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原理与工艺21润湿的基本条件
- 格式:pdf
- 大小:779.70 KB
- 文档页数:28
液体表面液固界面为保持液膜表面平衡不收缩,必须有一力F,实验证比例系数γ定义为表面张力系数,表示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地收缩表面的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表面所引起的体系自由能的增量,也就是单位面积表面§3.1、沾湿•定义:指液体与固体接触,将“气-液”界面与“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
•体系自由能降低值-ΔG=γLG +γSG -γSL =Wa 粘附功(粘湿过程体系对外界所做的最大功)•沾湿条件:Wa ≥0,这样的过程能自发进行,Wa 越大,界面结合越牢固。
•内聚功Wc=γLG +γLG -0=2γLG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表征。
指固体浸没在液体中,“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定义: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扩展时,“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的同时,液体表面也扩展的过程•体系自由能降低值-ΔG=γSG -γSL -γLG =S 铺展系数(表征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能力)•铺展条件:S ≥0。
§3.3 铺展小结粘附功Wa =γSG -γSL +γLG浸湿功又称粘附张力Wi =γSG -γSL 铺展系数S =γSG -γSL -γLGγSG 越大,γSL 越小,越有利于润湿,γLG 大,对粘湿有利,对铺展不利,对浸湿无关2、长度法:•在一光滑的水平固体平面上放一小液滴,用读数显微镜测出液滴的高度h与底宽2r,按下式计算接触角:sinθ=2h r/(h2+r2) 或tg(θ/2)=h/r或者不断地增加液量,当液滴的高度增大到某一最大值时,即使再给液滴增加液量,液滴的高度也不会继续增加,而只增加其底面的直径。
测量出此时的液滴高度hm,查出液体的表面张力γ和液体的密度ρ,可按下式计算接触角:cosθ=1-ρgh2m /2γLG§5、固体表面的毛细吸附阳图PS版晒版过程图CTP制版机返回800 rpsP33专门制版吗?§1.2、乳化发生的过程印版的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和着水辊、着墨辊之间有4种辊隙状态:☐1、着水辊与印版空白部分的间隙☐2、着水辊与印版图文部分的间隙☐3、着墨辊与润湿过的印版空白部分的间隙☐4、着墨辊与印版图文部分的间隙§1.3、油墨的混水性对胶印的影响☐曲线A表示最易混入水的油墨,难以传墨。
湿印技术工艺湿印技术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印刷工艺,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纸张、包装材料、标签等的印刷生产中。
湿印技术工艺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像清晰、印刷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
一、湿印技术工艺的基本原理湿印技术工艺是一种间接平面印刷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油墨与水之间的互斥性来实现图像传递。
在湿印过程中,首先将图像部分涂上水性油墨,然后通过滚筒将图像转移到橡皮布上,再由橡皮布将图像转移到纸张上。
二、湿印技术工艺的主要步骤1.版面制作:湿印技术需要先制作出版面,在版面上涂上水性油墨。
2.加水:在开始正式打印前,需要先给滚筒加水,使得滚筒表面保持一定的潮湿度。
3.调色:根据需要打印的颜色和要求进行调色。
4.平衡水墨:将调好颜色的水墨均匀地涂在滚筒上,使得水墨与水的比例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5.印刷:将橡皮布放在滚筒上,再将纸张放在橡皮布下面,通过滚筒的转动使得图像从版面上转移到橡皮布上,再由橡皮布将图像转移到纸张上。
6.烘干:印刷完成后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使得印刷出来的图像能够更加牢固地附着在纸张上。
三、湿印技术工艺的优缺点1.优点:湿印技术工艺具有色彩鲜艳、图像清晰、印刷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此外,湿印技术还可以打印出较细的线条和文字,并且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油墨和纸张。
2.缺点:湿印技术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制版成本较高,其次是需要进行烘干处理,这会增加生产成本。
此外,在湿度和温度不稳定的环境下,容易出现水墨平衡失调等问题。
