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9
什么是环境化学听课感悟
这门课中最大的收获,或者感受到的就是我们需要好好的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大气、水、土壤环境中潜在有害有毒化学物质含量的
鉴定和测定、污染物存在形态、迁移转化规律、生态效应。
我从环境化学这门课中学习到了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化工需要减少污染环境化学涉及到环境问题和化学问题。
你从环境化学这门课学习到了什么?
本课程课时进行了调整,课时较紧,内容很多,而且实验课与理论课时间上稍有差距,学生学习起来有一-些难度; -方面也影响了考试的成绩。
班级管理和学风影响该门课程的学习。
应化专业的学生学风较好,上课纪律较好,主动性强,和老师互动较好,勤学好问。
个别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问题:要注
意在讲授中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要点,即少、精、新。
重点内容常常是一堂课的核心和关键部分,所以要围绕重点组成
适合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并用分析、联系相比较的方法,对问题进行
分析,力求讲深讲透。
注意归纳和总结,加强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和班干部沟通,从基本的机理性质入手,加强习题训练,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化学期末总结1. 引言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化学变化、存在的各种物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本学期,我在环境化学课程中学习了各种环境问题的化学原理、分析方法以及环境监测与管理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环境化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对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学习了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了解了各种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和转化过程。
例如,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可以形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水中生物降解可以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降低其对水体的污染程度。
其次,我学习了环境物质分析方法。
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方法进行监测和定量分析。
比如,大气中常用的监测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水中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包括重金属的原子吸收光谱、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质谱等。
最后,我学习了环境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方法。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在课程中,我了解了各种环境样品(如大气、水、土壤等)的采集方法,以及对样品的前处理步骤,如样品的提取、富集和净化等。
3. 环境问题的化学处理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解决需要借助环境化学的知识和技术。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了解了环境问题的化学处理方法。
首先,酸雨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硫酸和硝酸,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学习了酸雨的形成机制以及针对酸雨的化学处理方法,如烟气脱硫和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等。
另外,水体污染也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
我学习了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化学特性和处理方法,如重金属离子的沉淀、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等。
土壤污染是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农田安全种植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环境化学读书笔记环境化学读书笔记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源、存在方式、迁移、反应、归宿和效应的学科。
环境化学也是控制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化学原理和方法,教会我们科学的阐述环境问题和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的学科。
环境化学学科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环境中的化学品归趋规律分析方法,培养分析环境污染现象的能力和利用环境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绪论1.1 化学与环境化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祉,例如农药的出先使得农业产值上升了许多,解决了粮食问题,各种药物帮助人们战胜疾病,青霉素的使用使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了20岁,但是,人类过度依赖化学品,使化学品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由此给人类带来了十大环境污染事件,这包括:(1)1930年发生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1943年发生的洛杉矶烟雾事件、(3)1948年发生的多诺拉烟雾事件、(4)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5)1953年到1956年发生的日本水俣病事件、(6)1955年到1972年发生的日本骨痛病事件、(7)1968年的日本米糠油事件、(8)1984年发生的印度博帕尔事件、(9)1986年发生的剧毒物质污染莱茵河事件、(10)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2 什么是环镜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环境化学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来源、浓度水平和形态,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研究的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换。
1.3环境各圈层1.3.1大气圈对流层:污染物存留的主要场所,自由基光化学反应的扩散与迁移,颗粒物吸附与载带。
平流层:空气没有对流流动,平流运动占显大气圈著优势,很少出现天气现象,臭氧层破坏。
环境化学课程期末总结一、引言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和转化的学科,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至关重要。
本学期我学习了环境化学课程,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深入了解了环境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应用前景。
以下是我对该课程的总结。
二、基本理论1. 环境污染与环境化学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积累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环境化学研究了污染物的组成、分布、转化和控制等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2. 污染物的分类和性质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污染物;按污染物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了解这些污染物的分类和性质有助于确定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和环境行为。
3. 污染物的分析技术环境化学课程中学习了污染物的分析技术。
常见的分析方法有色谱、质谱、光谱和电化学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量分析污染物,为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的识别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实验实践1. VOCs的测定在实验室中,我们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
这种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其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采集样品、进行样品预处理、操作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并且掌握了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的方法。
2. 水体中污染物的测定在水体污染控制中,我们需要测定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以评估水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通过实验,我学习了水样的提取方法、仪器的操作步骤以及常见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例如,我们使用紫外光谱仪测定了水体中苯酚的含量,同时也学习了分光光度法等其他方法。
四、应用前景1. 环境保护环境化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通过了解污染物的形成和传输机制,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利用先进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环境化学的研究还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
