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狄更斯写作风格及作品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26
关于狄更斯的资料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他是19世纪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风靡世界,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介绍狄更斯的背景、作品以及他对社会的影响。
一、狄更斯的背景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
然而,他在年轻时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他曾在报社、律师事务所等地工作,并于1836年开始专职从事写作。
二、狄更斯的作品1. 《雾都孤儿》这是狄更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于1838年开始连载。
小说以孤儿奥利弗为主人公,通过讲述他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贫困与压迫下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2. 《呼啸山庄》这是狄更斯唯一一部以悲剧为主题的小说,于1847年出版。
小说通过讲述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和爱恨情仇,展现了爱的力量和人性的复杂性。
3. 《双城记》这部小说于1859年出版,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英法两国的爱情故事和社会的动荡。
小说通过反映法国社会的不公与暴力,唤起了人们对正义的关注。
4.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于1849年至1850年间连载。
小说以主人公大卫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
它也被认为是狄更斯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之一。
三、狄更斯对社会的影响狄更斯的作品直击社会问题,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不道德。
他通过揭露贫困、压迫、虐待等现象,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代表,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狄更斯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尤其是关注儿童教育和福利。
他曾经是一所儿童学校的创办人和赞助人,致力于改善贫困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他的行动和作品都表达了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同情。
总结:狄更斯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通过其作品对当时社会不公和不道德现象进行了深刻而批判性的揭露。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之狄更斯一、狄更斯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及创作特点:1、第一时期:狄更斯接连发表了《匹克威克外传》《奥立佛·退斯特》《老古玩店》等5部长篇小说。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
小说以退休商人匹克威克先生以及其它的几个朋友的游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反映了当时英国广泛的社会生活。
2、第二时期:狄更斯创作了《马丁·瞿述维》《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等6部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圣诞故事集》、特写集《访美札记》等。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3、第三时期:狄更斯创作了《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等4部长篇小说。
二、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人道主义。
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提倡与弘扬宽恕、博爱之类的伦理道德,并对人性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人性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与出发点,宽恕、爱、和解等道德信条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而社会批判则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进行观察和评价的结果。
三、《双城记》的主要人物形象:1、梅尼特医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人道主义的典型。
青年时期的梅尼特医生正直高尚,他亲眼目睹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虐杀农民的惨案,为了求得良心的安宁,写信向朝廷告发,反而被侯爵兄弟关进巴士底狱。
长期的监禁使他丧失了理智。
出狱后,在女儿的照料下,医生恢复了理智,精神也产生了升华。
他明知达尔那是厄弗里蒙地家族的后代,可是为了女儿的幸福,扔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因为他有了新的信仰,要为爱、为别人的幸福而活着。
法国大革命中,他一面营救女婿,一面一视同仁地位监狱中所有的人看病,包括囚犯和看守。
这时,他已成为仁爱和宽恕的化身。
2、卡尔登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狄更斯简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维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其一生创作了10余部长篇小说及许多中短篇小说,马克思曾把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兽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并称他是“时代的旗帜”。
而《双城记》则是他为数众的小说中,仅有的两部历史小说中的一部,(另一部是《巴纳比·拉奇》)。
它完成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写作背景的作品。
当时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海外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使英国资产阶级暴富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在英国国内,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不断成熟壮大,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日益加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
英国的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英国宪章运动”这次被列宁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却让狄更斯敏锐地感觉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人民与18世纪末的法国人民处境非常相似,上层贵族骄奢无度,下层劳动群众饥寒交迫,为此他决定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映射当时英国社会现状,提醒警示英国统治者,以期待实现狄更斯本人人道主义以仁爱精神调和社会矛盾,化解阶级仇恨,反对暴力(既包括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力统治,也包括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的暴力反抗)的精神理想。
因为狄更斯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定位于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小说故此得名《双城记》。
全书共分三部,分别是《复活》、《金线》、和《暴风雨的踪迹》。
以一名法国名为梅尼特的医生在1757-1789年间遭受的一段无端迫害及下层劳动人民得法利夫人一家的悲惨生活遭遇为两条主线。
在小说中作者狄更斯着重墨描写了几个人生经历、个性迵然不同的典型人物,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在对人物的中明显地表达了作者遭遇及个性部析中的人道主义主张)。
对其中符合其本人人道主义理想的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赞美,对与其人道主义理想背道而驰的人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查尔斯·狄更斯有着怎样的创作风格?创作特点是怎样的作品主题>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
