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丝扣的原理及练习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77.75 KB
- 文档页数:10
户外运动知识——教你如何打绳结[全][原文地址]分类:生活常识|(处理绳头)(调整绳环大小的方法)此种能够简易地调整圆圈大小的结法,用在自己身上结上绳结的时候。
重点是要不断的练习抓到调整的诀窍。
1、将原先绕过腰部的绳子形成一圈圈,用左手穿过圈圈并抓住绳子2、保持原来的姿势,之后把左手伸出来,并取出部份的绳索3、如图所示将绳头穿过去4、朝着箭头的方向拉5、左手握原来的部份;右手握住前端,稍微的拉一下。
调节大小之后,最后再用力地拉紧(调整绳环大小的方法)2007-06-07 11:20此种能够简易地调整圆圈大小的结法,用在自己身上结上绳结的时候。
重点是要不断的练习抓到调整的诀窍。
1、将原先绕过腰部的绳子形成一圈圈,用左手穿过圈圈并抓住绳子2、保持原来的姿势,之后把左手伸出来,并取出部份的绳索3、如图所示将绳头穿过去4、朝着箭头的方向拉5、左手握原来的部份;右手握住前端,稍微的拉一下。
调节大小之后,最后再用力地拉紧(调整绳环大小的方法)2007-06-07 11:20此种能够简易地调整圆圈大小的结法,用在自己身上结上绳结的时候。
重点是要不断的练习抓到调整的诀窍。
1、将原先绕过腰部的绳子形成一圈圈,用左手穿过圈圈并抓住绳子2、保持原来的姿势,之后把左手伸出来,并取出部份的绳索3、如图所示将绳头穿过去4、朝着箭头的方向拉5、左手握原来的部份;右手握住前端,稍微的拉一下。
调节大小之后,最后再用力地拉紧将绳子剪成适当长度使用时,若不做任何处理,则绳子马上会从切口处散开,因此,固定绳端就显出其重要性。
在此,仅就四种简单又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加以解说。
处理在户外最常被使用的尼龙等化纤制绳索时,只要用火烤一烤切口部份使之溶化,再用指尖捏紧即可。
如果能于距两端一公分处再涂上环氧树脂接着剂固定的话,那么将会更安全。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背丝扣榫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背丝扣榫陈鑫言:背丝扣榫,细心揣摩。
理精法密,条理缕析。
层累曲折,胥致其极。
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
榫为合,背丝扣为一种用来表述阴阳二气合一,变化运动轨迹的方式。
背为向背的意思,可理解为正反,上下,前后,左右、顺逆;丝就是曲线,现代人称做螺旋;扣有相合为一的意思,如环环相扣等。
那么背丝扣实际就是左,右手(或身体)在练拳时,每一个动做中的一对顺逆螺旋,由阴变阳,由阳变阴的轨,和太极图阴阳鱼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是说明阴阳变化规律的。
从手到脚,从裆到腰,都是这种形式的表现。
背丝扣如同太极鱼的阴阳分割线s,缠丝劲,顺缠,逆缠。
心意的裹外翻,这都是对左右.顺逆一对阴阳在.拳术运动中变化规律的描述。
各派各种运动都暗含背丝扣,沒有高下之分,只有自己练的好不好。
陈氏小架的缠丝劲,武氏,心意的裹外翻,杨氏的抽丝劲,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
都是在表达太极阴阳图。
练习小架拳时腰要微微挺在命门处的腰上一点。
这个点是实点,不是整个腰椎。
渐渐意念所至就能带动全身,大转子往里旋转,胯落下。
领腰时如腰间被人握着带动全身,所以腹背及全身是松的。
并且在腰成为主宰之前是领腰是没感觉的。
领腰就是先一点,等你命门下一段可做主宰时,裆劲有了,腰就是初步有成了。
要从基本功练起,升降桩,猫步是非常出功夫的。
第三个才是站桩。
因为当你下部无功夫时,所练出的气只能助长你散乱的念头。
这也是单练静功容易出问题的原因。
下部吃力可对你此症作快速调整。
一开始打坐,体很难调上。
练拳时实际上只要领起腰,松胯开裆,用中线领全身,呼吸配合,肩胯自然会慢慢松开,并且有一天会忽然感觉到手一下收敛到中线上,手臂受力自然不会再挺在肩胸,双手自然带动人或化解外力。
双腿也忽然接上了,四肢如章鱼,此时可谓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
有意去练松肩胯可能永远也不会到此境界。
有意去练裆劲,都很难做到,都是要放在整体的练,不是局部。
因为练时各肢有所为不肯交权的原因。
太极拳之“背丝扣”太极拳“背丝扣”的提法来源于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一书,该书于1935年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所以其影响很小。
近年来重读和研究该书的人渐多,较系统研究的是严翰秀,他写了《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
由于《太极拳正宗》一书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该书的一些理念人们也知之甚少。
”背丝扣”就是其中之一。
“背丝扣”在杜元化《太极拳正宗》里占有重要地位,重要到“太极拳之母”的程度。
他在该书《太极拳启蒙序》说,太极拳“因其中动作着着浑圆,与天地之无极同。
由着着混圆,历三直、四顺、六合等等。
本人身之混圆而造为背丝扣,与天地根源同,既与天地之根源同,则人身之背丝扣非即为人身练太极之母乎?既为人身练太极之母,则太极拳基实肇于此。
”这里,杜元化不仅首先提出了“背丝扣”的概念,而且明白无误地指出“背丝扣”是太极拳之母。
在该书《太极拳总论》后又专注一段话,“背丝扣为太极拳之母,是此拳彻始彻终的功夫,此论此歌是教人单做背丝扣顺逆动作之法,故以总称之。
”可见,杜元化对“背丝扣”的重视程度。
