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研究报告: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发展一、引言中国流行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流行音乐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报告将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1、多元化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包括流行、摇滚、电子、民谣等多种音乐类型。
同时,各地区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如四川的川渝说唱、广东的粤语流行歌曲等。
2、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推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歌曲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大。
许多网络歌手和原创音乐人通过这些平台迅速走红,也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3、音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音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专业的音乐制作公司、唱片公司、音乐节和演唱会等,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三、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1、原创音乐的崛起: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和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创作和发行原创音乐。
未来,原创音乐将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
2、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流行音乐将有更多机会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3、音乐与科技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将在音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和传播带来更多可能性。
四、结论中国流行音乐正处在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创新和原创,同时也要加强对音乐版权的保护,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刚刚起步,主要由西方国家的音乐和歌曲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现状目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许多传统音乐学院和音乐团体在传统音乐的教学和演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社会发展的变革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一些传统音乐的曲目、演奏技艺和乐器制作技艺面临严重的丧失和流失。
二、传统音乐现代发展的趋势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传统音乐的现代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正在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演奏形式,而是更多地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融合,呈现出新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手法。
这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传统音乐的国际化传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音乐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中国传统音乐家和乐团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国际化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助于丰富和提升中国传统音乐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音乐的数字化传承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使传统音乐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方式得到更好地保存和传承。
数字化传承也有利于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趋势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中国的音乐产业与音乐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音乐产业与音乐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分析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音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古至今,中国人民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曲调和演奏方式闻名于世。
从古代的雅乐、宫廷音乐到近代的京剧、评弹等,中国音乐文化融合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流派。
如今,中国音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一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各地的音乐学院和研究机构致力于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和保护。
同时,音乐教育的普及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二、音乐产业的崛起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音乐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音乐产业包括音乐创作、音乐制作、音乐发行和音乐演出等方面。
近年来,中国音乐市场不断扩大,各类音乐节、演唱会和音乐活动层出不穷。
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音乐产业的格局。
在线音乐平台的兴起为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像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平台已成为中国年轻人获取音乐信息的主要途径。
同时,数字音乐的销售也成为音乐产业盈利的新模式。
三、中国音乐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中国音乐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音乐版权保护仍然存在问题。
盗版和侵权行为对音乐创作和音乐人的利益构成了威胁。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艺人培养和推广需要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此外,中国音乐市场对多元化音乐风格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音乐创作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中国音乐产业也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加,对艺术和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传统音乐、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融合将进一步丰富中国音乐产业的多样性。
我国传统音乐现实生存状况分析研究我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冲击,我国传统音乐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加以保护。
本文将从我国传统音乐现实生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传统音乐所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出路。
一、传统音乐所面临的困境1. 文化认同感的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融的加剧,我国传统音乐的受众范围在逐渐萎缩。
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明显不如前人,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国际化的音乐形式。
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被边缘化,导致文化认同感不断弱化。
2. 传承人才的严重匮乏传统音乐需要有才华的音乐家和演奏家来传承和弘扬,但现实中,传承的人才非常稀缺。
许多年轻人更愿意学习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传统音乐的学习和传承逐渐成为少数人的选择。
这导致了传统音乐的传承受到威胁,严重影响了传统音乐的发展。
3. 媒体和市场的冲击传统音乐的传播途径主要依赖于演出、传统节日和宗教仪式等,而这些传统的传播方式在今天的媒体和市场冲击下显得比较脆弱。
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传媒形式的崛起,使得传统音乐失去了传统的舞台和受众。
市场化的影响也使得传统音乐难以在商业上生存,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
