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病历检查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输血相关记录要求及模板参考一、临床输血相关记录要求《青岛市医院输血管理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规定:1、术前备血者,应在术前小结中详细描述备血原因(输血适应症)、品种、用量等。
2、入院病历既往史中关于输血史的描述,应说明输血次数、最后一次输血时间、品种、有无输血反应等。
3、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应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术前备血进行核查,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4、输血当天相关病程记录内容应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种类、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以及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等。
5、术中用血者,应在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麻醉记录中详细描述失血量、输血品种、输血量、有无输血反应等情况。
二、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范本2020年3月10日 13:00 输血记录(居中标明)患者现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贫血貌。
今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压积19%,有输血指征。
为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于今日输注O型RhD阳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U,输注时间2020年3月10日8:00-10:00。
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畏寒、发热、瘙痒等不适,生命体征平稳。
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治疗效果。
医师签名:2020年3月11日 10:00(疗效评价根据生命体征变化和24小时内化验检查指标判断,不用单独记录,放在日常病程记录即可)经治疗后,患者头晕乏力减轻,无明显心悸及气短,中度贫血貌。
今日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压积28%。
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血后,血红蛋白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血有效。
医师签名:三、术中输血模板参考1、术前小结:考虑术中可能出血较多,术前备O型RhD阳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U、冰冻血浆400ml。
(备了可能不输,但备了一定要写,急症手术无术前小结的在诊疗计划中记录)2、手术记录、术后首程:术中出渗血约800ml,输注O型RhD阳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U。
输血管理登记本科室名称:2018年月临床输血管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实掌握输血的各种指征。
做到合理、科学用血,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培训。
三、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以及对临床用血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四、输血科对验收合格的血液,认真做好入库、登记、按温度要求进行储存、并做好冷藏温度的监测登记工作。
五、输血前准备工作(一)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时,经治医师应根据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签字后报送输血科。
(二)输血治疗前,由主管医师逐项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其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并载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并记入病历。
(三)为提高输血安全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第十二、十三和十四条之规定:1.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2.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间隔三个月输血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每次输血前都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
3.手术患者、待产孕妇和有创诊疗操作原则上应将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为入院常规。
内科住院、门急诊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也应提前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确保意外大出血时输血治疗的及时和安全。
如患者及家属拒绝检查,应有签署知情拒绝检查的文字记录随住院病历归档或记入门诊病历,经治医师事前应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拒绝检查的不良后果。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范本第一篇: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范本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范本2013年11月10日 9:00 输血前评估患者现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贫血症状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今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压积19%,血小板18×109/L。
血色素低于60g/L,血小板低于20×109/L,有输血指征。
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计划给予O型悬浮红细胞2U,O型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0日 13:00 输血记录患者于今日11:30在医护人员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O型悬浮红细胞2U,于13:00输血完毕。
紧接着输注1个治疗量的O型单采血小板,于14:00输注完毕。
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畏寒、发热、皮疹、瘙痒、恶心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已送输血科。
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治疗效果。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1日 10:00 输血后疗效评价经治疗后,患者头晕乏力减轻,无明显心悸及气短,中度贫血貌。
今日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压积28%,血小板24×109/L。
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血有效。
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患者随时有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型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
医师签名:2011年11月11日 13:00 输血记录患者于今日13:30开始输注O型单采血小板,14:30输血完毕。
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畏寒、发热、皮疹、瘙痒、恶心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已送输血科。
即刻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治疗效果。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1日 16:00 输血后疗效评价今日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44×109/L。