这么重要的“背丝扣”到底是什么?我们先看看下图:图(1)图(2)这2幅图人们往往看不懂,就是赵堡太极拳门内的也多有参不透。
其实,这是解读杜元化“背丝扣”的钥匙。
从整体上看,这2幅图有2个形状,一是C形,一是S形,2幅图拼接正好是一个圆形。
看图(1),C形和S形各自有7组线段,每一组有6条线构成。
我们从左边看C形,第一组6条白线,表示全阳,底下的“右手阳”文字表示右手从全阳开始。
第2组是5条白线在上,一条黑线在下,表示5阳1阴,也表示右手从全阳变成5阳1阴了。
依此类推,4阳2阴、3阳3阴、2阳4阴、1阳5阴,最后第7组变成全阴,所以,C形内的文字是“阳变阴”。
我们再看S形图,也是7组线段。
从左边起,第一组6条线中间断开的线全黑,表示左手从全阴开始。
第二组5条黑线一条白线,表示5阴1阳。
依此类推,4阴2阳、3阴3阳、2阴4阳、1阴5阳,最后第7组为全阳了。
绳扣的系法绳扣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它通过将两端的绳子穿过一个环状结构后再拉紧来实现固定的效果。
绳扣的系法有很多种,每一种系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种常见的绳扣系法是“蝴蝶结系法”。
蝴蝶结系法是一种简单而美观的绳扣系法,它通常用于固定衣物或包裹物品。
要完成蝴蝶结系法,首先将一端的绳子穿过环状结构,并将其折叠成一个环。
然后将另一端的绳子穿过这个环,并拉紧两端的绳子。
最后将两端的绳子交叉并拉紧,便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除了蝴蝶结系法,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绳扣系法。
比如,“正方形系法”是一种用于固定帐篷或搭建简易结构的系法。
它的原理是将两条绳子分别穿过两个相邻的环状结构,然后再交叉穿过另外两个相邻的环状结构,最后将两端的绳子拉紧即可。
“套索系法”是一种用于固定绳索的系法。
它的原理是将一条绳子穿过一个环状结构并形成一个套索,然后将另一条绳子穿过这个套索,并拉紧两端的绳子。
套索系法通常用于登山或攀岩等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固定绳索并保证安全。
“螺旋系法”是一种用于绳索固定的系法。
它的原理是将绳子以螺旋状绕过一个环状结构,并逐渐向上穿过其他环状结构,最后将绳子拉紧。
螺旋系法常用于绳索的固定和悬挂物品。
除了这些常见的绳扣系法,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系法,如“八字系法”、“双环系法”等等。
每一种系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系法。
绳扣的系法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技巧,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通过选择不同的系法和不同的绳子,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或艺术品。
比如,通过使用彩色的绳子和复杂的系法,可以制作出漂亮的手链、项链或者挂饰。
绳扣的系法有很多种,每一种系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选择合适的系法,可以实现不同的固定效果和装饰效果。
无论是在户外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常见的绳扣系法都是非常有用的技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可以对绳扣的系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赵堡王海洲带你精读《太极拳正宗》——背丝扣图解
《太极拳正宗》是赵堡太极拳的一本启蒙书。
杜元化在书中运用中国道家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来讲述太极拳,首次提出并构建了赵堡太极拳的理论和训练体系,指出赵堡太极拳的核心秘密在于背丝扣,真正的秘诀是“一太极图之中而十三式俱现”,习练赵堡太极拳自始至终必须遵循七个规则,历经七层功夫,做到一式之中十三劲俱现,通过四肢上十三劲的长期演练修炼出丹田内的背丝扣,继而由丹田的内动带动四肢百骸的运动,从而实现太极拳养生和技击的功效。
原文:
背丝扣图解
背丝扣为太极拳彻始彻终工夫,其所以然者,何哉?盖以太极拳之动作姿势仿佛若是也。
试观空圈之中,恍恍惚惚,其气机发出一种现象,一向一背,分顺分逆,非象夫背丝扣乎?非象夫太极中一明一暗之曲丝乎?故以背丝扣名之,实以背丝扣代之。
切望练斯拳者要以
斯图为必有事,方能寻着太极拳之真门径,准可造出太极拳之真铅汞。
由是循序渐进,则庶乎其不差矣。
金刚捣锥
单鞭
懒擦衣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
王海洲解:
在“背丝扣图解”中,杜元化绘制了六十四势的手上背丝扣图,共计99 张,并通过以线条配“起、折、止”等文字说明的形式将每势双手上的向背、顺逆变化表达出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其中,部分拳势绘有多个背丝扣图。
杜元化在进一步叙述六十四势的练法之前,议定每势的动作、变化、姿势、方向四个方面,并将该势的背丝扣变化图、动作文字说明、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动作姿势图以及方向集中在一个页面,方便读者阅读。
背丝扣的四种练习方法---张殿成讲座今天我想利用这堂课,再把背丝扣的概念给大家梳理一下,使大家在概念上更加清晰,至于说能不能练到身上那是个人的造化。
