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53 KB
- 文档页数:3
水稻测产方法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5个样点;
百亩高产示范方: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按3点取样,共15点;
万亩高产示范片:以50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20个单元,每单元随机取3点,共60点。
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平方米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每穴穗数,推算亩有效穗数。
取2~3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按该品种前3年平均值或区试千粒重计算。
(二)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穗)×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85%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选取3亩以上地块进行实收称重。
如果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测产含水率和空瘪率: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
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率(%);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稻谷重(公斤)×(1-杂质率)×(1-空瘪率)×(1-含水率)÷(1-14.5%)。
农作物测产标准
1.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3个田块进行理
论测产。
每块对角线3点取样。
移栽稻每点随机量选10行,测量行距;随机量取21穴,测穴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并在20穴中连续取3穴稻株调查穗粒数、结实率;抛秧稻、直播稻每点选取1平方米以上面积调查有效穗数,取稻株3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
2.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
×千粒重(克)×10-6。
水稻亩产测量方法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水稻亩产测量方法也越来越多。
测量亩产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产量,调整种植策略,提高水稻产量。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水稻亩产测量方法。
一、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在水稻收获后,将所收获的水稻晾晒至干燥状态后,再用天平对称量重,根据重量来统计亩产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只需要测量时间比较长。
在操作上要求测量精度较高,不能将其他物质混入水稻当中,否则会失准。
二、平均株高法
平均株高法是指在水稻成熟之后,在一定面积内选取随机的几个样点,统计每个样点的平均株高,并据此来估计亩产量。
这种方法不仅考虑水稻的株高,还可以同时考虑其他种植情况,如密植程度、生长发育情况等。
操作比较方便,但需要农民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样点的数量和分布,否则精度会减少。
三、穗型分析法
穗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样本的穗重、粒重、粒数等数据,计算出水稻的亩产量。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水
稻的生长效果,同时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但这种方法需要测量的参数较多,需要进行统计和计算,需要较多的技术和数据支持。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法
GIS法为一种利用电脑软件进行的亩产测量方法。
该方法需要农民在种植前对土地、环境等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再在种植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监测,最后在收获后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来估计水稻的亩产量。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反映水稻产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水稻亩产测量方法。
综上所述,水稻亩产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农民选择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建议农民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亩产。
水稻测产工作应注意事项一.测产流程测产工具准备→(联系试验户)→(选点)→(量面积)→(割稻)→(脱粒)→(称重)→(记录数据)→(公布增产数据)→测产结束二.测产方法1.测产工具:配备测产所需相关工具,如量尺、电子秤(最好精确到“克”为单位)、塑料袋、镰刀、计算器、笔记本、笔、垫布等等。
2.目测方法:已喷施的水稻选择分蘖相对较好,长的相对整齐;未喷施的水稻选择长势相对较差些(灵活运用)。
3.采点方法:“S”型采点法,采4个点,喷施与未喷施各取两个点;“米”字型采点法,采6个点,喷施与未喷施各取三个点;“X”型采点法(对角交叉采点法),采4个点,喷施与未喷施各取两个点。
