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绘画与手工身体外形优选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418.54 KB
- 文档页数:7
培智绘画与手工教案幼儿园手工绘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手工绘画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的创意实践。
重点在于引导幼儿通过手工制作不同的素材,结合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工制作与绘画的结合,以及创意的发挥。
教学重点:手工制作技巧的掌握,以及绘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绘画材料(如水彩笔、油画棒等)。
学具:手工制作素材、绘画纸张、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 手工制作技巧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纸、折纸、粘贴等,并进行现场示范。
3. 绘画技巧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绘画的基本表现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进行示范。
4. 创作实践(15分钟)幼儿根据所学手工制作与绘画技巧,开始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5. 随堂练习(10分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和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手工制作技巧:剪纸、折纸、粘贴等。
2.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创作一幅作品。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与绘画创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供幼儿和家长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工作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技巧讲解与示范、创作实践、随堂练习和作品展示与评价6. 板书设计的简洁与明了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开放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应选取简单、有趣、易于操作的手工制作与绘画项目。
培智学前班绘画与手工教案绘画与手工艺术是培智学前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孩子们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
本文将提供一份培智学前班绘画与手工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课程和引导孩子们的学习。
第一部分:绘画在绘画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1. 基础技法训练首先,可以从基础的线条和形状开始,教导孩子们如何使用画笔或彩笔做出不同的线条和简单形状。
例如,水平线、竖直线、曲线、圆形和矩形等。
通过练习这些基本技法,孩子们可以掌握画笔的运用和控制能力。
2. 创意表达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创意的绘画表达。
可以给孩子们一些主题,例如家庭、自然、动物等,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在纸上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范作品,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颜色、线条和形状,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画面构图的讲解和指导。
3. 合作绘画在培智学前班,教师也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合作绘画活动。
可以用一大块画布或纸板,让孩子们一起画出一个大画面。
每个孩子可以负责一部分,然后再将这些部分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作。
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第二部分: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培智学前班中另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通过手工制作,孩子们可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培养耐心和观察力。
1. 折纸艺术折纸艺术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
教师可以教孩子们如何折纸飞机、动物、花朵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基本的折叠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2. 粘贴拼贴粘贴拼贴是培智学前班手工制作中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杂志、彩纸、色纸等材料,让孩子们进行自由拼贴。
可以提供一些主题,如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或者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3. 手指画手指画是一种有趣而创造性的手工制作活动。
培智绘画与手工的教案教案标题:培智绘画与手工的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 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技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4.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和手工制作技巧的介绍与讲解;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3. 艺术品欣赏和分析;4. 团队合作项目。
教学步骤:第一课:绘画技巧的介绍与讲解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 讲解绘画基本技巧:线条、色彩、光影等。
3. 示范绘画技巧:例如如何画出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效果。
4. 练习:让学生跟着示范进行练习,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第二课:手工制作技巧的介绍与讲解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手工制作作品,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2. 讲解手工制作基本技巧:剪纸、折纸、粘贴等。
3. 示范手工制作技巧:例如如何剪出不同的形状和折纸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跟着示范进行练习,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第三课: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2. 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
