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化学读书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0.88 KB
- 文档页数:1
(理学)现代分析化学技术总结/10/4,总结,现代分析化学技术,/10/4,1.红外光谱,,,,,,,,X-HX=C,N,O,S,C≡XX=C,N,C=XX=C,N,O,C-XX=C,N,O,,, 3700,2500,1900,1500,,800,1300,2300,2000,1650,650,X-HX=C,N,O, ,,,,,特征区,指纹区,/10/4,烷烃,C-H伸缩振动〈3000cm-1CH3的对称变形振动δs1380cm-1CH2变形振动δs1465cm-1—(CH2)n—-1(中强),1380cm-1裂分,/10/4,醇(—OH)O—H,C—O,-OH伸缩振动(3600cm-1)碳氧伸缩振动(1100cm-1),醚(C—O—C),芳族和乙烯基的=C-O-C,脂族和环的C-O-Cνas1150-1070cm-1,νas1275-1200cm-1(1250cm-1),νs1075-1020cm-1,/10/4,脂肪胺(—NH2)N—H,C—N,游离伯胺,νas,νs,3400cm-1,,3500cm-1,,3300cm-1,3400cm-1,,,游离仲胺,3350-3310cm-13450cm-1,以此区域单峰和双峰来区别伯胺和仲胺,氰基化合物,νC≡N=2275-2220cm-1,⑤硝基化合物,脂肪族,芳香族,νAS(N=O)=1565-1545cm-1,νS(N=O)=1385-1350cm-1,νAS (N=O)=1550-1500cm-1,νS(N=O)=1365-1290cm-1,/10/4,烯烃,C-H伸缩振动(3000cm-1),,ν(C=C),反式烯,三取代烯,四取代烯,顺式烯,乙烯基烯,亚乙烯基烯,1680-1665cm-1,1660-1630cm-1,1660cm-1,弱,尖,中强,尖,970cm-1(强)(=C-H),790-840cm-1(820cm-1),990cm-1910cm-1(强),890cm-1(强),800-650cm-1(-1),/10/4,芳烃,ν(C-H)3030-3070cm-1δ(C-H)900-650cm-1ν(C=C)1600cm-1,1500cm-1,/10/4,,,,,,,,,,,,,,,,,,,1900,1800,1700,800,700,600,,,,,,,,,/10/4,羰基化合物,νC=O=1928—1580cm-1(1850—1650cm-1),酰胺酮醛酯酸酸酐酰卤,/10/4,2.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10/4,/10/4,,,,,1:2:1,1:2:1,,,,,,,,,,,,Jab=Jba,/10/4,一些常见自旋系统的裂分峰形,/10/4,/10/4,/10/4,/10/4,ASplittingDiagramforaQuartetofTriplets,/1 0/4,根据裂分谱图获取偶合常数,/10/4,/10/4,/10/4,/10/4,/10/4,AB 自旋系统,/10/4,/10/4,/10/4,/10/4,/10/4,/10/4,/10/4,/10/4,,,7.05,7.05,7.10,7.1 0,/10/4,/10/4,,,AABB,,,7,8,,,AAXX,/10/4,AABB,/10/4,3.碳核磁共振波谱(13CNMR),/10/4,/10/4,/10/4,脂肪烃(SP3杂化)0-55[与氧相连(48-88)]烯烃和芳烃(SP2杂化)105-145酸和酯(C*=O)155-190醛和酮(C*=O)175-225炔烃(SP杂化)()68-93氰基(SP杂化)()112-126,化学位移,/10/4,/10/4,/10/4,4.质谱(MS),/10/4,σ―断裂,α―断裂,/10/4,/10/4,i―裂解—开裂,/10/4,,⑤重排断裂,ⅰ麦氏重排(Mclaffertyrearrangement),麦氏重排条件:,含有C=O,C=N,C=S及碳碳双键与双键相连的链上有碳,并在碳有H原子(氢)六圆环过度,转移到杂原子上,同时键发生断裂,生成一个中性分子和一个自由基阳离子,/10/4,,,,,,,1,2,7,8,,0,1)化合物C8H10,根据1HNMR谱图推断其结构,/10/4,/10/4,2)根据如下MS谱图推断其结构,m/z,RA,,,50,100,/10/4,/10/4,C4H8O2,/10/4,/10/4,C3H6O2,,/10/4, /10/4,C8H8O,/10/4,/10/4,C7H6O,/10/4,/10/4,C6H10O,/10/4,/10/4,,, C8H8O,/10/4,/10/4,C8H8O,/10/4,/10/4,C7H7OBr,,,,,CDCl3,q,d,d,2, 2,3,s,s,/10/4,/10/4,,C3H6O,CDCl3,t,d,t,/10/4,。
对分析化学的感想与感悟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对《分析化学》的感想与感悟学好分析化学,是一个药学人员必备的技能;学好分析化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事;学好分析化学,我们的思维方式就会变得更加前面。
这是我学分析化学后的感叹。
一、什么叫分析化学呢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检测方法、检测原理和检测技术的科学,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我学了分析化学后,对分析化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想法,在此,我把分析化学定义为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现象、反应过程以及判定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变化等信息的一门关键技术,是科研等很多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门技术。
我认为分析化学是关于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中分析化学实验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和存在形态(价态、配位态、结晶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2)测量试样中各组份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3)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形态、能态——结构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4)表征组成、含量、结构、形态、能态的动力学特征——动态分析三、分析化学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第一次是随着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如溶液理论)的发展,使分析化学从一种技术演变成为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是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改变了经典的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使仪器分析获得蓬勃发展。
目前,分析化学正处在第三次变革时期,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第三次变革的基本特点:从采用的手段看,是在综合光、电、热、声和磁等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及生物学等学科新成就对物质进行纵深分析的科学;从解决的任务看,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获取形形色色物质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化学简史》读书报告这个暑假我阅读了(英)柏廷顿所著的《化学简史》,这本书分为十六章: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第二章化学的初期第三章炼金术的传布第四章医药化学第五章燃烧和大气性质的早期研究第六章气体的发现第七章拉瓦锡和近代化学的基础第八章化合比例定律和原子学说第九章戴维、柏尔采留斯的电化学说或二元学说第十章有机化学的初期第十一章取代作用、一元学说和类型论第十二章化合价理论第十三章有机化学的发展第十四章物理化学史第十五章周期律第十六章原子结构其中我重点看了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这一章分为早期的应用化学早期的金属知识玻璃染料总结这几节。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
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
