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64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师(40分钟100分)一、基础全面练(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3·高考)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C.细胞膜上相载体(蛋白)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解析】选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物质跨膜运输存在饱和值与膜上相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氧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穿过两层磷脂双分子层B.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胃蛋白酶通过主动运输分泌到细胞外D.在氧浓度为0时,轮藻细胞可逆浓度梯度吸收K+【解析】选D。
血浆中的氧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穿过红细胞的一层细胞膜,即两层磷脂分子;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胃蛋白酶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氧浓度为0时,轮藻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因此可逆浓度梯度吸收K+。
3.(2015·中学模拟)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生质层两侧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胰岛素分泌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解析】选B。
质壁分离过程生质层两侧水分子既能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也能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终产物(CO2、H2O、C2H5OH)都能通过自由扩散运输;胰岛素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消耗能量。
4.下面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物质利用载体蛋白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①③B.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③C.①②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被动运输D.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依靠图③【解析】选D。
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纲要求]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Ⅱ(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2.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特点一、回归教材、梳理知识考点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教材P631. 展示教材上资料分析的例子,通过提问的方式梳理知识问题一:水稻培养液中里的Ca2+和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答案:水稻吸收水分和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和Mg2+较少总结: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结构基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问题二: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
这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农业生产问题展示资料: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血液中碘的质量浓度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说明:物质运输有的顺相对含量梯度,有的逆相对含量梯度——-引入新课-探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 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讲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概念,根据概念来讲解他们运输的特点2. 再展示图巩固:考向一:识图判断运输方式[思维深化]1.依图解判定物质跨膜运输方式3. 展示有关胞吞胞吐的教材内容。
讲解概念.非跨膜运输:胞吞、胞吐 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提问:胞吐、胞吐的一定是大分子吗?大分子通过膜一定是胞吞胞吐吗? 讲解特例:神经递质是小分子通过胞吐的方式:RNA 进出核膜是通过核孔:4,通过连线讲解:考向二 熟记各种运输方式的实例考查特点、实例[连线]5,通过提问讲解易错点例子:葡糖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不同例子;钾离子钠离子进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画图讲解: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散:静息电位恢复后:钠钾泵:吸钾排钠——主动运输精炼1;(2018●全国卷II)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人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Na 离子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人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2.(2019●安徽定远重点中学一模)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1和细胞2的过程示意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程内容核心素养——提考能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科学思维构建渗透作用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模型科学探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社会责任解决农业、食品问题,关注人体健康1.渗透作用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①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②原理③现象a.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1.影响渗透作用液面变化因素的模型分析半透膜表面积的大小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在浓度B=C>A,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的表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2.成熟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模型的比较项目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图解基本条件半透膜、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水扩散总趋势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3.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1)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离子中,水稻主要吸收SiO4-4,番茄主要吸收Mg2+、Ca2+。
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②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2)引起细胞失水与吸水的条件:外界溶液与细胞质之间存在浓度差。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质壁分离的原因①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②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番茄和水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比较: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1)实验结果①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微生物吸收无机盐离子的特点①不同微生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②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无机盐离子的需要量不同。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连线)(2)根据图示进一步确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①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甲:自由扩散;乙:协助扩散;丙:主动运输;a:载体蛋白。
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2015·郑州模拟)下面为水分进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示意图。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1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大致相等B .提取细胞膜时,可用图2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C .提取血红蛋白时,可用图3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D .将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蒸馏水中,最终将出现类似图2所示的结果解析:选C 根据图示细胞形态可知,图1、2、3中的三种细胞分别处于等渗、低渗、高渗溶液中。
提取细胞膜和血红蛋白时,都需要用低渗溶液。
将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放入蒸馏水中,最终该细胞将吸水涨破。
2.(2015·南京模拟)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B .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降低C .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和O 2D .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解析:选B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只有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收水分,细胞液浓度降低;肝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O 2;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
3.下面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跨膜运输⎩⎨⎧ ②被动运输⎩⎪⎨⎪⎧ ③自由扩散膜泡运输→①A .①所示运输方式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 .人体中葡萄糖进入细胞依赖②C.①、②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D.②、③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协助解析:选B①表示胞吞或胞吐,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③)而不是主动运输(②);①、②都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②)和协助扩散(③)都需要载体参与。
4.(2014·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解析:选B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下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 g/mL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 ()解析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
答案 B2.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D.逆渗透膜祛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解析逆渗透过程需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形成水压需要能量,故逆渗透作用消耗能量,A正确。
答案 A3.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解析根据图示,烧杯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为蒸馏水。
故在单位时间内,由漏斗中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比烧杯中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要多,故开始时液面快速下降,当进出水分子相等时,液面不再下降。
答案 A4.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③植物的根毛细胞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⑥根尖分生区细胞A.①⑤B.②③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的体细胞,①是死细胞,④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⑤用盐酸解离会杀死细胞,⑥没有大的液泡,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②和③都是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