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式微·子衿》
- 格式:ppt
- 大小:341.00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理解性+重点句+背诵)一、理解性默写《诗经·关雎》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关雎》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关雎》中抒写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蒹葭》1.《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蒹葭》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3.《蒹葭》中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4.《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蒹葭》中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一切景语借情语”。
《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石壕吏》唐·杜甫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石壕吏》中概括全诗的句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部编语文教材《诗经》中四首诗的理解与教学程翔一部编本《语文》八下遴选了《诗经》中四首名篇,深受师生欢迎。
对这四首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
教材将《关雎》《蒹葭》《子衿》的主题定位于“爱情”,将《式微》的主题定位于“劳动者对君王的怨言”。
这是受了程俊英《诗经注析》观点的影响。
本文对此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纵观两千年《诗经》接受史,对这四首诗的解释存在很大争议。
近代学者,颠覆旧说,创出新意;当代新著,审视反思,尊重旧说。
可以说,对这四首诗的解释史,折射出两千年来不同时代的风云变幻。
如今,四首小诗入选部编《语文》八下,给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诗经》的机会,同时也将广大语文教师推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化现象面前:“经学”与“文学”。
部编《语文》八下“预习”中这样表述:《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诵读这两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诵读时,要注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课本依据程俊英《诗经注析》1991年中华书局版为底本,将《关雎》和《蒹葭》作为爱情诗来理解。
这当然可以,但不够完整。
《诗经》是儒家经典,排在“五经”之首,位列“十三经”第三,历来是学子必读之书。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儒家经典在古代属于政治书籍,代表国家意志。
孔颖达作《毛诗正义》是奉唐太宗之诏。
《毛诗正义序》指出:“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
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
”古人读儒家经,不止于科举,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近代,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儒家经学地位虽时有起伏,但作为主流文化的地位不曾撼动。
儒家经学,不限于学术,总与政治血肉融合。
到了近代,西学东渐,儒家文化受到强烈冲击。
胡适说:“儒家经典中,除《论》《孟》及《礼记》之一部分外,皆古史料而已……其他《诗》则以文学眼光读之……”(见《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胡适把《诗经》当成文学作品,不再作为经典看待。
《式微》《子衿》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难点: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古代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多数是唐以后的新体诗,并习惯了其语言结构,音韵节奏。
而对于《诗经》的内容和形式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多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把握《诗经》中诗歌的特点。
【教学流程】自主学习一、回顾旧知1、熟悉本课生字词并注音。
蒹葭( )()溯洄( )()晞(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2、《诗经》分为“()”“()”“()”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和“()”,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赋”:()的意思。
“比”:就是(),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感知1、注音并翻译式微:微君:中露:躬:子:衿():悠悠():宁( ):嗣( )音:挑( )兮达( )兮:城阙():三、文本探究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2、主旨内容这是一首(),以()的方式、()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的经典之作。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难点)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2、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主旨内容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重点赏析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重点词语解释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
嗣: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八下古诗默写训练1.关雎《诗经》(1)关关雎鸠,。
(2) ,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
(4)悠哉悠哉,。
(5)《关雎》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起读者相关联想,酝酿气氛的句子是:,。
(6)《关雎》统摄全诗的千古名句是:,。
(7)《关雎》中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的句子是:,。
(8)诗中形象抒发对心上人思念难眠的真挚感情的句子是:,。
,。
2.蒹葭《诗经》(1) ,白露为霜。
(2) ,在水一方。
(3) ,道阻且长。
(4)溯游从之,。
(5)蒹葭萋萋,。
(6)蒹葭采采,。
(7)《蒹葭》中表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相寻的句子是:,。
“,”(8)诗中以“,”起兴,中的伊人形象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她遥远而又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成人们心中一个永远怅惘的情结,它既是美丽的女子,又指对理想的追求。
(9)《诗经》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
3.式微《诗经·邶风》(1)式微式微,?(2)微君之故,?(3)式微式微,? (4)微君之躬,?(5)《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句子是:,?,?4.子衿《诗经·郑风》(1)青青子衿,。
纵我不往,?(2)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3)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4)《子衿》中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的诗句是:,。
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5)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海内存知己,。
(2) ,风烟望五津。
(3)与君离别意,。
(4) ,儿女共沾巾。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反送别诗的悲戚之态,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的句子是:,。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八月湖水平,。
高中语文《式微》《子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式微》和《子衿》。
(2)理解《式微》和《子衿》的文化背景、作者简介和诗词内容。
(3)分析《式微》和《子衿》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式微》和《子衿》。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词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式微》和《子衿》。
(2)理解《式微》和《子衿》的文化背景、作者简介和诗词内容。
(3)分析《式微》和《子衿》的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解释。
(2)诗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和文学特点。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词。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课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式微》和《子衿》的解析、评论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式微》和《子衿》的文化背景。