3. 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四课:艺术品欣赏和分析1. 展示一些艺术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引导学生观察艺术品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要素。
3. 学生讨论艺术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五课:团队合作项目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团队合作项目,如制作大型拼贴画或手工装饰品。
2.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3.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团队合作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技巧运用;2. 分析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中的参与度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图片;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示范材料;3. 艺术品图片;4. 团队合作项目所需的材料。
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教案(精品多篇教案:《绘画与手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章“手工制作”。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折、粘等;以及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项目,如纸飞机、纸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3. 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简单的手工制作项目;难点:手工制作过程中的精细动作和团队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工制作的教材、示范作品、剪刀、胶水、彩纸等;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手工制作材料包,包括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制作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手工制作的意义和价值;2. 讲解:教师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折、粘等,并进行示范;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手工制作基本技巧:1. 剪2. 折3. 粘手工制作项目:1. 纸飞机2. 纸盒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纸飞机。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纸张制作纸飞机,要求纸飞机可以顺利飞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参与度是否高涨;2. 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是否掌握;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何。
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2. 组织手工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3. 利用手工制作作品进行装饰和展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章“手工制作”。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折、粘等;以及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项目,如纸飞机、纸盒等。
培智绘画与手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特殊教育学校小学三年级上册《绘画与手工》教材,第4课《我的小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习用蜡笔和水粉画出自己的小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装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蜡笔的使用和色彩的搭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使用蜡笔和水粉画出小手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难点:掌握色彩的搭配和装饰技巧,使画作更具生动性和创意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画纸、蜡笔、水粉、调色板、水杯等。
学具:画纸、蜡笔、水粉、调色板、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用手绘制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作的特点和亮点。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讲解蜡笔和水粉的使用方法,以及绘画的基本技巧。
3. 示范教学:教师在画纸上示范画出一个小手,边示范边讲解绘画的步骤和要点。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蜡笔和水粉尝试画出自己的小手。
5. 作业布置: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小手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适当进行装饰。
6.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蜡笔和水粉的使用方法、绘画的基本技巧、小手的结构。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蜡笔和水粉画出自己的小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装饰。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画作,要求小手的形状和结构准确,色彩搭配和谐,装饰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和手法进行手部的创作,如剪纸、手工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特殊教育学校小学三年级上册《绘画与手工》教材,第4课《我的小手》。
2024版年度培智绘画与手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4版年度培智绘画与手工教材第五章《色彩与造型》的第三节《创意绘画与手工结合》。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习色彩的搭配技巧,掌握绘画与手工结合的制作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能运用色彩的搭配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绘画与手工结合的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技巧,绘画与手工结合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创意绘画与手工作品的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笔、水粉、画纸、剪刀、胶水、彩泥等。
