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的评估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68.50 KB
- 文档页数:4
癌痛评估流程癌痛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的疼痛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疼痛管理计划。
下面将详细介绍癌痛评估的流程,包括评估内容、评估工具和评估结果的分析。
一、评估内容1. 疼痛特征:评估患者的疼痛特征,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和放射范围等。
可以通过问诊、观察和病历资料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2. 疼痛影响: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睡眠、情绪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可以使用疼痛影响问卷或面谈等方式进行评估。
3. 疼痛评分:使用疼痛评分工具(如VAS评分、NRS评分等)对疼痛强度进行评估,以便跟踪疼痛的变化和疼痛管理的效果。
4. 疼痛的原因:评估疼痛的可能原因,包括肿瘤本身、手术、放疗、化疗、神经损伤等。
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5. 疼痛的伴随症状:评估疼痛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便秘、焦虑、抑郁等。
可以使用相关的问卷或面谈进行评估。
二、评估工具1. 疼痛评估问卷:常用的疼痛评估问卷包括Brief Pain Inventory(BPI)、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和Pain Assessment and Documentation Tool (PADT)等。
这些问卷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疼痛特征和影响程度。
2. 疼痛评分工具:常用的疼痛评分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评分(NRS)和面部表情评分(FPS)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患者描述疼痛的强度,并进行定量评估。
3.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和触诊等方式,评估患者的病灶部位、肿块、压痛点和神经功能等。
体格检查可以提供疼痛原因的线索。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以帮助评估疼痛的原因和病变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疼痛的客观依据。
5.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可以帮助评估疼痛的原因和相关的生理指标。
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疼痛的客观依据。
癌痛的评估方法完整版1. 引言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癌痛进行准确的评估是制定有效的疼痛管理计划的基础。
本文旨在介绍癌痛的评估方法,包括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 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认知能力和疼痛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疼痛评估工具。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2.1 数字评分法(NRS)数字评分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疼痛评估方法,要求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0-10的数字上进行评分,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2.2 视觉模拟量表(VAS)视觉模拟量表是一种用线段表示疼痛程度的评估工具。
患者根据线段上的标记点选择与自己疼痛程度相符的位置,从而评估疼痛的程度。
2.3 面部表情量表(FPS-R)面部表情量表是一种适用于儿童和认知能力受限的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
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的变化,评估疼痛的程度。
3. 疼痛评估过程在进行疼痛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 患者的主观描述首先,需要倾听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描述。
患者可以描述疼痛的性质(刺痛、钝痛等)、部位、强度、持续时间以及与活动或特定刺激的关系等信息。
3.2 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并向患者解释使用方法。
在使用数字评分法或视觉模拟量表时,需要告知患者0和10的含义,并让其选择相应的数字或位置。
3.3 伴随症状的评估除了疼痛本身,还需要评估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疲劳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癌痛相关,对疼痛管理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3.4 疼痛的影响和功能损害评估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等的影响,以及疼痛引起的功能损害情况。
这些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4. 数据分析和记录对于采用数字评分法或视觉模拟量表的疼痛评估工具,可以将评分结果记录在病历或评估表上。
癌痛患者护理操作流程讨论稿护理目标:识别疼痛的存在,全面评估疼痛,采取相应的诊疗和护理措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宣教并定时随访观察记录1•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2•疼痛干预后再次评估疼痛情况,使用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法来观察镇痛效果3•如使用止痛药后疼痛未缓解,提醒医生及时处理4•若出现不良反应,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做好记录5•使用《疼痛护理单》记录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及体征、活动情况等1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2•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法:①四级评价法;②百分量表评价法3•当使用镇痛效果评价法操作困难时,可使用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进行对比评价4•每次评估均要记录,记录时间具体到分钟健康宣教1•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2•疼痛是人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可以驱使我们去看医生,对身体有益;但不进行控制的疼痛对身体的各系统造成各种负性的影响,对身体无益3•配合医务人员评估疼痛情况4•接受医务人员推荐的止痛方法5•疼痛大都可以通过恰当的措施很好控制6.完全止痛可能需要一些时间7•止痛药要按时使用才能更好地止痛,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用药量及频次8•每位患者使用止痛药物的药量是根据疼痛的程度来调整的,有些患者是需要大剂量的给药才能缓解9•阿片类药物医学应用导致成瘾非常罕见,对治疗疼痛具有很重大意义10. 耐药和生理性依赖不同于成瘾11. 服用阿片类药物有可能出现便秘和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适当的处理能避免,并告知预防措施12・让患者家属明确:①叙述疼痛非常重要,阿片类药物只要按时给药能有效控制疼痛,成瘾罕见,长期及重复用药仍然有效②按医嘱用药,在调整剂量,合用催眠药或镇静药时应有医生指导③告诉家属用药的具体方法,副反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常见不良反应预防措施:1•预防便秘: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活动,保持每天大便习惯,如果2天无大便或大便干结,及早使用缓泻剂2•头晕、恶心、呕吐是服用阿片类药物初期反应,3-5天会耐受,症状也将消失,可按医生指引合用止吐药3•皮肤瘙痒:能忍受者可不予药物处理,嘱患者不可抓挠以防皮肤损伤,不能忍受者需要更换药物或改变镇痛方法4•尿潴留:先诱导患者自主排尿,仍无效者可留置导尿5•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勿把缓释药片压碎、咀嚼或切半服用;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者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减量6•密切观察使用阿片类药物患者的神智,呼吸,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癌痛的评估与护理疼痛是癌症病人普遍存在的症状。
