41.5.6 74174芯片 51.5.7 74283芯片 5 第2章整体方案设计 62.1 算法设计 62.2 整体方案72.2.1 预期效果72.2.2 设计内容72.2.3 整体布局92.3整体方案图及原理10 第3章单元电路设计113.1 十进制显示电路设计113.2 8421BCD码控制电路设计113.3 二进制显示电路设计123.4 整体电路图143.5 实验实物图143.6 整机元件清单15 第4章测试与调整164.1十进制显示电路调测164.2 8421BCD码控制电路调测164.3二进制显示电路调测174.4 整体指标测试174.5 测试数据18 第5章设计小结195.1 设计任务完成情况195.2 问题及解决195.3 心得体会20 附录1:参考文献22 附录2:预习报告附录3:设计图第1章 技术指标1.1 系统功能要求人们在向计算机输送数据时,首先把十进制数变成二—十进制码,即 BCD 码, 运算器将接收到的二一十进制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后才能进行运算。
这种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过程称为“十翻二”运算。
1.2 系统结构要求系统结构方框图如下:系统复位 十进制数输入(0-9共10个数)1.3 电气指标(1)具有十翻二功能。
(2)实现三位十进制数到二进制数的转换。
(3)能自动显示十进制数及对应的二进制数。
(4)具有手动清零功能。
1.4 设计条件(1)电源条件:直流稳压电源提供+5V 电压。
(2)实验仪器:十翻二运算电路RESET二进制数显示十进制数显示名称备注稳压电源实验室配备万用表一个面包板1块剪刀一把镊子一把导线若干1.5 元器件介绍1.5.1 数码管规定用1 表示数码管a—g线段中的点亮状态,用0表示a—g线段中的熄灭状态。
《电路实验》笔记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在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电路实验被视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搭建了从理论知识通往实践操作的桥梁,还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实验技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
正因如此,编写并整理电路实验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电路实验》笔记的详细解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其在电路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并探索如何通过高效的笔记整理方法来提升学习效率。
电路实验作为电子工程教育的基础,其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加深对电路原理和工作机制的理解。
例如,在电子电路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电路中的信号波形、电压电流变化等实验现象,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电路定理和公式[1][2]。
电路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测量等工作,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此外,电路实验中的故障排除环节也是对学生细心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应对各种电路故障[3]。
电路实验还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电路设计方案、探索新的实验方法,或者对现有的电路进行改进和优化。
这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将来的科研或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4]。
编写并整理电路实验笔记对于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详细的笔记记录,学生可以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的心得体会,从而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笔记的整理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条理化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电路实验在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编写并整理电路实验笔记,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升实验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子电路实验补充讲义电子电路实验室编目录实验一、高频电子仪表的使用∙∙∙∙∙∙∙∙∙∙∙∙∙∙∙∙∙∙∙∙∙∙∙∙∙∙∙∙∙∙∙∙∙∙∙∙∙∙∙∙∙∙∙∙∙∙∙∙∙2 实验二、高频单调谐回路放大器∙∙∙∙∙∙∙∙∙∙∙∙∙∙∙∙∙∙∙∙∙∙∙∙∙∙∙∙∙∙∙∙∙∙∙∙∙∙∙∙∙∙∙∙∙4 实验三、电容反馈LC振荡器∙∙∙∙∙∙∙∙∙∙∙∙∙∙∙∙∙∙∙∙∙∙∙∙∙∙∙∙∙∙∙∙∙∙∙∙∙∙∙∙∙∙∙∙∙∙∙∙∙7 实验四、乘法器振幅调制器∙∙∙∙∙∙∙∙∙∙∙∙∙∙∙∙∙∙∙∙∙∙∙∙∙∙∙∙∙∙∙∙∙∙∙∙∙∙∙∙∙∙∙∙∙∙∙∙∙∙∙∙∙10 实验五、乘法器同步检波器∙∙∙∙∙∙∙∙∙∙∙∙∙∙∙∙∙∙∙∙∙∙∙∙∙∙∙∙∙∙∙∙∙∙∙∙∙∙∙∙∙∙∙∙∙∙∙∙∙∙∙∙∙13 实验六、压控振荡器调频器∙∙∙∙∙∙∙∙∙∙∙∙∙∙∙∙∙∙∙∙∙∙∙∙∙∙∙∙∙∙∙∙∙∙∙∙∙∙∙∙∙∙∙∙∙∙∙∙∙∙∙∙∙15 买验七、相位鉴频器∙∙∙∙∙∙∙∙∙∙∙∙∙∙∙∙∙∙∙∙∙∙∙∙∙∙∙∙∙∙∙∙∙∙∙∙∙∙∙∙∙∙∙∙∙∙∙∙∙∙∙∙∙∙∙∙∙∙∙∙∙∙∙∙∙18 实验八、波形转换器∙∙∙∙∙∙∙∙∙∙∙∙∙∙∙∙∙∙∙∙∙∙∙∙∙∙∙∙∙∙∙∙∙∙∙∙∙∙∙∙∙∙∙∙∙∙∙∙∙∙∙∙∙∙∙∙∙∙∙∙∙∙∙∙∙21实验一高频电子仪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示波器、BT—3C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弄清高频电子实验箱的结构;掌握实验箱自带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2.BT—3C频率特性测试仪3.高频电子电路实验箱4.万用表三.实验内容1.高频实验箱的使用由于高频电子电路对实验电路的走线、元件排列等有较高要求,所以采用实验箱开设高频实验。
SAC—GDS高频电子电路实验箱是根据“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它可以满足和完成“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多种实验要求,共可开设十三个实验项目。
本机还自带部分仪表,现将其介绍如下:(1)电源的使用本机设有供实验使用的五种电源:+5 v ;- 5v; +12v; - 12v; +8V;- 8v,最大输出电流0.3mA。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2.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3.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4. 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及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电子线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电子线路的技能;3. 培养学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交流、分享与合作。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线路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生,对电子科学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紧密联系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线路基本概念。
2. 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路定律与定理。
3.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元件及其特性。
4. 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
5. 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路仿真与设计。
6. 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与搭建;教材章节:第六章 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与应用。
7. 动手实践:搭建并测试串联、并联电路,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等;教材章节:第七章 动手实践与实验。
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电子线路基本概念;2. 第2周:电路定律与定理;3. 第3周:电子元件及其特性;4. 第4周: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5. 第5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6. 第6-7周: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与搭建;7. 第8周:动手实践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