四、湿印技术工艺的应用领域湿印技术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纸张、包装材料、标签等的印刷生产中。
例如,食品包装、药品包装、饮料包装等行业都需要使用湿印技术进行印刷生产。
此外,湿印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海报、广告牌等大型宣传物料的制作。
五、湿印技术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湿印技术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未来,湿印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并且会继续探索新的油墨和纸张类型,以适应不同行业和客户需求。
塑料薄膜印前润湿张力的检验对于薄膜彩印来说,关系印刷质量最大的是薄膜的表面处理效果,即表面润湿张力。
笔者结合多年生产测试实践,就了解的润湿张力产生原因和处理探讨如下。
一、润湿的原理印刷中的所谓润湿性,这就是诸如油墨、粘合剂、涂料等对塑料薄膜、纸张或金属箔附着的基础。
润湿性决定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表面上的展延性。
如水滴在亲水性表面就展延成一薄水层,而在亲油性表面却形成小水滴。
水滴外表层的切线与固体表面间所形成的接触角(图一,夹角θ),即表示该表面润湿性能的强弱,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能越差。
物理界关于润湿的严格热力学定义是: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体系(固体十液体)的自由焓降低时,称为润湿。
图一,固体-液体相面润湿张力示意图如上图,考查其物理模型,从热力学观点看,当液滴落在一个清洁平滑的固体表面上,忽略液体的重力和粘度影响时,则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是由固-气(SV)、固-液(SL)和液-气(LV)三个界面张力所决定的,其平衡关系如下确定。
γSV=γSL+γLV cosθF=γLV cosθ=γSV-γSL+γLV式中:θ是润湿角,F是润湿张力,γ是界面能。
显然,当θ>90°则因润湿张力小而不润湿;θ<90°则润湿;而在θ=0°时,润湿张力F最大,可以完全润湿,即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由铺展。
(产生界面能γ的主要原因是范德华力、化学键力等在界面处不平衡导致的。
这些作用力在固体的内部因为对称,相互抵消,在界面处因为无法对称,从而显示了界面作用力,即界面能)。
可以看出,达到我们印刷所说的润湿先决条件是γSV>γSL,或者γSL十分微小。
二、常用材料的处理和润湿效果润湿性视化学组成、晶体形式及表面结构而异。
对塑料进行印刷时,塑料表面的润湿性必须比油墨的润湿性高,否则其展延、转移及附着均会发生困难。
几种聚合物的原始表面张力大致如下:表一部分塑料表面张力(mN/m,20℃)通常用作油墨溶剂的表面能为:乙醇22 mN/m、醋酸乙酯24 mN/m,而水为72 mN/m,就难以湿润塑料,所以水基油墨用来印刷塑料就比较困难。
印刷原理与工艺1.凸版表面结构和润湿性表面结构:图文部分凸起且在同一平面或同一圆柱面上;非图文部分凹下,和图文部分有一定的高度差。
润湿性:凸版使用的板材有铜、铅、铁、锌等金属,还有高分子聚合物,如合成橡胶等,这些金属表面为高能表面,油墨表面张力较低,接触时,体系自由能下降,印刷时,只要油墨和版面之间粘附张力大于油墨的表面张力,图文部分就很容易被湿润。
2.胶版表面结构和润湿性表面结构: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
润湿性:非图文部分是高能表面,既亲油又亲水,无选择性;图文部分表面能低,只亲油不亲水,有选择性。
3.橡皮布表面润湿性变化(1)印刷过程中,纸张中的涂料粒子、纤维、油墨中的颜料粒子等附着在橡皮布上,这些事极性的,是亲水的。
会造成:a.橡皮布亲油性降低,遇到小网点油墨不能转移,印迹发虚;b.印版上的水转移到橡皮布上,最终到纸张上,导致纸张变形,套印不准,纸张强度降低,掉毛掉粉更严重。
(2)“双键”氧化老化。
分子中含有“双键”,能被氧化,弹性降低,亲油性降低。
(3)光老化。
长时间光照下,使表面玻璃化,弹性降低,亲油性降低。
(4)热老化。
产生内耗,橡皮布温度升高,促进老化,弹性降低,亲油性降低。
4.印刷压力的作用和测定方法作用:(1)保证粗糙面间充分接触,防止漏移现象;(2)使油墨克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增加油墨渗透作用。
强油墨对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3测定方法:(1)电测方法,可直接使用。
使用压强仪测量微小面积压强的测定;(2)压杆法,间接法。
测量的是压印宽度;(3)最大压印量测量法,用卡尺测量压缩量。
5.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油墨转移率f=y/x×100% 其中y表示转移到承印物的油墨量,x表示印刷前印版上的油墨量。
AB段:压力不足,压力对油墨转移率f影响很小,f几乎不变,此时f很小。
BC段:压力增大,f也随之增大,说明接触越来越充分。
CD段:压力继续增大时f几乎不变,此时f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