4.割稻方法:用尺子量1平方米(按国家标准的24穴稻谷),割三个1平方米取平均值;也可以割三个8穴稻谷(也就等于1个平方米);或者喷施与未喷施稻谷各割一亩对比。
5.脱粒方法:1)摆放好垫布,喷施与未喷施的稻谷分开脱粒2)除去杂草杂质,尽量脱粒干净,以免影响测产结果。
6.过称方法:放平电子秤,确认电子秤归零,电子秤克数最好精确到“克”,用袋子分开装称重喷施与未喷施的湿谷。
7.计算方法:1)以斤为单位,8穴重量×3次×667M2=亩产重量2) 以斤为单位,24穴重量(1 M2)×667M2=亩产重量3)喷施亩产重量-未喷施亩产重量=亩增产重量4)增产重量÷未喷施亩产重量=增产率三.注意事项1.测产前,测产工作人员要做好沟通工作,以免在测产工作中出现不协调动作,影响测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在测产前,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区分喷施组和对照组的差别。
确保所测水稻是否是同一个品种,相同的生长周期、统一的管理方式等等。
3.测产工作人员在测产过程中要确保如测量水稻面积是否一致,株数是否相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更具有说服力,以免影响测产结果,减少误差。
4.避免选点在田埂田边、避免在出水口选点测产、避免选择倒伏的稻谷。
水稻产量估算方法1、五点随机取样(对角线、梅花形),离地头5米以上。
2、平均行距:测21行距离(连续),除以20。
3、每平方米折算成行长:1平方米除以行距(米),查穴数。
4、每穴穗数:(连续)查取10穴,取平均值。
5、穗粒数:调查2穴(穴穗数接近平均值)。
6、千粒重:以常年千粒重为计算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即为估产产量。
7、计算公式:估产产量(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0.85水稻实收测产方法:(1)取样方法。
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将万亩高产攻关点划分为5~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
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算重量。
(2)田间实收:用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产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份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 表示)。
(3)计算公式:Y=(666.7÷S)×W×(1-I)×(1-E)×[(1-M)÷(1-MO)];平均产量=∑Y÷9;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
常见作物的千粒重1、水稻千粒重18-34克,每公斤29400-55000粒。
2、粳稻千粒重25-321克,每公斤31200-40000粒。
3、籼稻千粒重18-25克,每公斤40000-55000粒。
4、小麦千粒重23-58 克,每公斤17200-43400粒。
5、玉米千粒重180-500 克,每公斤2000-5560 粒。
6、高梁千粒重20-34 克,每公斤29400-50000粒。
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 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 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 (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1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一玉米测产(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1块田,每块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水稻产量计算公式
水稻产量的计算通常基于以下公式:
水稻产量 = 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种植面积
其中,单位面积产量是指每单位面积(例如公顷或亩)的水稻所获得的产量,有效种植面积是指实际种植水稻的有效区域面积。
要计算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一般会考虑以下因素:
1)平均每株穗数:统计在单位面积内水稻植株的平均穗数。
2)平均每穗颗粒数:统计每个穗上的平均颗粒数。
3)单粒重量:测定每颗粒的平均重量。
计算单位面积产量时,可使用以下公式:
单位面积产量 = 平均每株穗数×平均每穗颗粒数×单粒重量最后,将单位面积产量乘以实际种植的有效面积,即可得到水稻的总产量。
江苏省方强农场水稻高产示范方测产方法产田块选择,要求实际测产高产示范方的地点、面积、品种必须与测产申请表一致。
理论测产1、面积要求。
在百亩示范方内选择相对高产、中产和低产水平的不同生长类型田块3个以上。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每块田进行测产,每点实收10m2左右,5个点的平均产量为所选田块的产量。
各类型田块产量加权平均后即为该百亩示范方产量。
3、产量构成测定。
主要测定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按常年千粒重计算。
(1)每亩穗数:有行距株栽培的,行距测定采用田头数51行(即50个行距)之间总长,除以50即得行距(X1)。
株距测定采用全田5点测定,每点量31穴长度(除30即为株距,X2),根据行株距算出每亩穴数(X),每亩穴数(X,万/亩)=667 /(X1×X2)。
每穴穗数测产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田边5米以上。
每点数代表性20穴的穗数,计算平均每穴穗数。
每亩穗数即每亩穴数与每穴穗数的乘积(注:水稻抛栽秧、直播可用制作规范、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铅丝框在样点上圈围,调查每亩有效穗数。
)(2)每穗总粒数:在测产每穴穗数的5点内,各取生长正常且代表性强的4穴植株,按穗型大小排队,逢双取样,并分别数出每穗总粒数,计算平均每穗总粒数。