(2)讲解作者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式微》和《子衿》,理解诗词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关键词语,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式微》和《子衿》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等。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欣赏与背诵:(1)播放《式微》和《子衿》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组织学生朗读、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背诵《式微》和《子衿》。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子衿》先秦:佚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八下语文古诗式微子衿
《式微》与《子衿》是两首来自中国古代《诗经》的诗歌,以下是这两首古诗的内容:
1.《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怎么还不回家?若非为了君主,怎会劳作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怎么还不回家?若非为了君主,怎会劳作在泥泞中!
2.《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那青青的你的衣领啊,长久地萦绕在我心间。
即使我不能去找你,你怎么就不给我传个音信呢?
那青青的你的佩玉啊,深深地牵动着我的思绪。
即使我不能去找你,你怎么就不来看望我呢?
我来来回回地徘徊啊,就在那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没有见到你啊,就像隔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劳役无休止的无奈和哀怨(《式微》),以及女子对恋人深深思念、期待相会的心情(《子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难点)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2、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主旨内容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重点赏析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古今对译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诗经名句节选诗经名句节选《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等等。
本文为诗经名句节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诗经——《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4.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5.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6.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8. 式微,式微,胡不归?9.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1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11.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12.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3.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14.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15. 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16.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17.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18.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19.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2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 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诗经 "21. 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2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我要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23.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24. 夜如何其?夜未央.2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26. 正月开岁二月绀香三月桃良四月秀蔓五月鸣蜩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十月获稻葭月潜龙腊月嘉年27.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28.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29.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30.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31.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2.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33.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国风·豳风》34.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35.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36. 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诗经37. 关雎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佚名38.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39.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40.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41.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诗经42. 夫妻好合,如鼓琴瑟.43. 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44. 子不思我,岂无他人?45. 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46.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47.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48.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淇奥》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49. 琴瑟在御,岁月静好.50. 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51.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52.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53.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54. 欢日尚少,戚日苦多何以忘忧,弹筝酒歌55.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56.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57.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58.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59.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60.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颜语荷韵《式微》《子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颜语荷韵《式微》《子衿》。
《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主题是表达国家衰微、人民困苦的悲哀。
《子衿》则是表达女子对心仪男子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式微》《子衿》;2.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两首诗的艺术特色;3. 能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背诵《式微》《子衿》,理解其意义。
难点:分析并欣赏其艺术特色,能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自然情景引入,描述一个国家由盛转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式微》的主题。
2. 讲解《式微》:解释诗文的意义,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反复问答,以及“微君之故”的借代手法。
3. 讲解《子衿》:解释诗文的意义,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子衿青青,悠悠我心”的比喻,以及“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借代手法。
4. 例题讲解:以《式微》《子衿》为例,讲解如何欣赏古典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
6. 背诵:引导学生背诵《式微》《子衿》,理解其意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一首小诗。
六、板书设计板书《式微》的关键词:“式微”、“微君之故”。
