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C标准的风电机组电能质量检测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1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3.1 术语和定义 (2)3.2 缩略语 (7)4 概述 (8)4.1引言 (8)4.2背景 (8)5 最低要求建议 (11)5.1概述 (11)5.2应用 (11)5.3输入参数 (12)5.4谐波模型端口 (12)5.5输出变量 (12)5.6结构 (13)6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接口 (13)6.1 GB/T 20320—2022,附录D-谐波评估 (13)6.2 GB/T 20320—2022,附录E-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力发电场电能质量评估 (14)7 谐波模型 (14)7.1 概述 (14)7.2 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 (15)7.3 等效谐波电压/电流源 (15)7.4风力发电机组类型 (17)8 验证 (21)8.1 总则 (21)8.2 概述 (21)8.3 模型验证 (21)8.4 虚拟电网 (22)9 局限性 (22)风能发电系统电气特性测量和评估风力发电机组谐波模型及应用1 范围本文件为风力发电机组谐波模型的应用、结构和推荐要求提供指导原则。
本文件中的谐波模型是指不同类型风力发电机组与所接入电网相互作用下产生谐波的模型。
本文件为风力发电机组谐波模型提供技术指南,详细规定了谐波模型的应用、结构和验证等内容。
本文件引入了对风力发电机组谐波特性的一致性理解,旨在使谐波模型总体概念更易于得到行业认可(例如供应商、开发人员、系统运营商、学术界等)。
本文件提出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谐波模型标准化的表示方法,该谐波模型将广泛应用于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电气基础设施设计、分析和优化等电气工程领域。
本文件的谐波模型结构将适用于:—在电气基础设施设计和并网研究期间,用于评估风力发电机组的谐波性能。
—由多台装有变流器的风力发电机组构成的现代电气系统中,用于谐波研究/分析。
—为了优化电气基础设施(如谐振特性设计)及满足各种电网导则要求,用于有源或无源谐波滤波器设计。
国家相关标准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主要依照IEC61400-12-1: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是目前唯一一个正式版本电流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044-1电压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186功率变送器准确度应满足GB/T 13850-1998要求,级别为0.5级或更高IEC 61400-12-1 功率曲线IEC 61400-12-1 带有场地标定的功率曲线IEC 61400-12-2 机舱功率曲线IEC 61400-12 新旧版本区别对于垂直轴风电机组,气象桅杆的位置不同改变了周围区域的环境要求改变了障碍物和临近风电机组影响的估算方法使用具有余弦相应的风速计根据场地条件将风速计分为A、B、S三个等级根据高风速切入和并网信号可以得到两条功率曲线风速计校准要符合MEASNET规定风速计需要分级电网频率偏差不超过2HZ场地标定只能通过测量,不能用数值模拟场地标定的每一扇区分段至少为10°可以同步校准风速计改进了对风速计安装的描述通过计算确定横杆长度增加针对小型风机的额外章节MEASNET标准和旧版IEC61400-12标准区别使用全部可用的测量扇区,否则在报告中说明不允许使用数值场地标定场地标定更详细的描述,包括不确定度分析只允许将风速计置于顶部风速计的校准必须符合MEASNET准则不使用AEP不完整标准轮毂高度、风轮直径、桨角只能通过测量来判定,不能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判定报告中必须提供全方位的照片IEC61400-12-1:Pow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electricity producing wind turbine(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可选择:场地标定IEC61400-12-2:Power curve verification of individual wind turbine,单台风电机组功率曲线验证(未完成)焦点:机舱功率曲线和数值场地标定IEC61400-12-3:Wind farm power performance testing,风电场功率特性测试(未完成)概念:多个气象桅杆(3D模型)IEC-61400-12-1 功率曲线严格的地形要求无尾流影响扇区每个风机使用一个气象桅杆测试时间大约3个月风场中少数风机的功率曲线IEC-61400-12-1 带有场地标定的功率曲线没有地形要求无尾流影响扇区每个风机使用两个气象桅杆测试时间大约6个月风场中少数风机的功率曲线风力发电机组载荷测试载荷测试标准参考IEC61400-12wind turbinesPart 12-1:Pow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f electricity producing wind turbinesIEC61400-13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sPart 13: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loads风速,风向,温度气压等传感器的安装按照IEC61400-12进行风电机组噪声测试风电机组噪声测试结果风电机组型式认证:按照IEC61400-11标准进行测试风电机组噪声测试标准发展过程1988:IEA recommendation ed.2-风速只能在10m高度测试得到;-参考风速为8m/s1994:IEA recommendation ed.3-引入次风罩;-通过测量功率输出得到风速1996:IEC 61400-11 ed.1 (第一版)-使用新的音值计算方法1997:MEASNET ed.12002:IEC 61400-11 ed.2-测量风速范围扩展到6-10m/s;-用2阶拟合的方法取代分组分析的方法2005:MEASNET ed.2-用10s平均值代替1分钟平均值;-优化气象桅杆的位置2006:IEC 61400-11 ed.2.1-用4阶拟合的方法代替2阶拟合IEC 61400-11:2006 Ed.2.1 是目前风电机组噪声测量的IEC最新标准风电并网检测技术介绍风电机组电能质量测试标准GB/T 20320-2006等同采用IEC61400-21:2001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迅速增长,GB/T 20320-2006已经无法满足风电机组测试的要求2008年8月,IEC(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了新版的风电机组电能质量测试标准IEC61400-21:2008GB/T 20320-2006有效期为五年,新版风电机组电能质量测试标准正在升级过程中新版国家标准等同采用IEC61400-21:2008标准IEC61400-21:2008与GB/T 