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实验探究与设计 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小玉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 .反复实验,查找原因B .查阅相关资料C .置之不理D .请教老师知识点:实验探究与设计 【答案】C【解析】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
不合题意;B.查阅相关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C. 置之不理,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
2、对探究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是提高我们的探究能力和促进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
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结论就不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 .需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 .不需要反思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D .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知识点:实验探究与设计 【答案】B【解析】A .实验后反思,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说法正确。
C .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说法错误。
D .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
3、长沙市某地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
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亚硝酸钠兑成的防锈水能用于有色金属 (铜、铝等 )的防锈,亚硝酸钠兑成防锈水,需加碳酸钠调 pH 值 9左右对黑色金属防锈效果较好,亚硝酸钠是一种还原剂,化学式为 NaNO2,被氧化后变为 NaNO3,主要是为了除去水中的氧以及水中的其他少量氧化剂,从而达到延缓钢铁锈蚀的目的。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带回家中B.随意倾倒在水槽中C.倒入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试剂瓶中2、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蒸发皿D.燃烧匙3、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B.集气瓶C.量筒D.试管4、下列仪器中,可与试管、烧杯、蒸发皿归为一类的是()A.集气瓶B.漏斗C.量筒D.锥形瓶5、下列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给物质加热B.过滤时,液体应沿着玻璃棒流入过滤器C.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D.使用天平时,用手取用砝码6、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B.易使酒精灯熄灭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溶化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药品不定量时,固体一般去1~2克B.安装过滤器时,滤纸边缘高于漏斗口C.蒸发食盐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D.酒精灯不用的时候,一定要盖上灯帽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向试管里倾倒液体试剂时,试剂瓶标签应朝向手心B. 实验剩余的药品必须放回原瓶C. 取液后的滴管,放置时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D.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9、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 集气瓶B. 量筒C. 试管D. 烧杯10、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
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
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A. 8mLB. 大于8mLC. 小于8mLD. 无法判断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B. 实验室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一些无毒性的试剂C. 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可以不作处理D. 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实验台上,致使酒精溢出燃烧,可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12、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掌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练习题及答案实验操作题一:化学试剂的使用和分装题目:现有固体试剂氯化钠、氧化铁和硫酸铜,试室内有10 mL的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氧化铁溶液,请根据以下要求,进行试剂的使用和分装操作。
要求:1. 用氯化钠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
2. 用硫酸铜溶液制备10 mL浓度为0.2 mol/L的硫酸铜溶液。
3. 用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制备1 L的反应混合液,其中氯化钠和硫酸铜的摩尔比为2:1。
4. 用氯化钠溶液和氧化铁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胆汁模拟液。
操作步骤及答案:1. 用氯化钠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
- 准备一个100 m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分别取100 mL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摇匀,得到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
2. 用硫酸铜溶液制备10 mL浓度为0.2 mol/L的硫酸铜溶液。
- 准备一个10 m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取10 mL硫酸铜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摇匀,得到浓度为0.2 mol/L的硫酸铜溶液。
3. 用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制备1 L的反应混合液。
- 准备一个1 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分别取2 mol氯化钠溶液和1 mol硫酸铜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总体积达到1 L。
- 摇匀,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铜摩尔比为2:1的反应混合液。
4. 用氯化钠溶液和氧化铁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胆汁模拟液。
- 准备一个100 m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分别取1 mL氯化钠溶液和1 mL氧化铁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总体积达到100 mL。
- 摇匀,得到浓度为0.01 mol/L的胆汁模拟液。
以上为初三化学实验操作题及答案,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准确地制备所需的化学试剂溶液。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B. 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C. 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D. 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A. 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H 2OB. 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C.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D.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弱4.下列关于2CO 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制2CO 的药品B .发生装置C .收集方法D .检验2COA. AB. BC. CD. D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通入2O 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2O 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 ︒。
A.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2O 接触B.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 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 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2O 接触6.(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B. 制备氧气C. 收集氧气D. 蜡烛燃烧7.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2442=Z Zn+H SO SO +H n )。
