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盗掘古墓葬的司法认定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
盗掘古墓葬罪立案标准盗掘古墓葬是一种严重侵犯文物保护法的犯罪行为,其危害性和社会危害性极大。
为了规范对盗掘古墓葬犯罪的打击和处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制定了盗掘古墓葬罪立案标准,以便依法严惩盗墓行为,保护我国丰富的文物遗产。
首先,盗掘古墓葬罪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盗掘古墓葬的行为特征。
盗掘古墓葬是指盗掘、侵占古代墓葬内的文物、古代书画、古代器物等文物的行为。
盗掘古墓葬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盗掘、侵占古代墓葬内的文物、古代书画、古代器物等文物的行为;盗墓者在盗掘古墓葬过程中,破坏古代墓葬的完整性和原貌;盗墓者通过盗掘古墓葬获取的文物、古代书画、古代器物等文物,进行非法交易或私自收藏。
二、盗掘古墓葬的社会危害性。
盗掘古墓葬的行为不仅仅是对古代墓葬的侵害,更是对我国丰富的文物遗产的破坏。
盗墓行为不仅损害了古代墓葬的完整性和原貌,更是对我国丰富的文物遗产的严重破坏。
盗掘古墓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古代墓葬的完整性和原貌,更是对我国丰富的文物遗产的破坏。
盗墓行为不仅损害了古代墓葬的完整性和原貌,更是对我国丰富的文物遗产的严重破坏。
三、盗掘古墓葬罪立案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条的规定,盗掘古墓葬罪立案的标准主要包括,盗掘古墓葬的行为特征符合盗掘古墓葬罪的构成要件;盗掘古墓葬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盗掘古墓葬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四、盗掘古墓葬罪的法律责任。
对于盗掘古墓葬的犯罪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条的规定,盗掘古墓葬罪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盗掘古墓葬的犯罪嫌疑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盗掘古墓葬的犯罪嫌疑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盗掘古墓葬的犯罪嫌疑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在处理盗掘古墓葬案件时,司法机关应当依法严格审查,依法严厉打击盗墓行为,保护我国丰富的文物遗产。
◆法律经纬2016・12(中)关于盗掘古墓葬罪既遂认定标准的再分析丰怡凯摘要作为行为犯的典型代表,对于在认定盗掘古墓葬罪是否既遂时,需要分析其中的盗掘行为侵犯了何种法益来加以判断。
如果行为人所追求的盗掘行为已经彻底完成,产生了行为人所想要的特定结果,例如打通盗洞、盗得文物等,此种情况下即可认定为盗掘古墓葬既遂。
但如果行为人的盗掘行为并没有达到其所追求的程度或者没有造成特定的危害结果,如盗洞未能打通、未能发现墓葬、实质上没有破坏到墓葬等,则应该认定为盗掘古墓葬罪未遂。
关键词盗掘古墓葬罪犯罪既遂盗掘行为综合考量作者简介:丰怡凯,郑州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12.165一、正确认识盗掘古墓葬罪的客体利于恰当把握其犯罪既遂的条件近两年盗墓题材的影视和小说凭借其惊险紧凑的情节和奇幻的剧情而风靡一时,亦为盗墓这一经久不衰的话题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我国传统观念下的“逝者安息、死后为大”则给予盗掘古墓葬的行为以强烈的谴责。
不仅如此,为打击盗掘古墓葬行为,维护古墓葬历史文化价值,并从源头上杜绝其他文物犯罪,我国于1997年修订《刑法》时在第三百二十八条专门设立了盗掘古墓葬罪,并设立了较重的法定刑(包括适用死刑,不过在后来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废除了死刑的适用)。
总体来说,盗掘古墓葬罪可定义为行为人没有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准许而私自盗窃、挖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墓葬的行为。
所谓的古墓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古代(一般指清代及其之前的时期)用于埋葬人们遗体、遗物的坟墓。
古墓葬因其蕴含历史价值而受法律保护。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盗掘古墓葬罪客体的认识有较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盗掘古墓葬罪的犯罪客体是单一客体,即只指国家对古墓葬的管理制度而不包括国家对古墓葬的所有权。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存在偏颇。
首先,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古墓葬属于国家所有,其次盗掘古墓葬罪中的“盗”的对象是墓葬文物,“掘”的对象是古墓葬。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顾道德伦理,肆意破坏他人墓地,抄人祖坟。
这种行为不仅对他人权益造成严重侵害,也触犯了我国法律。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抄人祖坟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以警示人们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
一、抄人祖坟的行为定义及危害1. 定义抄人祖坟,即未经墓地主人同意,擅自挖掘、破坏他人祖坟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墓地主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民族尊严。
2. 危害(1)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祖坟是墓地主人及其家族的象征,具有极高的纪念意义。
抄人祖坟行为侵犯了墓地主人的财产权和名誉权。
(2)破坏社会风气。
抄人祖坟行为破坏了社会道德伦理,导致人心不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损害民族尊严。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祖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抄人祖坟行为损害了民族尊严,破坏了民族精神。
二、抄人祖坟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故意毁坏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抄人祖坟行为属于故意毁坏财物,如果行为人情节严重,将面临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因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墓地主人可以要求抄人祖坟的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1)赔偿因抄人祖坟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2)赔礼道歉;(3)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抄人祖坟的行为人,如果情节较轻,将面临行政拘留和罚款。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盗墓者的法律风险古墓探险行为的合法性疑问近年来,随着古墓探险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和小说的热播热销,越来越多的人对古墓中的宝藏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然而,对于盗墓者而言,在追逐财富和刺激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盗墓者的法律风险以及古墓探险行为的合法性疑问。