20320-2006《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标准的主要变化:取消了风电机组电能质量特性参数中的“最大允许功率”和额定值中的“额定无功功率”项目;取消了测试条件中关于“中压电网接入点处的短路视在功率”和“湍流强度”的要求;测试条件中“机组输出端10min测量平均电压值”范围由额定值的±5%修改为±10%;增加了“对电压跌落的响应”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增加了电流间谐波和高频分量的测试内容和测试、评估方法;增加了有功功率升速率限值和设定值控制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增加了无功功率能力和无功功率设定值控制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增加了电网保护和重并网时间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测试标准:GB/T 20320《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IEC61400-21:2008: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pow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grid connected wind turbines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测试相关国标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24337-200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8481-200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风电机组电气模型验证暂未出台,目前以德国TR4标准为基础,下半年作为国标推出。
海上风电认证标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IEC)是一个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制定了许多与电气、电子和相关技术领域相关的国际标准。
对于海上风电,IEC也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其中一些标准涉及认证和规范海上风电项目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与海上风电认证相关的IEC标准:1.IEC 61400-1: Wind Turbines - Part 1: Design Requirements:这个标准规定了风力涡轮机的设计要求,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2.IEC 61400-3: Wind Turbines - Part 3: Design Requirements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s:这个标准是专门为海上风力涡轮机设计的,其中包括了与海上环境相关的特殊设计要求。
3.IEC 61400-22: Wind Turbines - Part 22: Conformity Testingand Certification:这个标准规定了风力涡轮机的一致性测试和认证程序,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设计和性能标准。
4.IEC 61400-24: Lightning Protection:这个标准规定了风力涡轮机对雷电的防护要求,确保在雷电环境中的安全性能。
5.IEC 61400-21: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Power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Grid Connected Wind Turbines:这个标准规定了风力涡轮机与电网连接时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海上风电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符合国际认可的技术和安全标准。
在进行海上风电项目认证时,通常需要参考和遵守这些IEC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的具体版本和适用范围可能会根据时间和技术发展而有所更新。
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标准化与应用在当今高度依赖电力的社会中,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的优劣至关重要。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其标准化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能质量问题多种多样,包括电压波动与闪变、谐波、三相不平衡、频率偏差等。
这些问题可能由电力系统内部的设备故障、非线性负载的接入,也可能由外部的雷电、短路等因素引起。
它们不仅会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断、数据丢失,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标准化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比和有效的关键。
标准化的过程涉及到监测设备的性能指标、测量方法、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多个方面。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监测设备能够在同一电力系统中协同工作,监测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之间进行共享和分析。
在监测设备的性能指标方面,标准化规定了设备的测量精度、频率响应、动态范围等关键参数。
例如,对于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精度,标准明确了在不同的量程范围内允许的误差范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设备的频率响应,也规定了其能够准确测量的频率范围,以适应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频率变化。
测量方法的标准化则确保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的电能质量测量具有相同的基准和方法。
例如,对于谐波的测量,标准规定了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算法,并明确了采样频率、窗口函数等参数的选择,以保证谐波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使得监测数据能够方便地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传输和存储。
常见的数据格式如 COMTRADE 格式,规定了数据文件中包含的时间戳、电压、电流等信息的排列方式和存储格式,便于数据的交换和处理。
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则解决了监测设备与上位机、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问题。
