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印度次大陆与东南亚的建筑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24
《南亚》知识梳理一、位置与国家1.位置(1)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2)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2.国家和地区:7个国家和克什米尔地区。
主要国家我国的邻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内陆国:不丹和尼泊尔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北回归线经过的国家:印度和孟加拉国二、三大地形区,南亚地形分布图1.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河流(1)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向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
(2)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流向东南,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恒河是南亚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三、一年分三季1.气候特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是一年可分为三季。
(1)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气温很高,降水稀少)。
(2)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常出现洪涝灾害)。
(3)11~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温暖干燥)。
2.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因素:南亚大部分处于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入侵,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四、宗教与社会1.宗教(1)南亚既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2)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等国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3)“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位于印度,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宗教对社会的影响(1)印度约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
(2)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3)在南亚各国,宗教寺庙往往成为信徒朝拜的圣地和区域文化中心。
专题《东南亚与印度》知识清单【1】东南亚:一、地理位置:1. 半球位置:地跨南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
2.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热带和低纬度地区。
3.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部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二、地区范围:1. 分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东临中国的南海,西临孟加拉湾;马来群岛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 东南亚共有11 个国家。
其中内陆国(四面不临海)、临海国(有临海)与岛国(四面临海)分类如下: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岛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3.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其中,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三、该区域的称号:1. 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2. 东南亚的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3. 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4. 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而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5. 东南亚的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6. 东南亚的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亚洲多瑙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7.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四、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文、气候、植被等)(1 )东南亚的地形特征:1. 中南半岛: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 马来群岛: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平原较少。
(2 )东南亚的水文特征:(3 )东南亚的气候特征:(4 )东南亚的植被:气候类型影响植被,东南亚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
五、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文化、城市分布、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等)(1 )东南亚的人口特点:东南亚是华人、华侨的聚集地,以黄种人为主。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建筑——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就有了相当兴旺的文化,公元前5世纪末,产生了,6-9世纪,印度形成了封建制度。
婆罗门教又重新排斥了,后来转化为印度教。
建筑成了当时建筑水平的主要代表。
建筑大力提倡的孔雀王朝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国力强大,经济繁荣,这时期的建筑物主要是埋葬佛陀或圣徒骸骨的窣堵波〔STUPA〕和信徒们苦修的僧院。
窣堵坡桑契大窣堵波半球形的建筑物和世界各地许多最早期的坟墓型制一样,脱胎于住宅。
印度北方住宅是竹编而抹泥的,近于半球形。
最大的一个窣堵波在桑契,大约建于公元前250年。
它的半球体直径32米,高米,立在米高的圆形台基上,半球体是用砖砌成的,外表贴一层红色砂石。
顶上有正方的一圈石栏杆,围着一座托名佛邸的亭子,冠戴着三层华盖。
桑契大窣堵波四周有一圈石栏杆,每面正中设一个门,栏杆仿木结构,在立柱之间用插的方法横排着三根石料。
断面呈橄榄形。
门高10米,覆满深浮雕,轮廊上装饰圆雕。
泰姬玛哈尔陵墓建筑历来是古代帝王们全心经营的少数几项建造事业中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渴望永生,一方面是对死亡的恐惧,其中还掺杂着对来生、对死后灵魂生天的向往。
从古埃及法老的宏伟的金字塔陵群到东方的秦始皇陵,从伊朗撒马尔罕城外的沙赫―辛德陵园到明朝的十三陵,甚至最近出土的老山汉墓,帝王们为了自己或祖宗的身后事,可谓尽心竭力,无所不用其极。
这里要介绍的这个陵墓建筑却是小有不同,里面安葬的并非一代帝王,只不过是莫卧尔王朝的皇帝沙贾汉众多妃嫔中的一员,名叫蒙泰姬·马哈尔,而所谓泰姬·马哈尔为后世讹称,意为“宫中首选〞。
这位多情的皇帝为自己的宠后所建的陵墓被后世公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最美丽的少数作品之一。
泰姬·马哈尔陵泰姬·马哈尔陵建造于十七世纪印度强大的莫卧尔王朝。
其时,印度已经吸收了中世纪伊斯兰建筑的辉煌成果,并在几百年时间里进行了完善、开展。
八十天环游地球每章概括第一章: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在这一章中,主人公菲利亚斯·福格开始了他环游地球的计划。
他与他的仆人皮斯巴士以及他的朋友约翰·萨利迪尔相聚,商讨了这次旅行的具体细节。
福格还通过媒体宣布了他的计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第二章:旅程的第一站 - 阿洛尔岛福格和皮斯巴士乘坐火车抵达了法国的卡拉干,然后搭乘渡轮前往英国的多佛。
他们在伦敦逗留了几天,然后乘坐火车去往英格兰南部的北特罗特。
在那里,福格登上了一艘小船,前往阿洛尔岛展开他的第一次探险。
第三章:从印度洋穿越印度次大陆福格和皮斯巴士乘坐一艘船离开阿洛尔岛,前往印度。
他们经过一系列的冒险和挑战,成功地穿越了印度次大陆。
途中,福格遇到了当地的风俗和文化,并与当地人建立了联系。
第四章:跨越印度洋 - 前往南非福格和皮斯巴士登上了一艘邮轮,穿越了印度洋,前往南非。
在途中,他们经历了一场海难,但最终幸运地获救。
在南非,福格参观了开普敦和约翰内斯堡等城市,并体验了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第五章:穿越大西洋 - 抵达美国福格和皮斯巴士乘坐一艘大型客轮穿越大西洋,抵达了美国。
他们途经纽约,探访了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等著名景点。
福格还与美国的一位富豪进行了赌博,并赢得了一大笔钱,为他的旅行提供了资金。
第六章:横越美洲大陆 - 北上加拿大福格和皮斯巴士乘坐火车横越美洲大陆,前往加拿大。
在途中,他们经过了美国西部的大峡谷和科罗拉多河等自然景点。
抵达加拿大后,福格在卡尔加里参加了一场牛仔竞技表演,并体验了加拿大的北美原住民文化。
第七章:环游亚洲福格和皮斯巴士继续他们的旅行,前往亚洲。
他们途经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探访了北京的故宫和长城,看到了东京的现代化,以及巴厘岛的美丽海滩。
福格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深入了解了亚洲的文化。
第八章:穿越大洋洲 - 终点悉尼福格和皮斯巴士登上了一艘从印度尼西亚到澳大利亚的邮轮,穿越大洋洲,最终抵达了澳大利亚的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