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
他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慎重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
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体现了英国人的核心精神,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但狄更斯身上还有英国人的另一种精神,一种自觉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他为弱势群体代言,追求社会正义,探寻能使人类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叩问世界首富之国的良心,用15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散文作品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和梦想。
>商业态度>在狄更斯的早期作品中,读者还间或能发现他对商业价值的肯定,但越是到后期,狄更斯对“商业”一词就越是持贬损的态度,他的作品也更倾向于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在逐渐工业化了的社会里,金钱所具有的颠覆一切的力量——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是一种漠视人性的哲学,包括宗教生活在内的一切精神生活都无可救药地变成了金钱的附庸和一种可以量化的指标:“他们对所有的东西都会称重量、量尺寸和定价格。
对于他们来说,不可以称重量、量尺寸和定价格的东西从来就不存在。
”(《董贝父子》)>道德观念>随着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发展,贵族的伦理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中产阶级文化的冲击,中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种伦理道德的发展性反映在文化中就是维多利亚时期文化的发展,从而使原有的一元文化价值观被打破。
>>因而可以说,狄更斯在小说中不仅仅是在批判那个社会阶级不平等,而且是在评述那个社会的文化,特别是道德观念。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那个社会何去何从的关注与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类生命本体的深层思索。
狄更斯《双城记》的小说创作风格分析一、引言在英国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家,是一位英国现实主义作家。
狄更斯出生于普通的海军小职员的家庭,他10岁时,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去工厂工作,成了一名童工,他15岁后,当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学徒,还从事过法庭的记录员以及录事,他20岁从事报馆采访员的工作。
1837年,狄更斯完成了《匹克威克外传》,这是他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首部创作的现实主义的小说。
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雾都孤儿》《老古玩店》《双城记》《远大前程》,等等。
狄更斯善于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通过对小人物遭遇的描写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
可以说,狄更斯为批判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中《双城记》是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双城记》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故事以法国大革命为创作背景,围绕曼马内特医生一家以及德伐日夫妇而展开,以此警醒当时的英国社会。
二、创作风格分析《双城记》是狄更斯小说创作鼎盛时期的作品,对这部小说创作风格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
(一)人物创作1.创作原则。
二元对立的创作手法,是小说中人物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双城记》中,狄更斯采用的就是二元对立原则。
《双城记》中,每个角色因为对立而变得更加突出,每个人有着明显的人物特点,每个角色之间还具有鲜明的对比。
狄更斯利用二元对立原则,让读者通过人物角色的特质读到他想要表现的内涵,让读者通过人物角色看到故事想要表达的意义。
但二元对立的创作手法,可能会淡化多样化的人性,从而会一定程度的削弱文学中的真实感,这成为后期的一些作家在赏析狄更斯作品时会得出一些比较片面的结论。
《双城记》中,狄更斯将小说中的人物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正面的角色,第二类是反面角色,而第三类是中立角色。
通常正面角色都表现其勇敢而善良,具有同情之心和仁慈之心。
[2]反面角色则表现其凶残、可恶、贪婪、自私以及虚伪,等等,反面人物中没有正面人物的特点,而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的特点,作者将两个对立面的人物区分得很明确。
狄更斯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一位英国作家,被认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他出生于1812年,逝世于1870年。
狄更斯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被广泛翻译和改编成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形式。
他的作品常常以社会公正、贫困和人道主义等主题为中心,具有强烈的讽刺和社会意识。
狄更斯最著名的作品包括《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雾中的凶案》和《双城记》等。
他的作品通常描绘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黑暗面,包括工人阶级的贫困、儿童劳动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
狄更斯的作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写作风格流畅,幽默而又具有力度,他通过小说描述了社会中的人物和事件,使读者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狄更斯
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关注,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考。
狄更斯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而且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被视为文学经典,他的创作风格和创新的故事情节继续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作家。
狄更斯的写作特点及风格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描绘社会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和强调人道主义价值而闻名。
狄更斯的写作特点和风格丰富多样,深受读者喜爱。
狄更斯的写作特点之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描绘。
他以揭示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为己任,通过刻画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情景,展现出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和人性的丑恶。
例如,在《雾都孤儿》中,狄更斯以孤儿奥利弗的视角,揭示了贫困、犯罪和虐待在当时社会中的普遍存在。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描绘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狄更斯的作品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
他关注妇女、儿童、穷人和受压迫者的命运,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出他们的苦难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悲惨的孤儿、被剥削的女工和受虐待的儿童等形象。
狄更斯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善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他的作品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促进了对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价值的思考。
