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9年考研专业课真题初试
- 格式:pdf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3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请联系实际阐述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有效遏制新闻侵权行为的发生。
(山东大学,2010)(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谈虚假新闻的形式和如何应对与减少虚假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2011)(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总题数:16,分数:32.00)3.简述新闻述评的含义及其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2006)(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手机媒体广告的特点。
(暨南大学,2011)(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网络电视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2010)(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特征。
(清华大学,2011;重庆大学,2016)(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网络民意表达有哪些特点?(南京大学,2011)(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历年真题(整理版:1999-2006年)新闻传播综合:新闻学概论1、 名词解释1.宣传2.报团3.新闻价值4.新闻自由5.受众6.新闻线索2、 简答题(99)1.新闻与历史的异同2.新闻记者是不是“无冕之王”?3.新闻与宣传的关系4.正面宣传负效应的表现(00)1.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观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3.利用新闻报道进行宣传通常采用的哪些方法?4.以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主流媒体对南联盟的报道看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01)1.新闻典型及其特点2.为什么接近性是很重要的新闻规律?3.在新闻报道中,事实选择如何体现阶级倾向性?4.如何理解新闻的服务性功能?(02)1.为什么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2.简述舆论引导的权威性3.简述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显著性4.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概述(03)1.信息传播起源于人类的本能的观点为什么站不住脚?2.用图解政策的做法进行新闻宣传有什么害处?3.新闻自由为什么说是一个阶级概念?4.舆论引导如何分析舆论引导对象?(04)1.什么是舆论?舆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新闻敏感?怎样培养新闻敏感?(05)1.大众传媒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式是什么?2.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06)1.什么是舆论?舆论的社会功能是什么?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是什么?3.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4.怎样避免批评报道对被批评者的重大伤害?3、 论述题(99)1.新闻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新闻工作者的大局意识3.新闻传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00)1.从庆祝建国50周年的新闻宣传看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2.西方传播学中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成果概述(01)1.仅从报道内容分析,你认为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2.概述弥尔顿“出版自由”理论的内涵,目前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02)1.新闻批评应该坚持哪些原则?2.传播方式漫谈:从“点到点”传播到“点到面”传播再到“点到点”传播(03)联合实际谈谈新闻与政治宣传的关系(04)1.为什么说在当代社会新闻传播对某种社会舆论的形成常常发挥主导作用?请联系实际(近几年来某个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加以论述)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联系实际谈谈典型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05)为什么说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当今时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请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2019年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计算传播学
2.植入式广告
3.智慧媒体
4.县级融媒体中心
二、简答题
1.传播技术学派对当前传播研究的特殊意义。
2.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如何坚守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3.许多媒体人进行新闻创业,对新闻业态有什么影响?
4.在新闻报道中,如何保持新闻的客观性?
5.传统媒体如何挖掘注意力红利
6.如何理解新媒体的碎片化?
三、操作题
1.根据江苏省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等数据画出图表,并写一篇报道。
2.作为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从业者,根据老年人健康问题,写一份多媒体报道策划。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
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
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
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
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
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
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或(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为: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当代新闻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白贵、彭焕萍新闻采访学通论人民出版社2007 杨秀国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学概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李良荣传播学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陈力丹复试参考书:《新闻理论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陈力丹著新闻传播基础:《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郭庆光著新闻传播能力:《当代新闻写作》白贵、彭焕萍先谈谈英语吧其实英语每什么诀窍,就是把真题读透彻,具体方法我总结如下: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
2019苏州大学440新闻与传播真题(专硕)一.名词解释(20分)1.媒介延伸2.使用与满足3.受众商品论4.数字鸿沟二.简答题(5选4,40分)1.列举传播研究的三个任务及其代表作2.列举今年自媒体上引起的舆情事件,并简评3.谈谈德波的奇观和凯尔纳奇观的异同4.以某一女性为例,说明女性在媒介上的再现特点5.谈谈霍尔的三种解读方式三.论述题(3选2,30分)1.同一事实,却会有不同报道,请你谈谈你的理解2.有人说:传统媒介的新闻伦理和规范不适用于自媒体、微博、微信等,你怎么看?3.从新闻伦理角度,论述大数据算法在后真相时代扮演的角色四.实务题(60分)材料:德阳安医生自杀事件8月25日,四川德阳一位女医生自杀身亡。
这起悲剧缘于泳池的一个摩擦,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之后,女医生遭到人肉搜索,疑因不堪压力而走上绝路。
消息传出来之后,当初转发片面信息的一些网络媒体和营销号悄悄删除了视频。
同时,与这位女医生发生冲突的那一家人也开始遭到人肉搜索。
短短数天,网民舆论一再反转,并给事件双方都造成伤害,事件真相警方正在调查。
8月25日,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儿科主任医师安医生向母亲留下一句“妈,我出去一下,两分钟就上来”便匆匆出门。
家人随后发现找不到她,但亲朋好友的手机上却收到了告别短信。
大家分头出去找了2个小时,但为时已晚,安医生已经在车内服药自杀。
五天前,她和丈夫刚刚卷入一场泳池风波。
8月20日,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和丈夫去游泳,泳池里两个13岁男生“可能冒犯了”安医生。
安医生让他们道歉,男生拒绝并朝其吐口水,安医生老公就冲过去将男生往水里按。
之后,男生家属在洗手间打了安医生。
双方最后报警,安医生老公当场给孩子道歉了,但第二天对方闹到夫妻俩的单位去,还让领导开除安医生。
安医生情绪变得很差,25日不堪压力的她选择了自杀,最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女医生自杀之后,网上几乎是一边倒地谴责13岁男生及其家长。
有的认为,“13岁的男孩已经不是小孩了” “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不应该保护这种人” “现在一条人命被你们活生生逼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