有的人对背丝扣有怀疑,还有人说是故弄玄虚,我们今天把话放在这里,5年或10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讲的这些东西是真是假,背丝扣是不是个好东西!下面我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背丝扣?背丝扣,就是用两胯内旋来转换虚实,古人将这种练习方法叫背丝扣。
当然,古人对这种练习方法的称谓并不是统一的,比如有的人叫裆走后弧,大家从后边看臀部左右画弧,所以有的人就叫裆走后弧。
如果从前面看两个大转子左右转动,重心移动时两头高、中间低,所以有的人称之为裆走下弧、裆走锅底。
这仅仅是不同的称谓、不同的叫法,它的本质就是用两胯内旋来转换虚实。
这就像我的名字叫张殿成,改个名字,我还是我!名字就是一个符号或称谓而已。
下边我给大家罗列一下我了解的背丝扣,也就是两胯内旋的几种练习方法:第一种就是大转子的拧转。
大家看我重心在右,我这一拧,蹬地移重心就到了左,左边移到右边是同样的道理。
大转子一拧,身上这个劲马上就拧到了前脚掌,腿上这个缠丝劲是由外向里缠的,脚后跟向外碾,蹬地时大母趾后边那个大肉球能够吃上劲,这是第一种练法。
这种练法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弊病。
好处就是练的时间长了能够把骨盆拉开,腰臀胯就活了。
它的弊病是,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把腰臀胯练活谈何容易!第二种就是尾闾找脚后跟。
练习时把意念放到尾闾上,用尾闾去找脚后跟,推动大转子的旋转,大转子一旋,腿上脚上这个缠丝劲就有了。
我自己练习的感觉,尾闾找脚后跟就是第一种方法的升级版。
古人称尾闾象钟锤,动起来象钟摆,其实说的就是这种练习方法。
第三种就是“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
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篇文章很短,但是非常的出名,讲的是太极拳的起承转合,一开头有一句话:“重心向左转松左胯、重心向右转松右胯”,如果没有练过背丝扣是很难理解的,“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和“重心向左移松左胯、重心向右移松右胯”是一回事,说法不同而已。
背丝扣:赵堡太极拳的独门练法杜元化《太极拳正宗》云:赵堡镇太极拳只“太极之先,天地根源”二语尽之,何则太极,即天地也,太极之先即无极也。
天地根源,天地乃太极也,根源即无极中之背丝扣也。
背丝扣即为天地根源,即为太极之母也。
其中,动作招招混圆,与天地之无极同,由招招混圆历三直四顺六合等人身之混圆而造为背丝扣,与天地根源同,即与天地之根源同,则人身之背丝扣,非即为人身练太极之母乎?即为人身练太极之母,则太极拳之基,实肇于此。
太极拳之基,既肇于此,则其中所练之两仪四象八卦,诚无不肇于此矣。
人身即天地,天地即太极,太极之内分出先后天,练斯拳者,以后天引先天,其中有无数层折,均须一层挨一层,不得猎等,否则无效,练至心肾归丹,催动铅汞,安轴安轮,并且与天地合德,指人腹背而言,与日月合明,指人耳目而言,与四时合序,指人肺肝而言,与神鬼合吉凶,指呼吸而言,能明此,延年益寿。
天人之关系。
一是天地有三直:上、中、下;人身亦有三直:头、身、腿。
二是天地有四顺:寒、温、暑、凉;人身亦有四顺:手、身、腿、脚。
三是天地有六合:上、下、前、后、左、右;人身亦有六合:手、脚、肘、膝、膀、胯。
四是天地有四大节:春、夏、秋、冬;人身亦有四大节:两膀、两胯。
五是天地有八小节,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
人身亦有八小节:两手、两肘、两膝、两膀。
祖师曰:天地未分之前,宇宙一片混沌,呈混圆无极状态。
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恍恍惚惚阳中似乎有阴,恍惚之际,又觉不仅阳中有阴还像阴中有阳。
虽然阴阳未分,似乎又有阴阳充塞其间,彼此消长,此后阳升阴降,天地立分,太极成矣。
蒋发所传赵堡镇太极拳,把天地一太极和人体亦作一太极进行类比,用“太极之先,天地根源”来溯其根源。
天地即阴阳,即宇宙自然的无极,其根源是无极中之背丝扣,即为练太极拳之母。
师传蒋老夫子所传赵堡太极拳,因其中动作招招混圆,与天地无极同,由招招混圆历三直、四顺、六合等,人身之混圆而造为背丝扣,练太极拳之基实肇于此。
扣背的方法和顺序
扣背?那可是个超实用的护理小妙招呢!想象一下,就像给身体敲小鼓,能帮着把不舒服都敲跑。
先说说扣背的方法吧!你得把手掌弯起来,像个小勺子。
然后呢,有节奏地轻轻拍打背部。
力度可不能太大,不然就像小锤子砸人啦,那得多疼呀!也不能太小,太小了就像挠痒痒,没效果呢。
这节奏嘛,就跟心跳似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扣背的顺序也有讲究哦!从上往下,从外往内。
就好像在给背部画小地图,一格一格地来。
先从肩膀开始,慢慢往下走,再从两边往中间靠。
为啥要这样呢?因为这样才能把那些捣乱的痰液啥的都给引出来呀!
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呢,只要方法对,那是妥妥的安全。
你想想,这又不是什么危险动作,就跟轻轻抚摸小猫咪似的,能有啥危险?但要是乱来,那可就不好说了。
比如用力过猛,说不定会把人拍疼,甚至弄伤呢。
所以呀,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扣背的应用场景可多啦!比如有人感冒了,痰液咳不出来,扣背就能帮忙。
还有那些长期卧床的人,扣背可以预防肺部感染。
这多好呀!就像给身体加了一道防护盾。
我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哈。
我有个朋友的奶奶长期卧床,他们家人每天都给奶奶扣背。
结果呢,奶奶的呼吸都顺畅多了,也不容易生病了。
这效果,杠杠的!