学具:彩色笔、水粉、画纸、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不同色彩的绘画与手工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等。
(2)讲解色彩的搭配技巧,如对比色、相似色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1)教师示范创意绘画与手工结合的制作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绘画与手工创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和制作方法进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色彩基本知识三原色、间色、对比色、相似色等。
2. 创意绘画与手工结合制作方法、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与手工结合的作品。
2. 答案:(1)作品要求:运用色彩搭配技巧,表现自己的梦想。
(2)提交方式:拍照至班级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家中与家人共同创作,将作品分享至班级群,增进家校互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教案(精品多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绘画与手工》教材第四章“色彩的运用”,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调配、色彩的对比与搭配、色彩的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调配方法、色彩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对比与搭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笔、颜料、调色板、水彩纸、剪刀、胶水、展示板。
学具:画笔、颜料、调色板、水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补色等。
(2)演示色彩的调配方法,让学生观察并动手实践。
(3)讲解色彩对比与搭配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情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色彩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调配方法3. 色彩对比与搭配4. 色彩的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表达一种情感。
2. 答案要求:作品色彩丰富,能体现所表达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知识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色彩搭配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发现色彩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如绘制手抄报、制作手工艺品等。
班级课题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仅供个人参考教案科目绘画与手工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身体外形》课时安排 1 课时本班共有10 名学生,根据学生能力起点与学习特点将学生分成A、 B、C 三组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 A 组为教学目标要求较高组, B 组为教学目标要求较低组、 C 组为目标要求最低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三组轮流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没有轮流到练习的学生注意看或听同伴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能力状况如下表所示:姓名障碍性年能力状况分析先备知识类别别龄黄××智障女8轻度智障,语言表达清晰,具有基本的社交沟通能力,生活能区分人体的不自理能力较强,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欠佳。
同部位陈××自闭症女8自闭症中功能,会主动说短句,经常与他人有自发性的社会能感知人体的部性接近,缺乏轮流的技能,易发脾气哭闹,能听指令,有一位并说出三个人定的口语表达与理解能力,粗大与精细动作能力较强。
体部位的名称许××自闭症男10自闭症中功能,会主动说或仿说单字,有限的自发性社会接能观察到人的不近,接受其他人接近,有口语与非口语的沟通互动;对声音同部位过度感知,喜欢捂耳朵。
有用自己拳头砸头的自伤行为。
精细动作与粗大动作能力较强。
梁××智障女8中度智障,有共同注意,理解与执行部分指令,有一定的语能观察到人的不言理解能力但是语言表达欠佳,性格文静,但是偶有大哭发同部位脾气的行为,平衡感不强,精细动作与粗大动作能力欠佳。
黄××智障男11重度智障,能说或学习沟通,能训练基本的卫生习惯,但无视觉能感知人,能法学习常用的学业技能。
有共同注意,注意力短暂,多动,仿说部分人体部喜欢跑与追逐;能听懂部分指令,语言模仿能力较强,语言位名称表达与理解能力欠佳;具有较强的粗大精细动作模仿能力。
万××智障男10重度智障,能说或学习沟通,能训练基本的卫生习惯,但无视觉能感知人的法学习常用的学业技能。
有共同注意,注意力短暂,语言表各个部位达与理解能力较弱,具有动作模仿能力,动作反应较慢,学习动机不足。
万××智障女8重度智障,能说或学习沟通,能训练基本的卫生习惯,但无视觉能感知人的法学习常用的学业技能。
有共同注意,指令理解能力差,固各个部位执,懒于参与学习活动。
能偶尔发出单音字,语言理解能力不佳;具有动作模仿能力。
甘××智障男7极重度智障,唐氏综合症,表现某些动作上的发展,较难从视觉能感知人的生活自理训练中学习,有共同注意,无法理解指令,学习动各个部位机不足,不愿参加学习活动,无口语表达,语言理解能力欠佳,粗大精细动作能力欠佳,上下楼梯需要辅助。
罗××自闭症男7低功能自闭症,表现某些动作上的发展,较难从生活自理训视觉能感知人的练中学习,有短暂的共同注意,无法追视,不能理解与执行各个部位指令,无口语表达,语言理解能力欠佳,很难进行粗大与精细动作的模仿。
肖××自闭症男10自闭症中功能,会主动说短句,经常与他人有自发性的社会视觉能感知人的性接近,不停地发问重复话语,很难改变话题,兴趣狭窄单各个部位一,对学习无兴趣。
精细与粗大动作能及较好。
1.内容依据:本课内容来自 2017 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进行设计,相关结构如下:教学目标仅供个人参考⑴课程内容:根据第一学段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学习领域相关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①课程目标:1.试用各种媒介材料进行造型活动(造型·表现)2. 会运用点、线、图形等绘画技能(造型·表现),3.试用不同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模仿制作(设计·应用)4.在观赏过程中能注视、追视目标,培养视觉感受能力(欣赏·评述)5.观赏绘画作品,初步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评述)②教学内容:认识身体的外形;根据身的外形表现进行造型或绘图表现;③评价要点:身体外形图的拼贴、身体外形的造型,身体外形的绘图。