板书《子衿》的关键词:“子衿”、“但为君故”。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一首小诗。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花千树,心事难言谁为传。
但为君故沉吟久,青青子衿悠悠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式微》《子衿》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良好,但在欣赏古典诗词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阅读其他《诗经》中的优秀作品,提高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颜语荷韵《式微》《子衿》。
《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主题是表达国家衰微、人民困苦的悲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蒹葭》《式微》《子衿》理解性默写一、《关雎》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
,。
2.《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3.《关雎》中“,”讲述了小伙子对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追求。
4.《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5.《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6.《关雎》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
7.《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8.《关雎》中“,。
”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
9.《关雎》中的男子由“,”引起“,”的美好联想;“,”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10.《关雎》中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11.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是好的配偶,《关雎》中的“,”就是佐证。
12.《关雎》中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
13.《关雎》开头运用比兴手法,写一个男子思慕美丽少女的诗句是:,。
,。
14.《关雎》中主人公思绪万千,“,”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淑女”的深切相思已达到彻夜难眠的程度。
15.一个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求之不得内心难安的情形,你可以用《诗经·关雎》中的“,”来描述。
16.《关雎》中“,”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17.《关雎》中小伙子追求姑娘没有达到目的,他的心情是:,。
,。
18.小伙子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从《关雎》一诗中的“,。
”就可以看出。
19.《关雎》以雎鸠和鸣起兴,接着以“,”两句诗歌来表现小伙子对美丽而贤惠姑娘喜爱。
20.如果一个人想形容所爱的人在远方,他可以用《蒹葭》中的两句诗歌来表达,最适合的两句诗歌是:,。
诗经经典名篇赏析【五篇】1.诗经经典名篇赏析子衿佚名〔先秦〕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 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 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 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 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 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 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 惟妙惟肖, 而且意境很美, 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 成为中国文学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 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 “青青子佩”, 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使她念念不忘, 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 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 可望穿秋水, 不见影儿,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 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 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 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 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 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 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 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 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 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 末章“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 以“纵我”与“子宁”对举, 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 令人生出无限想像, 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 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 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 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可谓因夸以成状, 沿饰而得奇。
《诗经.邶风.式微》知识点(这是一首劳苦奴隶控诉奴隶主奴役压迫劳动人民的先秦时代的诗歌。
在奴隶社会,服劳役的奴隶常年累月地在雨露泥水中受尽折磨痛苦,暗无天日地劳作,日暮黄昏还不能回家,他们愤愤不平,以自问自叹的口吻控诉不幸的遭遇。
)【第一节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今译】日光暗淡,天色灰濛!天很晚了,天都黑了,为何不能回家中?要不是服侍大贵人,不然咱岂会这么晚了还顶风冒雨奔波在雨中?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是服侍你,哪会露中吃尽苦?!天色愈来愈黑,为什么还不回家?若不是为了主子的事,怎么会身沾露水?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官家事,怎会顶风又饮露!【第二节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今译】日暮黄昏,苍天冥冥,天很晚了,天都黑了,为何还难以回家中?要不为老爷养贵体,服侍贵人身,咱岂会这么晚了还趟水跋涉在泥水中?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是服侍你,哪会泥中服劳务?!天色愈来愈黑,为什么还没往家回?若不是为了主子的贵体,怎么会在泥水中受苦累?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老爷们,怎会污泥沾满身?【赏析】这首诗歌写的是夜幕降临时发生的事。
“式”是发语词,没有实在意思。
“微”,这里指天色昏暗,夜幕降临。
这首诗的主旨:这是一首役夫们的怨歌,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
一群古代劳工,长期服役于主子,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有家难归,于是他们用一种辛辣的问答方式,唱出了这支控诉之歌,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平,讥讽那些养尊处优的权贵。
他们起早摸黑,顶风冒露,在泥水中不停地劳作,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当权者的驱使?还不是为着老爷们贵体的安康?这首民歌采用“对歌”的方式。
“对歌”是从《诗经》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民歌演唱方式。
汉乐府中有“相和歌”,即一唱一和,或一人唱众人和,可以说是这种演唱方式的延续和发展。
“式微,式微,胡不归”这是对方有意的设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是役夫们直接而干脆的回答:官府的徭役太多,不然怎么会这么晚了还在顶风冒露!这首歌在题材上也很有特色。
诗经中描写少年的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
4、式微,式微,胡不归?——《邶风·式微》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秦风》
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秦风》
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秦风·无衣》
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卫风·木瓜》
10、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卫风·氓》
1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
1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
1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魏风·硕鼠》
14、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魏风》
1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