扣背真的是个好方法,简单又实用。
大家都可以试试,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加油!。
太极拳干货,背丝扣练习心得,看到赚到!0102各种武术和体育运动,都是开发人体的潜能,我在锻炼时有两点体会:一是身上的部件不听使唤,比如特别简单的大拇指摁地,还有腰脊想用力而用不上力等,只有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时日的练习才能慢慢听话。
二是不协调,比如胯会沉了,肩不会沉,肩胯一起沉则更难。
很多动作可以先单练,再“组装”;先练分解,再练连贯。
功夫不负有心人,光说不练永远都是嘴上的把式!03要想把拳练好,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公转,然后是公转与自转慢慢协调和同步,这时候才叫身手一家,以身带手。
在没有解决以身带手之前,说什么都是空扯,扯的越远,走的弯路越多。
信的就按照这个路子和步骤去练,不信的爱干么干嘛!04我对“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的理解:①“上下一条线”,形容上下盘为一个整体,说转一起转。
只有腰脊带着骨盆转,即旋腰转脊——两胯由外向内旋,向上带动的是旋腕转膀,向下带动的是旋踝转膝,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才能做到上下一根轴的整体转动。
如果两胯向外旋,上下同时转肯定会伤膝;下盘固定只转上盘,则做不到上下一条线的整体旋转。
②“脚下阴阳变”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虚实在两脚之间的转换,即重心在两脚之间的移动;二是虚实在实腿一侧前后脚掌上的变化。
实腿一侧在沉肩、泛臀、五趾抓地时,两个腹股沟会自然同时向里收,这时脚掌上的虚实应该是前四后六;当尾闾一转,即尾闾找脚后跟时,上下同时会发生旋转,这时脚掌上的虚实就变成了前六后四,脚上的阴阳迅速发生了变化,这是实腿一侧上下同时旋转的自然结果。
05两腿像两根支架,脊柱像支笔,尾闾是笔尖,手握腰脊,用尾闾画弧或画圆,裆里的∞字,实是用尾闾画出来的。
将腰椎到尾闾这一段拉开练活,画出来的∞字才圆润。
实腿一侧的上下螺旋,靠腰劲带动骨盆旋转,重心的前后或左右移动,靠腿脚蹬地。
上下有了螺旋,腿脚蹬地有力,劲窜脊背。
练习虚实转换时,当细心体悟。
06太极拳所讲的“合”,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① 身法上的“合”:裆里和上身的一横一竖,“竖”是对拉拔长,“横”就是合。
背丝扣的原理及练习方法今天,也许我又犯了一个太极拳界的“大忌”,把太极拳的老家底也给抖搂出来了。
背丝扣,这一古老的太极拳的练功方法,现在会的人越来越少,且不轻易示人或传授,现在练习太极拳的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
一提起背丝扣,太极拳界的老人们总是讳莫如深,讳而不言,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背丝扣,其实就是太极拳的一种重心移动的方法,“还是裤裆里那点事”,即胯走前弧和上弧,用背丝扣来形容则非常形象和贴切。
一背丝扣对身法的要求背丝扣对身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裆部,即裹前裆开后裆,身体上身稍微前倾,前裆要内撑外裹,两脚不但要绝对平行,而且脚尖还要微微内扣。
这种身法有利于两臀翻转和练出裆劲。
所谓“裆开一线”,指的是开后裆,即两臀之间的这条沟,俗称屁股沟,后裆开了之后,两臀的翻转才能灵活。
这种身法是练习背丝扣所必须的,没有这种身法,就练不出裆劲;没有裆劲就练不出腰劲;没有腰裆劲就谈不上丹田。
这种身法,开始练时屁股后撅较多,原因是不这样臀部翻转就会更加困难,待腰臀胯拉伸开之后,翻转越来越灵活时,屁股后撅会越来越小。
这种屁股后撅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撅屁股练拳是两回事,因为这种身法腰部是放松的,后背是直的。
通过这种方法的练习就会明白,练拳为什么一定要从大圈开始,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丹田能转动时外形上就没圈了,即圈小外形上看不出来了而已。
所以,陈沟老人说,功夫越深,身法越直,重心越低!二重心移动的方法背丝扣就是重心移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胯走前弧或上弧,用腰臀的翻转折叠达到移动重心的目的:①胯走前弧:两脚为左右的平步,实腿一侧的臀部由后向外向前翻转,即所谓的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
这种翻转方法,不仅适用左右的平步,也适用前后的弓箭步,胯的运动轨迹也是睡∞字,连贯时两胯各画一个圆,似乎与胯走后下弧的运动轨迹不太一样;不连贯时,走的也是太极图的阴阳曲线。
