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7.53 KB
- 文档页数:1
第9章工程项目费用效益分析1.什么是费用效益分析?为什么要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参考答案:费用效益分析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等费用效益分析参数,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正常运作的市场是将稀缺资源在不同用途和不同时间上合理配置的有效机制。
然而,市场的正常运作要求具备若干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市场就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即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财务评价的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全部利弊得失,必须通过费用效益分析对财务评价中失真的结果进行修正。
2.费用效益分析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费用效益分析的研究内容是主要是识别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计算和选取影子价格,编制费用效益分析报表,计算费用效益分析指标并进行方案比选。
费用效益分析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识别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计算和选取影子价格,编制费用效益分析报表,计算费用效益分析指标并进行方案比选。
3.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有何异同?参考答案:(1)共同点①评价方法相同,都是经济效果评价;②评价的基础工作相同;③评价的计算期相同。
(2)不同点①两种评价所站的层次不同,财务评价在项目、项目经营者、投资者角度,分析项目在财务上费用和效益。
费用效益分析则是站在国民经济的层次上,从全社会的角度分析项目的国民经济费用和效益;②费用和效益的含义及划分范围不同,财务评价只根据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收支,计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
费用效益分析则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③财务评价与费用效益分析所使用价格体系不同,财务评价使用实际的市场预测价格,费用效益分析则使用一套专用的影子价格体系;④两种评价使用的参数不同;⑤评价内容不同,财务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盈利能力分析,二是清偿能力分析。
而费用效益分析则只作盈利能力分析。
4.什么是内部效果?什么是外部效果?参考答案:内部效果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经济费用。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中的“费用-效益”分析“费用- 效益”分析法,是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的任务就是对信息系统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
只有搞清楚信息系统的费用和效益,才有可能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因此,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分析非常重要。
一、信息系统费用与效益分析(1 )信息系统“费用- 效益”分析的特点和计量信息系统的“费用- 效益”分析,是分别对信息系统的费用和效益两方面进行计量,然后相互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做出评价。
它有自身的特点。
它不只是分析直接的效益与费用,而是分析包括间接的效益和费用在内的全部的效益和费用;它不是考虑过去实际发生的效益与费用,而是预期决策后与行动方案选择有关的未来的效益与费用;它不限于货币收支的比较,还包括不能用货币反映甚至较难数量化的一些效益和费用的比较。
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的建设期和效益回报期均较长,为了使不同时期的费用和效益能在同一基础上比较,在信息系统的费用和效益的计量过程中,应把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即把未来时期的费用和效益换算成现值。
(2 )信息系统的费用及其测定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它的开发和研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开发到维护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为避免人财物的浪费,提高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系统的费用测定非常重要。
信息系统的费用是指该系统在开发、实施运行、维护、管理各个阶段上投入的和消耗的资源。
按其属性,信息系统的费用包括基本费用——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辅助费用——为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效益而产生的有关费用和无形费用——信息系统引起的不可见的经济损失,如投资于系统建设的资金的机会成本。
按其组成要素来说,信息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购置计算机的硬件费用以及软件费用、通信费用、基建费用、研制费用、培训费用、维护与维修费用、人工费用等。
这里的费用既有一次性投资,又有经常性开支。
由于信息系统的费用是其全部预期费用,通常又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和鉴别,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即:内部的费用和外部的费用;直接的费用和间接的费用;可衡量的费用和无形的费用。
财务效益和费用的估算步骤。
财务效益和费用的估算步骤应该与财务分析的步骤相匹配。
在进行融资前分析时,应先估算独立于融资方案的建设投资和营业收入,然后是经营成本和流动资金。
在进行融资后分析时,应先确定初步融资方案,然后估算建设期利息,进而完成固定资产原值的估算,通过还本付息计算求得运营期各年利息,最终完成总成本费用的估算。
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①经济总量指标。
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包括增加值、净产值、纯收入、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总量指标可使用当年值、净现值总额和折现年值。
②经济结构指标。
反映项目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影响力系数等指标。
③社会与环境指标。
主要包括就业效果指标、收益分配效果指标、资源合理利用指标和环境影响效果指标等。
为了分析项目对贫困地区经济的贡献,可设置贫困地区收益分配比重指标。
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的投资方案投资的内容可能不同,但发生维持运营投资时应估算其投资费用,并在现金流量表中将其作为现金流出,参与财务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的计算。
同时,也应反映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参与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维持运营投资是否能予以资本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取决于其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且该固定资产的成本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
投资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如果该投资投入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成本实质性降低等,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那么,该维持运营投资应予以资本化,即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并计提折旧。
否则该投资只能费用化,不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原值。
项目投资回收期、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都是根据项目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计算的数据,属于融资前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
项目总投资收益率是根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编制的,属于融资后盈利能力分析的静态分析报表。
不利物质条件通常是指承包人在施工现场遇到不可预见的自然物质条件、非自然物质障碍和污染物,包括地下和水文条件,但不包括气候条件。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1. 简介经济费用效益分析(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工具,用于评估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性和效益。
通过将预期的费用与收益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项目的潜在盈亏情况,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2. 基本原理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项目或政策的总成本和总收益来评估其经济性。
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如购买设备和培训成本等。
总收益则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如增加的销售额和减少的环境污染等。
3. 步骤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确定分析对象首先,需要明确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或政策。
3.2 收集数据收集与项目或政策相关的数据,包括费用和收益的信息。
3.3 评估费用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评估项目或政策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3.4 评估收益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评估项目或政策的直接和间接收益。