(3)结实率:腊熟及腊熟期前测产的,结实率按常年计算,黄熟期测产的,在每穗总粒数计算基础上,测定每穗结实粒数,以结实粒数除以总粒数得结实率。
(4)千粒重:按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
4、测产结果计算: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以5点的平均产量为该田的平均产量。
产量计算方法如下: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00估计产量(公斤/亩)= 理论产量×0.90实收测产1、面积要求:实割面积必须在1亩以上方进行测产,应尽量保证收割边缘整齐,以方便对地块进行全田丈量,不得人为取劣存优。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666.67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0.85/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测算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经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帮助农民或相关人员准确地估计水稻的产量。
一、样方法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它通过在田间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测量样方中水稻的生长情况,从而推算出整个田块的水稻产量。
1. 样方的选择需要根据田块的大小确定采样的样方数量。
一般来说,种植面积越大,样方数量应越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然后,在田块中随机选择样方位置,确保样方代表了整个田块的生长情况。
2. 样方的测量在每个样方中,需要测量水稻的相关指标,如株高、穗长、穗粒数等。
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尺、计数器等,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计算产量根据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水稻的产量:产量 = 样方面积× 样方总穗数× 平均每穗粒数× 千粒重÷ 10000其中,样方面积指的是每个样方的面积,样方总穗数指的是所有样方中穗的总数,平均每穗粒数指的是每个样方中穗的平均粒数,千粒重指的是千粒重的平均值。
二、遥感技术除了样方法,遥感技术也可以用于水稻测产。
通过使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水稻生长的空间分布信息,从而推算出整个田块的产量。
1. 遥感图像的获取需要获取水稻生长期间的遥感图像。
可以通过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进行获取。
遥感图像应覆盖整个田块,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2. 图像处理获取遥感图像后,需要进行图像处理,提取出水稻的生长信息。
可以使用遥感软件或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图像分类和特征提取,将水稻与其他植被进行区分。
3. 产量推算根据提取出的水稻信息,可以使用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水稻产量与遥感指标之间的关系。
然后,根据整个田块的遥感指标,推算出水稻的产量。
三、其他方法除了样方法和遥感技术,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水稻测产。
1. 人工调查法:通过调查农田的实际种植情况和农户的反馈,结合统计学方法,推算出水稻的产量。
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1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一玉米测产(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1块田,每块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水稻测产标准湖南水稻测产是农业科技中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湖南是水稻种植的主要省份之一,下面将介绍湖南水稻测产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水稻产量测算方法水稻产量测算是决定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指标。
湖南省农业厅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样地选择:根据土壤、地形等条件选择代表性样地。
在一个稻田区域内,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测算。
样地的果穗多、均匀饱满。
2. 临时测样:在样地中随机选择几棵水稻植株,将籽粒收获并干燥,以便后续的计数和称重测算。
3. 方位标识和照相:在样地中设置方位标识,使用照相测量方法记录样地的形状和大小,以方便后续计算。
4. 出土系数测算:将样地的水稻植株进行清查,记录每亩种植的穗数和穗长、每穗的实粒数和千粒重等指标,计算出土系数。
5. 样地面积测算:通过照相的方法,根据方位标识和已测算的样地形状和大小,计算出样地的面积。
6. 产量测定:将样地中收获的干燥稻谷称重,根据面积和出土系数计算出单位面积的产量。
二、水稻科学栽培技术湖南省农业厅为水稻种植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标准,旨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以下是部分内容:1. 良种选育:选择高产、耐病虫害的水稻良种,推广使用优良的品种和良种秧苗。
2. 土壤整理:溪湘平面和重潮土平面整地要平整,达到整齐一致的栽培密度要求。