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血后,血小板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血有效。
输血病程记录模板患者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X岁住院号,XXX。
入院日期,XXXX年XX月XX日出院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输血前准备。
1.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基本信息。
2. 输血适应症。
描述患者为何需要输血,包括血红蛋白水平、出血情况等。
3. 输血前检查。
输血前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
二、输血过程记录。
1. 输血前准备。
确认患者身份、血袋标签、血型配对等。
2. 输血过程。
记录输血开始时间、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情况。
3. 输血后处理。
输血结束后患者的情况,包括输血反应、输血后护理等。
三、输血后观察。
1. 输血后症状。
记录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如发热、寒战、皮疹等。
2. 输血后体征。
记录患者输血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 输血后检查。
输血后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四、输血效果评价。
1. 输血效果。
描述患者输血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贫血症状等变化。
2. 治疗效果评价。
根据输血后的患者情况,评价输血治疗的效果。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输血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记录输血过程中的任何特殊情况,如输血延迟、输血反应处理等。
2. 输血后的护理。
描述患者输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护理事项。
六、医师签名。
主治医师对患者输血情况的评价和签名。
以上为患者输血病程记录模板,记录完整详细的病程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输血情况,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安全性。
输血技术规范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结合相关条例,将输血过程中一些规范操作给大家作一强调。
一、输血申请: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三、交叉配血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输血病历要求
①输血前检查:应包括血常规、传染病及肝功能检查
②输血医嘱:应包括时间、血型、剂量、种类
③输血病程记录:应包括输血目的、原因、时间、血型、剂量、种类输血过程描述及有无不良反应
④输血知情同意书:项目必须填写齐全,对医生、患者及家属未签字,家属与患者关系未填写清楚,时间未填写,输血前检查结果未填写等均视为不完整
⑤输血过程记录:每输一次血,应填写一次输血过程记录单。
若输血次数与输血过程记录单不相符、记录单中应填写的项目未填写均视为不完整
⑥输血评估评价:准备输血前应填写输血评估输完血后48 h 内应进行疗效评价,内容应按表格要求填写完整
庆阳市中医医院病历输血质量质控表患者姓名:住院号:主管医师:。
2013-03-14,17:00 输血记录患者入院症见: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悸气促,查:心率110次/分,贫血貌,结膜苍白,口唇淡白。
心肺未闻及异常体征。
查血液分析示:白细胞4.3×109/L,红细胞1.25×1012/L,血红蛋白46.00g/L,红细胞压积18%,血小板110×109/L。
为纠正贫血,今日给予B型红细胞悬液3U静滴。
由尹xx、李x护士核对无误,于今日14:30开始输血治疗,16:46输完上述血液成分。
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
明日复查血液分析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王xx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几点要求各科室:为进一步规范输血病历病程记录,参考《山东省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相关资料,制定了以下几点要求,希望能提高临床输血病程记录水平,为我院顺利创三甲打下基础。
1、入院记录既往史中如既往有输血史,应说明。
病程记录中应有专门的输血记录,不能与其他日常记录掺杂在一起。
病案首页有输血应记录血型。
2、输血记录包含内容:输血原因(掌握各种血液成分输血的适应症)、输入血型、血液品种(如“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不能简单的写为“红细胞”,应与发放的输血单上的血制品名称一致)、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护理输血实施记录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3、必须有输血后检查分析(输血疗效分析)4、必须有输血治疗同意书1.书写工整(有时“阴性”与“阳性”无法区分)、规范(如:不能用+-代替阳性、阴性)。
输血前检查结果未回可填“备查”,入病历前必须填上检查结果。
2.输血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病员或家属签名并注明与患者的关系。
3.签名时间应精确的分钟,由患方填写。
4.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必须要有时间差。
5、临床输血申请单1.书写工整、规范。
2.必须填写血型(急查应注明急)3.必须有主治以上医师审核签字(这是输血规范所要求的)6、输血前检查1.输血前检查的意义。
输血技术规范及输血病历记录规范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结合相关条例,将输血过程中一些规范操作给大家作一强调。
一、输血申请: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三、交叉配血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精心整理宾阳县中医医院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规范 为规范我院各临床科室输血治疗病程记录,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血型和(四)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自体输血或异体输血)。
(五)输血后输血记录应在病程记录中单独书写,输血记录应有输注成分、输血量、血型、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不良反应等记录。
(六)麻醉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应有出血量、输血量记录且出入血量记录应一致。
(七)输血后如发生输血反应,应将反应及处理过程记录于病程中,并同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回报输血科。
(八)输血后病程记录中要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价。
(九)输血记录单应及时粘贴于病历中不得丢失。
三、存档输血病历相关质控规定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1)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
(2)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可小量分次输血,应采用成份输血。
2.履行治疗同意程序(1)决定输血治疗前,责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存入病历。
(2)无家属在场、患者无自主意识需紧急输血进行救治,应由责任医生将《输血治疗同意书》报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批准,并置人病历。
3.用血申请任何情况下输血,均需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责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进行备血。
二、临床用血量审批及权限1,预计单次用血量在800ml以内,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核准审签;2.单次用血量在800-1600ml的,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审签;3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