常用的通信协议如 Modbus、IEC 61850 等,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帧格式、命令码等内容,确保了通信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一、前言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普及,对其电能质量的测量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
二、风力发电机组的电能质量风力发电机组的电能质量通常由以下指标来衡量:1. 交流侧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交流侧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
良好的功率因数应该接近于1。
2. 交流侧谐波含量:谐波是指频率为原始信号整数倍的信号分量。
当谐波含量过高时,会对供电系统和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3. 交流侧不平衡度:不平衡度是指三相系统中三相电压或三相电流不相等的程度。
当不平衡度过高时,会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
4. 风机转速变化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当风速变化时,风机转速也会随之变化,这可能会对供电系统频率稳定性产生影响。
5. 电网侧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波动和闪变是指电网侧电压的瞬时变化。
当波动和闪变过大时,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
三、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方法为了评估风力发电机组的电能质量,需要进行以下测量:1. 交流侧功率因数测量:可以通过测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来计算功率因数。
2. 交流侧谐波含量测量:可以通过使用谐波分析仪来测量交流侧的谐波含量。
3. 交流侧不平衡度测量:可以通过使用多功能测试仪来测量三相电压或三相电流之间的差异来计算不平衡度。
4. 风机转速变化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测量:可以通过使用频率计来监测供电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并记录风速和风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5. 电网侧电压波动和闪变测量:可以通过使用快速数字录波仪来记录瞬时电压变化,并进行分析以确定波动和闪变程度。
四、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评估方法为了评估风力发电机组的电能质量,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收集测量数据:根据上述测量方法,收集风力发电机组的电能质量数据。
2. 分析数据:使用专业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值。
3.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电能质量。
风电场并网性能测试的电力质量监测与改善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风能等新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风电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风电场并网过程中的电力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证风电场的电力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风电场的并网性能测试与电力质量监测与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电场并网性能测试1. 测试范围风电场并网性能测试的测试范围包括风机的变速系统、变桨系统、变频控制系统、发电机和电网之间的连接等。
测试需要考虑到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评估风电场的并网性能。
2. 测试目的通过对风电场的并网性能测试,可以了解风电场的电力质量、稳定性、响应能力等指标。
同时,还可以通过测试的结果来指导改善风电场的并网性能,提高其电力质量。
3. 测试流程测试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测试过程、数据记录和分析等环节。
首先需要确定测试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测试方案。
在测试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风电场各个系统进行全面测试。
测试完成后,要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方案。
二、电力质量监测1. 监测范围电力质量监测涉及到风电场的电网侧、风机侧、变电站等各个环节。
需要监测的指标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素、谐波等。
2. 监测目的通过电力质量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风电场的电力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同时,监测数据还可以为风电场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3. 监测方法电力质量监测可以通过在线监测和离线监测两种方式进行。
在线监测可以利用专业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对电网侧、风机侧和变电站等进行全面监测。
离线监测则是在风电场运行期间不间断地对关键参数进行抽样监测。
三、电力质量改善1. 改善措施电力质量改善措施包括针对电力质量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和临时措施。
对于根本解决方案,需要从风机、变电站、通信等多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对于临时措施,可以通过调整运行模式、减少电力负荷等方式来改善电力质量。
