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城市设计】德阳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案汇报】
- 格式:ppt
- 大小:29.70 MB
- 文档页数:15
德阳市概念规划和新区城市设计综合方案简 介一、概况德阳市概念规划和新区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是在2012年3月份由五家单位提供的竞标方案的基础上,由广州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联合体,进一步提炼、深化、总结后整合而成。
二、德阳城市发展定位“古蜀文明之都”、“东方智造之城”、“绿色温情德阳”。
三、德阳发展目标“世界新能源重装产业中心”、“中国第四极智造引擎”、“成都大都市圈北翼极核”、“绿色新田园城市”和“古蜀文化旅游名城”。
四、方案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德阳战略发展的核心思路(一)宏观:“跳出德阳看德阳”-德阳市市域战略规划1.在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背景下,应对天府新区,提出的宏观战略思想:(1)“一体两翼、成德同城,全力打造北翼核心区”,在成都北翼中强化德阳核心地位。
(2)“成德同城、交通先行”、“八脉纵贯、跨界生活”。
2.构建“全域德阳”,强化城镇群竞争力和凝聚力,建立“1+5+X”组团城镇群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和“三环五廊”市域空间结构。
3.进一步强化德阳主导产业的支撑体系,突显市域产业特征,以低碳可持续为目标实现新型工业化。
弘扬“三星堆文化”、“三国文化”、“德孝文化”,突出工业立市、文化强市。
4.城市宏观景观风貌特征:“双龙戏珠”、“山水相依”。
(二)中观:“拉开布局,构建大德阳”-德阳市两大新区概念规划力争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00万,用地规模控制在200平方公里。
1.中心城区:(1)空间拓展方向:“北延、东进、南联、西调”,近中期发展重点:向北向东;(2)空间结构:“一主轴、两廊道、三核心、四次轴”(一主轴:绵远河城市发展轴;两廊道:石亭江生态廊道、龙泉山生态廊道;三核心:大城北综合服务核心、中心城区传统服务核心、南部产业服务核心;四次轴:城北综合城市发展次轴、长江路城市发展次轴、金沙江路城市发展次轴、城南产业发展次轴);(3)生态结构:“绿、泽、田、园”为特色,构建“山水相依、城田交融”的生态体系。
德阳旌阳区项目策划报告2010.10目录一、宏观政策、环境研究(一)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二)房地产市场新政解读二、项目分析(一)项目经济技术指标(二)区域配套分析(三)项目SWOT分析(四)项目核心优势点方向研判三、德阳市场市场研究、竞争楼盘研究(一)德阳房地产开发布局(二)德阳房地产开发特点(三)市场供应特点(四)客户群体构成情况(五)户型需求情况(六)德阳市2010年1—8月投资情况(七)项目区域内市场楼盘情况(八)区域内及重点楼盘户型配比、主力面积研究四、项目建议(一)竞争楼盘个案分析(二)项目户型配比建议(三)项目户型设计建议(四)景观风格建议(五)规划设计建议五、价格研判(一)参考一区域楼盘价格走势(二)参考二项目周边主要楼盘价格(三)参考三重点楼盘价格参考六、项目市场定位(一)楼盘推广诉求研究(二)项目优势提炼(三)项目总体定位方向(四)项目住宅定位思考(五)项目商业定位思考(六)项目案名建议(七)项目推广语七、营销推广策略(一)项目筹备工作(二)时间节点计划表(三)项目营销展示设计(四)项目媒体投放组合(五)项目媒体推广投放时间节点一、宏观政策、环境研究(一)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1)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7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3692亿元,同比增长3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9.3%。
6月当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830亿元,比上月增加1845亿元,增长46.3%。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0.8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7%;房屋新开工面积8.0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7.9%;房屋竣工面积2.4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96亿平方米,增长15.5%。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185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6%,土地购置费4221亿元,同比增长84.0%。
中心城区排水及防涝专项规划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德阳市中心城区,依据《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确定的1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
图1规划范围图二、规划目标城市内涝防治系统实现暴雨全过程控制,规划建成一套完整、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雨水收集排放系统,通过该系统顺利排水,有效防止积水现象发生,保障城市排水安全。
当发生城市雨水管*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规划方案 1.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规划通过源头控制、中途控制及末端削减,控制径流污染比例达到40%以上,通过利用本地雨水资源,改善城市水资源利用结构,提升水安全。
2.平面与竖向控制规划规划尽量保留现状道路竖向,为满足行车及路面雨水排除要求,规划道路纵坡不大于8%,不小于0.1%。
当小于0.1%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
规划提出了对水系、绿地及道路等建设用地的LID理念及防洪排涝的需求,建设用地自然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3%,场地高程宜比周边最低路段地面或地面雨水收集点高出0.2m以上。
场地竖向设计时,应保证超标径流雨水可沿路面或地表流至临近排水出路内。
3.水系工程规划规划中心城区构建旌西河—铁西排洪河—绵远河—旌东河—寿丰河“五纵”防洪通道,减少进入城区洪水量,降低城区洪涝风险。
规划绵远河、石亭江等河流防洪等级为100年一遇;铁西排洪河、30支渠等支渠防洪等级为50年一遇;寿丰河、安乐堰、穿城堰等堰渠防洪等级为30年一遇。
绵远河西片区水系通过沿天星大道新建旌西河,拦截西部丘陵区过境洪水,减少片区内各河道排洪量。
通过连通三十一支渠(菠萝堰)—铁西排洪河—石亭江、三十一支渠(字库堰)—绵远河两大通道,将西北部外围洪水拦截入外河。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德阳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18•【字号】德府办字〔2022〕27号•【施行日期】2022.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德阳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德府办字〔2022〕27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级有关部门:为切实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强化城市竞争力,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经市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德阳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职责统筹协调我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审批专项建设计划和方案,推进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工作。
二、组成人员组长:刘光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副组长:陈天航副市长成员:廖立新德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永川市政府秘书长张峻市政府副秘书长李霞市发改委主任潘鹏市经信局局长何升元市财政局局长叶科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席建国市住建局局长周建平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刘文彬市商务局局长何学军市文旅局局长张滔市国资委主任谢斌旌阳区委书记、区长姜俊天府旌城管委会主任李得立旌阳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天府数谷服务中心主任张星明德阳发展集团董事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3个工作小组,负责规划编制、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等工作。
