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诊舌诊最新最全面图片4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38
中医舌诊图谱,看舌知病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
提示阳气不足,血行不畅。
11、淡紫淤堵舌本图患者月经不调(痛经),舌色淡紫,舌上有较多紫色瘀点,舌苔薄白而润。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教你看舌诊: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值得收藏)这里有临床常见的舌诊图谱,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
舌诊图文详解大全(一)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联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吏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朔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
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
面诊、眼诊、鼻诊、舌诊图面诊面部是人体各部位和疾病的全息缩影,人体的各个部位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上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下至五官九窍、皮肤毛发,无不息息相通。
如果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不适,就会使其他部位,甚至整体都受到干扰或影响。
面部的各个部位所代表或反映的不仅仅是这一局部,而是五脏六腑在面部这一部位的反射区。
我们很自然的能从人的面部形色,推测出对方的精神、健康状态,日常作息是否正常,一旦面部出现问题,通过调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就会使面部所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头面:额正中点。
主治:头面病、脑病。
咽喉:头面与肺的中点。
主治:咽喉炎、梅核气等。
肺:两眉端中点。
主治:咳喘、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心:位于鼻梁骨的最低处。
主治:心悸、失眠等。
肝:心区与脾区联机的中点。
主治:肝病及两胁疼痛。
胆囊:在肝区两旁。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等。
脾:位于鼻尖。
主治: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
胃:位于脾两侧。
主治:胃痛、呕吐。
膀胱:相当于水沟穴的位置。
主治:腰酸背痛。
子宫:与膀胱区重叠。
主治:痛经、阴部痛。
大肠:颧骨下缘。
主治:便秘、腹痛、泄泻等。
小肠:在颧骨的内侧、主治:泄泻。
肾:鼻翼水平线与太阳穴的垂直线相交处。
主治:遗尿等。
脐:肾区稍下方。
主治:绕脐腹痛。
胸(乳房):在目内眦稍上方。
主治:胸胀、胸闷等。
眼诊五轮学说:是根据五行观点,将眼由外向内分为内轮、血轮、气轮、风轮和水轮五个部分,并配属一定的脏腑,借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机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等。
八廓学说:是将眼睛按照八卦的部位划分出不同的方位,然后分别隶属于六腑、心包和命门,当眼睛发病时,可以通过观察方位、色泽、粗细、多寡,为治疗提供依据。
鼻诊鼻是脏腑组织的缩影,各脏腑组织在鼻部都有一定的相应部位,这些部位系统的反映了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状况。
耳诊全息耳疗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由针灸发展变化而来,通过耳穴磁灸经络传导,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脏腑气血运行,疏通血脉,达到寻根求源,治病治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