用这种方法制取氢气,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B. 加入锌粒C. 加入稀硫酸D. 收集氢气8.现有X 、Y 、Z 三种金属,如果把Y 和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 没有变化;如果把X 和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气泡,Y 不反应。
化学实验练习题一、基础实验题1. 如何制备二氧化碳?•答案: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二氧化碳气体会产生。
实验方程式为:NaHCO3 + CH3COOH → NaCH3COO + H2O + CO22.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硫酸铜中是否有水分?•答案:将硫酸铜加热至熔点,若出现绿色气体,说明硫酸铜中含有水分。
实验方程式为:CuSO4·5H2O → CuSO4 + 5H2O↑3.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食盐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答案:将食盐与酚酞溶液混合,若出现红色,说明食盐中含有碳酸氢钠。
实验方程式为:NaHCO3 + H₂O + C₂H₅OH → Na⁺ + H⁺ + 2C₂H₅O⁻ + CO₂↑二、中等难度实验题1. 如何制备氯化氢气体?•答案:将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即可生成氯化氢气体。
实验方程式为:NaCl + H₂SO₄ → NaHSO₄ + HCl↑2.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柠檬酸中的氧化剂?•答案:将柠檬酸与硫酸铁混合,在加入硫酸氢二钾,若出现紫色,说明柠檬酸中含有氧化剂。
实验方程式为:C6H8O7 + 2FeSO4 + 3KHSO4 → Fe2(SO4)3 + 3K2SO4 +K3Fe(C6H5O7)2 + 3H2SO43. 如何用化学方法制备氧气?•答案: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钴中加热,即可制备氧气。
实验方程式为:2CO3O4 + O2 → 8CO2 + 4O2三、高难度实验题1.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番茄酱中的酸度?•答案:使用滴定法,加入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番茄酱颜色变化,当颜色由红变成黄色时,表明瓶装番茄酱中酸的占比已经被氢氧化钠完全中和,终点记为pH8.1。
实验方程式为:利用钠氢化物标准溶液与选择性指示剂来测定弱酸的浓度,KOH标准溶液为碱滴定液,溶液通过测定放出的热量来了解热反应进行的情况,溶液可能会产生的气体在量上需满足,气体少于0.05压,钠氢化物溶液不得超过2mol/L.2.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水中的铜离子?•答案:使用草酸铵法,加入已知浓度的草酸铵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当颜色从蓝色变为淡黄色时,表明水中的铜离子已被草酸铵完全还原,终点记为pH8.1。
初三化学实验练习题及答案【实验题一】酸碱中和反应题目:利用中和反应制备盐的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酸、碱、酸碱指示剂、玻璃棒、蒸馏水、酒精灯等;2. 采用滴定法进行中和反应实验:a. 取一定量的酸溶液倒入滴定瓶中;b. 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c. 使用碱溶液进行滴定,每滴加入时充分搅拌;d. 当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时,记录滴定液用量;3. 重复实验步骤2,以求结果的准确性。
酸碱中和反应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其中,酸溶液中产生的H+离子与碱溶液中产生的OH-离子相遇形成水,同时生成一种化合物,即盐。
当酸溶液中的H+离子的数量与碱溶液中OH-离子的数量相等时,溶液中的酸碱浓度即中和,此时pH值为7,溶液为中性。
【实验题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题目: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1. 除垢剂: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用于除去水垢。
例如,在清洗厕所时,可以使用醋酸(酸性)和小苏打(碱性)进行中和反应,将水中的钙、镁离子与酸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盐,起到除垢的作用。
2. 药物中和:在药物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例如,在胃药中,含有碱性的成分来中和胃酸,以减轻胃部不适。
3. 净化水质:酸碱中和反应可用于净化水质。
例如,在自来水处理中,常用液氯(酸性)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碱性)进行中和反应,使其沉淀成无害物质,从而提升水质。
【实验题三】氧化还原反应题目: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解释氧化与还原的含义,并给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即电子的失去和获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称为氧化剂;同时,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称为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构成了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与还原的含义:氧化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或氢原子,或者获得氧元素的过程。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习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题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在进行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说明书和安全注意事项。
B。
实验时,可以随意更改实验步骤,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C。
实验后,可以将实验器材乱放,不必清洗。
D。
实验时,可以随意调整实验器材的摆放位置。
2.量取8mL水稀释浓硫酸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先取水,再加入硫酸。
B。
先取硫酸,再加入水。
C。
在加入硫酸时,要缓慢倒入,避免产生剧烈反应。
D。
在加入水时,要缓慢倒入,避免产生剧烈反应。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实验后,将废弃物品随意丢弃。
B。
实验时,可以随意调整实验器材的摆放位置。
C。
实验时,要佩戴安全眼镜、实验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D。
实验后,不必清洗实验器材。
4.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5.化学实验必须规范,否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实验时,可以随意更改实验步骤。
B。
实验后,可以将实验器材乱放,不必清洗。
C。
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说明书和安全注意事项。
D。
实验时,可以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
7.研究化学,我们对商品的标签和标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志使用不恰当的是()A。
B。
C。
D。
8.XXX同学准备了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
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A。
溶解B。
过滤C。
蒸发D。
给溶液加热9.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
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项目是()A。
溶解B。
过滤C。
蒸发D。
给溶液加热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说明书和安全注意事项。
B。
实验后,可以将实验器材乱放,不必清洗。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题1. 以下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量取液体体积?A. 量筒B. 称量瓶C. 烧杯D. 镊子答案:A2.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测量温度?A. 酒精灯B. 三角瓶C. 温度计D. 滴定管答案:C3. 实验室中,下列哪种物质不可以直接用手触摸?A. 盐酸B. 硫酸C. 碱液D. 纯净水答案:B4.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A. 闻一下试剂的气味B. 用手指触摸试剂C.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D. 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答案:B5.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A. 漏斗B. 量筒C. 烧杯D. 镊子答案:A6.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不安全的?A. 点燃酒精灯B.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C. 直接闻一下试剂的气味D.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答案:C7.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加热试剂?A. 三角瓶B. 滴定管C. 酒精灯D. 量筒答案:C8.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试剂倒入手掌中B.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C. 