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
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
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
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
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道黄金更早。
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
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
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道黄金更早。
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
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人们已经冶金--炼铜。
地中海的克里特岛稍迟一些。
苏美尔人很擅长冶炼金属比如银、铜、还有金。
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是冶金术的一大进步,一般来说,青铜的出现比铜要晚,有的地方差不多同时出现。
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加工金属的同时也使制造玻璃和有釉陶器或者类似原料达到完善。
埃及的陶工就用用陶轮制作黏土,并且不用开炉而在高大的焙烧器皿中来进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分析化学读书报告篇一:现代分析化学读书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分析化学读书报告课程名称现代分析化学教师姓名李向军学生姓名吴远东学生学号20XX28005314010专业地球化学所在院系地球科学学院培养单位兰州地质所日期:20XX年3月"非稀释剂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磷灰石中铀钍钐同位素的含量”的读书报告作者的方法:准确测定235u,、232Th、147sm同位素含量是磷灰石(u-Th)/he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关键。
文章中作者用非稀释剂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磷灰石中235u,、232Th的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流程。
该方法假定样品中的235u,、232Th、147sm同位素丰度与其自然丰度是一致的,根据235u,、232Th、147sm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和测得的样品中总的u、Th、和sm的含量得到样品中235u,、232Th、147sm同位素的含量。
本文只截取其中样品处理的方法加以说明和讨论,其样品处理方法如下:磷灰石样品的样品处理方法。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浓hno3在90℃的温度下加热1h,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20%的浓hno3在90℃的温度下加热2h,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5%的浓hno3在超声波中分解2h。
篇二:高等分析化学读书报告高等分析化学读书报告一、紫外/可见光谱多元校正来进行水杨酸电化学氧化的动态研究nelsonmatyasovszky;minTian;Aichengchen.J.phys.chem.A.20XX,113,9348–9353传统水净化工艺的低效率问题,水杨酸和水杨醛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两种很常见的物质。
因此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检测废水中水杨酸和水杨醛的含量以及处理方法。
这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在Ti/Iro2-sno2-sb2o5电极上以水杨酸和水杨醛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氧化过程。
化学读后感化学与生活的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和应用化学。
通过实验探索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我对化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首先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和注意事项,如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实验剂的保存要求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能够更加安全和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的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这培养了我的实验观察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我最深刻体验到了化学对生活的实际应用。
例如,我曾参与了一个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发现酸和碱反应后会产生中和物质,溶液的酸碱性质也会得到中性化,这对于解决生活中的酸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也了解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都是由于化学反应所引起的,比如煮饭时水沸腾产生的气泡、喷洒香水闻到的芬芳味道等等。
此外,在实验中我还了解到了化学实验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实验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我十分重视实验的精确性,因为一丁点的误差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这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和精确性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我不仅学到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需要不断观察、分析、思考,寻找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这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化学与生活的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化学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化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它贯穿在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实验,我对化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珍惜日常生活中化学所带来的便利和创新。
总结起来,化学与生活的实验探究不仅让我学到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化学相关书籍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书籍概述三、书籍亮点与收获四、反思与建议五、总结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化学学习的读者,我有幸阅读了多部与化学相关的书籍。
在这些书籍中,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以期能够激发更多读者对化学的热爱。
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既具有理论知识,也具有实践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学在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阅读化学相关书籍成为了我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必备途径。