一、盗墓者面临的法律风险盗墓者的行为无疑是违法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风险:1.1 盗墓行为涉及的刑事犯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盗取、破坏古墓的行为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
《刑法》第277条明确规定:“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不满十年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2 文物保护法的约束我国《文物保护法》严禁盗窃、抢夺、私运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对非法出售、购买文物行为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而古墓通常携带着丰富的文物,盗墓者若参与非法交易,将涉及到《文物保护法》的违法行为。
1.3 民事责任盗墓行为不仅会受到刑事法律的追责,还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盗墓者对古墓进行破坏,造成的文物丢失、财物损失等将被追究民事赔偿责任,同时也会破坏国家文化遗产。
二、古墓探险行为的合法性疑问虽然盗墓行为明确违法,但古墓探险行为是否存在合法性呢?在此引发了一些合法性疑问:2.1 学术考古与非法掘墓的区别学术考古是在国家的许可下进行的科学研究,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研究和传承文化遗产。
与之相对,盗墓行为是未经许可的非法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而非学术研究。
2.2 合法与非法的矛盾尽管古墓探险行为涉及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但全面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不能仅仅因为探寻历史而为之开脱。
遵守法律,保护文化遗产是古墓探险者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
2.3 法律合规与社会责任作为公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以非法手段获取私人利益。
盗墓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不负责任表现。
[妨害文物管理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妨害文物管理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一、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二、概念及犯罪构成(一)概念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是指违反国家文物保护法规,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
(二)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管理制度。
犯罪对象限于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
2、客观方面表现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
它具体是指未经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的私自掘取行为。
其行为方式有的是秘密,有的是明火执仗公开进行掘取;有的是单个人实施,有的则是多人合伙甚至聚众实施的。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
行为人实施盗掘行为的目的,主要是非法占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中的文物。
行为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是故意实施的盗掘行为,都可以构成本罪。
三、认定1、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与盗窃罪的区别。
犯罪的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是国家文物管理制度,其对象限于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盗窃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其对象为一般的财物;在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私自掘取的行为,其方式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的,而盗窃罪只能表现为秘密窃取的行为,公开取得财物的不构成盗窃罪。
2、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本罪对象限于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故意损毁文物罪和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对象则限于文物、名胜古迹;在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私自掘取,其行为方式多为秘密的,而故意损毁文物罪和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则表现为损毁行为,行为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捣毁、损坏、污损、拆除、挖掘、焚烧等;在主观方面,本罪一般具有非法占有文化遗址、古墓葬中文物的目的,而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则只是出于破坏的故意。
第1篇一、引言坟墓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价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挖掘坟墓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坟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共利益。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挖掘坟墓的法律后果,并探讨相关法律规定。
二、挖掘坟墓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或者盗窃、抢夺坟墓,损害国家、集体、个人财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挖掘坟墓的行为属于故意毁坏坟墓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挖掘坟墓给坟墓所有者造成损失的,坟墓所有者可以依法要求赔偿。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因挖掘坟墓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此外,坟墓所有者还可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3.行政责任挖掘坟墓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