二、传统音乐的发展出路1. 加大传统音乐的宣传力度为了使传统音乐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传统音乐的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音乐表演和展览,用以引导公众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和了解。
媒体也应该加强对传统音乐的宣传,推出更多传统音乐相关的节目和新闻报道,提升大众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2. 加强传统音乐人才培养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需要加强对传统音乐人才的培养。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传统音乐教育项目,向年轻人传授传统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音乐界也应该进行自我调整,加强对年轻音乐人的吸引力和培养力度,使得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够投身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摘要】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音乐风格,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缺乏传承人才、市场需求的不足等问题。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也成为一种趋势。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发展成为传统音乐传承的关键路径。
未来,我们应当重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模式,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彩。
传统音乐的发展前景取决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程度,唯有如此,传统音乐才能传承发展,为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增添新的辉煌。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 现代传承, 发展趋势, 传承现状, 挑战, 融合, 数字化时代, 创新发展, 发展前景, 重视传统文化.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内涵。
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念。
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情怀和民间百姓的生活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传统音乐,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韵味,领略到传统美学对人类情感的启迪和陶治。
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它传承了古代的音乐传统和审美情趣,凝聚了历代文人雅士和音乐家的心血和智慧。
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语言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神精髓和价值追求。
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2 现代传承的重要性现代传承的重要性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被淡化和遗忘的风险。
140382 音乐论文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经济全球化,世界音乐的传播,中国流行音乐在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有问题也有坎坷,甚至中国音乐市场上出现鱼龙混杂的场面。
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相关材料的收集,自己也针对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几个特征和问题。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特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之下,市场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之下。
人们需要通过音乐来愉悦自己,这种音乐应该具有娱乐文化的性质。
这便是流行音乐的大众化特点,在大街上走着,不论是商店还是酒吧,都会放着一定的音乐,来吸引人们去商店购物。
这些商店所放的音乐大都是流行音乐,这边是流行音乐的大众性。
从古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流行音乐的传播媒介也从“留声机”到磁盘到MP3的转变,传播媒介使人们与接触流行音乐的方式越来越便利。
这便是流行音乐的传媒性,人们接触流行音乐的方式方便快捷、时尚。
另一个特点便是时尚性,有的流行音乐前卫,时髦,这个特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通过交流自己所听的流行音乐,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紧随时尚的潮流。
二、流行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流行音乐从古至今发展了很长的时间,在各个方面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难得可贵的。
在各国文化相互传播的今天,中国流行音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在作品的创新性上:经济全球化,各国文化相互传播的今天。
各国音乐文化对中国的流行音乐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其中中国的流行音乐作品中也在抄袭西方流行音乐的作品,在西方流行音乐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咱们如何正确地看待西方的音乐文明,将外国的音乐文化通过创新的手法运用到中国流行音乐中,而不是在没有思考的前提下照抄外来文化,形成没有个性的中国流行音乐。
(二)在作品的文化性上:创作一篇好的流行音乐作品,需要创作人具有开阔的视野,在表达上能够回归音乐的本源,其创作的音乐能够旋律动听、流畅、感人。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新的传承与发展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一、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首先需要传承人的才华与责任。
传统音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
在当代社会,传统音乐的传承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年轻一代传承人需要通过继承与学习,将传统音乐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与表演中,从而将传统音乐延续下去。
现代传承需要有利于传统音乐的发扬光大。
乐器、曲谱、唱腔等传统音乐元素的采集、整理和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这需要有专业的机构来对传统音乐进行科学的搜集和记录,推进传统音乐的数字化工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参与到传统音乐的传承中来。
还需要通过举办传统音乐的演出、比赛、展览等形式,扩大传统音乐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音乐。
现代传承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传统音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方向。
通过音乐录音、数字化处理以及网络传播等手段,可以让传统音乐更好地与时俱进,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传统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传统音乐的现代发展趋势在当代社会,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许多新的趋势。
传统音乐与多元文化的交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紧密。
传统音乐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传统音乐在吸收外来音乐元素的也需要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这就需要传统音乐的艺术家与学者们深入研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拓展传统音乐的视野和领域,不断推陈出新。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是传统音乐发展的另一大趋势。
现代音乐的元素,如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正在成为传统音乐创作与演出中的新亮点。
通过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巧妙的结合,可以为传统音乐赋予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国音乐学的当下处境与未来愿景1. 引言1.1 中国音乐学的当下处境中国音乐学在传统文化和当代音乐之间的平衡,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和交流,都是当前中国音乐学面临的挑战之一。
技术和创新的不断发展也给中国音乐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中国音乐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保持传统文化传承的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音乐学的当下处境既充满挑战,又蕴含着无限的潜力。