二、书籍概述1.《化学原理》:本书详细阐述了化学基本原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为读者搭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有机化学》:本书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应用,使我深刻理解了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3.《分析化学》:本书重点讲解了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为我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4.《化学实验教程》:本书详细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实验能力大有裨益。
三、书籍亮点与收获1.系统性强:这些书籍都对化学学科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有助于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实例丰富:书中提供了大量实际案例,使我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观点新颖:部分书籍介绍了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让我紧跟时代步伐。
4.实用性强:书籍中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提高我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建议1.加强理论学习: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
2.培养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读者应多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技能。
3.拓宽知识面:除了专业书籍,还可以阅读一些跨学科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关注前沿动态:定期关注化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最新研究进展。
五、总结阅读化学相关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还激发了我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化学读后感化学与生活的启发化学与生活的启发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从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物,用的日用品,到我们呼吸的空气,都离不开化学的存在。
通过深入研究化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科学,让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启发。
首先,化学与食物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食物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各种化学物质。
了解这些物质的组成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搭配食物,营养更均衡,更有助于身体健康。
比如,淀粉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而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组织的重要物质。
此外,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物的口感和味道,通过控制化学反应,调整食物的质地和味道,使得我们的餐桌更加多样化和美味。
除了食物,化学在衣物和日用品的制造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衣服是由纤维构成的,而纤维制备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化学技术。
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纤维的种类和性质,从而选择适合的衣服材料。
此外,化学也参与了化妆品、洗衣剂、清洁用品等日用品的生产过程,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了解这些化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还能更好地保护环境,选择对身体和环境无害的物品。
另外,化学与环境息息相关。
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也是化学物质的组合。
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和化学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水的净化过程,了解水中的化学成分以及如何利用化学方法进行水的净化和处理。
这些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给我们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提供更好的保障。
化学的启发不仅仅局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了科技和医学领域。
化学的研究为我们开启了新材料的大门,诸如高效的能源材料、功能性材料等。
同时,化学的研究也支持了药物的开发和制造,为医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们常用的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等都离不开化学的贡献。
总的来说,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广泛而深入。
分析化学课作业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10级班级:X班姓名:***学号:***********2012年5月30日对《新分析化学课》的感想与感悟学好分析化学,是一个科研人员必备的技能;学好分析化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事;学好分析化学,我们的思维方式就会变得更加前面。
这是我学分析化学后的感叹。
一、什么叫分析化学呢?在课本《新分析化学教程》的开头写到,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检测方法、检测原理和检测技术的科学,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我学了一个学期的分析化学后,对分析化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想法,在此,我把分析化学定义为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现象、反应过程以及判定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变化等信息的一门关键技术,是科研等很多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门技术。
我认为分析化学是关于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中分析化学实验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和存在形态(价态、配位态、结晶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2)测量试样中各组份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3)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形态、能态——结构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4)表征组成、含量、结构、形态、能态的动力学特征——动态分析三、分析化学发展趋势以及我对分析化学的希望。