环境污染化学读书报告一、水体环境中重金属污染1、采样泉州湾北纳洛阳江, 西迎晋江, 为晋江、洛阳江汇合入海的半封闭海湾, 东濒台湾海峡, 北起惠安的崇武半岛, 南至晋江石狮市祥芝角, 地理位置为24°47′-24°57′,118°34′-118°56′( 图1) . 具体采样位置都选在避开人为直接干扰、离海岸有一定距离的潮间带, 包括湾内的主要河口( 3、4、5、7号站)和排污区( 2、6号站)及湾外区域( 1、8、9号站). 采样时间为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 泉州湾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研究表明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在湾内的河口和排污区比湾外高[ 9 ], 重金属污染已对海湾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选取具有不同污染特点的站位进行采样, 旨在了解海湾重金属污染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并对其污染源进行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分析--蔡龙炎】采样点的分布和布置见图1所示。
选取了7个采样点。
从星子到湖口段由于受长江水影响很大所以没有布置采样点。
1. 饶河口; 2. 南矶山; 3. 白沙洲; 4. 杨梅颈;5.上边村; 6. 老爷庙; 7. 星子冬枯山【鄱阳湖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评价--涂淑玲】2、污染现状泉州湾属敞开性海湾, 其特点是口阔底浅, 水域面积大, 水体交换好[ 7].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 泉州湾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8]. 龚香宜等( 2007) 曾研究了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 9]. 目前虽已有关于泉州湾水质评价的研究[ 7- 8], 但未见有关针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的全面分析报道. 重金属污染来源复杂且危害性大, 因此有必要对其重金属污染来源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这对于泉州湾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都比较大. 其中As的含量单质A s在自然环境中含量极少, 极易被氧化为剧毒的A s2O3( 砒霜) , 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分析--蔡龙炎】近年来, 我国众多湖泊湿地日益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污染。
环境化学2篇【环境化学:理论与实践】环境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环境的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它以理论为基础,应用为动力,推动着我们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
尤其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则刻不容缓。
一、环境化学的理论基础环境化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热力学、分析化学和量子化学等。
这些基础理论为解析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提供了理论支持。
比如,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的科学。
由此,可以预测和控制环境中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有害物质的生成,并提高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
再如,化学热力学则揭示了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和变化趋势,从而可以预测和控制污染物的稳定性与转化,设计出高效的环保技术。
二、环境化学的应用环境化学的应用广泛而深入,从农业、医学、工业等诸多领域都有其身影。
环境化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验和技术研究上,它借助于各种化学原理和技术,对环境的污染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
环境化学的应用有两大方向,一是对现有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二是开发新的环保技术,如资源回收、污染物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这两个方向虽然任务不同,但是目标都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化学:未来与挑战】面对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化学在未来的道路上,责任重大。
它需要不断发展并改进,以应对环境保护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环境化学的未来环境化学的未来在于开发出更智能更高效的环保技术。
先进的环保技术能够把理论变为现实,把试验变为生产,把研究变为应用。
比如,使用纳米材料和光催化技术进行水体净化、使用生物技术进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
除此之外,新的环保理念和环境政策,也将成为环境化学发展的新动力。
比如,倡导绿色化学,强调减少和防止污染的生成,而不仅仅是在事后进行治理。
还有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和制程设计,将对环境化学产生深远影响。
实验心得短短八天的实验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化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环境化学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进行环境化学实验的训练,掌握必要的环境化学实验技能可以加强我们对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
我认为化学源自实验,实验是化学的精髓。
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必定不会有创新和发展,同样,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便没有了灵魂。
唯有理论联系实际才是做好实验的根本所在。
经过这次的实验,我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现在我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这次的实验跟我以前做的实验大有不同,因为只有这次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亲自去完成,就连试剂都是自己亲自动手配的,虽然占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深刻,最难忘的就是配试剂了,以前一直不敢接触浓硫酸等高腐蚀性物质,现今都不得不亲手配制,做完这个实验我再也不畏惧浓硫酸了。
没有老师额外的指导,我们就必须要自己查资料,弄懂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所用的试剂和仪器。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网络资源的便利。
除此之外,这次实验还让我明白了欲速不达。
刚开始,我们小组为了尽快完成实验,不去认真思考就按着网上查到的方案去做,结果做到最后才发现方案不完全对,实验失败,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
后来,每做一步,我都问自己为什么,不懂的及时向同学请教。
这样下来,我发现自己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懂的问题,而且实验速度并不比以前慢。
我想,实验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提高。
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弄懂实验原理,自己亲自动手,开动脑筋的重要性。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报告题目:塑料降解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目录一、引言........................................................................................................ - 1 -二、塑料简介................................................................................................... - 1 -三、发展历程................................................................................................... - 2 -3.1国外发展............................................................................................. - 2 -3.2 国内发展............................................................................................ - 2 -四、近期进展................................................................................................... - 2 -4.1 光降解................................................................................................ - 3 -4.1.1 光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4.1.2 光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4.2生物降解............................................................................................. - 3 -4.2.1 生物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4.2.2 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4.3 光/生物双降解 .................................................................................. - 4 -4.3.1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原理 .................................................... - 4 -4.3.2 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发展 ................................................... - 4 -4.4 其他可降解技术................................................................................ - 4 -4.4.1 超临界降解技术..................................................................... - 4 -4.4.2 CO2合成可降解塑料技术...................................................... - 5 -五、发展展望................................................................................................... - 5 -六、参考文献:............................................................................................... - 6 -塑料降解技术及其研究现状一、引言塑料是具有许多优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它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