2. 改善效果通过实施电力质量改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风电场的电力质量,提高其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DLICSP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风电场电能质量测试规程Power Quality Measurement Specification of Wind Farm(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 布目次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测试基本要求 (2)5 测试项目 (2)5.1 有功功率 (2)5.2 风电场运行频率 (3)5.3 无功功率 (3)5.4 电压变动 (4)5.5 闪变 (4)5.6 谐波 (4)6 测试设备 (4)7 测试方法 (5)7.1 有功功率 (5)7.2 风电场运行频率 (6)7.3 无功功率 (6)7.4 电压变动 (6)7.5 闪变 (7)7.6 谐波 (7)附录A 测试结果的评价 (8)附录B 报告格式 (9)前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8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安排,编制风电场电能质量测试规程。
本规范参考的标准有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20320-2006 《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GB/T 17626.7-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IEC 61400-21-2008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pow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grid connected wind turbines、GB/T 2900.53-2001《电工术语风力发电机组》、IEC 61000-4-15:2003, Flickermeter-Functional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s、GB 1207-2006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GB 1208-2006 《电流互感器》、IEC 62008-2005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alibration methods for digita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and relevant software、Q/GDW 392-2009《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iec电能质量标准IEC电能质量标准。
电能质量是指电能供应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对电能的要求,不会对用户的设备和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确保电能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一系列的电能质量标准,以便对电能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IEC 61000系列标准是电能质量标准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了对电能质量各种方面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能质量的多个方面,包括电压波动、电压暂降、电压谐波、电磁兼容性等。
通过这些标准,可以对电能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电能供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首先,IEC 61000-2-2标准规定了电压波动和闪烁的测量方法和限值。
电压波动是指电压在短时间内的大幅度变化,而闪烁则是由于电压波动引起的光源明暗变化。
这些现象会对用户的视觉和生产设备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估。
其次,IEC 61000-2-4标准则是针对电压暂降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电压暂降是指电压在短时间内的瞬时下降,可能导致设备的故障或停机。
通过该标准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可以对电压暂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设备的影响。
此外,IEC 61000-3-2和IEC 61000-3-4标准分别规定了电能质量中的谐波要求和测试方法。
谐波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频率是基波整数倍的波动,会对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这两个标准通过对谐波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确保了电能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IEC 61000-4系列标准是针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气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对周围的其他设备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这些标准,可以对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IEC电能质量标准为电能供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通过对电压波动、电压暂降、谐波、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可以全面评估电能质量,确保电能供应系统满足用户的要求,不会对设备和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风电场电能质量评估与改进技术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利用的一种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风电场作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其电能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影响其发展和运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风电场电能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改进技术,旨在为风电场的运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风电场电能质量评估方法1.1 电压波动与闪变评估风电场的电网接入可能会引起电压波动和闪变,影响到用户的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评估风电场电能质量,可以采用国际标准IEC 61000-4-30中所提供的方法,对电压波动和闪变进行监测和评估。
该标准以时间为基础,利用统计方法对波动和闪变的水平进行分析,从而量化评估风电场电能质量的稳定性。
1.2 谐波与电能质量分析风电场的发电过程可能会引入谐波,而谐波对电网和用户设备的影响也是需要进行评估的。