素质差、贫瘠的土壤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和改良。
3. 施肥管理:按照水稻生长的需求,合理追施氮、磷、钾等基本元素,注意控制施肥量,以避免过肥导致生长不良或病虫害滋生。
4. 浇灌技术:采用适宜的灌水技术,根据水稻生长期的需要调整灌水量和灌水频次,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5. 害虫防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根据害虫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和药剂,避免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伤害。
6. 病害防治:加强病害的监测和防治,采取合理的药剂使用和病害防控措施,提高水稻植株的健康状况。
成熟期水稻田间试验调查指标及调查方法
一、计产方法
如果长势均一可以抽样估产;如果长势不均一,则全部收获,计小区实产。
本试验测产采用抽样估产法,即每个小区随机采集3点,每点取0.5平方米(一般长1米,两垄约10-11穴)。
样点分布尽量代表小区的不同位置,一般要让出保护行0.5-1米,避免边行效应。
(注意要实地调查每小区或每亩有效株数、作物品种、高中低产试验等)。
具体方法是:将每个小区选定的水稻植株割下(正常收割根茬留在土壤),放在一起(1.5平方米),称取地上部植株(穗+茎叶)鲜重。
如果不能现场称重可以将样本带回风干后测定。
二、考种
可以结合上述产量调查进行考种,或在小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位置上重新选取3点或5点,每点取1穴,分别测量株高,有效分蘖数、无效分蘖数。
同时调查亩穴(穗)数。
考种时调查指标如下表。
注:1、株高:从茎基部量至穗顶端长度。
2、穗粒数:调查每穗粒数。
3、千粒重:各处理风干后随机取500粒,称重后折算成千粒重,重复2-3
次取平均值。
4、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稻谷)除以生物产量(整个地上部穗+茎叶)。
5、测产取样前要准备好标牌,便于采样和进行录像、拍照,以获得生物性
状图片,在感官上加以对比。
6、取样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详细列出所要调查的指标,并且准备好取样
时所需工具。
在取样完毕后,要及时处理样本,风干储存备用,防止丢
失或被昆虫和老鼠等损坏。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以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为标题,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估算水稻的产量。
一、测量田地面积
在进行水稻产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测量田地的面积。
可以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测量带、测量仪等,将田地的长、宽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田地的面积。
确保测量准确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二、选择抽样区域
由于田地中的每一块土地都可能存在差异,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样区域来进行测算。
一般来说,选择代表性好、生长情况较均匀的区域作为抽样区域。
可以根据田地的形状和地势来划分抽样区域,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充分代表整个田地。
三、测量水稻株数
在抽样区域内,需要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进行测量。
样方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建议选择较大的样方来减少误差。
在样方内,需要记录下水稻的株数,可以直接数数或使用计数器进行记录。
四、测量水稻穗数
在每个样方内,还需要测量水稻的穗数。
可以选择几株水稻作为样本,然后记录下每株水稻上的穗数。
为了减小误差,建议选择不同
位置和不同高度的水稻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样方内水稻的穗数。
五、测量水稻粒数
在每个样方内,还需要测量水稻的粒数。
可以选择几株水稻作为样本,然后记录下每株水稻上的粒数。
为了减小误差,建议选择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的水稻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样方内水稻的粒数。
六、计算水稻产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已经获取了田地的面积、样方内水稻的株数、穗数和粒数。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水稻产量的计算了。
计算每个样方内水稻的株密度。
株密度可以通过样方内的水稻株数除以样方的面积来计算,单位为株/亩。
然后,计算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密度。
穗密度可以通过样方内的水稻穗数除以样方的面积来计算,单位为穗/亩。
计算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粒数密度。
粒数密度可以通过样方内的水稻粒数除以样方的面积来计算,单位为粒/亩。
将每个样方内的株密度、穗密度和粒数密度的平均值计算出来,然后乘以整个田地的面积,即可得到整个田地的水稻产量。
水稻产量的测算方法主要包括测量田地面积、选择抽样区域、测量水稻株数、测量水稻穗数和测量水稻粒数。
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株密度、穗密度和粒数密度的平均值,再乘以整个田地的面积,即可得到水稻的产量。
希望这种测算方法能够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估算水稻的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