2.本单元教案设计身体外形(一):认识人体的外形,并能说出人体外形的各个组成部分( 2 课时)身体的外形身体外形(二):理解人体的外形;根据人体外形表现进行造型或绘图表现( 1 课时)3.本单元为对身体外形的认识,通过对身体外形进行观察和动作造型或者绘图的表达。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之前已具有对身体部分部位感知能力的前期经验,在未来教学中可以通过绘身体图来表达生活中的场景,增加学生表达对世界认知的沟通与表现形式。
4.《身体外形》教学设计的学科间教学目标关系如下:①生活语文: 1. 能关注汉字,萌发识字的兴趣;2. 认读生活中常用的汉子(头、躯干、上肢、下肢、手、腿、身体);3.能知道图片上文字和画面是对应的,文字是用来表示画面意义的;②生活数学: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身体外形表现的造型)和平面图形的过程(身体外形图的拼贴),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初步形成识图能力。
②生活适应:观察常见的人物活动场景(教室、足球场、升旗仪式)③唱游与律动:能根据播放音乐节奏,随意摆动自己的各个身体部位。
一、本节课单元目标:1.理解身体的外形各个组成部位;2.根据身体外形表现进行造型;3.根据身体外形表现进行绘图表现;二、具体目标:1-1 能将身体外形的四个组成部分(头、躯干、上肢、下肢)采用拼贴图的形式拼成一个正确完整的人物外形图;1-2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木偶的造型表达出来;1-3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拼图造型表达出来;仅供个人参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4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笔绘图表现出来;三、分组教学目标1.学生分组情况如下:A组(黄 ** 、陈 ** )B组(肖 ** 、黄 ** 、许 ** 、梁 ** )C组(万 ** 、万 ** 、甘 ** 、罗 ** )2.学生分组目标:A组:1-2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木偶的造型表达出来1-3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拼图造型表达出来;1-4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笔绘图表现出来;B组:1-3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拼图造型表达出来;C组:1-2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木偶的造型表达出来;1-1 能将身体外形的四个组成部分(头部、躯干、上肢、下肢)采用拼贴图的形式拼成一个正确完整的人物外形图;遵循认知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先观解决1-3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拼图造型表达出来;察真人模特的动作,再至木偶人,最策略后至拼图的学习过程进行教学突破通过笔绘图的方式表达其认知与思1-4 能将身体动作形态使用笔绘图表现出来;办法维,可以采用涂鸦、点、线等方式1.教学材料准备:硬纸档板,黑色和蓝色水笔,身体形状磁铁三套(红色磁铁2,黑色磁贴1),木偶人( 3 个),白纸(若干),铅笔橡皮(若干),身体动作形状磁贴与磁版(红色磁贴, 4 套)2.教学环境安排:白板白板展台C 组 AB 组组仅供个人参考备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别指导、教法学法等)一、上课常规活动( 1’)学生坐好,回答老师好,教师肢体辅助 BC请学生依次坐好,师生进行问候,点名答到。
并在叫道自己的名字时组学生,同时提醒二、引发动机 (4’) 回答到同学们注意观察正教师和学生玩游戏“找一找身体部位”的游戏,询问学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在操作的同学。
生身体的部位在哪里?在此情景中引发学生好奇心进而激平分别请学生指出位教师根据 C 组学生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游戏知道身体各组成部分的大致位置、依照真实轮廓用手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置,并且表示出其位置。
指画出,或在纸板上用肢体或语言协助。
1.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前,告诉大家仔细观察她的头、手、笔画出身体给部位轮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身体、腿的位置,待会请大家画出这些部位。
廓。
按住磁贴进行构图2. 教师拿着纸板挡住这名学生慢慢走过来和同学们打招学生依次拿取磁贴一片 A 组独立操作呼,教师询问大家:我们的** 藏起来了,请大家想一想 A 组一名学生复习部位 B 组助教帮忙教她的头在哪儿呢?请一名学生上前指出位置,并画出来。
名词 C 组实习老师帮忙学3. 依次请学生上前找到头、手、身体、腿的位置,并请学C、B 组学生复习身体部指导过程生在纸板上分别画出其形状。
(学生用蓝色的画出来,位的名称用笔画线、标点的方式均可) A 组学生补充人的形体4. 教师总结用黑色的笔画出人体外形图。
图(学生用蓝色笔画出来,教师用黑色笔的描出身体外形图)。
** 学生在台前站好三、身体部位(10’)(过渡语:刚才我们用画的形式表现出了** 同学的外形,那么除了画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怎样表现人体的外形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身体外形》)教师送给学生每人一片画有身体部位的磁贴,请大家思考自己拿到的是什么?然后请 A 组一名同学上来一一说出她观察到的同学的形状,是否和各名学生说的相同。
老师总结并请学生上台来拼出人的形体。
1.教师送给学生每人一片画有身体部位的磁贴,请大家思考自己拿到的是什么(红色的人体形状磁贴)?B 组摆好 3 个木偶人C组用磁贴摆好形体A组用笔画出人的形体不同组别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2.请 A 组一名同学上来一一看过同学的形状,并说出她观察到的同学的形状,是否和各名学生说的相同。
3.教师进行示范说出人体各部位的名称,每说完一个部位请学生将自己拿到的部位贴到白板上(有一张简笔画的图作为提示)。
(先身体再其他部位,按 CBA 组的顺序请上前来)4. 将多出的身体部位残缺的部分,请 A 组的学生上台来用画的形式补充完整。
四、身体站立形态的表达(10’)( 过渡:请大家仔细看白板上的人的样子,是站的样子,老师站好了,是这样对吗?请 ** 同学上来站好,老师这有几个小木偶人,也想站好,请你们帮忙站好)教师站好,请学生判断是否站好,并呈现木偶人,学生将木偶人摆好站的动作、用磁贴摆好站的动作、画出站的动作。
1. 呈现木偶人,请学生摆好木偶人站立的形态( C 组);2. 请学生在磁贴小操作板上摆好站立的形态( B 组);3.请学生画出站的人体形态的图(A 组);4.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 同学站立的样子,可以是用木偶人、可以用磁贴、可以用纸笔画出来,但是请一定要观察清楚头、身体、手、腿的位置。
五身体动作形态的表达 (10’)请一名学生上前摆出不同的动作,请其他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该学生的动作形态。
1. 一名学生上前摆出一个双手平伸的动作, A 组画出、 B组用木偶人摆出、 C 组用磁贴摆出动作形态。
教师呈现学生作品、并且进行点评。
2. 一名学生上前摆出一个双手叉腰的动作, A 组画出、 B组用木偶人摆出、 C 组用磁贴摆出动作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