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5.1世界的人口教案粤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97 KB
- 文档页数:6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迁移等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地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人口的现状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口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对于人口的增长、迁移等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但缺乏深入的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逐步深入分析人口问题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规律和迁移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图表和案例,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本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规律和迁移原因。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规律和迁移原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和案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现状。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口问题的本质。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地图、图表、案例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问题的现状。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我国的人口问题又是怎样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地图、图表和案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和迁移。
教师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规律和迁移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练习题,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5.1《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5.1《世界的人口》是本册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迁移等现象,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理解世界人口的特点和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人口这一主题,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迁移等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世界人口的特点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迁移等现象,理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归纳世界人口特点和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迁移等现象。
2.难点:世界人口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的特点和规律。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世界人口的现象和规律。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人口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人口的特点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教学辅助资料:世界人口分布图、增长图、迁移图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迁移等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世界人口的特点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世界人口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然后进行全班分享。
《世界的人口》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讲述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同,人口的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接下来讲述了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面临的人口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征;2、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世界人口,让学生了解生活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征。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球仪,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讲授新课】学习新知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同,人口的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
到2011年,世界人口已突破70亿。
中国有多少人口呢?生:讨论回答。
活动探讨师:读图5.1,说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规律。
生:学生抢答。
知识之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知识之窗的相关的内容。
活动探究师:读图6.1、图6.2、图6.3,并收集其他资料,讨论欧洲西部、亚洲南部和非洲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存在哪些差异。
生:小组讨论。
活动探究根据2008年的有关人口统计数据,计算并比较表中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讨论回答。
学习新知师: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口密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师: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较少。
活动探究师:根据表5—2提供的数据,计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请在图5.2中找出人口密度超过100人/千米2的地区。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教材分析“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
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分布和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点明世界的人口数量。
再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
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 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
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再算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
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人口问题”的教材分析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和规律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学会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表、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世界人口分布、增长原因及影响等内容的课件。
2.实例材料:收集与人口增长相关的实例材料,如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印度的人口问题等。
3.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的增长现象。
提问:“你们认为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材从宏观角度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初步接触,也是对人口知识的第一步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他们对世界人口的认知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媒体报道,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审视人口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难点: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深入剖析人口问题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图片、数据资料等。
2.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3.事先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如: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城市人口增长等。
通过数据资料,展示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经济发展等。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计算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和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人口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人类已有几百万年的发展历史。
世界的人口在不断增长,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
二、新授。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让学生观察课本P72漫画“沉重的负担”,看看这漫画是什么含义?2、承接:人口膨胀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
3、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73图5.2世界人口增长,从这个图我们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怎样的?(结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中,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P73活动,分析人口的增长速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
5、过渡到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自然增长率。
指导学生了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
6、指导学生计算课本P74活动题。
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当前人口增长的速度在空间上是不均匀的,发达地区人口增长较慢,发展中地区人口增长较快。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从P74的练习我们得知世界人口空间分布是有差异的。
那我们来观察P75图5.3,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结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2、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口密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引导学生着重分析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指导学生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
4、完成课本P76活动一。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教材分析“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
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分布和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点明世界的人口数量。
再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
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
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再算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
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人口问题”的教材分析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这个问题假如处理的好,就会使得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
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熟悉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另一个知识预备。
明确了人和环境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问题的核心,以及由人口问题所引起的连锁的环境、资源、水、土地等问题。
教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给足够的资源所产生的问题。
并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说明地球现已难以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
此漫画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
教材进而点出: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并要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教材用示意图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结果城市发展过快。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
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计算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和动脑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
2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二)、难点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 .人口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
四、教法建议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 亿到1999 年的60亿,每增加10 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
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 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五、课时安排建议:1 课时六、教学案例:1 .世界人口的增长[新课导入]相信大家在课余时间都喜欢看新闻,不知同学们是否有留意中国第13 亿人口的到来的新闻呢?呈现中国内地第13 亿公民照片( 2005 年1 月6 日,一取名为张亦驰的男婴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标志着中国13 亿人口日的到来)[教师设疑]同学们,问从这则新闻我们可以得出哪些中国人口信息呢?[学生讨论]略。
[承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72漫画“沉重的负担”,看看这漫画包含什么寓意呢?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沉重的负担”漫画,让学生讨论漫画的含义。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对有限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空间的影响”[承转]人口膨胀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观察书本P.73页图5.2世界人口增长或把图 5.2示意图用动画制作出来。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怎样的呢?[结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中,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同。
那让我们计算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
[学生活动]完成P73页活动计算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数据说明人口增长的特点。
分析人口的增长速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
过渡到影响人口增长的一些因素:死亡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指导学生了解死亡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计算课本P74 “活动”题。
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当前人口增长的速度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发达地区人口增长较慢,发展中地区人口增长较快。
[教师设疑]形成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就这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学生可以从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展开讨论。
[小结](答案并没有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都应给予冃疋)2.世界人口的分布[承转]从P.74的练习我们得知世界人口空间分布是有差异的。
那我们来观察P.75图5.3,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口密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呢?结合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着重分析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这些活动也同样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地图,从读图中总结地域分布规律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P.76活动。
[小结]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已经使我们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并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3.世界人口问题引导学生观察P.76图5.4,让学生思考:人口增长过快、过慢(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会引起的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从世界粮食问题、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等方面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及分小组讨论是什么原因促使乡村人口涌入城市)(课堂小结及做练习)七、板书设计1.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中不同时期人口增长速度不同2.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3.世界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八、教学反馈:1•下列不属于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是()A.住房紧张,交通拥挤B.就业困难,粮食短缺C.大气污染,土壤沙化D.农作物产量低2. 人口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程度提高 B.国防兵源充足C.劳动力资源过剩D.减少对环境的压力3•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城市带来的问题是()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②水土流失③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④就业、入学、医疗紧张⑤供水、供电负担重⑥扬沙天气增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4•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中错误的是()A. 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B. 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C. 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D. 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5.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B. 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C. 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增长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答案:1、D 2、A 3、D 4、B 5、D九、教学反思(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女口: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一一讨论一一分析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世界的主要人口问题。
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世界的人口问题。
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十、“活动”参考答案P.73活动:图5.2是常见的人口统计曲线图,它主要通过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计算,理解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可让学生分析如下问题:①此图的纵、横坐标各代表什么?②读出图中相关的数字并填写下表。
③图中曲线的斜率有何变化?它反映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何变化趋势?④说出图中的横坐标上三组图案所分别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随时间推移,它们有什么变化规律?参考答案:1 •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2 •正相关(非常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