根据该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非法买卖、运输、储存、使用、处置遗体或者骨灰的;(2)非法挖掘、破坏、侵占坟墓的;(3)非法制造、销售、使用殡葬用品的;(4)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因此,挖掘坟墓的行为将承担行政责任。
三、相关法律规定1.《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或者盗窃、抢夺坟墓,损害国家、集体、个人财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因挖掘坟墓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4.《殡葬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非法买卖、运输、储存、使用、处置遗体或者骨灰的;(2)非法挖掘、破坏、侵占坟墓的;(3)非法制造、销售、使用殡葬用品的;(4)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古墓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然而,近年来,随着古墓盗掘事件的频发,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古墓盗掘行为的打击力度。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古墓盗掘案件为例,分析其法律问题及处理结果。
二、案例介绍2018年,我国某省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在省内某地发现一起古墓被盗掘事件。
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发现被盗掘的古墓为明代一位官员的墓穴,墓内陪葬品丰富,包括金银器皿、瓷器、玉器等珍贵文物。
经鉴定,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对盗墓团伙进行侦查。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警方成功破获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
经调查,这起盗墓案件涉及多个层级,包括盗墓团伙成员、文物贩子、买家等。
三、法律分析1. 犯罪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葬,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被盗掘的古墓葬及文物价值巨大,且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文物资源,故法院依法判处主犯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其他从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五年不等。
3. 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
违反本法规定,擅自发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由文物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
盗掘古墓葬罪法定加重处罚情节的适用作者:张萍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2016年第01期内容摘要:盗掘古墓葬罪加重处罚情节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同案不同判。
盗掘确定为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应理解为盗掘时该古墓葬即已被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盗掘次数应根据犯罪故意、盗掘时间的连续性、盗掘对象的封闭性、独立性综合判断。
珍贵文物的界定应参照《文物法》的规定,一、二、三级文物为珍贵文物。
关键词:盗掘古墓葬罪加重处罚情节多次盗掘珍贵文物1997年《刑法》设立了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因《刑法》对该罪的罪状描述较为笼统,又缺乏相应的司法解释作为支撑,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对《刑法》第328条第1款的适用标准各不相同。
基于此,本文将详细论述盗掘古墓葬罪法定加重处罚情节适用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
一、盗掘确定为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人民政府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在该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之前,在该种情形下,可以直接适用《刑法》第328条第1款第1项之规定。
但对犯罪嫌疑人盗掘之后,该文化遗址、古墓葬才被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形,是否适用加重处罚?如犯罪嫌疑人甲、乙等人于2010年对某个刚被发现的春秋时期古墓葬实施盗掘,盗得5件文物(未追回),该古墓葬于2014年才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甲、乙二人是否适用加重处罚情节有两种不同的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适用加重情形。
该古墓葬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甲、乙等人盗掘时即已存在,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可作为鉴定意见使用,甲、乙两人侵犯和破坏的古墓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因盗掘时间前后有所差别,更不因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时间是在盗掘之前还是之后而受影响,同时,不以犯罪嫌疑人主观上认识到该古墓葬系国家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适用该加重情形的要件。
第二种意见认为不能适用加重情形。
关于古墓葬所有权的法律检寻xx文物考古研究所xx近年来,在建设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处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古墓,文物部门及时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在清理过程中,往往有当地群众赶来阻拦,声称古墓是其家祖坟,并振振有词地宣布墓中遗物为其所有,不许文物部门挖掘,严重的还曾发生当地村民辱骂、推搡文物工作者的恶性事件。
在处理此类事件中文物部门往往拿不出相关说法。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界定古墓的所有权?能不能从法律中找出一条对古墓的所有权做出界定的条文?我国关于文物保护管理的法律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行政法律制度,属于这一方面的法律规范主要有:1982年11月19日通过、1991年6月29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包括1987年2月3日文化部颁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和1989年2月27日文化部发布的《文物出境管理办法》等;二是刑事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典中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法条,如现行刑法第324至329条,以及有关的司法解释,如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盗掘、非法经营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我们试着从这些法律中检寻这一问题的规定。