只有积极面对挑战,勇于创新,中国音乐学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得更加稳健和持久。
1.2 中国音乐学的未来愿景中国音乐学的未来愿景是构建一个蓬勃发展、多元开放的学科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音乐学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时代需求,拓展研究领域,提升学科影响力。
未来,中国音乐学应该更加关注现代音乐的创作、表演和传播,积极借鉴国际音乐学界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加强与世界各国音乐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音乐学的未来愿景也应该更加重视跨学科研究,结合音乐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推动多方面的学科交叉融合。
中国音乐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音乐学人才,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提高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中国音乐学的未来愿景还应该重视技术与创新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音乐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中国音乐学应积极探索技术与音乐的融合之路,推动音乐创作、表演、传播等方面的发展,实现技术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为中国音乐学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中国音乐学的未来愿景是致力于打造一个既传承优秀传统、又积极开拓创新的学科体系,为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正文2.1 当前中国音乐学面临的挑战1. 缺乏创新意识: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音乐学的核心,但在现代社会中,需要更多的创新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许多音乐学者和学生对于创新和跨学科的研究缺乏热情,导致中国音乐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有所削弱。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现代音乐形式,已经在中国乐坛上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流行音乐起初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而后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并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本文将从流行音乐的起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流行音乐的起源流行音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美音乐,但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相对较晚。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接触到了西方文化,流行音乐也开始进入中国乐坛。
邓丽君、费翔、陈升等音乐人的成名,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二、流行音乐现状目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中国音乐市场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人崭露头角。
流行音乐作为市场主导的音乐形式,抢占了年轻人的消费市场。
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也多种多样,融合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元素和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形成了属于中国的流行音乐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概括。
1.音乐人才不断涌现。
随着中国音乐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涌现出来。
他们不仅有优秀的歌唱和演奏技巧,还具备了创作才华和表演能力,这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期,音乐产业受限于政府的控制,音乐人才无法充分发展。
而市场经济时代,音乐产业完全放开,竞争加剧,各种音乐活动和演出层出不穷,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繁荣。
3.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流行音乐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和音乐平台的兴起,让中国流行音乐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音乐人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获得更多曝光率和粉丝的支持。
三、流行音乐发展趋势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望。
1.国际化。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流行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人开始参与国际音乐合作和各种音乐盛典。
未来,中国流行音乐有望展现出更多的国际化元素,与世界音乐潮流相接轨。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中国流行音乐在过去几年中持续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流行音乐的特点、影响因素、市场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展示了中国流行音乐行业的繁荣景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也充满着无限可能。
文章指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势头良好,有望走向国际化,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流行音乐市场的潜力巨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和资源。
中国流行音乐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值得期待和关注。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现状、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趋势、特点、影响因素、市场现状、发展方向、未来、发展势头良好、国际化、市场潜力巨大1. 引言1.1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中国流行音乐在近年来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开放,中国流行音乐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中国流行音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音乐节目和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中国流行音乐也在不断融合各种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形式。
从流行歌手到乐队,从流行舞曲到摇滚乐,中国流行音乐的形式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音乐口味和需求。
在技术的支持下,中国流行音乐制作水平逐渐提升,音乐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为音乐创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1.2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趋势一、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流行曲风,还涵盖了摇滚、电子、爵士等多种音乐类型,使得中国流行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二、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与国际音乐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日益频繁,中国流行音乐在吸收外部音乐元素的同时也在向国际市场输出自己的音乐作品,展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三、技术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音乐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互联网化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音乐创作、传播和消费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姓名:李松培
学号:2011080118
班级:新科英语111班
课程:
任课教师: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摘要】中国的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历史悠久的中国孕育了特有的中国音乐,经历了五千年的中国音乐有过辉煌,也曾没落。
带着百年的探索、挣扎,带着曾有的余辉,带着困惑进入了21世纪。
中国音乐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现新的世纪?