狄更斯的作品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为特点。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如悲观压抑的雾都居民、善良热情的年轻女孩、坚毅勇敢的青年等。
狄更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矛盾心理和成长变化。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狄更斯的作品以丰富的幽默感和戏剧性为特色。
他善于运用夸张、讽刺和幽默的手法,以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给作品带来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滑稽的场景和幽默的对白,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匹克威克外传》中,狄更斯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系列搞笑的事件,让读者忍俊不禁。
这种幽默感和戏剧性的元素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总的来说,狄更斯的写作特点和风格丰富多样,他的作品以描绘社会现实、关注弱势群体、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为特点,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人道主义价值和幽默感。
从《荒凉山庄》看狄更斯的幽默讽刺写作风格摘要:小说《荒凉山庄》是狄更斯文学创作中期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部小说标志着这位优秀的小说家在自己的文学探索的道路上已经实现了超越,或许这部小说不能称为是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不能否认这部小说在狄更斯创作生涯中占领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小说《荒凉山庄》故事内容的概述,可以得知其讽刺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感伤主义风格的倾向、幽默讽刺风格以及反讽式的滑稽模仿。
关键词:《荒凉山庄》幽默讽刺写作风格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9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他中期创作的文学作品《荒凉山庄》虽然一直没有得到评论界的好评,但是经过岁月的累积和沉淀,现代的评论家已经对这部小说的艺术风格认识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荒凉山庄》(bleak house)发表于1852年至1853年之间,是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一,它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了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
这部小说代表了狄更斯在艺术上的综合成就,虽然它并不是狄更斯众多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但它无疑在狄更斯的文学作品中占有关键的地位。
一小说《荒凉山庄》小说《荒凉山庄》虽然是以一个山庄的名字作为作品的名称,但在内容上却讲述了两个故事。
其一是以德洛克夫人的切尼斯山庄为中心,逐渐地展开了德洛克夫人隐藏的秘密。
德洛克夫人成为当时英国社会中的贵族典范,几乎在很多人眼中都把她看作是天人,但就是这样一样傲慢人的心中却隐藏了一个秘密,她在年轻的时候就与军官霍顿在一起了,并且未婚生了一个女儿,但她的姐姐硬是把他们俩拆散了,并假称女儿已经死亡了,而她的姐姐则秘密地把小孩带到自己身边。
在这一过程中,霍顿本人也因为受到债务的纠缠,所以配合她的姐姐一起制造了女儿死亡的情境。
于是,她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德洛克。
这一个秘密被霍恩等人得知,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当时的证据,同时也不忘提醒妇人,不能随意损坏爵士的名声,但无法料到的是,霍恩同他收买的女仆之间发生了争执,后者把霍恩杀害了,于是这个杀人罪名就扣到了夫人的身上。
查尔斯狄更斯的写作风格查尔斯·狄更斯,这位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和英国文学的巨匠,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学。
他出生于1812年,逝世于1870年,一生创作了无数经典作品,如《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等。
狄更斯的写作风格独具特色,他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
他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将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不仅是故事,更是时代的记录,是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狄更斯的作品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功效,都为推动故事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例如在《双城记》中,普洛斯小姐的混账弟弟和卡顿的角色,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整个故事中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狄更斯的作品还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他对人性的理解深入骨髓,对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善良还是邪恶,都有着深厚的情感背景和心理动机。
例如在《双城记》中,德法奇夫妇、达奈等角色,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源于他们的情感和信念,让人在阅读中深受感动。
狄更斯的写作风格也充满了幽默和讽刺。
他的作品常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场景,让人在阅读中忍俊不禁。
同时,他也常常运用讽刺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例如在《雾都孤儿》中,他对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性的贪婪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狄更斯的作品还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故事来传达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例如在《双城记》中,卡顿为了救一个他认为值得救的人而牺牲了自己,这一情节展现了爱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让人深受启发。
查尔斯·狄更斯的写作风格独具特色,他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幽默讽刺的手法和强烈的教育意义,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学。
狄更斯的创作风格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境遇,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纷扰。
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对于人道主义伦理道德的提倡和弘扬,其他根本核心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
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他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美好人生。
福楼拜的创作风格1、在选材上,福楼拜对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兴趣,他的作品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图景为内容,摹写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态。
由于作者观察精细、善于开掘,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本质。
篇幅虽短,蕴含极深,平淡小事,意义不凡。
给人以以小见大的艺术享受。
2、情节并不复杂,但构思布局非常精妙,别具一格。
在有的作品中,他甚至不用情节作为支架与线路。
情节淡化与生活图景自然化,是现代小说的一个特点。
有的采取矛盾“层递法”,通篇小说起伏跌宕,或一开始就造成极大的悬念,然后出人意料的急剧转折。
多姿多彩、生动有趣。
3、在表现形式上,福楼拜掌握的炉火纯青,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
在描述对象上,多种多样。
在描述的时序上,有顺叙、有倒叙、有插叙,有目前与过去两重时间的交叉。