3.5 比较费用和收益将评估的费用和收益进行比较,计算出净现值或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3.6 分析结果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经济性和效益的分析和评估。
4. 优点和局限性4.1 优点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具有以下优点:•可以量化和比较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性和效益;•可以帮助决策者对不同方案进行权衡,选择最优方案;•可以提供决策的依据,减少决策的主观性。
4.2 局限性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也有一些局限性:•需要准确的数据和假设,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难以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和环境影响;•可能存在评价倾向,如过度关注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影响。
5. 实例应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以建设一座高速公路为例进行说明:假设某地区拟建设一条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的直接成本包括土地购买费用、道路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等,间接收益包括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等。
通过对这些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和比较,可以计算出该高速公路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从而判断该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文件。
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从财务报告效益分析方法的角度,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财务报告效益分析方法概述1. 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核心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以下从几个方面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1)毛利率分析:毛利率是企业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的利润率。
通过分析毛利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变化。
(2)净利率分析: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通过分析净利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
(3)资产收益率分析: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
通过分析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
2. 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
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偿债能力进行分析:(1)流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通过分析流动比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2)速动比率分析: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通过分析速动比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
(3)资产负债率分析: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3. 运营能力分析运营能力是企业运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下从几个方面对运营能力进行分析:(1)存货周转率分析:存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
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企业存货管理能力的变化。
(2)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率。
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企业信用管理能力的变化。
(3)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多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方法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面临决策和选择。
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我们通常会面对多种不同的方案,而这些方案之间经济效益的比较和选择就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多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和选择。
经济比较方法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经济比较方法,它将所有方案的费用和效益进行了综合比较,通过计算各个方案的效益与成本之比来确定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案。
费用效益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评估指标:确定用于评估方案效益的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
2.收集数据:收集各个方案的相关数据,包括投资费用、运营成本、预期收益等。
3.计算费用效益指标:根据所选指标,计算各个方案的效益与成本之比。
4.比较方案:比较各个方案的费用效益指标,选取最佳方案。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分析各个输入参数的变化对方案效益的影响程度,以评估方案的风险。
敏感性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参数范围:确定对方案效益影响较大的参数,如投资费用、销售价格等,以及这些参数的变化范围。
2.变化参数:依次将每个参数在其变化范围内进行变化,重新计算各个方案的费用效益指标。
3.分析结果:分析各个参数的变化对方案效益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较大的参数。
效益期分析效益期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各个方案效益发生时间的分析来进行比较和选择的方法。
在进行效益期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方案的投资回收期、盈利周期、效益终止时间等因素。
效益期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方案效益发生时间:确定各个方案的投资回收期、盈利周期和效益终止时间。
2.比较效益期:比较各个方案的效益期,选择效益期较短的方案。
经济选择方法优选法优选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选择的方法,在进行经济选择时,根据组织或个人的特殊需要和目标,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优选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选择标准:根据需要和目标,确定用于评估方案的标准和指标。
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
费用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是一种经济学原理,它将项目的费用与收益进行比较,以确定在投资某个项目时是否值得进行。
本文将介绍关于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使读者了解如何实施费用效益分析,并从中获益。
一、了解费用效益分析的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费用效益分析的概念。
费用效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原理,它将项目的费用与收益进行比较,以确定在投资某个项目时是否值得进行。
这种分析把项目的费用转化为预期收益,并将其与项目的费用进行比较,以便使经济决策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二、制定费用效益分析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需要制定费用效益分析的目标。
在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例如,是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否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否可以改善质量或者提高利润等等。
三、识别费用效益分析中的参数
第三步是识别费用效益分析中的参数。
在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之前,要确定该项目需要考虑哪些参数,例如:项目所需的投入成本、预期收益、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等等。
四、计算费用效益比
第四步是计算费用效益比。
这一步是费用效益分析的核心,将项目的费用与预期收益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必要投资该项目。
计算费用效益比的公式是:费用效益比=预期收益/项目成本。
五、把握费用效益分析的优势
最后,我们需要把握费用效益分析的优势。
费用效益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掌握市场、技术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从而有效地投资项目,从而节省成本,增加收益。
综上所述,费用效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原理,通过对项目费用与收益的比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本文介绍了关于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以期使读者了解如何实施费用效益分析,并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