一文物管理行政法律中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物保护的专门法,其中关于古墓葬的所有权有专门的论述,1982年颁行的文物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领海、领水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古文化遗存、古墓葬、古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
这一条法规明确规定了古墓葬属于国家所有,为古墓葬的所有权指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但是作为专门法的《文物保护法》并没有具体界定什么是古墓葬。
对于什么是文物,也只是在第2条宽泛地规定: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违法破坏文物行为的法律责任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对于维护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保护和维护文物的法律责任尤为重要。
对于那些参与或者犯下违法破坏文物行为的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刑法和文物保护法角度,探讨违法破坏文物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刑法角度根据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重要文物进行损毁、破坏或者世界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措施,造成严重损失的,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犯罪手段的严重性,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于触犯文物保护法,危害文物安全的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关刑罚。
依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损毁、掩埋、转让、倒卖国家保护的文物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有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并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文物保护法角度我国《文物保护法》对文物破坏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违法破坏文物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行为:1. 侵占、骚扰国家保护文物的行为;2. 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定,擅自出卖、转让具有文物价值的文物;3. 未经批准或者许可,私自对文物进行搬迁、拆卸、改造、补缀、磨光等行为;4. 故意损毁、破坏文物;5. 非法猎捕、杀害具有文物价值的野生动物;6. 擅自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活动。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违法破坏文物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不同情节,可以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严重的文物破坏案件。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2018年发生在陕西的山顶盗窃案。
该案件中,一名偷盗者爬上山顶石窟,从一座塔刹中窃取多尊佛像。
严打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犯罪工作方案为保护我国重要文化遗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防止和打击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犯罪,需要完善的工作方案。
本文将从立法、技术手段、监管体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立法方面盗掘古墓葬、古遗址情况依然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行法律对此缺乏对应的惩罚措施。
针对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犯罪,应该建立专门的法律体系,规范相关行为,明确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
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古遗址、古墓葬保护管理法,明确违法行为的罚则。
2.对盗掘、破坏古遗址、古墓葬的行为,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应该进行刑事处罚,限制刑期,加大对失窃文物的追缴力度。
3.在犯罪定罪、处罚时,应该将失窃文物的权益问题纳入考虑范围,保护被盗文物合法权益。
二、技术手段方面目前,用于保护和防控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推荐的技术手段:1.安装摄像头,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管控,监测古遗址、古墓葬周边环境。
2.利用高新技术,如无人机技术,对地面进行高空监测,从空中进行远程预警和监测。
3.动态安全监测技术,可以对古墓葬、古遗址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预警预报等方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监管体制方面政府在监管古墓葬、古遗址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构建监管体系和机制,掌握权力、组织行政和法律保护。
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专门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加强全国范围内“古遗址、古墓葬”资源的调查及登记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2.加强对古墓葬、古遗址的巡检力度,并建立巡检评估制度,对巡检人员及时评价、激励,推动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文化观念和责任意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对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造成极大的破坏。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击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犯罪,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历史遗产。
第1篇一、引言坟墓,作为人类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