环境学读书报告—关于“中国水污染”一、水污染现状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 — 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截至1996 年底,全国600 余座城市年排水量为353 亿立方米,处理量为83 亿立方米,处理率仅23%。
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209 亿立方米,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53 座,集中处理量为23.8 亿立方米,处理率为11.4%。
尽管全国每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3 亿立方米,但仍以每年处理能力缺口21 亿立方米的速度在不断增大。
到了2050年,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为1385亿立方米,2100年将达到2435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长宽高都是61813.8米的正方体,若平铺为高1CM的长方体,底面将覆盖将近2537个中国。
根据统计,中国有3.2亿农民没有饮用水;大约有1.9亿农民是喝受到污染的水。
此外,灌溉农田的水散发着恶臭,而且漂浮着一些污染的泡沫。
而这样条件下生产的食物,却登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惩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
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
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
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中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目前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
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
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报告题目:塑料降解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引言........................................................................................................ - 1 -
二、塑料简介................................................................................................... - 1 -
三、发展历程................................................................................................... - 2 -
3.1国外发展............................................................................................. - 2 -
3.2 国内发展............................................................................................ - 2 -
四、近期进展................................................................................................... - 2 -
4.1 光降解................................................................................................ - 3 -
4.1.1 光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1.2 光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2生物降解............................................................................................. - 3 -
4.2.1 生物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2.2 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3 光/生物双降解 .................................................................................. - 4 -
4.3.1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原理 .................................................... - 4 -
4.3.2 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发展 ................................................... - 4 -
4.4 其他可降解技术................................................................................ - 4 -
4.4.1 超临界降解技术..................................................................... - 4 -
4.4.2 CO2合成可降解塑料技术...................................................... - 5 -
五、发展展望................................................................................................... - 5 -
六、参考文献:............................................................................................... - 6 -
I
塑料降解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一、引言
塑料是具有许多优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它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
随着塑料用途的不断扩大和消费量的日益增大,各种农用塑料和包装以及各种塑料制品各种公共场所大量出现。
虽然其比重轻,但这些废弃塑料又是耐酸耐碱耐腐蚀的,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
因而废旧塑料已成为日益增加的污染源,即“白色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和政府部门作了大量的工作。
工业发达国家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来处理废弃塑料,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经过研究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开发“可降解塑料”[1]。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造成性能损失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塑料[2]。
本文介绍了塑料降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并对塑料降解技术的研究现状作简要概述。
二、塑料简介
塑料袋是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在1902年发明的,因为轻便、结实和方便使用,曾经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然而塑料袋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丢弃的塑料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重点难题之一,已被公认为是“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塑料袋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而这些都是石油提取物。
由于塑料分子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废塑料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需要200年的时间才能降解。
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不仅严重污染地球环境,还会造成长期的、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塑料袋的一个主要处理方式就是焚烧,焚烧会产生一种叫做二恶英的物质,目前已知,这种物质的最大危害是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即致畸、致癌、致突变。
它是“环境荷尔蒙中毒性最大的一种”,一旦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或野生动物体内,就将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系统,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
如今许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型社会走在前列的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从源头减少垃圾的重要性,开始研发、推广可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热点。
但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制或已经研制成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