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力系统的负荷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78
电力负荷的简单计算方法
电力负荷是指电力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量。
在电力系统中,负荷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电力设备的负载能力。
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瞬时功率法和平均功率法。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
1. 瞬时功率法
瞬时功率法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得出瞬时功率值,最终得到负荷的计算结果。
这种方法比较精确,但对仪器的要求较高,且需要进行实时计算,因此适用范围较窄。
2. 平均功率法
平均功率法则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平均值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得出平均功率值,最终得到负荷的计算结果。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用范围广,但计算结果相对较不准确。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对于需要精确计算负荷的场合,可以采用瞬时功率法;对于一般情况下的负荷计算,可以采用平均功率法。
- 1 -。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电力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用电设备功率、数量和使用时间,来计算其中一时段的负荷需求。
负荷需求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力系统所需的功率大小。
在电力供需平衡中,准确计算负荷需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电力负荷计算中,常用的公式有以下三种:1.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公式是:负荷需求=功率×数量其中,功率是指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通常为瓦特(W)或千瓦(kW);数量是指用电设备的个数。
根据实际情况,功率和数量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时间变化的。
2.对于多个用电设备功率不同而使用时间相同的情况,可以使用加权平均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
加权平均功率=Σ(功率×使用时间)/Σ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3.如果不同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不同,则需要将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相应的使用时间进行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Σ(功率×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在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范例:假设一个电力系统的其中一时间段内有三个用电设备,分别是洗衣机(1000W)、电冰箱(500W)和电视机(200W)。
洗衣机的使用时间为2小时,电冰箱的使用时间为8小时,电视机的使用时间为4小时。
计算该时间段的负荷需求。
按照公式2的方法,我们可以先计算加权平均功率。
加权平均功率=(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小时+8小时+4小时)=(2000W+4000W+800W)/14小时=6800W/14小时≈485.71W/h按照公式3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的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000W小时+4000W小时+800W小时=6800W小时上述计算结果都是对应其中一时间段的负荷需求,单位为功率时间(W小时或kWh)。
第二章负荷计算第一节负荷分级与供电要求一、负荷1.负荷负荷又称负载,指发电机或变电所供给用户的电力。
其衡量标准为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中通过的功率或电流,而不是指它们的阻抗。
2.满负荷满负荷又叫满载,指负荷恰好达到电气设备铭牌所规定的数值。
3.最大负荷最大负荷有时又称尖峰负荷,指系统或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最大负荷值。
4.最小负荷又称低谷负荷,指系统或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最小负荷值。
二、负荷的分类1.按负荷特征分类(1)连续工作制负荷。
(2)短时工作制负荷。
(3)重复短时工作制负荷。
2.按供电对象分类(1)照明负荷。
(2)民用建筑照明。
(3)通讯及数据处理设备负荷。
三、负荷分级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1.一级负荷属下列情况者均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
对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讯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亦为特别重要负荷。
2.二级负荷属下列情况者均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
四、供电要求1.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1)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或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应采用两路高压电源。
如一级负荷容量不大时,应优先采用从电力系统或临近单位取得第二低压电源,亦可采用应急发电机组,如一级负荷仅为照明或电话站负荷时,宜采用畜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
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用电负荷计算是指根据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电力系统的负荷大小。
用电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合理规划电力供应,合理配置设备和资源,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下面是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一、负荷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有功负荷计算:有功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转换为有用功率的负荷,一般用千瓦(kW)来表示。
有功负荷计算是计算用电设备产生的有功负荷大小,并根据负荷曲线来确定负荷的用电特性和变化规律。
2.无功负荷计算:无功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产生的无功功率,一般用千乏(kVAR)来表示。