查尔斯狄更斯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豪查尔斯·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文豪。
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描写能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狄更斯的生平背景、文学作品、以及其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平背景查尔斯·狄更斯于1812年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在童年时代经历了家庭经济拮据的困境,这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狄更斯在十几岁时开始为一家报社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并逐渐建立起他的文学素材库。
二、文学作品狄更斯以其逼真而生动的小说作品,使其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作品广泛涵盖了社会问题、人性弱点和阶级冲突等方面。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包括《雾都孤儿》、《远大前程》和《双城记》等。
这些小说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三、社会影响狄更斯的作品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描绘社会问题,如贫困、不公和人性的扭曲等,唤起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这些描写不仅使读者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激发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改变。
狄更斯的作品在当时引发了社会改革的浪潮,促使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四、文学风格狄更斯的文学风格清晰明了,他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场景,使读者沉浸其中。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作品更加生动。
狄更斯的文学风格饱含着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给人以思考的启示。
五、对后世的影响狄更斯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小说创作方式和社会关注的主题,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狄更斯的描写手法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为后世的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并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查尔斯·狄更斯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豪,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小说家狄更斯的简介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赞扬了惩恶扬善的精神。
查尔斯狄更斯早年家境小康,曾经在私立学校接受过教育。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小说家狄更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说家狄更斯的简介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
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等。
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得人。
小说家狄更斯的生平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国南部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一个贫寒的小职员家庭里。
父亲是海军会计处的小职员,因无法清偿债务而被投进债务监狱。
这时刚满10岁的狄更斯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重担,11岁时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作坊去当童工。
为节省开支,母亲和弟妹都搬进监狱和父亲住在一起。
狄更斯在外做工,每逢星期日领到薪水就买些食物去监狱看望父母弟妹。
后来狄更斯的父亲继承了一位远亲的一笔遗产,还清债务后出狱。
狄更斯离开鞋油作坊进入一家小学读书,对学校里摧残儿童的野蛮教育十分反感。
狄更斯充满痛苦的童年生活,使他一生对穷人,特别是对贫苦儿童怀着深切同情,后来写了不少儿童题材的作品,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就有他童年生活的影子。
由于家庭贫穷,狄更斯从16岁开始,先后做过律师的抄写员、事务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记员,这使他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出入法院和监狱,接触到各种人物,了解到各种诉讼案件。
第五节狄更斯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的杰出小说家,在英国古典作家中,其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
一、生平和创作1812年2月7日,狄更斯生于英国朴次茅斯。
父亲约翰狄更斯是海军部的一个小职员,聪明活跃,待人热情。
他很会讲故事,一点小事在他口里都能变成一个有趣的小节目。
这一点对狄更斯日后的文学天才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狄更斯的母亲伊丽莎白白柔受过一定的教育,但持家能力不强。
由于孩子多,对孩子也就不够重视,作为长子的狄更斯很少受到父母的关怀,这使他从小就养成对家庭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狄更斯小时家庭比较贫困。
约翰狄更斯收入不多,却喜欢挥霍,常常债台高筑,最后竟因此关进债务人监狱。
那年狄更斯才11岁多。
为了替家庭减轻一点负担,经过父母的联系,就在12岁生日那一天,他被送进一家皮鞋油厂当童工。
活儿是先用油纸,然后用蓝色的纸把鞋油罐封上,用绳子扎好,再贴上标签。
常常有一些与他年龄相仿的男女孩子,一面吃着果酱蛋糕,一面把鼻子压在玻璃窗上,观看他的动作与表情。
这严重地挫伤了狄更斯的自尊心,使他受到极大伤害。
另一方面,这又使他形成了对下层人民,特别是贫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长大之后,狄更斯先后做过律师事务所的抄写员、新闻记者等。
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文学。
小时候,他家有个阁楼,上面堆满了书。
他常常爬到阁楼里,阅读斯摩莱克、菲尔丁、塞万提斯等作家的作品和《一千零一夜》。
在当新闻记者期间,他陆续写了一些有关伦敦社会生活的速写,后辑成《博兹特写集》出版,这使他小有名气。
1837年,他出版长篇小说《匹,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他成为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这时他才25岁。
克威克外传》1836年,狄更斯与自己上司的女儿凯瑟琳霍加斯结婚。
但由于性格、天资等的差异,两人婚姻生活不很和谐,并最终于1858年开始长期分居。
婚姻生活的不幸,对狄更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晚年的狄更斯为了维持家庭的开支,保证家人的生活,并达到与自己的读者直接交流的目的,于1858年开始了长达10年的公开朗诵,面向听众朗读自己作品中的精采片断。
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赞扬了惩恶扬善的精神。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
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文学家狄更斯的生平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
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
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
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
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
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
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今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
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
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