直接闻一下试剂的气味D. 不戴手套进行实验操作答案:B9.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测量质量?A. 量筒B. 温度计C. 称量瓶D. 滴定管答案:C10.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实验室的门打开B. 在实验室内吃东西C.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D.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答案:D11.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A. 滴定管B. 三角瓶C. 酒精灯D. PH试纸答案:D12.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试剂直接倒入水槽中B.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C. 直接闻一下试剂的气味D. 不戴护目镜进行实验操作答案:B13.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过滤混合物?A. 漏斗B. 量筒C. 烧杯D. 镊子答案:A14.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不安全的?A.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B. 直接用手触摸试剂C.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D.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答案:B15.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测量时间?A. 量筒B. 称量瓶C. 计时器D. 滴定管答案:C16.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A.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B. 直接用手触摸试剂C.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D.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答案:B17.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加热试剂?A. 三角瓶B. 滴定管C. 酒精灯D. 量筒答案:C18.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试剂倒入手掌中B.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C. 直接闻一下试剂的气味D. 不戴手套进行实验操作答案:B19.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测量质量?A. 量筒B. 温度计C. 称量瓶D. 滴定管答案:C20.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实验室的门打开B. 在实验室内吃东西C.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D.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答案:D21.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A. 滴定管B. 三角瓶C. 酒精灯D. PH试纸答案:D22.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试剂直接倒入水槽中B.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C. 直接闻一下试剂的气味D. 不戴护目镜进行实验操作答案:B23.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过滤混合物?A. 漏斗B. 量筒C. 烧杯D. 镊子答案:A24.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不安全的?A.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B. 直接用手触摸试剂C.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D.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答案:B25.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测量时间?A. 量筒B. 称量瓶C. 计时器D. 滴定管答案:C26.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A.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B. 直接用手触摸试剂C.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D.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答案:B27.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加热试剂?A. 三角瓶B. 滴定管C. 酒精灯D. 量筒答案:C28.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试剂倒入手掌中B.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C. 直接闻一下试剂的气味D. 不戴手套进行实验操作答案:B29.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测量质量?A. 量筒B. 温度计C. 称量瓶D. 滴定管答案:C30.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实验室的门打开B. 在实验室内吃东西C.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D.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答案:D31.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A. 滴定管B. 三角瓶C. 酒精灯D. PH试纸答案:D32.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试剂直接倒入水槽中B.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C. 直接闻一下试剂的气味D. 不戴护目镜进行实验操作答案:B33.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过滤混合物?A. 漏斗B. 量筒C. 烧杯D. 镊子答案:A34.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不安全的?A.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B. 直接用手触摸试剂C.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D.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答案:B35.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测量时间?A. 量筒B. 称量瓶C. 计时器D. 滴定管答案:C36.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A.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B. 直接用手触摸试剂C.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D.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答案:B37.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加热试剂?A. 三角瓶B. 滴定管C. 酒精灯D. 量筒答案:C38.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试剂倒入手掌中B. 将试剂倒入烧杯中C. 直接闻一下试剂的气味D. 不戴手套进行实验操作答案:B39. 下列哪种实验器材可以用于测量质量?A. 量筒B. 温度计C. 称量瓶D. 滴定管答案:C40.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将实验室的门打开B. 在实验室内吃东西C. 将试剂倒入漏斗中D.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答案:D。
初中化学实验题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指示剂观察酸碱中和的现象。
实验材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指示剂实验步骤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每个试管中加入少量蓝色石蕊指示剂。
3.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盐酸溶液中,直到观察到液体颜色发生明显改变。
实验现象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盐酸溶液中时,蓝色石蕊指示剂由蓝色变为绿色,再由绿色变为粉红色。
实验原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产生的盐和水的溶液称为中和溶液。
指示剂可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质。
实验二:金属活性的实验演示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金属活性的大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并了解金属置换反应的规律。
实验材料•锌条•铁钉•铜硬币•盐酸溶液实验步骤1.将锌条、铁钉和铜硬币分别浸泡在盐酸溶液中。
2.观察不同金属在盐酸中的反应情况。
实验现象•锌条出现气泡并溶解。
•铁钉上也有气泡产生,但不如锌条明显。
•铜硬币无明显变化。
实验原理金属的活性程度能够影响置换反应的进行,活性较高的金属会置换活性较低的金属。
实验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以及掌握气体的收集和性质观察方法。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颗粒•碎锌•氯化氢溶液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颗粒和碎锌。
2.缓慢滴加氯化氢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3.用向下排水法收集气体,并观察气体性质。