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第一次是随着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如溶液理论)的发展,使分析化学从一种技术演变成为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是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改变了经典的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使仪器分析获得蓬勃发展。
目前,分析化学正处在第三次变革时期,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分析化学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关于分析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篇一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很荣幸得到您的关注!我是华东理工大学届应用化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前来贵校应聘教师一职。
我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从事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主要是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试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深刻的认识,对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热点都有了较深的了解,具有创新精神,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应地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x到x年我是在湖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专业是有机化学专业,于x年获得了硕士学位,在此期间除了相关的学习和试验外,在学院做了将近一年的助教工作,从事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辅导,和相应的有机化学试验的教学,进一步地充实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经历。
本科学的是有机化学教育专业,在年底于武汉一冶四中进行了将近二个月的教学实习,初步将所学的教学理论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有了一定的体会。
一直期待着可以在高校里做一名普通的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和分享化学的乐趣。
希望可以为贵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致敬礼!xxx年月日关于分析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篇二一、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特制定本学期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化学实验能引导学生的化学教学认识;为学生提供化学事实性知识;也能为学生检验、巩固化学知识和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
化学读后感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启示化学读后感: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启示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实验与探究来揭示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相互作用,具有极大的学习和应用价值。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化学实验与探究所带来的启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实践出真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只是一个基础,它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我们能够亲眼目睹化学反应的进行过程,感受实验数据的变化和实验条件的影响,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实践出真知,实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安全第一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
化学实验中常常涉及到一些有毒、腐蚀性较强的物质,如果不正确地处理或操作,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正确佩戴实验室安全装备。
同时,要保持实验场地整洁,避免实验装置的杂乱,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不仅在实验室中要时刻保持,也应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做到安全第一。
三、团队合作化学实验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互相协助,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形成团队合力,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效率,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灵活思维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时候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有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我们能够培养灵活的思维,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应用化学实验与探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应该看到它的实践应用价值。
化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在生活、工业和科学研究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分析化学读书报告课程名称现代分析化学教师姓名李向军学生姓名吴远东学生学号201228005314010专业地球化学所在院系地球科学学院培养单位兰州地质所日期:2013年3月"非稀释剂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磷灰石中铀钍钐同位素的含量”的读书报告作者的方法:准确测定235U,、232Th、147Sm同位素含量是磷灰石(U-Th)/He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关键。
文章中作者用非稀释剂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磷灰石中235U,、232Th的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流程。
该方法假定样品中的235U,、232Th、147Sm同位素丰度与其自然丰度是一致的,根据235U,、232Th、147Sm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和测得的样品中总的U、Th、和Sm的含量得到样品中235U,、232Th、147Sm同位素的含量。
本文只截取其中样品处理的方法加以说明和讨论,其样品处理方法如下:磷灰石样品的样品处理方法。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浓HNO3在90℃的温度下加热1h,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Th)/He 实验室采用20%的浓HNO3在90℃的温度下加热2h,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Th)/He实验室采用5%的浓HNO3在超声波中分解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