无功负荷计算是计算用电设备产生的无功负荷大小,并根据无功功率因数来确定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消耗。
3.总负荷计算:总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之和。
总负荷计算是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总负荷大小,并根据总负荷曲线来确定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和供需关系。
负荷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平均负荷法、最大负荷法、相对负荷法和计划负荷法等。
其中,平均负荷法是根据平均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最大负荷法是根据最大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相对负荷法是根据相对负荷百分比和标准负荷来计算负荷;计划负荷法是根据计划负荷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
二、用电负荷计算的步骤1.确定负荷计算的对象:首先要确定负荷计算的对象,即需要计算负荷的电力设备或电力系统。
2.获取负荷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获取负荷数据,包括设备的功率、使用时间、有功功率因数、负荷曲线等。
3.计算有功负荷:根据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有功负荷的大小。
有功负荷的计算公式为P=Pt/T,其中P为有功负荷,Pt为设备的功率,T为使用时间。
4.计算无功负荷:根据设备的功率和功率因数,计算无功负荷的大小。
无功负荷的计算公式为Q=S*sin(θ),其中Q为无功负荷,S为设备的视在功率,θ为功率因数的角度。
5.计算总负荷:根据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计算总负荷的大小。
负荷计算及变压计算公式一、负荷计算公式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与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用户用电需求来确定供电设备容量和电网规模的过程。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供电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负荷计算的基本公式如下:负荷 = 功率× 使用时间其中,负荷是指特定时间段内的电能需求量,单位通常为千瓦时(kWh)。
功率是指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电能速率,单位为千瓦(kW)。
使用时间是指设备运行的时间长度,单位通常为小时(h)。
在实际应用中,负荷计算还需要考虑到用电负荷的变化规律,包括峰值负荷、谷值负荷和平均负荷等。
在进行负荷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负荷计算方法和公式,并结合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二、变压计算公式变压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与运行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为了满足不同电压等级之间的电能传输需求而进行的计算过程。
变压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变电站和配电网中各个变压器的容量和参数,以确保电能传输的安全稳定。
变压计算的基本公式如下:变比 = 高压绕组匝数 / 低压绕组匝数其中,变比是指高压绕组与低压绕组之间的电压比值。
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是指变压器中的两个主要绕组,高压绕组通常用于输电,低压绕组用于配电。
绕组的匝数是指绕组上的线圈匝数,它决定了变压器的变比。
在变压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到负载变化对变压器的影响。
负载变化会导致变压器的损耗和温升增加,因此需要根据实际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容量,并结合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总结:负荷计算和变压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与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在保证电能供应安全稳定的同时,也是资源利用和运行效率的关键。
负荷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以确保供电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变压计算公式则可以根据不同电压等级之间的电能传输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以确保电能传输的安全稳定。
在进行负荷计算和变压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决策和优化。
电力负荷的计算及电缆选型1.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电力负荷计算是设计电力系统的基础,其目的是确定电力系统所需供电能力的大小。
电力负荷计算的步骤如下:(1)收集数据:包括设备名称、设备数量、设备功率、使用时间、同时使用率等信息。
(2)计算设备负荷:通过设备数量乘以设备功率得到设备负荷,并根据使用时间和同时使用率计算得到最大可能负荷。
(3)计算总负荷:将各个设备负荷相加得到总负荷。
(4)考虑增补负荷:根据未来的扩容计划以及备用容量和容错能力的要求,计算增补负荷。
(5)考虑负荷特性:根据不同负荷特性(如瞬时负荷、谐波负荷等),进行适当的修正。
2.电缆选型原则电缆选型是电力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选用合适的电缆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缆选型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电流容量:电缆的导体截面积决定了其承载电流的能力。
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电缆的导体材料、截面积等参数,选取能够承载所需电流的电缆。
(2)电压等级:根据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选取相应的电缆电压等级。
电缆的电压等级应与系统的电压等级匹配,以确保电缆能够正常运行。
(3)绝缘特性:电缆的绝缘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运行。
根据系统的绝缘要求,选取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电缆。
(4)环境适应性:电缆的环境适应性是选型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电缆的敷设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选取能够适应环境的电缆。
(5)经济性:在满足安全和可靠运行的前提下,选取经济性最佳的电缆。
经济性主要考虑电缆的价格、使用寿命以及维护成本等因素。
