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3.1.1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5.33 MB
- 文档页数:44
《信息加工概述》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一节,主要内容有信息加工的本质和重要性、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等。
在学习了《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之后,学生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技能和方法后,对已获取所需的信息产生了加工的需求,采取何种加工的方式才能使信息得到正确的加工呢?要进行正确的加工,就必须了解信息加工的本质、信息加工的过程,进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及类型,为学生选择正确的信息加工方式打好基础。
本节是文本信息加工、图表处理、多媒体信息加工等信息加工的基础章节。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上,学习过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对工具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
在学习了高中《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之后,学生掌握了搜集、获取信息的技能和方法,能有效地搜索、获取到文字、图表、图片等素材,并对已获取所需的素材产生了加工的需求。
信息加工概述是学习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开篇章节,虽然学生对常用的文字、图表处理软件有使用经验,但对信息加工的本质、应该采取何种的加工方法进行正确的信息加工等还认识不全面。
因此应该充分展示各种类型的信息加工过程,呈现各自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2)了解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3)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4)知道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5)理解人工加工信息和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体验工具软件批处理图片信息等活动,体验人工信息加工和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掌握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体验工具软件批处理图片信息等活动,培养正确的信息加工观÷科学技术应用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式2.难点计算机信息加工的本质五、教学策略本课综合运用讲授、演示、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来组织教学,从分析高智商诈骗的例子为引入,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层层递进深入,引导学生学习和总结信息加工的本质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要点一、信息及信息技术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必修课P3有一些信息特征的生活事例,多阅读几遍)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信息的价值表现在:一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应用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集成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GUI)阴极射线管(CRT)磁盘操作系统(DOS)一、虚拟现实技术:融洽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二、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TS):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言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三、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电子商务(EC)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Intel 奔腾4 2.8GHz(CPU即中央处理器)/256M(内存)/80GB(硬盘)/50X(光驱)/15’(显示器)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起点1、定位信息需求(表现在:1、时间范围2、地域范围3、内容范围)2、选择信息来源信息来源分类:文献型信息源:比如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等口头型(个人)信息源:比如同学、朋友、父母、老师等电子型信息源:比如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实物型(现场)信息源:比如运动会、动物园、各类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等 3、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检索法等等4、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
3.1信息加工概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与重要性,了解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B:掌握人工加工与计算机加工的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A: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归纳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与目的。
B:能选择适当的信息加工方法及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A: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b5E2RGbCAPB:能辩证的认识人工加工和计算机加工信息的特点,认识到信息加工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知识结构图:三、教具:小黑板四、教学重点:A:信息加工的重要性B: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五、教学难点: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六、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授,讨论合作七、教学过程第七阶段下面我们来简要看看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因为我们在以后会许多的时间来重点学习这三种类型,这里只作简要阐述,具体学习有待以后我们来拓展。
略讲,以后的学习中展开讨论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加工的含义及重要性,掌握了计算机信息加工和人工信息加工的特点过程,那么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重点来学习计算机信息加工的方法。
总结草3.1信息加工概述、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过程: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目的:发掘信息的价值,使收集到的信息能满足我们的需要重要性:是信息利用的基础价值巨大:牵涉到我们的学习生活的每一处、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DXDiTa9E3d三、信息的人工加工和计算机加工的特点比较人工加工:工具简单,方法灵活,使用方便,但繁琐费时,易出错计算机加工:设备要求高,受场合限制,但处理过程简单、快速、准确。
四、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见第二点)五、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信息技术的两种加工方式:人工加工与计算机加工,其实,两者的加工根本区别在于工具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的特点RTCrpUDGiT成绩公告过程1、选择工具(纸、笔)2、编制表格3、填写数据4、辨别、计算数据5、公布成绩6、上报班主任信息加工的般过程1、选择工具2、记录信息3、加工信息4、发布信息5、存储信息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六、教学后记.本节内容在七八班上的效果与五六班的效果有点不同,五六班比较活跃,而且对所举的例子都比较有兴趣,在以后教学中我将根据不同的班级举不同的例子,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5PCzVD7HxA总体而言,这几个班的掌握情况比较满意.信息的编程加工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使用过程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后,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1-2课计算机信息加工
