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21.00 KB
- 文档页数:16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于分离》
知识梳理
第五课】盐和糖的溶解
我们可以用50毫升的水来测试食盐和白糖的溶解量。
结
果表明,水可以溶解8勺的食盐,但可以无限量地溶解白糖。
这说明食盐和白糖的溶解量不一样,白糖的溶解量更大。
另外,压碎、加热和搅拌都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
在用量筒量取水时,要注意水面的弯圆面的最低点要与所要量取的刻度线相平,观看时眼睛与刻度线相平。
同时,搅拌时,要避免玻璃棒碰到烧杯壁。
第六课】把盐析出来
食盐有多种来源,包括海盐、池盐和岩盐。
海盐是通过海水灌溉盐田,然后蒸发而成的。
池盐是由内陆的咸水湖湖水蒸发而成的。
岩盐是由海水沉积物被地壳变动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戴护目镜,以防止加热时的溅出物伤害眼睛。
当我们看到白色晶体析出时,需要用玻璃棒慢慢地搅拌,
但身体不要凑得太近,以防止蒸发皿中的固体溅出来烫伤皮肤。
我们可以用日晒法或酒精灯加热的方法来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找回来。
在实验中,我们用酒精灯加热浓盐水,会发现在加热的过程中,浓盐水中的水不断减少,并且有白色晶体析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能把食盐析出来。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第二单
元知识梳理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复和
梳理,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的生长
植物需要哪些条件生长?
- 光线:植物需要阳光照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水分:植物需要水分供给,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 空气: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排出氧气。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 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从而形成幼苗。
- 幼苗生长: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分、养分等进行生长。
- 植株形成:幼苗逐渐长大成为植株,根、茎、叶等器官形成。
- 结花结果:植株经过一定的生长过程后,会形成花朵并结出果实。
第二部分:动物的生长
动物是如何生长的?
- 幼体成长:动物从幼体逐渐成长为成体。
- 饮食摄取:动物通过进食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 新陈代谢:动物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
- 生殖繁衍:成体动物通过生殖和繁衍后代。
动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 个体差异:不同种类的动物生长速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 生命周期:动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如昆虫的完全变态等。
- 周期性生长:动物的生长一般呈现周期性,如鸟类的孵化季节等。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梳理,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水知识
要点复习
本文档旨在复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第二单元内容,涉及水
的知识要点。
以下是复的内容及要点:
1. 水的来源和用途
- 水的主要来源:雨水、河水、湖水、海水等。
- 水的主要用途: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态环境等。
2. 水的形态和性质
- 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可溶解许多物质。
3. 水的变化和循环
- 水的变化:水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冰)、气态(水蒸气),也可以由固态或气态变为液态(融化、凝结)。
- 水的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地下渗透和河流循环等环节,形成水循环的闭合循环过程。
4. 水的保护与利用
- 水的保护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保护
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 水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持水质清洁等。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二单元水的知识要点复。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参考资料:
- 中小学教科版科学教材
- 相关科学教育资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复习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一、我会填。
1.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
鸽妈妈产出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的孵化。
随后,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2.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猴子、小猫、小狗、猪。
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金鱼、鸡、猫头鹰、青蛙。
3.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作鸟类。
如:黄鹂、海鸥、孔雀、天鹅、雕、鸵鸟、丹顶鹤等。
5.我们常见的动物分为鸟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等。
6.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劲、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7.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8.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
9.鸽子的一生经历了卵、孵化、生长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等阶段。
这些阶段构成了鸽子的生命过程。
10.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1.人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
12.人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直至衰亡的生命过程。
13.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生命过程。
成熟的动物能繁殖下一代。
14.大熊猫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分布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山区的竹林里。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的大熊猫” 之称。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之一。
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和缅甸。
15.建立保护区。
国家为保护大熊猫成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
对保护大熊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要点复习1.空气的质量可以通过简易天平来测量。
2.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3.旗帜招展、柳枝摆动,可以感知风的存在。
4.空气由许多微粒组成,受到压力时微粒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压力消失后距离会变长。
5.皮球、水枪、轮胎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6.空气虽然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
7.在XXX自制的天平上,左右两端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一些豆子,处于平衡状态。
当往皮球中继续打入10筒空气时,天平会向皮球这边倾斜。
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全部放掉,天平又将向豆子这边倾斜。
8.挥动塑料袋几次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这时塑料袋内装满了空气。
9.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将一个空瓶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置水中,发现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空气。
1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
12.水和空气的共同点是会流动。
13.一般情况下,空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4.同一个气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这主要是利用了空气的无固定形状特征。
15.杯子应该竖直倒扣放入水中,纸团才不会湿。
16.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17.能弹得很高的篮球里的气体是压缩的空气。
18.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19.做“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如果将活塞往下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活塞压下去后会弹回一点。