以上是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及电缆选型原则的简要介绍,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电磁兼容性、防火性能等。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仔细分析各种因素,选取合适的电缆,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负荷计算第一节负荷分级与供电要求一、负荷1.负荷负荷又称负载,指发电机或变电所供给用户的电力。
其衡量标准为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中通过的功率或电流,而不是指它们的阻抗。
2.满负荷满负荷又叫满载,指负荷恰好达到电气设备铭牌所规定的数值。
3.最大负荷最大负荷有时又称尖峰负荷,指系统或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最大负荷值。
4.最小负荷又称低谷负荷,指系统或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最小负荷值。
二、负荷的分类1.按负荷特征分类(1)连续工作制负荷。
(2)短时工作制负荷。
(3)重复短时工作制负荷。
2.按供电对象分类(1)照明负荷。
(2)民用建筑照明。
(3)通讯及数据处理设备负荷。
三、负荷分级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1.一级负荷属下列情况者均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
对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讯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亦为特别重要负荷。
2.二级负荷属下列情况者均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
四、供电要求1.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1)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或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应采用两路高压电源。
如一级负荷容量不大时,应优先采用从电力系统或临近单位取得第二低压电源,亦可采用应急发电机组,如一级负荷仅为照明或电话站负荷时,宜采用畜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
第二章 负荷及短路电流计算一、负荷计算同时系数,出线回路较少的时候,可取,出线回路数较多时,取;针对课题实 际情况可知同时系数取。
在不计同时系数时计算得:1、主变负荷计算由所给原始资料可知:110KV 侧负荷量为: < =(7000x 2 + 6300x 2 + 3000+ 2000+4000x2)x0.9 = 35640KW=(7000x04358x2 + 6300x04749x2 + 3000x04358+2000x04358+4000x0.4749x2)x0.9= 16256X :var35KV 侧负荷量为: .=(8000x 2 + 5000 x 2 + 900+990 + 700x 2) x 0.9 = 2636 \KW ^,=(8000x 0.4358x 2 + 5000 x 0.4559x 2 + 900x 0.4749+ 990x 0.4358 + 700 x 0.4358x 2)x0.9=11700^^Sg =思+Q$ = 28840 KVA变电站站用负荷量:S” = 0.5% x (S 》(j + ) = 0.5% x (39172+ 28840) = 340.06AVAP/ = SyCos© = 340.06x0.88 = 299.2528Kw0》、=S 》、Sin © = 340.06x0.47 = 159.8282Kvar因为变电站站用负荷是从35KV 侧通过站用降压变压器得到,35KV 出线考虑5%的损耗;考虑站用电的损耗和站用变压器的效率,取损耗为5%:因为选用一台220KV 到35KV 的三绕组主变,故主变35KV 侧的容量为:在计及同时系数时:n (S 刃 + Sy) X1.05 X 0.9 = 27275KVA如果再考虑该变电站5〜10年的10%发展,则:S 三绕 13% 二(S 》i + :) x 1.05 x 0.9 x 1.1 =30332KVA考虑110KV 出线5%的损耗,主变220KV 到门0KV 侧容量为:S 三绕|;1 l0kv , >Sg)xl.05x0.9 = 37017KVA如果再考虑该变电站5-10年的10%发展则:° J 绕上35kv = 39172 KVAS三妇110te, >Sy xl.05x0.9xl.1=40719KVA因为变电站最大负荷为:»和= (40719 +30332 +340.06)x0.9 = 64251 KVA则主变压器容量为:S } = 0.9 x (70% ~ 80% ) Smax = 40478 ~ 46260 KVA所以主变三绕变选择0SFPS3-63000/220型:64251*63000+2 = 50.99%> 15%这样选择变压器三绕变满足每个绕组的通过容量可超过额定容量的15%, 一台主变退出运行时,另一台主变容量可满足所有负荷70%-80%的需要,且三绕组变压器的中低压侧容量分别为63000/31500KVA的额定容量也可以满足110KV与35KV两个电压等级之间有功与无功的相互交换要求,故变压器的选择满足要求。
了解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负荷计算电力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供电能力的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电力负荷计算,对于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消费者的用电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
基本原理包含几个方面:1.1 用电量统计:通过收集大量的用电数据,分析不同用户的用电特点和用电时间分布,了解不同负荷等级对电网的负荷需求。
1.2 负荷预测:根据历史用电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和模型推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水平。
1.3 负荷分布:根据用电设备的类型、用电时间和用电地区,将负荷分布到不同的负荷节点和电网分区。
二、电力负荷计算的方法电力负荷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两种。
2.1 静态负荷计算:基于历史用电数据和负荷特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负荷统计和分析,得出负荷曲线和负荷预测。
2.2 动态负荷计算:考虑到电力系统的时序性和负荷的波动性,采用随机过程、时间序列等数学方法,对负荷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
三、电力负荷计算的实际应用电力负荷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电网规划:根据负荷计算结果,确定电力系统的规模和结构,为新电源和输电线路的建设提供依据。
3.2 电网设计:根据负荷需求和电网的结构特点,确定变电站、配电装置和电缆线路的容量和布置,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
3.3 电网运行:根据实时负荷计算结果,指导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合理调度发电机组和输电线路的负荷分配,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4 负荷预测:基于电力负荷计算,对未来特定时间段的负荷进行预测,为电网调度和运行计划提供参考。
四、电力负荷计算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和负荷的复杂性增加,电力负荷计算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