【关键词】音乐多元化历史现状展望
正文: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音乐也在朝前迈进。
一、浅谈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根植于华夏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珍贵财富,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的一株葱郁的常青树。
华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今世界溯源最久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文化的代表,在这片古老的土壤上产生的文艺,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音乐也有自己的特怔:以线状的音乐思维方式为主;表述注重繁简相适,动静结合;节奏安排匀称平稳;曲式结构讲究对称;调式结构以五声为骨干。
这些形成了华夏音乐迥异于其他地区音乐的风格。
综观中国音乐历史,中国古代音乐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先秦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从音乐的萌生到封建雅乐的繁荣。
早期的原始音乐,起源于劳动,有着较强的功利性,与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在形式上歌、舞、咏相互结合。
商周以后,音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春秋战国时,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也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汉唐时期,这是中国歌舞音乐的鼎盛期。
乐府的设立为各地区的民间音乐的整理集中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汉魏南北朝的乐
府歌主要有相和歌、鼓吹、横吹、吴声和西曲歌几种。
这一时期南北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发展。
隋唐时,由于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音乐文化上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时,包含各种民间音乐的燕乐特别繁盛。
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清乐大曲,在民歌、曲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声乐、器乐、舞蹈三者总合而成的唐代大曲是这一时期歌舞音乐鼎盛的标志,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和《绿腰》等都是著名的唐代大曲。
汉唐阶段,在器乐方面,琴的演奏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域音乐的传入,又增加了琵琶、箜篌、羯鼓等乐器。
在乐律理论上,出现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发明了琴、琵琶谱和管色谱的减字谱,在创作实践中有“犯调”——旋宫(调高)与转调(调试)的广泛运用。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戏曲、曲艺音乐兴起,出现了元杂剧、明清传奇、乱弹等几种戏曲体制,产生了关汉卿、王实甫、孔尚任等许多剧曲作家和《窦娥冤》、《西厢记》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宋元时,拉弦乐器流行,有轧筝、奚琴等,各种乐器独奏及合奏得到进一步发展。
近代音乐是古代音乐的继续和发展,但有自己的特点,传统音乐形式比明清时期更加群众化,繁多的新乐种、新曲种、新剧种相继兴起,具有反帝反封建主题和民主主义思想因素的作品占有一定的数量,代表着近代音乐的主流。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走上了胜利的道路,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也展开了新的篇章。
二、中国音乐文化的现状。
从邓丽君抒情歌曲引发的第一次浪潮迅速蔓延全国开始,此后西方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及通俗音乐,包括来自世界和亚洲各国各地区的音乐文化此伏彼起,潮水般涌入中国,然后又带来中国音乐的种种“革命”和“变异”。
回首这段激动人心而又变化万千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新时期以来的音乐发展主要是以日益“大众化”、“通俗化”为指向的,但是,在中华大地上最为“大众化”、“通俗化”的中国民歌却受到广泛的冷落并被淹没在绚丽多彩而又变幻无休的音乐浪潮特别是音乐“大众快餐”中。
三、音乐的格调层次与价值
对艺术的欣赏需要素质和修养,尤其象严肃音乐这种高层次艺术的欣赏更是如此。
古人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正是说的音乐的不同格调层次。
贝多芬是举世共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崇高的思想艺术价值.这样的高度确实是我们民族音乐所没有达到的。
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不同的音乐文化是具有可比性和有其价值大小的吗? 我们所论及的音乐价值当然是指思想内涵的丰富、深刻、博大和达到哲学的高度以及其社会历史影响的广泛持久性而言的。
音乐由于欣赏者的不同素质、不同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而必然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交响乐因其结构复杂庞大、织体复杂、内涵深刻、富于哲理并能深深地触及和震撼人的灵魂而当之无愧地成为音乐的最高层次。
其中,在多大程度上触及和震撼人的思想灵魂是划分音乐层次的决定标准。
在现阶段它有一个明显而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我们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不如西方,在数量上能够接受民族音乐的人大大多于欣赏世界音乐的人,因此发展音乐有其现实意义。
四、展望未来
⑴趋势之一: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