尽管在止痛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有三分之二的癌症病人到晚期都要忍受癌痛的折磨。
因此,需要护士具备处理癌痛的多方知识,掌握正确评估方法和治疗技术及恰当的护理。
现就其综述如下。
1癌性疼痛的护理评估1.1视觉模拟评分法(Viraal Aualort Scale,简称V AS):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
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
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
1.2评估表法:它是由美国的McmilLan设计的疼痛估计表。
即0等于无痛,1等于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等于轻微疼痛,病人不舒服;3等于疼痛,病人痛苦;4等于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5等于剧痛。
通过问答形式由病人做出具体描述。
内容包括:疼痛程度、部位、性质、发作情况及伴发症状等。
据报道此表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1.3口述评估法(Verbal Report):Melzack拟定了1份形容疼痛程度词汇,如轻度疼痛、重度疼痛、阵痛、可怕的痛及无法忍受的疼痛等来帮助病人描述自己的疼痛,使病人更好地把疼痛加以表达,按0~10分次序报告,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
此法简单,但不易发觉细微变化。
2癌痛的止痛治疗2.1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00年消除癌症患者疼痛的奋斗目标。
其提出的三级止痛方案是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大力推行的癌前药物治疗准则。
也称“按需给药”,即一级止痛:轻度疼痛使用非麻醉性镇痛药。
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
二级止痛:中度持续性疼痛或加重,使用弱麻醉剂。
如强痛定、可待因、美散痛等。
三级止痛:强烈持续性疼痛,使用强麻醉剂,直到疼痛消失。
如吗啡、杜冷丁等。
肿瘤内科癌痛患者癌痛评估制度癌痛评估是癌痛处理的第一步,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
评估疼痛是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了解疼痛的部位、严重程度、疼痛的性质、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及表现,以判断疼痛的程度,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的原则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
疼痛常规评估应当鉴别疼痛爆发性发作的原因,例如需要特殊处理的病理行骨折、脑转移、感染、以及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
(二)量化评估原则癌痛量化评估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需要患者密切配合。
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是最近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
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
(三)全面评估原则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
应当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
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情绪、睡眠、活动能力、食欲、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
应当重视和鼓励患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癌痛的评估方法概述: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准确评估癌痛的程度和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提供恰当的疼痛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癌痛评估方法,包括疼痛评分、疼痛特征描述和疼痛影响评估。
一、疼痛评分:疼痛评分是最常用的癌痛评估方法之一,它通过让患者自我报告疼痛程度来进行评估。
常用的疼痛评分工具包括:1. 数字评分法(NRS):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0-10的数字刻度上选择一个数字,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这种评分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大多数患者。
2. 视觉摹拟评分法(VAS):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一条100毫米的直线上标记自己的疼痛程度,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通过测量标记点到左端的距离来评估疼痛程度。
这种评分方法对于理解数字的患者较为方便。
3. 肢体图评分法:患者在一个人体图上标记出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医生根据标记的位置和程度来评估疼痛的性质和强度。
这种评分方法适合于无法使用数字或者视觉摹拟评分法的患者。
二、疼痛特征描述:除了疼痛程度的评估,还需要了解疼痛的特征和性质,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常用的疼痛特征描述包括:1. 疼痛类型:根据疼痛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顽强性疼痛、间歇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等不同类型。
了解疼痛的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疼痛部位:患者描述疼痛的具体部位,可以匡助医生确定疼痛的原因和可能的病变部位。
3. 疼痛性质:患者描述疼痛的感觉,如刺痛、针刺、胀痛等。
了解疼痛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疼痛的来源和可能的病理机制。
4. 疼痛放射:患者描述疼痛是否从原发部位向周围扩散,以及扩散的方向和范围。
这对于判断疼痛的来源和可能的病变部位有重要意义。
三、疼痛影响评估:除了疼痛的程度和特征,还需要评估疼痛对患者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以便提供全面的疼痛管理。
常用的疼痛影响评估包括:1. 日常活动受限程度: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程度,如行走、上下楼梯、洗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