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治疗病程记录相关规范要求(修正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输血病历书写规范病程记录应当包含输血记录,其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1 有专门的输血记录。
1.2 输血记录包含的内容:1.2.1 必须有输血前的检测和原因评估,包括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掌握各种血液成分输血的适应症:对于红细胞,当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时,必须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代谢率增高情况、或者是否有缺氧症状,如胸痛、疲劳、气短、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衰、乳酸水平增高和年龄等因素。
当血红蛋白>100g/L时,应当评估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患者、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和创伤性脑损伤等情况。
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L之间时,应当评估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等情况。
当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时,应当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MA<45mm,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当新鲜冰冻血浆:PT 18或APTT 56>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伴有出血表现、凝血因子功能低下、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INR。
1.5、TEGR。
12等情况时,应当评估。
当冷沉淀输注时,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0.8~1.0g/L,或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1.2.2 输血记录必须包括输入血型、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输血护理实施记录相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1.2.3 必须有输血后的检测并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分析)。
1.2.3.1 单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例如,2016年6月13日18:21进行输血病程记录如下:术前患者贫血,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血常规检查示:1.2.3.2 多次输血每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2016年8月20日23:30,912患者首次接受输血治疗。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来确保患者安全。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一、输血管理制度1.1 输血安全责任制度1.1.1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输血安全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1.1.2 输血科室要配备专业输血医师和护士,开展规范的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1.2 输血操作规范1.2.1 输血操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输血质量。
1.2.2 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1.2.3 输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3 质控体系建设1.3.1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追溯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1.3.2 定期进行输血操作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工作2.1.1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1.2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对输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和检查。
2.2 输血操作流程2.2.1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和穿刺准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2.2 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反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2.3 输血后处理2.3.1 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2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结语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输血操作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范本第一篇: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范本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范本2013年11月10日 9:00 输血前评估患者现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贫血症状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今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压积19%,血小板18×109/L。
血色素低于60g/L,血小板低于20×109/L,有输血指征。
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计划给予O型悬浮红细胞2U,O型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0日 13:00 输血记录患者于今日11:30在医护人员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O型悬浮红细胞2U,于13:00输血完毕。
紧接着输注1个治疗量的O型单采血小板,于14:00输注完毕。
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畏寒、发热、皮疹、瘙痒、恶心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已送输血科。
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治疗效果。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1日 10:00 输血后疗效评价经治疗后,患者头晕乏力减轻,无明显心悸及气短,中度贫血貌。
今日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压积28%,血小板24×109/L。
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血有效。
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患者随时有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型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
医师签名:2011年11月11日 13:00 输血记录患者于今日13:30开始输注O型单采血小板,14:30输血完毕。
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畏寒、发热、皮疹、瘙痒、恶心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已送输血科。
即刻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治疗效果。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1日 16:00 输血后疗效评价今日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44×109/L。
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血后,血小板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血有效。