此方式练的是套腰劲,没有腰劲翻臀则较为困难。
这种方法运用在前后的弓箭步,由后向上向前翻臀,胯的运动轨迹是由后向上向前的立圆,练的是花腰劲。
太极拳的背丝扣
太极拳的背丝扣
背丝扣系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夫,是训练重心左右倒换以及腿部力量之功法。
此功看似简单,但练起来并不轻松。
需要下肢的力量和缠丝劲的配合。
练习时仍应保持虚灵顶劲、敛臀收腹,立身中正,切不要前倾、突臀、跪膝。
练对了,大腿肌肉会感觉特别酸痛,功久下盘稳而有力,练错了却会损伤膝盖。
以右弓步转重心到左弓步为例:
1、左移重心时,先松右胯,再移重心,身体有意下沉走后弧。
2、重心左右移动一个来回,尾闾走出横8字,带动两膝各走出一个小圈(右膝内,左膝外),应注意膝的摆动幅度要控制在脚面的范围内,切忌划圆过度,造成膝盖东倒西歪过度横向运动,这样极易伤膝。
3、形成定势时右胯胯根要放松,右膝关节与髋关节不可蹬直。
左膝对左脚尖,左脚、左膝和左胯外侧要上下对照,左膝不要过度前弓造成跪膝(超过脚尖)。
4、上身随胯转动,两肩与两胯始终上下相合。
形成左弓步定势时,胸向右前45度方向。
「拳理探索」梦解太极“背丝扣”#2022生机大会#王宗岳先生在武学名篇《太极拳论》一文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太极拳的立拳之本。
我痴迷太极拳,对不同风格的门派、拳法甚感兴趣,特别是武当、赵堡、陈式、杨式、孙式太极拳,每天习练,爱不释手。
通过多年对太极拳及推手的拳理、心法的研究,体悟多多,日渐通达。
然自打拜读了杜元化先生《太极拳正宗》部分章节,看到“太极拳之母背丝扣也”的论断,觉得好像不懂“背丝扣”就不懂太极拳似的,于是便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探求“背丝扣”的本意,却始终懵懵懂懂、似是而非,反觉得以前搞明白的东西倒被“背丝扣”给搞糊涂了!我这人天生爱琢磨,特别是对拳理、拳法,弄不懂就吃不好、睡不香,做梦都在冥想着答案。
“背丝扣”是河南温县方言,但到底是一种什么物件或描述的是一种什么形态,至今尚未得到考证。
有人说“背丝扣”是太极阴阳转换图,也有人画出了好多弧线形式,可又怎能穷尽呢?还有人说是“气”和“劲”的运行轨迹,等等,反正是越解释越多、越细!有时候,我觉得“背丝扣”好像说的是两个咬合的齿轮,有时又觉得像是螺母和螺钉,有时觉得说的是古代妇女背后盘发丝的饰品,有时觉得说的是背后用绳子捆人手臂的一种绑法,等等。
忽然有一晚,恍恍惚惚,似睡非睡状态下,脑海里浮现出那“两个半圆的太极图”,对照着太极推手的四手,那一手由阳变阴、另一手由阴变阳的运行轨迹不就是推手中“棚”和“捋”半圈中两手的运行轨迹吗?而另一张半圆图形,一手由阴变阳、另一手由阳变阴,不恰恰就是推手中“按”和“挤”半圈中两手的运行轨迹吗?一来一往正好一个立圆!醒来后,我反复思索,觉得推手有顺背,顺时一方总想直取对方重心线,可背方必须想办法柔化破解,这样就把进攻的直线变成了曲线,而对方化解后收劲时的动作轨迹,恰恰好像是挽了一个“丝扣”,想把对方给捆住一样!我恍然大悟,或许“背丝扣”就是这个意思,处于背势的一方,在化解对方劲力时必须采取这种“挽丝扣”的方式,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这不是太极拳“后发制人”的内在逻辑吗!至此,我总算真正弄懂了杜元化先生为什么讲“背丝扣”是太极拳之母的真正用意。
扣背的手法和技巧
扣背是一种针对肩胛骨周围肌肉的深层按摩手法,可以有效缓解肩颈疼痛、肌肉僵硬和局部炎症等问题。
扣背手法和技巧的掌握对于按摩师和自行按摩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扣背的手法和技巧。
1. 手法:压迫式扣背
压迫式扣背是最常用的扣背手法之一,主要通过手掌、拇指、指尖等部位对背部肌肉进行按压,促进肌肉松弛和血液循环。
按摩时,应选择合适的力度和节奏,尤其是在扣背的关键部位,如肩胛骨周围、颈椎下缘等处,要注意掌握好力度和技巧。
2. 手法:拨筋式扣背
拨筋式扣背是一种比较深入的扣背手法,主要通过拇指和食指等部位对背部肌肉进行揉捏和拨筋,以促进肌肉松弛和消除僵硬。
拨筋时,应注意力度适度,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或其他伤害。
3. 技巧:定位
扣背时,定位非常重要。
按摩师和自行按摩者应该准确地定位肩胛骨周围肌肉的位置,避免按摩到错误的部位。
一般来说,肩胛骨周围肌肉的位置比较明显,如肩胛骨外缘、颈椎下缘、肩胛骨内缘等处,应该注意准确定位。
4. 技巧:时间
扣背的时间也非常重要。
按摩师和自行按摩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按摩。
一般来说,扣背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或过度压迫造成不适。