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一己私欲,擅自挖掘他人坟墓,严重侵犯了坟墓主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风气。
本文将探讨挖人坟墓的法律后果及其社会影响。
二、挖人坟墓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墓地,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若挖人坟墓的行为构成盗窃、故意毁坏财物等犯罪,还将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挖人坟墓的行为侵犯了坟墓主人的财产权和人格权。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坟墓主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3. 行政责任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侮辱、诽谤或者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情节较重的;(二)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致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情节较重的。
挖人坟墓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侮辱、诽谤或者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三、挖人坟墓的社会影响1. 破坏社会风气挖人坟墓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社会风气。
这种恶劣行为可能导致人们道德观念的滑坡,加剧社会矛盾。
2. 损害社会和谐坟墓作为逝去亲人的寄托之地,承载着家庭的情感和信仰。
挖人坟墓的行为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
3. 影响旅游业发展坟墓是许多旅游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陵园、墓园等。
挖人坟墓的行为可能对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损害旅游景点的形象。
四、结论挖人坟墓的行为具有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社会影响。
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坟墓主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当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严厉打击挖人坟墓的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孝道美德,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1篇一、引言扒祖坟,即非法挖掘祖坟,是一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我国,祖坟被视为家族的象征,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和情感价值。
扒祖坟不仅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也侵犯了死者家属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扒祖坟的法律后果,以警示社会,维护法律尊严。
二、扒祖坟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故意毁坏文物、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扒祖坟的行为属于故意毁坏文物、古墓葬,若构成犯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侵权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扒祖坟行为侵犯了死者家属的合法权益,死者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3. 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非法挖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由文物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扒祖坟行为违反了文物保护法,将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4. 社会信用记录扒祖坟行为将被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对个人或企业的信用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扒祖坟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影响个人或企业在贷款、招标、评优等方面的权益。
三、法律分析1. 扒祖坟行为的定性扒祖坟行为既侵犯了死者家属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扒祖坟行为可定性为侵权行为、犯罪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2. 扒祖坟行为的法律责任扒祖坟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社会信用记录。
在具体案件中,应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依法确定法律责任。
3. 法律保护措施为了有效遏制扒祖坟行为,我国采取了以下法律保护措施:(1)加强文物保护法宣传,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2)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扒祖坟等违法行为;(3)完善法律法规,为打击扒祖坟行为提供有力法律依据;(4)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扒祖坟行为进行惩戒。
如何认定多次盗掘古墓葬盗掘古墓葬,是指非法侵入古代墓穴,窃取文物、器物和墓主人遗骸等行为。
这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古代文物的价值和历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为此,各级文化部门和警方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打击和取缔盗墓行为。
那么,如何认定多次盗掘古墓葬呢?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从文物被盗的数量和频率入手。
多次盗掘古墓,在盗窃的文物数量和频率上有明显的表现。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同一地区内发生多起盗掘古墓案件,且每次案件中的文物数量均大于一定量,那么就可以判定为多次盗掘古墓。
而且,如果案件中发现的文物种类相同,那么说明同一盗墓团伙被盗窃多次。
第二,通过文物的宝贵程度识别。
如果被盗古墓中的文物宝贵程度很高,比如说是大型青铜器或者龙骨、象牙雕刻等高价值文物,那么就可以认为是多次盗墓。
高价值的文物往往是盗墓贼搜刮墓穴的重点目标,它们一般不会错过多次“机会”。
第三,从盗墓团伙的作案手法识别。
通常而言,盗墓团伙会在同一个地区内多次作案。
因此,他们会形成自己的作案特点和手法,比如会选取比较偏僻和难以管辖的墓穴或者采用较为隐秘和躲避监控的手法等。
如果连续多次破案中发现的作案手法相同,那么说明这是同一盗墓团伙作案的结果。
第四,从盗窃文物的保存与贩卖入手。
盗取的文物一般会通过非法渠道出售,这一点很容易被警方抓到线索。
如果一批被盗文物被多次出现在市场上出售,或者这些文物被不同地区的藏家收藏,那么就可以认定这是多次盗掘古墓的结果。