的过程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过程与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并体会到人工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相关实例的介绍,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多种方式。
3重点难点
1、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工作过程
2、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常见的三种类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分析人工加工信息的过程,想想,我们利用计算机如何来加工相关的信息
教师: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是:先确定信息加工的目标,然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再创造,最后根据目标进行修改和再加工。
2【讲授】讨论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由于计算机有计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等特点,因而可以高质量地加工信息。
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是:①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自编程序;②信息录入;③信息加工;④信息输出;⑤信息存储。
3【练习】以通过加工资料撰写演讲稿为例,讨论其加工过程中的哪些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的填写
加工过程可否运用计算机进行加工如何加工。
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一节 信息加工概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算法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以及算法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用高级语言编程工具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内容《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设计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编程加工信息的工作过程和基本特征;2.教材作用与地位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编程加工”通过操作和剖析已经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了解其工作过程,这种通过问题分析形成算法、再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法,对学生帮助很大。
同时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对于选修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也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算法设计的理解。
2.尝试编程的主要过程。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在自然数中有很多数都是有规律的,比如 1991这个数,从左向右读与从右向左读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回文数”。
过了1991年,又过11年,我们又碰到了第二个“回文数”2002。
试问,再过多少年,我们才能再碰到一个“回文数”的年份?生:110年。
师:请大家思考:两位的“回文数”有几个?三位的“回文数”又有几个?生:分别有 9个和90个。
师:很好。
除了刚才讨论的回文数,还有一类数也很有特色:首先它是一个三位数;其次,它的各位数字的立方和就是这个数本身,这类数,有个好听的名称:水仙花数。
请大家思考并写出所有的水仙花数。
生:(思考)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结论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写不出, 3个未知数,但是只有一个方程,所以计算不出来。
师:那就请你说出方程。
生:……师:我们来共同讨论如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生1:我们可以用数学中的穷举法和排除法,也就是首先取数字100,那么对应的a,b,c分别为1、0、0,判断这个方程是否成立;然后再取数字101,再进行判断……如此反复,一直判断到数字999。
一、课题名称:《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加工的意义。
体会、掌握加工的一般过程及其加工方式的变化。
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体会加工的重要性,能提炼出信息加工的概念。
能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体验并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
通过参与课堂问题,积极思考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类型,引发后续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掌握计算机加工技术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教材内容分析: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不过作为教材的第一部分《信息加工概述》教材内容相当的理论。
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比较“厌学”,他们更愿意进行一些实际操作而不是文字总结。
因此,能进行一些活动设计,将此与教学知识点联接,让学生自己在活动参与中感知、总结,将课堂舞台还给学生。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将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作为第一课时,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在第三、第四单元结束后安排课时。
教学方法以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体会、掌握课堂知识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后,你有什么感想”教师演示:幻灯片2-5。
“这是一组图片信息,你更喜欢哪一组”“同样是数据,你更愿意看那一份”“接下来要隆重推出的是一组视频。
从第一段视频到视频2,你能看出做了哪些处理吗”“展示完毕,下面你可以就一组或几组,发表一下你对比之后的感受。
”一,发表个人体验:(学生如预期会整理出原始信息的凌乱、缺乏美观、没有条理等,从而得出信息加工的意义。
(在实际课堂中出现的意外:详见课堂反思1)生要讨论、要加工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讨论、实践中体会、领悟、归纳出本节课堂知识点。
还课堂给学生,教师是一个设计者与主持人的身份。
2、聆听、启发学生发言,补充或总结性点评,同时配合展示课件详:“好,这位同学讲的是**信息,就这组信息对比,哪位同学还有要补充的或者不同的观点要讲”图片:不论是风景还是人物照,经过一些合成处理,就像同学说的小孩更可爱了,风景更漂亮了。
《信息的结构化表达》教学设计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室武俊学一、设计背景:这是一个碎片化时代,每天接触到的各种信息由眼而入,微信里的推送,头条里的热点,专业领域的发展,还有自己喜欢的书……感觉脑袋快要装不下这么多信息了,这些信息散落在大脑的各个角落,就像一个没有整理的房间,让人茫然而焦躁。
二、教学目标:1、熟悉“金字塔结构”的基本原则,会应用“金字塔结构”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概念图概念、组成部分和结构类型。
3、熟练操作概念图软件,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选择、应用概念图软件,提高结构化表达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1、应用“金字塔结构”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问题情境中选择、应用概念图软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连通因特网、安装xmind软件、准备多媒体投影六、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过程组织4个教学活动。
活动1:主题引入。
教师呈现两个例子,总结例子中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说明结构化表达的必要性。
(ppt呈现两个例子)例1:一个秘书对老板说了以下一段话:A来电话说不能参加下午3点的会议了。
B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明天10:30以前不行。
C明天晚些时候才能回国。
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定了,但星期四没有人预定。
会议时间定在周四上午11点似乎比较合适。
您看行吗例2:有一份报告资料需要在明天下午5点前发给客户。
上司Z把这份工作交给了员工A。
下面是上司Z与员工A的对话:--上司Z:那份报告明天就要给客户了,你完成了吗--员工A:因为D同事请假了,有些数据确认不了。
而且我后天要出差,还在忙出差前的相关准备。
--上司Z:那就是报告还没完成你打算什么时候完成--员工A:同事D不知道请假到什么时候,这个我要向人事确认一下。
--上司Z:除了同事D外,就没有其他同事知道那些数据了吗--员工A:这个我要确认一下.....--上司Z:……….(教师总结)师:我们回忆一下,在和同学、家长、老师的沟通交流中,我们自己或多或少有没有这样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