练太极总伤膝?不会用丹田?脚下难生根?……这一招全搞定!练好背丝扣,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今天我们侃的题目,练好背丝扣能帮大家解决什么问题?由于背丝扣这种练法,在太极拳界一直都是秘不外传的,所以我们很多的朋友没有听说过背丝扣,有的人知道背丝扣,但不知道背丝扣是干什么用的,那么今天这堂课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如果我们把背丝扣练好了能得到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一、练好背丝扣,能帮我们解决以身带手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以身带手是太极拳最基础的一个门槛,也就是说你入门没入门,或者是说你练的是拳还是操,这是唯一的一个判断标准,就看你是不是以身带手。
前一段时间我给大家讲过《多角度认识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其中讲到太极拳就像火车的车厢,火车开动的时候,是下盘带着上盘走、上盘随着下盘动,练拳时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做到以身带手,做不到以身带手说什么全是空的!怎么样做到以身带手呢?就是把裆内的虚实转换练好。
我们说两胯的外旋可以做到以身带手,它是通过两胯的交替松沉达到上身的左旋右转,这种练法固定膝盖是关键,也是难题!它的缺点就是裆劲保持不住,两胯外旋时裆内的弓撑结构被破坏了,所以过去练拳、练功夫用的都是内旋,也就是背丝扣这种重心移动的方法,今天我们把它搬出来就想经过简简单单的练习,掌握它最基本的东西来为广大的健身人群服务。
大家看我的重心在右,上下一拧脚蹬地就使上劲了,把重心送走了。
大家再看前后的弓箭步,是不是下盘带着上盘走、上盘随着下盘动。
胯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关节,它动起来上盘能不动吗?现在我们社会上练拳的大部分人都把这个关系弄颠倒了,上盘带着下盘动。
我们如果把背丝扣练好了,就可以解决以身带手的问题,解决虚实转换的问题,这虽然不是太极拳的全部,但它绝对是太极拳入门的关键!二、练好背丝扣,可以周身走螺旋。
周身走螺旋不是陈氏太极拳所独有的东西,真正要练武练功夫的话,必须是周身走螺旋。
但是,现在练拳的99%都是健身的,分成各种门派,有的人练了三年两年就自创门派,就因为大家练拳都是为了健身,所以才把太极拳弄的五花八门!怎么样才能做到周身走螺旋呢?背丝扣是唯一的方法,只有背丝扣这种练法才能做到周身走螺旋。
扣背的目的及方法
扣背是一种常见的健身运动,其目的是增强背部肌肉力量,使背部更加结实、健康。
扣背的方法包括使用器械和自身重量进行锻炼。
使用器械时,可以选择背肌训练器、哑铃、杠铃等,重点训练背部肌肉群。
自身重量锻炼时,可以选择引体向上、倒立撑等动作,可以锻炼背部和上臂肌肉。
在进行扣背运动时,需要注意正确姿势,避免受伤。
此外,需要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次数,以达到锻炼效果。
扣背是一项重要的健身运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 1 -。
戚建海老师讲解赵堡太极拳背丝扣及应用,道理通俗易懂武当赵堡太极拳修炼时,要周身放松,以虚为本,心不妄动。
与练拳无关之事勿想,思想专一,抱圆守一,把各项要领默念体认一卞,再开始行拳。
使形、意、神,高反合一。
虚领顶劲:用轻灵之劲,使头上顶,如有一线相牵,这样头容端正,舌抵齿叩,不前俯后仰,便于神经系统发挥对人体平衡的控制机能。
颈项顺直,下颌微收,不用头直接往上顶,要虚灵间接达到上顶之意。
用心观察一下农村庭院里公鸡打鸣之神态,便能有意外收获。
每个动作定势之瞬间,应柔过劲,刚落点。
四梢齐,方显太极拳浑圆之功。
含胸拔背,两肩微向前下内扣,胸略内含后背大脊骨有外凸之感,含胸是为了使气内含下沉,拔背是为了气贴于背,两胳膊、两腿和胸脊备五弓。
拳谱曰:“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
”力由脚生,劲由脊发。
使拳意时时刻刻含在胸,后背要形如龟背要圆,向前发力之时,脊背有后涨之感。
拳论有:“有上便有下,有左便有右,有前便有后”两胳膊和胸背形如充满气的巨型轮胎,倍感内气充盈,神勇无比,要有这种功感状态。
沉肩坠肘:肩部肌肉自然放松,使肩关节下落松沉,肘有前抱松坠之意,这样便于气往下沉,身体上轻下重,变化轻灵、肩肘和肌肉筋络不用丝毫之力。
肩像衣架,肌肉筋络像衣服自然搭在其上。
运动时,肘要往身体中线有收抱之意,把脊背肌肉、筋拉动拉开,使众多的筋肉组织参与运动,也即时下武林界流行的筋骨训练,把全身筋骨肉都练动,让它们都参与开合、松紧运动,节节贯串,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正腰落胯:身形不前弯后仰,左歪右斜,保持中正不倚,小腹微后收,臀部向前上微卷托。