综上所述,认定多次盗掘古墓的方法比较清晰明了,多次破案中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在警方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后,才能最终确定是否属于多次盗墓行为。
盗窃文物是一种犯罪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它的危害性,从自身做起,严厉谴责盗墓行为,尊重历史和文化。
盗墓行为已经成为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一大顽疾,严重损害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历史。
而多次盗掘古墓葬更是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对文化的影响力更加强劲。
盗墓与法律解读盗墓行为在法律上的定性盗墓行为,作为一种犯罪行为,一直备受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近年来盗墓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及文学作品的火爆,这种行为愈发引发人们的兴趣和争议。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盗墓行为的定性进行解读。
一、盗墓行为的法律定性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墓行为可被定性为两种犯罪行为:一是墓葬盗窃罪,二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下面将对这两种罪行进行详细阐述。
1. 墓葬盗窃罪墓葬盗窃罪是指盗窃祠堂、陵墓、墓穴、祭祀用品等墓葬文物或者与墓葬有关的其他财物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盗窃墓葬的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我国刑法中,对墓葬文物的保护予以明确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我国对于被确认为国家级、省级和其他特殊情况的文物保护单位,都禁止任何人员或者单位在未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有意损毁、移动、盗取、出售或者侵占其文物。
而墓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址,亦被视为受法律保护的文物。
因此,盗墓行为属于侵犯文物的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构成墓葬盗窃罪。
2.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是指盗掘境内外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众多古代的文化遗址和墓葬。
这些古代文化遗址和墓葬承载着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风俗、社会结构等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成为了我国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
盗墓行为,明显违反了国家对于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保护的法律规定,因此被定性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二、盗墓行为的惩治我国对于盗墓行为的惩治一直持有严厉态度。
以刑法为例,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盗墓行为属于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同时对盗墓行为的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进行了界定,对于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盗墓行为,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刑。
第1篇一、引言坟墓,是人们寄托哀思、缅怀亲人的地方。
在我国,对坟墓的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紧张,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私自挖掘坟墓,导致了许多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亲人挖坟墓的法律后果,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亲人挖坟墓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坟墓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坟墓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非法占用土地或者非法改变土地用途。
非法占用土地或者非法改变土地用途的,责令退还土地,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罚款。
”三、亲人挖坟墓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亲人挖坟墓的行为可能构成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坟墓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亲人挖坟墓的行为可能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3.民事责任亲人挖坟墓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如侵犯坟墓所有权、损害他人名誉等。
因此,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4.土地损失亲人挖坟墓的行为可能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非法占用土地或者非法改变土地用途的,责令退还土地,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罚款。
四、案例分析某地发生了一起亲人挖坟墓的案件。
被告人甲为了获取墓地,私自挖掘了邻居乙的坟墓。
经鉴定,该坟墓年代久远,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掘墓葬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布日期】1988.11.17
•【文号】〔88〕高检会研字第20号
•【施行日期】1988.11.17
•【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刑事犯罪侦查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掘墓葬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通知
(1988年11月1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
近年来,一些地方盗掘墓葬的违法犯罪活动猖獗,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为了依法从严打击这类犯罪,现将(84)法研字第14号《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第(四)项的规定作如下修改:
“盗掘墓葬,窃取财物数额较大的,以盗窃罪论处。
盗掘墓葬情节严重,即使未盗得财物或者窃取了少量财物的,也应以盗窃罪论处。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