三、职责分工(一)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负责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落实领导小组的决定和交办事项;负责议题收集并根据议题内容报告领导小组,适时召开联席工作会议;负责城市有机更新日常工作。
席建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规划编制组负责以《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编制《德阳市城市有机更新专项规划》,确定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总体规模,划定更新片区和更新单元,明确近中远期目标,制定更新强度、空间管控、生态和文化保护、风貌特色营造、公共设施完善等规划原则和控规指标;编制《德阳市城市有机更新导则》;组织审查更新片区城市设计;组织负责做好项目建设用地供应保障等工作。
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德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项目名称: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单位:德阳市国土资源局技术编制单位: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目录总则 (i)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德阳市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3)第二章土地利用目标与战略 (11)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11)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12)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 (17)第三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9)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9)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2)第四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30)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0)第二节县(市、区)主要用地调控指标 (34)第五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40)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 (41)第三节限制建设区 (41)第四节禁止建设区 (42)第六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43)第一节中心城区概况 (43)第二节中心城区发展目标与方向 (43)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安排 (46)第四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48)第七章土地利用重大任务 (51)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51)第二节有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53)第三节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57)第四节科学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60)第五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63)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8)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 (68)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的法制建设 (69)第三节完善规划经济调节手段 (70)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 (71)第五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71)附表 (73)表G1 德阳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73)表G2 德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4)表G3 德阳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 (76)表G4 德阳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 (76)表G5 德阳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 (78)表G6 德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9)表G7 德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92)表G8 德阳市各县(区)基本农田调整表 (92)表G9 德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表 (93)表G10德阳市各县(区)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表 (93)表G11基本农田预留区内规划建设项目清单 (95)总则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严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围绕省委“两个加快”的要求和德阳市“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及《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规划部署,对《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修订,编制《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七月项目名称: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证书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205号1、规划背景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市,现辖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和旌阳区。
其东临遂宁市、南靠内江市和成都市、西近阿坝州、北临绵阳市。
全市形状为西北~东南向菱形延伸,长约162km,宽62km,幅员面积5954km2。
德阳市是中国重装之都、四川省第二大工业城市、成德绵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新时期支撑国家重大装备乃至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以及“多点多级”均衡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
目前,德阳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正处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
作为国家重装基地,如何依托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装备产业基础实现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新兴产业、服务业的融合联动发展,再造德阳优势,成为德阳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国务院相继批复《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明确提出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把德阳建设成为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这不仅为德阳带来创新转型的良好支撑环境,也要求德阳要极大地发挥自身优势及特色,通过与成、绵共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发挥在国家层面的创新示范作用。
德阳当前的区域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国家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德阳纳入成都大都市圈并加速成德同城发展、四川省要求德阳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均意味着国家及区域空间发展思路开始转变,即从依赖沿海带动转向构建均衡的国土开放格局,从区域单极化的发展走向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群格局,这意味着德阳应具有更高远、广阔的视野在新的区域关系中谋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