使腰脊中正,,骨盆下落塌实,大腿根放松,正腰不要死腰、僵腰,腰宜正直,腰为轴,轴是不能扭曲的,腰不要乱扭动,胯要动,臀部尾闾前卷,腰部命门处,骨节拉开,肌肤有紧感,命门处有外凸之感,填平腰部这道沟,命门才能放松。
在所有穴位中,命门是重要穴位之一,古书也特别提到元气是以命门来的。
扣背的手法和技巧
一、扣背的基本步骤
1、准备一块贴紫檀的薄木板,一支刨和一把精密的刀;
2、调整木板的厚度,调宽调整手工口木蚀的样式,以确保它在木板上;
3、将木板在手工口木蚀的推入齿条,通过旋转来确定位置;
4、把打底粘面的胶布贴在木板上,然后粘木刨,把木头刮出你要的形状,这个过程中,要避免木板可能发生的破裂;
5、拔开木板,用精密刀在背面扣背,刀笔要轻力慢慢滑动;
6、切割完成之后用油石或者木头蜡把木头上的工艺痕迹擦拭干净。
二、重要技巧
1、扣背的大小要求在以厚度宽度的公差范围之内;
2、在施工扣背时,要保证工具准确定位;
3、施工过程要有节奏感,不能猛力,要注意力量大小、刀笔操纵方向,避免出现破损现象;
4、最后处理时,木板面上要添加黑敷料和油,使得木板紧紧地贴在木
口泔丝上;
5、完成施工后,还需要用油石蜡或者木头蜡等来把木头表面的工艺痕
迹擦拭干净。
【拳友体会】“背丝扣”的基本功,练的就是“三个拧”“背丝扣”的基本功,练的就是“三个拧”一一学习張殿成老师[背丝扣专题培训20课]的心得体会一、首先说一下肩部的三个拉伸的练习:1、压肩练习,过去讲过(略)。
2、纵向的拉伸,(見视频)。
3、横向的拉伸,(見视频)。
肩部的拉伸,从两腰之上,包括两胸、两背、两肋、和脊柱的拉伸。
练好上面这三个动作就够了,效果非常好,练的再多了也顾不过来。
我已经花钱买了有关视频,大家就没有必要再买了。
二、拧腿加手之后的练习。
前段存在的主要问题:1、身体上身必须形成一个整体。
否则,上身是散的,分家了,什么也练不出来。
2、上身要动一起动,要旋一起旋。
否则上下协调不了,身手更协调不了。
3、臀部转,带动上身整体转,这样上下协调,身手协调才能整。
当再练到发力时,才能发出整劲。
4、在练习中,一定要边练、边悟、边找感觉。
不能瞎练,一定要多用心,多动脑、多琢磨、多体会,才能逐步找到感觉。
三、怎样才能找到感觉呢?1、要认真体会,“下盘带着上盘走,上盘随着下盘动”。
不仅我们现在练的这个动作如此,拳架里所有的动作都是如此!这是太极拳非常重要的一条规律,练习中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重要的感觉!2、要认真体会,脚上的螺旋,腿上的螺旋,身体上身的螺旋,手上的螺旋,并找到“周身走螺旋”的感觉。
3、仔细体会并找到,第一阶段(前段的)拧脚、拧腿、拧臀(尾闾)和第二阶段(现阶段的)拧脚、拧臀(腰垮)、拧手的三拧一劲的正确感觉。
4、仔细体会,“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背送肩,肩送手”。
5、仔细体会,“旋踝转膝,旋腰转脊,旋腕转膀”。
6、仔细体会,什么是公转与自转,身体的旋转叫公转,手和小臂的旋转叫自转,公转带自转。
7、拧腿,为什么还要加上手的练习?目的就是让身上的劲走到手上去!四、怎样保证练成一个整体呢?方法非常简单,就两个字,放松!放松!身体的上身放松了,上身就能隨着底坐(骨盆)转,上身不放松,就没法隨,或者隨不好。
背丝扣的原理及练习方法
今天,也许我又犯了一个太极拳界的“大忌”,把太极拳的老家底也给抖搂出来了。
背丝扣,这一古老的太极拳的练功方法,现在会的人越来越少,且不轻易示人或传授,现在练习太极拳的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
一提起背丝扣,太极拳界的老人们总是讳莫如深,讳而不言,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背丝扣,其实就是太极拳的一种重心移动的方法,“还是裤裆里那点事”,即胯走前弧和上弧,用背丝扣来形容则非常形象和贴切。
一
背丝扣对身法的要求
背丝扣对身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裆部,即裹前裆开后裆,身体上身稍微前倾,前裆要内撑外裹,两脚不但要绝对平行,而且脚尖还要微微内扣。
这种身法有利于两臀翻转和练出裆劲。
所谓“裆开一线”,指的是开后裆,即两臀之间的这条沟,
俗称屁股沟,后裆开了之后,两臀的翻转才能灵活。
这种身法是练习背丝扣所必须的,没有这种身法,就练不出裆劲;没有裆劲就练不出腰劲;没有腰裆劲就谈不上丹田。
这种身法,开始练时屁股后撅较多,原因是不这样臀部翻转就会更加困难,待腰臀胯拉伸开之后,翻转越来越灵活时,屁股后撅会越来越小。
这种屁股后撅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撅屁股练拳是两回事,因为这种身法腰部是放松的,后背是直的。
通过这种方法的练习就会明白,练拳为什么一定要从大圈开始,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丹田能转动时外形上就没圈了,即圈小外形上看不出来了而已。
所以,陈沟老人说,功夫越深,身法越直,重心越低!