通过在风电场主要电缆和变压器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获得不同频率下的谐波含量和总谐波畸变率,从而评估风电场的电能质量水平。
1.3 功率因数评估风电场的功率因数是反映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风电场主变压器或集电线路的功率因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了解风电场的功率因数水平,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改进。
提高风电场的功率因数不仅可以减少电网的无功功率,还可以提高用电设备的效率和减少电网损耗。
2. 风电场电能质量改进技术2.1 风电场电能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全面的风电场电能质量监控系统是改进电能质量的关键。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电场的电压波动、闪变、谐波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风电场电能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报告。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预警功能,一旦电能质量达到危险水平,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电网和用户设备的安全。
2.2 无功补偿技术由于风电场的发电是不稳定的,可能导致电网的功率因数下降和无功功率过大。
因此,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风电场的功率因数和提高电能质量。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曲线的验证方法刘阳林;叶小广;杨超;刘庆超【摘要】在风力发电的过程中,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是评价风力发电机组性能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到风机的实际发电性能和风电场的实际效益。
基于IEC61400-12标准,利用SCADA系统记录的风速-功率数据,对某风场在役风机功率曲线进行了验证,并依据实测的风速-功率对测试风机的性能做了定性的对比和评估。
【期刊名称】《发电技术》【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SCADA 实测数据功率曲线性能评估【作者】刘阳林;叶小广;杨超;刘庆超【作者单位】[1]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云南昆明650228;[2]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315在绿色能源成为整个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今天,风能作为一种永续性的清洁能源正逐渐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
国家风电“十三五”规划指出,2020年风电装机将达4200亿kW,占总发电量的6%,期间风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
整个风电行业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在产业发展中,业主方和设备供应方在达标投产验收、出质保验收等环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机组评估工作。
功率曲线是考核机组性能、评估机组发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的标定方法是按照IEC61400-12进行操作[2-4]。
在实际运维过程中,功率曲线的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若功率曲线过多高于保证曲线,机组将处于过负荷运行状态,影响机组寿命。
若过多低于保证功率曲线,将极大的影响发电量。
为了评估风机实际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机组功率曲线的验证方法,该方法按IEC 标准,结合机组运行数据,对某风电场在役风机实际功率曲线进行测定,并定性分析其发电性能。
参考相关标准测试风机选取原则如下:1)目标机组在测试期间故障率较少;2)叶片不应有砂眼等缺陷;3)风机其他部件完好,运行稳定可靠;4)主风向上风向无明显障碍物。
1 叶片主要检验和分析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动力性能的测试要根据IEC 61400-23“风力机发电系统-第23部分:风轮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标准的最新版执行。
1.1 叶片静力试验静力试验用来测定叶片的结构特性,包括硬度数据和应力分布。
叶片可用面载荷或集中载荷(单点/多点载荷)来进行加载。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加载方法通常按下面讨论的经验方法来确定。
包括分布式面载荷加载方法、单点加载方法、多点加载方法。
静力试验加载通常涉及一个递增加载顺序的应用。
对于一个给定的加载顺序,静力试验载荷通常按均匀的步幅施加,或以稳定的控制速率平稳地增加。
必要时,可明确规定加载速率与最大载荷等级的数值。
通常加载速率应足够慢,以避免载荷波动引起的动态影响,从而改变试验的结果。
1.2 叶片疲劳试验叶片的疲劳试验用来测定叶片的疲劳特性。
实际大小的叶片疲劳试验通常是认证程序的基本部分。
疲劳试验时间要长达几个月,检验过程中,要定期的监督、检查以及检验设备的校准。
在疲劳试验中有很多种叶片加载方法,载荷可以施加在单点上或多点上,弯曲载荷可施加在单轴、两轴或多轴上,载荷可以是等幅恒频的,也可以是变幅变频的。
每种加载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加载方法的选用通常取决于所用的试验设备。
主要包括等幅加载、分块加载、变幅加载、单轴加载、多轴加载、多载荷点加载、共振法加载。
推荐的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如下表:表1 推荐的试验方法的优缺点试验方法优点缺点分布式表面加载(使用沙袋等静重)- 精确的载荷分布- 剪切载荷分布很精确- 只能单轴- 只能静态载荷- 失效能量释放可导致更严重的失效- 非常低的固有频率单点加载- 硬件简单- 一次只能精确试验一个或两个剖面- 由试验载荷引起的剪切载荷较高多点加载- 一次试验可试验叶片的大部分长度- 更复杂的硬件和载荷控制- 剪切力更真实单轴加载- 硬件简单- 不易获得准确的应变,损伤分布在整个剖面上多轴加载- 挥舞和摆振方向载荷合成更真实- 更复杂的硬件和载荷控制共振加载- 简单硬件- 能耗低- 不易获得准确的应变,损伤分布在整个剖面上等幅加载- 简单,快速,较低的峰值载荷- 对疲劳公式的精确性敏感等幅渐进分块加载- 失效循环次数有限-对疲劳公式精确性和加载顺序影响敏感等幅可变分块加载- 简单方法模拟变幅加载-对疲劳公式精确性和加载顺序影响敏感(尽管敏感程度低于等幅渐进分块加载)变幅加载- 更真实的加载- 对疲劳公式精确性不敏感- 较高的峰值载荷- 复杂的硬件和软件- 比较慢1.3 叶片挠曲变形测量由于风轮相对于塔架的间隙有限,因此,叶片挥舞方向的挠度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