实验现象生成气体为氢气,有火花容易燃烧。
实验原理在酸性介质中,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符合氢气的制备原理。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实验题的相关实验内容,通过这些实验的实施,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实验探究题1.将光亮镁条放入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中,发现最终生成灰白色固体[Mgx(OH)yClz]外,还有气体生成.某同学对该现象作如下探究.(一)生成气体可能是H2、HCl、NH3中的一种或几种.【查阅资料】①浓硫酸既可吸收水,也可吸收氨气②NH3+HCl NH4Cl;③2NH3+3CuO △ 3Cu+N2+3H2O④H2+CuO △ Cu + H2O【实验探究】收集气体,将气体通过如右装置:(各步反应均完全)① A装置中出现红色,证明有_________;② A、B实验装置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调,理由是_________;③ C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有H2.【反思与评价】他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你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二)过滤、洗涤、一定温度下烘干得灰白色固体.【查阅资料】灰白色固体Mgx(OH)yClz受热会分解,生成MgO和HCl。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灰白色固体样品,充分加热,得到4g白色固体和3.65g气体.【结论】x∶z =_________,所得碱式氯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2.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也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资料在线】Ⅰ.金属钙的活动性很强,遇水立刻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Ⅱ.氢化钙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Ⅲ.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的方法可制得氢化钙。
Ⅳ.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吸水后会变蓝。
Ⅴ.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都可以吸收水分。
【探究一:定性分析】(1)对于“金属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有如下猜想:甲:氧气,乙:氢气你支持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Ca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 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
某同学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
他想了想,于是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除杯壁上没有水珠出现外,火焰变化的情况基本相同。
(1)你认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用一氧化碳做相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量取10ml液体,最好选用下列哪种量程的量筒()
A. 5ml
B. 10ml
C. 25ml
D. 50ml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该学生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 8ml
B. >8ml
C. <8ml
D. 无法判断
4下列几项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通入氢气立即给氧化铜加热,实验结束时,撤掉氢气后停止加热。
B.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 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去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 皮肤上沾上浓硫酸,立即用水冲洗。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不要求回收杂质),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A. 加适量盐酸,过滤
B. 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 加适量水,过滤
D. 加热(或高温灼烧)
E. 加热,加适量水,过滤
F. 加适量盐酸,蒸发
①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②氯化钾粉末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钾
()
③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④氢氧化钠粉末中混有少量碳酸钙
()
⑤炭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
6下列混合物可采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A. KCl和NaNO3
B.水和酒精
C. Na2CO3和 CaCO3
D. MgSO4和ZnSO4
7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粗盐提纯实验的过滤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标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③ .
(2)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之处:
①
;
②
;
③
;
8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氯化钠、氯化镁、溴化镁等大量的无机盐。
(1)请设计两种鉴别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只需说明原理)
方法一:
;
方法二:
;
(2)由此所得的粗盐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可采用下列步骤除去。
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操作步骤。
()→()→蒸发结晶
9要把NaCl、KNO3、CuO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uO不溶于水)分离,加适量水搅拌后,正确的分离方法是()
A. 先结晶再过滤
B. 先过滤再结晶
C. 只需两次过滤
D. 先过滤再结晶,进行第二次过滤后蒸发
10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与NaNO3的混合物
B. 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存在SO42-
C. 将H2、O2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以除去氢气
D. 用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11向盛有镁、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12.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 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13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
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
如往亚硫酸钠(Na2SO3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
的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具有强氧化性,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
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2- (2)SO32-(3)。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③取该溶液少量试管E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
再加入稀硝酸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确定猜想
一定成立
④取该溶液少量试管F中,加入加入稀盐酸,
加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猜想可能成立⑤在④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猜想(3)成立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
论。
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A B C D E F G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装置A中挥发出来的HCl;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F的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学生在验证CuO与CO反应产物时,在装置E中加入了一种试剂.你
认为该试剂是___________.
15 A、B、C、D皆为纯净物,其中有两种为单质。
A为黑色粉末,B为红色粉末,C、D为
无色气体。
如下图进行三组实验甲、乙、丙。
甲乙丙实验中B由红色变为黑色,甲、乙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都浑浊。
丙装置中石灰水没有浑浊现象。
试推断
(1)写出A、B、C、D的名称。
A:B:C:D:
(2)写出三组实验的加热部位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甲:;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