宾阳县中医医院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规范为规范我院各临床科室输血治疗病程记录,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临床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规范.一、输血治疗同意书一输血治疗同意书中各项内容应如实填写完整.二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前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并且接收到检测结果者,应将结果以“阳性”或“阴性”结果形式填写于同意书中相应项目栏.三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时,对曾输过血的患者,应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已抽取输血前五项检测标本,未出结果者,应在结果出来后及时补填,并注明补填时间,同时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四输血治疗同意书应附在病历中,不得丢失.二、病历中输血相关记录一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输血前五项等检查.二决定输血前应做血常规检测,以辅助决定是否符合输血指征.三输血前病程记录应有输血原因说明,输血指征描述.四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自体输血或异体输血.五输血后输血记录应在病程记录中单独书写,输血记录应有输注成分、输血量、血型、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不良反应等记录.六麻醉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应有出血量、输血量记录且出入血量记录应一致.七输血后如发生输血反应,应将反应及处理过程记录于病程中,并同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回报输血科.八输血后病程记录中要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价.九输血记录单应及时粘贴于病历中不得丢失.三、存档输血病历相关质控规定各临床科质控小组应对出院输血病历中以下内容进行以下检查,合格后方可交病案室存档.一病历中附有输血治疗同意书.二输血治疗同意书中各项内容填写完整、正确.三病历中附有输血前五项检测报告单.四病历中附有完整的输血记录单.五输血前有血常规检测报告.六输血后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相关记录及输血不良反应记录.七麻醉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应有失血量,输血量记录.宾阳县中医医院医务科二0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临床用血审核制度2012年版一、临床用血申请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1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 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2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可小量分次输血,应采用成份输血.2.履行治疗同意程序1决定输血治疗前,责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存入病历.2无家属在场、患者无自主意识需紧急输血进行救治,应由责任医生将输血治疗同意书报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批准,并置人病历.3.用血申请任何情况下输血,均需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责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进行备血.二、临床用血量审批及权限1,预计单次用血量在800ml以内,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核准审签;2.单次用血量在800-1600ml的,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审签;3.单次用血量超过1600ml,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审签后,报医务部门批准.4.急诊用血需科主任医生审批.三、标本及血液取送必须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输血标本、领取血液并核对签字,不得由患者或家属送输血标本或领取血液.四、血液发放与签收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2.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接收:1标签破损;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3.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五、输血前查对1.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两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唱名核对,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儿童患者应得到主管医师证实确定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六、输血过程观察与记录1.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经治医生应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若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指导处理并记载于病历中.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总值班或报医务科,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3,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医师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备案.4.输血完毕后6小时,由护士记录人记录,医师复核人复核,填写医院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记录人:复核人:记录时间:受血者姓名________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年龄_____血型:A、B、O、ABRhD血型:阳性、阴性科别__________病区____床号______输血性质□常规□紧急□大量□特殊供血者条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血型:A、B、O、ABRhD血型:阳性、阴性血液成分:血量_____________□悬浮红细胞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Rh阴性、去除白细胞□洗涤红细胞MAP□洗涤红细胞盐水□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Rh阴性、去除白细胞□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单采冰冻血小板□普通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去除白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去除白细胞□普通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冷沉淀凝血因子病毒灭活交叉配血实验结果:□无溶血□无凝集观察监护:开始输血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_分前15min输血速度______ml/min或ml/kg·h输血不良反应□有□无15min后输注速度_______ml/min或ml/kg·h输血不良反应□有□无输血过程每小时监测输血不良反应□有□无输血完毕时间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分输血结束后4h监测输血不良反应□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及描述:处理情况:提示:常规输去白悬浮红细胞1U30─60min输完.常规输血浆一般5─15ml/min.备注:此单记录完毕,保存于病历.是医生书写输血病历的依据.。
输血记录要求(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输血记录要求病历书写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1、输血记录是整个输血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它完整、连续地记录了血液从入库到临床输注的各个环节、各过程,与诊疗病史一样具可追溯性。
输血记录的基本要求(十个字)真实、准确、及时,可追溯性。
2、在处理有关医疗纠纷、事故、法律诉讼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法律效用。
3、同时,也为输血医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相关疾病调查提高回顾性的档案资料。
4、临床输血记录,除了“四单” (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交叉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以外,还包括病程记录、医嘱、护理记录、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单、辅助检查申请(报告)单以及病历首页的输血相关信息等等。
(一)、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1、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漏项,字迹清楚;输血目的、预选输血成分填写必须符合输血技术规范。
2、紧急输血要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先配血输血,并在输血前应抽取血液备查各项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后,补填检测结果;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报告单应将送检时间、检验时间精确到分钟。
3、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4、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签字应精确到分钟;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要有时间差;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时要注明与患者关系。