现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为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融合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可能性。
如今不少的作曲家不断从民族文化中挖掘新的素材,他们借鉴吸收中国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品质,从中不断获取创作素材和灵感。
⑵趋势之二:反传统的现代新音乐创作手法
在现代作曲家笔下,音乐是接近于自律的,他仅仅作为一种印象的运动而存在,音乐只是体现作曲家的创造性思维。
于是,复合的节奏,纷繁的结构,奇异的形式,新颖的音响,自由的创作与表演方式,一切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都无拘无束被作曲家所支配,我国当代许多作曲家在朴素的曲调上加上不协和音,希望借此创造出“现代化的”音响。
在这方面,从总体上来看,这些较新潮的音乐尝试所表现出的特点在于:对新观念、新技法的探索和兴趣,音乐思维上对原有相对单一的音乐观念有相当突破,表现方法上对国外近现代作曲技法的融汇性吸收和运用,写作风格上对民族精神在较高审美层次上的探索和追求。
(3)趋势之三:新民乐现象
很久以来民乐一直作为一种孤芳自赏的甚至被养起来的“博物馆文化”,在城市里很难听到它的声音,就算是在农村,情况虽然稍微好一些,民乐合奏等艺术形式也仅仅是在婚丧嫁娶时候才派上用场,但是现在也已经不多见了,它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渐渐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在这种极不乐观情况下,我们还是从新近的大众音乐里看到了些许希望,那便是以合成器,电子琴等现代化的配器和作曲手段对民乐进行再加工修饰而保留原来的传统元素,这种既传统又现代的作品在当前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
女子十二乐坊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她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了具有很强流行元素又具有很深地域色彩的经典新民乐,可以说是民族音乐发展的一件大事,也预示了民乐发展的新气象。
五、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亟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对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发掘和保护。
毋庸讳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经济生态正在受到严重威胁,传统文化也正面临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
如果我们不下大力气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未来的损失将非常惨重。
第二,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发掘和保护除了具有博物馆意义和文化遗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将成为新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可以寄托的发展基石。
第三,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首先要以创作为核心,无论模仿学习还是采风民间,最重要的是创作与时俱进的为当下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为世界其他民族人民乐于接受的,为世界音乐界乐于承认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高度艺术水准的作品。
没有足以征服其他民族、为其他民族真正喜爱的,如我们喜爱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那样的作品,走向世界仍然是一个梦想。
第四,中国音乐文化还要加快对外开放,加强对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现状的了解,加速对各种技法和技术手段的学习,包括现代音乐已经不可忽视的制作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要想让世界早一点了解中国,我们还必须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第五,中国音乐文化现在亟需面向当下,面向实践,面向社会的理论研究的音乐批评。
没有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成果可能得不到升华和指导;没有实事求是的批评,实践可能长久地陷入误区。
六、结语
当前,中国音乐创作正处在一个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时代,中国的作曲家无论是在音乐创作技巧、古今文化相融合方面,抑或是在中西音乐借鉴交流等方面
都在不断的追求和挑战中勇敢前进着。
中国音乐已经逐步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黄金期,中国作曲家应该将自己的作品中注入更多的中国“声音”,和中国“词汇”,真正地把中国“精神”融进自己的创作中,只有这样,那些蔚为壮观的多彩音乐亮丽奇葩才会常开不衰,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史》臧一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 1999
2、《西方音乐史》朱秋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中国大众音乐》曾遂今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4、《哲学》张辉; 孙希良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5、《21世纪世界经济大趋势研究》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6、《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区别》杨璟春北京音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