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PPT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课件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张通过强化、惩罚等手段来塑造和改变行为。
2.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认为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张通过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等手段来促进学习。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主张通过合作、讨论等手段来促进学习。
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学习过程中情感、价值观等因素的重要性。
该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主体性,通过激发潜能、培养个性等手段来促进学习。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个体行为的直接观察,了解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
3.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态度和价值观。
4.测量法测量法是通过标准化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定量评价,以分析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学习策略的培养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帮助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情感态度的引导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指导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教学评价的优化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教师岗前培训ppt完整版pptxContents目录•培训背景与目的•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技能与方法•学生管理与辅导技巧•家校合作与沟通技巧•总结与展望01培训背景与目的背景介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简要介绍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使新教师了解教育行业的宏观背景。
新教师面临的挑战分析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可能遇到的教学、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为新教师提供心理准备。
岗前培训的重要性阐述岗前培训对于新教师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03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帮助新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01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培训使新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02培养职业道德与素养引导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内容与形式培训师资与资源培训评估与反馈01020304说明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安排。
介绍培训的主题、内容以及采用的形式,如讲座、研讨、案例分析等。
介绍培训的师资团队和提供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课件、在线课程等。
说明培训的评估方式和标准,以及向新教师提供反馈和帮助的途径。
02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教师职业道德概述忠诚于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沟通协作教师职业素养内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能够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掌握教学评价和反思的方法。
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
善于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交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一、绪论1、(P1—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P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P3)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了门独立科学.4、(P7)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示意图5、(P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6、(P13)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若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如职业、专业、性别等,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有自己人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好感效应。
(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7、威信的维护与提高P13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8、P8—9)教育、学习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三者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三者的联系表现在: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2)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三者的区别表现在: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2)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老师,“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