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25
常见皮肤病用药接触性皮炎(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
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
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药物治疗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
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湿疹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
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
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
皮肤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影响着众多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治疗这些疾病,医生会开具各种药物。
然而,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
本文旨在对皮肤病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报告和分析。
一、常见的皮肤病药物类型1、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皮肤病治疗中常用的一类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类、抗生素类、抗真菌类等。
例如,糖皮质激素软膏常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等疾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2、口服药物口服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像抗组胺药常用于缓解过敏症状,但可能引起嗜睡、口干等不适。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常用于治疗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但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3、注射药物生物制剂是近年来在皮肤病治疗中新兴的注射药物,如用于治疗银屑病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这些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也可能引发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
二、皮肤病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1、皮肤局部反应皮肤局部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如用药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烧灼感等。
有时还可能出现皮疹、水疱、脱屑等症状。
2、全身性反应全身性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乏力、关节疼痛等。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内脏器官,如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系统异常等。
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皮肤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严重情况,可能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需要立即停药并进行紧急处理。
三、皮肤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1、药物的直接刺激某些药物具有刺激性,直接接触皮肤或进入体内后,可能对组织细胞产生损伤,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免疫反应个体的免疫系统对药物产生异常反应,将药物视为外来抗原,引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过敏等不良反应。
3、药物代谢异常个体之间的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因为代谢酶的缺乏或活性异常,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四、影响皮肤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不同。
皮肤用药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皮肤疾病及药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皮肤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它们包括皮肤感染、湿疹、疱疹、疣、疮疖、湿疹及皮肤瘙痒、痤疮、皮肤过敏等。
这些疾病的出现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因此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皮肤感染常见的皮肤感染包括疹疮、脓疱疮、丹毒、疖痈、脓疤疮等,引起这些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对于皮肤感染,常用的药物包括:⑴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类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⑵克霉唑、盐酸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⑶艾滋病病毒抑制剂、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2. 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常见于婴幼儿和成人。
患者的皮肤会出现发红、发痒、起泡、干燥等症状。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丙酸氟轻松等,用于控制炎症和瘙痒;⑵白三烯拮抗剂,如霉酚酮等,用于控制局部炎症过程;⑶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用于控制痒感。
3. 疱疹疱疹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分为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两种类型。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⑴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抗病毒眼药水等;⑵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⑶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
4. 疣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⑴冷冻疗法,通过冷冻剂冷冻病变组织,使其坏死脱落;⑵外用抗病毒药物,如曲马多、阿昔洛韦等;⑶免疫治疗法,如自身免疫疗法、维甲酸软膏等。
5. 痤疮痤疮是一种青春痘,常见于青少年,也有发生在成年人的情况。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⑴外用抗菌药物,如过氧苯甲酰凝胺、克林霉素等;⑵内服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物、红霉素等;⑶维生素A类药物,如异维A酸、维A酸软膏等。
6. 痒症皮肤痒是指皮肤表面有明显的痒感。
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⑴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去氧乳糖等;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丙酸氟轻松等;⑶静息镇静药物,如苯海拉明、氢溴酸右美沙芬等。
第十八章皮肤科用药一﹑皮肤抗感染药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Econazole and TriamcinoloneAcetonide【别名】意比舒【制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10mg/25g(曲安奈德0.1%,硝酸益康唑1%)。
【药理及适应症】本品中曲安奈德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止痒及抗过敏作用;益康唑为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如念珠菌有抗菌活性,对某些革兰阳性菌也有效。
两药并用可提高疗效。
适用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盘状红斑狼疮等皮肤病。
【用法用量】取适量涂于患处,一日早晚各1次。
治疗皮炎、湿疹时,疗程为2-4周。
治疗炎症性真菌性疾病应持续至炎症反应消退,疗程不超过4周。
【不良反应】1.可发生过敏反应。
2.长期外用可发生皮肤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继发感染、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结核性损害或病毒性皮肤病如:疱疹、牛痘、水痘禁用本品。
2.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对孕娠期间之绝对安全性尚无定论,故不宜滥用及大量或长期使用。
3.少数使用者皮肤会有灼热感、瘙痒和红肿等现象发生。
4.本品不供眼科使用。
联苯苄唑凝胶Bifonazole【别名】必伏【制剂】联苯苄唑凝胶:0.1g/10g【药理及适应症】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膜的合成,对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等有抗菌作用。
1.用于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及短小棒杆菌引起的感染:如体癣,股癣、于足癣、花斑癣、红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等。
2.用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3.革兰阳性菌引发的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取本品适量涂敷患处,一日1次,2~4周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1.全身反应有:疼痛及过敏反应。
2.皮肤及附属结构:少数患者出现皮肤局部过敏、红斑、瘙痒感、烧灼感或剌痛感、龟裂等,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罕见脱皮反应,此类反应在停药后是可逆的。
【注意事项】1.禁忌症:对咪唑类药物或对硬脂酸十六烷脂过敏者禁忌。
2.慎用:过敏体质者,患处有糜烂、渗液和皲裂时慎用。
皮肤病外用药药方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用药不恰当会适得其反。
下面小编准备了皮肤病外用药药方,希望对您有帮助!皮肤病外用药药方1月白珍珠散配方:青缸花1.5g 轻粉10g 珍珠粉1g 制法:各研细粉,共和一处,拌匀备用。
主治:祛腐生肌,可用于女阴溃疡,硬下疳、湿疹等。
用法:外掺皮疹处,每天2—1次。
(《医宗金鉴》)2丹参膏配方:丹参芍药各60g 白芷10g 制法:以上以酒浸一夜,再用熟猪油180g,微火熬前煎,去渣成膏,备用。
主治:乳痈早期,结节性红斑等。
用法:敷贴患处。
(《刘涓子鬼遗方》)3玉肌散配方:绿豆250 滑石白芷白附子各6g 制法:共研极细粉,调匀备用。
主治:荣肌润肤,故多用雀斑、黄褐斑、皲裂症、湿疹等。
用法:每天用10克左右,早晚温水调,擦洗患处,后搽润肌膏即可。
(《外科正宗》)4 玉容肥皂配方:白芷白附子杏仁绿豆粉各10g 儿茶10g 密陀僧樟脑各15g 白薇三棱猪牙皂12 g 轻粉10g制法:先将牙皂,去里皮外筋,弃子取净肉一茶盅,捣烂,入以鸡子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末同肥皂、鸡子清和丸。
主治:黄褐斑,黑变病等。
用法:外擦患处,每天2—1次。
(《疡医大全》)5 玉容膏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
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
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6灭疥油配方:硫磺60g 白矾灰120g 制法:各研细末,和匀。
主治:杀虫止痒,主治疥疮。
用法:麻油调粉成糊状,外搽全身,每日2次,共用1—5天。
(《普济方》)7 四黄散配方:荆芥栀子牛蒡子黄连黄芩连翘薄荷木通蒲黄各1g 灯心1撮甘草1.2g 制法:共研细末。
主治:清热祛风,主治口舌生疮。
用法:搽患处,每日2—1次。
(《外科证治全生集》)8生肌玉红膏配方:当归白蜡各60g 甘草16g 白芷15g 轻粉血竭各12g 紫草6g 麻油500ML 制法: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药,入麻油内浸渍1天,慢火熬煎去渣,细绢滤清,复入锅内熬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四个,预炖水中,将膏分成四处,倾入盅内,候片时,下研细轻粉,每盅1克,搅匀,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