20.当天平达到平衡后,给一端的皮球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天平会向皮球一端倾斜。
21.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22.在使用自制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的平衡。
23.一个充入20筒空气的气球的质量与1个乒乓球、5颗绿豆、1枚回形针的质量相当。
24.最适合用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天平。
25.用天平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26.用打气筒往一个装满空气的有封口的厚玻璃瓶里再打进一些空气,瓶子里空气的变化情况是质量增加,体积不变。
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6 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点1.固体:石头、木块、螺母、沙子、海绵等。
液体:水、牛奶、醋等。
气体:空气、水蒸气等。
2.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液体、气体的形状取决于容器的形状。
3.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即使倾斜放置的液体,表面依旧会保持水平状态4.水的三种形态分别是:液体的水,固定的冰,气体的水蒸气。
5.烟、雾、哈气不是气体。
实验1.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液体体积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符号“ML”表示。
2. A量筒的每个小刻度表示1毫升;B量筒的每个小刻度表示2毫升。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要与水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3.使用量筒测量水体积的方法:一选;(选择合适的量程)二倒;(将量筒倾斜)三看(眼睛与水面最低处相平)。
4.读出下面的数。
7.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知识点1.固体、液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体积。
2.固体、液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3.改变物体的形状,它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4.乌鸦喝水的故事,说明了固体占据一定的空间。
实验1.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等。
2.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克作单位,用符号g 表示。
3.天平使用方法:(1)水平放置天平。
(游码归零,指针在刻度盘中央)(2)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夹取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
)(3)砝码质量和游码刻度相加就是物体质量。
8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知识点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它的体积可以改变。
3.气体有确定的质量。
4.气体可以被压缩,它没有固定的体积,有确定的质量。
5.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了空气有确定的质量。
实验1.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玻璃杯一定要竖直按下去,再竖直提起来。
2.3.气体体积可以改变的实验.3.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9影子知识点1.影子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1)光(2)不透明的物体2.影子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
2、在寻访小动物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一)1、蜗牛是(软体)动物。
2、蜗牛的身体由(壳)、(腹)、(头)、(眼睛)、(触角)和(口)组成。
3、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
4、蜗牛利用(腹足)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
黏液作用: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蜗牛食物:(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3、蜗牛(二)1、唤醒蜗牛:放入(常温的水中)。
2、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地吃下去。
3、蜗牛用(气孔)呼吸,靠(肛门)排便。
蜗牛的粪便是(褐色线状的)。
4、饲养蜗牛的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5、蚯蚓1、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里。
2、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3、蚯蚓是(陆生环节动物)。
4、不要把蚯蚓长时间放入水中。
5、蚯蚓受刺激时,身体会伸缩。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不同点:蚯蚓在地下生活,而蜗牛在地面生活。
蚯蚓没有触角,而蜗牛有触角。
蚯蚓后背没有壳,蜗牛有。
蚯蚓吃落叶等食物,蜗牛吃菜叶等食物。
6、蚂蚁1、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
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3、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答: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二、蜗牛(一)3、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背上有一个螺旋形的壳。
4、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
蜗牛靠腹足爬行。
蜗牛在爬行的地方会留下清晰的黏液痕迹。
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蜗牛喜欢生活的环境是潮湿、阴暗的环境,所以我们可以在树下或木庄的缝隙处等地方找到蜗牛。
6、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三、蜗牛(二)7、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8、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
9、蜗牛用气孔进行呼吸。
四、蚯蚓10、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11、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12、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3、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五、蚂蚁1415、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六只脚)。
17、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8、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六、金鱼19、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气候》知识点汇总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上《气候》单元的知识点汇总:1. 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定义:-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风力等。
- 气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寒冷气候、温暖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2. 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影响:- 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
气温高低会影响人们的衣着选择和生活惯。
- 寒冷的气温可能导致冰雪的形成,而高温则可能引发热浪和干旱。
3. 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影响:-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汽凝结成水滴或固体降落到地面。
降水形式有雨、雪、霜和冰雹等。
-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不同,降水量多的地区通常更适合农业发展。
4. 风的影响:风的影响:风的影响:- 风是指大气中气体的运动。
风具有风向和风力,可以影响气温和降水。
- 不同方向的风会带来不同的气候条件,例如东风可能带来湿润的气候,西风可能带来干燥的气候。
5. 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 季节是指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段,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 季节的变化与气候有关,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条件。
通过研究《气候》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了解到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共同保护地球的环境和生态。
以上是对小学三年级上《气候》单元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Word count: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