5、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1、输血由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逐项、规范地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不缺项漏项,字迹工整。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 800 毫升(不含)以下的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800-1600 毫升由上级医师审核以后,报科主任核准签发;1600 毫升(含)以上的经科主任核准后,报医务科批准。
3、申请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必须本人亲笔签字,不得替他人签名。
输血全程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范围为保障患者安全,规范输血操作,健全输血全程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规范输血过程和管理要求,确保输血安全,保障医疗质量,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需要输血的患者,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输血操作的医护人员,包括输血科、护理部、实验室、院感科、质控科等相关部门。
二、规范要求1. 接收患者需进行术前评估,明确患者输血需求与可行性,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及相关协议,了解输血可能的风险和后果。
2. 严格执行输血适应症,按照输血指征进行输血治疗。
3. 严格执行输血禁忌症,对有输血禁忌症的患者,不得进行输血操作。
4. 输血操作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型、交叉配血和感染标志物筛查等项目。
5. 输血前,需进行输血前护理,包括检查输血卡、校对患者信息、准备输血相关物品等。
6. 输血操作中需对输血品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标签、保质期等,确保输血品质量和安全。
7. 输血操作时,医护人员应穿戴相关防护用品,保证输血操作的安全。
8. 输血后,需进行输血后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情况。
9. 输血后需对输血品进行回收和处置,包括填写相关记录、回收输血管和容器等。
三、管理程序1. 输血全程管理实施前,需进行相关培训,包括输血操作规程、输血设备使用、输血反应的处理等,确保医护人员了解并掌握相关技术和操作规范。
2. 输血科需设立专门工作人员,负责输血操作和管理工作,对输血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3. 设立输血品监测系统,对输血品的来源、存储、配送等过程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输血品的安全和质量。
4. 定期对医院内的输血设备和场所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输血操作环境的安全和清洁。
5. 建立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对输血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记录和报告1. 输血操作中,需对输血全程进行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输血品信息、输血操作过程、输血反应情况等。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1.病程记录1.1有专门的输血记录1.2输血记录包含的内容:1.2.1必须有输血前检测并原因评估: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掌握各血液成分输血适应症:①如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必须有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或有缺氧症状:胸痛、疲劳、气短,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衰,乳酸水平增高及年龄等因素的评价。
②血红蛋白>100g/L,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患者、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估等。
③如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有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等评估。
④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MA <45mm,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⑤如新鲜冰冻血浆:PT18或APTT56>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伴有出血表现、凝血因子功能低下、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INR >1.5、TEGR >12等评估。
⑥冷沉淀输注,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0.8~1.0g/L;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
1.2.2输入血型、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输血护理实施记录相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1.2.3必须有输血后的检测并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分析)1.2.3.1单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2016年6月13日18:21输血病程术前患者贫血,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血常规检查示:HB:69.9g/L,红细胞压积:25.2%,红细胞:2.42×1012/L.提示贫血。
根据上述情况,故准备输A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4U,血浆400ml。
患者于术中2011-06-13.11:40开始输血,输血开始15分钟无不适,输血过程中无不适,继续输注血液,术中输血未完毕,带回病房继续输血。
临床输血病程记录规范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深入贯彻此办法,进一步加强我院临床输血工作,促进科学合理用血,特制定南安市海都医院临床输血病程记录,规范非首次输血需对上次输血是否有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一、每次输血治疗,均应有相关输血病程记录且必须记录完整,涵盖以下要素,输血病程记录中应有患者的血型、输血原因、目的、输血指征的描述、输血的起止时间、过程的描述、输注何种血液成分和数量以及输血治疗效果的评估。
非首次输血需对上次输血是否有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二、描述的基本格式:(时间),患者因(原因)或(诊视发现),化验结果(血常规或出凝血时间),在(时间)给予型RhD 性血液成分(数量),予以(输血目的)治疗,(时间)结束,输血过程(是否顺利),(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注后(可描述症状或进行相关检测)。
医师签名:三、其他要求:1.输血治疗医嘱需与病程记录相符。
2.病案首页应有输血记载(包括:血液成分及数量)。
3.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麻醉记录、手术护理记录中失血量及输血量的描述要一致、相符。
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4.输血治疗后,经治医师应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描述。
5.各种输血治疗记录齐全,主要包括输血治疗同意书、配发血报告单、输血前检查报告单、血常规报告单以及病历输血记录等,不可缺失。
7.医生待患者输血后,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送至输血科,对有输血发生不良反应者应在其病案中进行相关处理记录描述。
8. 配发血报告单应及时粘贴于病历中不得丢失。
输血病程记录示范文本首次或第一次输血病程描述记录日期和时间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 ,红细胞 2.04×1012/L ,血红蛋白66g/L ,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
血色素低于70g/L, 血小板低于20×109/L。
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去白悬浮红细胞2U 及O 型单采血小板 1 人份静点。
平山中山医院
输血病程记录书写规范的
管理规定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规范我院输血病历书写,制定本规定。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是记载病人输血过程的重要手段,也是输血合法合理的重要依据。
一、输血病程记录要有输血前评估意见。
二、输血病程应记录输血风险告知,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过程。
三、输血病程记录应包括输血方式的选择,如自体输血、输异体血、或自体+异体血输注等。
四、输血病历记录须书写完整详细,至少应包括输血的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处理等内容。
五、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要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至少应包括血红蛋白回升情况,病人体征,输血对病人病情的作用等内容。
六、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的病人出血量与输血量要与输血病程记录中相一致,不能有误。
同时输血量要与发血量一致。
七、医院定期对输血病程记录质量进行督查和评价,纳入病例质量管理的奖惩条例中。
平山中山医院医务科
201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