二
重心移动的方法
背丝扣就是重心移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胯走前弧或上弧,用腰臀的翻转折叠达到移动重心的目的:
①胯走前弧:两脚为左右的平步,实腿一侧的臀部由后向外向前翻转,即所谓的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
这种翻转方法,不仅适用左右的平步,也适用前后的弓箭步,胯的运动轨迹也是睡∞字,连贯时两胯各画一个圆,似乎与胯走后下弧的运动轨迹不太一样;不连贯时,走的也是太极图的阴阳曲线。
此方式练的是套腰劲,没有腰劲翻臀则较为困难。
这种方法运用在前后的弓箭步,由后向上向前翻臀,胯的运动轨迹是由后向上向前的立圆,练的是花腰劲。
“立如枰准,活似车轮”,前者指身法,后者就是形容这种胯走上弧的立圆,练好了可以连续发力。
无论是胯走前弧或上弧,都是通过腹股沟的拧裹和后抽,先将丹田贴紧实腿,再将实腿一侧的臀部向后或向外调出去,通过腿脚蹬地和拧腰实现翻转折叠,左臀翻转右臀不动,右臀翻转左臀不动,这就是老拳谱所说的“一动一静”、“一阴一阳”。
所谓“两肾交替抽换”,就是指的这种拧裹抽胯和臀部的翻转,外动带内动。
前后的弓箭步,重心移心的方式不是固定的,往往是以上两种方式的混合运用,由后向前的发力,多采用胯走上弧。
注:胯走前弧和上弧,是较胯走后弧和下弧而言的,陈沟老人称背丝扣还是为胯走后弧,因为翻转时必须先向后,再往前或往上翻转。
三
背丝扣的优点与缺点
①重心移动速度快。
它只须实腿一侧的腰臀翻转,即可将重心由一侧移到另外一侧,而另外一侧在接住重心时,也正好将胯合住,又为下一次翻转创造了条件。
所谓沉左臀翻右臀,不是左臀故意要沉,而是右臀翻转时左臀自然会沉,反之亦然,这是臀部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一翻一个圈,重心移动的速度当然会快。
②练好了可以连续发力。
我曾经在陈家沟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不能连续发力的拳就不叫太极拳!背丝扣连续发力的原理,就是以实腿一侧大转子为支点,腰臀连续不停的翻转,常见的就是由后向前的连续发力,即古拳谱所说的“腰如车轮”。
原理就是开始学拳,就直接通过腹股沟的拧裏和后抽,而实现腰臀胯的翻转折叠,外动带内动,非常直接,出功夫当然就快啦。
一是身法外形不好看,特别是刚开始练习的几年时间里,屁股不后撅,臀就翻不过来;二是开始时难练,必须先通过练习大圈将腰臀胯拉伸开,才能实现正常的翻转。
据说,陈照丕老师当年回到家乡陈沟教拳,老的拳架一点没动,而只是将“练法”改了,后来遭到村里老人的指责和质问:“你陈照丕将陈家拳改成什么样啦!”陈照丕老师并没有当面回应村里人的指责,而私下给人解释说,沟里人没出过门,不了解外面的情况,现在学拳练拳的人与过去不一样了,以前练拳是练武,现在练拳的绝大部分是健身。
陈照丕老师当年忍辱负重,教出了以四大金刚为代表的一大批徒弟,为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当年陈照丕老师改的是什么样的“练法”,以及为什么要改了吧!
四
练习方法
①前后弓箭步的练习。
②臀部及尾闾的顺逆划圆。
顺时针练的是左胯,逆时针练的是右胯。
这种顺逆划圆,一方面是拉伸腰胯臀,另一方面练的是骶骨,可使骶骨力量越来越强。
开始练习翻臀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先将臀部荡起来,拉伸腰胯臀各部位的筋骨和肌肉,这种方式又称荡胯。
第二步拧裹腹股沟,通过腹股沟的拧裹先将臀部调出去,然后再通过拧腰和蹬地实现翻转。
太极拳的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先有裆劲,后有腰劲,然后有丹田。
通过实际练习,大家可以深刻体悟到王宗岳所说的“腰”指的是什么部位,“隙”指的是什么部位,为什么“命意源头在腰隙”?为什么有了问题要在“腰腿”里求解!
注:这部分动作的练习,用文字很难描述清楚,写出来肯定又臭又长,既使自己认为说清楚了,但大家也未必能够理解,所以还是看视频为好,简单明了。
五
几点思考
①背丝扣,是太极拳传承几百年来传统的练功方法,而现今懂的人越来越少,且秘不外传,确有失传的危险!太极拳的传承与推广应该双轨制,并行推进。
我们每个习练太极拳的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种古老的练功方法传承下去和发扬光大!
②通过背丝扣的练习,对老的拳谱拳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如“一阴一阳”,“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什么是太极拳的“圈”等等。
如果用现在的练法和认知,去解释老的拳谱和拳理,难免只停留在字面或外形上,有的甚至南辕北辙,
就象今人对“命意源头在腰隙”中的“腰隙”,陈氏太极拳的“泛臀”等,解释的五花八门,不是字面和外形上的生搬硬套,就是自己凭空臆想。
③跟过陈辉老师学过拳的都知道,陈辉老师的发力很脆,看他发力就是一种欣赏和享受。
如果仔细观察他发力时的下盘,就会发现有的胯走后弧或前弧,有的胯走下弧或上弧,总是顺势而发和自然而然,如后肩靠、青龙出水、护心拳等用的就是背丝扣。
陈辉老师并不熟悉背丝扣的练习方法,这就说明只要练到一定的层次,腰臀胯翻转折叠很灵活时,无论那种练法,最后都是殊途同归。
④背丝扣的练习方法,对现今的健身人群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将腰臀胯拉开练活,在健身的基础上,还可练出一定的功夫。
这种练法对健身人群最大的意义在于,绝对不会因练太极拳而损伤膝盖。
其原理是:身法要求你的两脚不但不能向外撇,还要向里扣;翻臀时腿上都是一阴一阳的麻花劲,即臀向外翻,膝盖向里拧。
⑤此文所讲的背丝扣,比较适合练功夫的年轻人,而上文《“丹田内转”的练习步骤和方法》,则适合广大的健身群体。
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初级阶段的练法,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围绕着同一个目的:将腰臀胯练活练好,实现“丹田内转”。
从此可以看出,太极拳并不神秘和玄虚,习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条件,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在懂拳老师的指导下,只要肯下功夫,不但可以健身还可以练出一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