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画风(2)-要点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84.96 KB
- 文档页数:2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画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二、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三、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课前准备:1、CAI课件。
2、诗歌填空作业纸。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案呈现的是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画风》。
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人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他们啊准备画风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风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课文中什么地方告诉我们了?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找出相关的句子。
2、汇报。
风确实像小朋友说的一样。
所以当宋涛说:“谁能画风?”的时候……3、出示句子:宋涛说:“谁能画风?”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4、请小朋友再深入地读读陈丹的这句话。
多读几遍,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陈丹,你听到宋涛提出这样挑战性的话题,你会怎么想呢?你的心情会怎样?请你来读一读。
5、看样子,陈丹的心情非常复杂哦,让我们一起学着陈丹的样子来读一读这段话吧!(三)读文感悟,相互交流1、风到底画不画得出来呢?他们会怎样画风呢?请小朋友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找一找三个小朋友是如何画风的,用横线画下来。
陈老师下来看到小朋友找的都很对!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画吧。
2、教师指导学习赵小毅画的风①出示赵小毅的画,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怎么知道的?②出示两段话,我们来读读这2段话吧!男同学第一段,女同学第二段。
③风在哪里?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风了啊?(飘、呼呼地转)。
要读好这一段,先要读好这两个地方。
你能让风藏在你的朗读当中吗?指名读。
④你读得真好,陈老师真的感觉到了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一起读读吧!⑤赵小艺画出了风,你想对他说些什么?⑥假如你是赵小艺,你第一个想出好办法来画风,别人都在赞美你,你会有怎么样的感觉?心情如何?指名说。
15、画风教学目标: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象,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
(板书:风)2、你知道哪些风?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识字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
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三、写字指导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
不要少笔画:”乌“字中间没有一点。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
“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写字。
“显”字上大下小,上短下长。
“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老师示范:“艺”字的写法。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1、情景激趣。
今天咱们一块去‘旅行‘。
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不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
《画风》说课稿《画风》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析: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第15课《画风》。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塑造了三个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画风》安排在了“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主题单元中。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通过指名读、男女分开读,开火车读的方法认读“宋、涛、陈、丹、赵、艺、显”这7个生字,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扩词、说句。
2、通过自读、指名读、默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不同层次的读书形式,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渐渐做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感悟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达到由浅入深,每一次读书都有不同收获的目的。
3、能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结构与布局,在老师的示范和提醒下,找出左右结构生字的书写规律,并迁移到其他字体上去。
4.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借助对图画的观察,说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
然后自己也想更多的办法画风。
三、说评价设计:针对学习目标1,用自读,指名读,男女分开读,开火车读等形式,通过倾听,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孩子能准确认读生字,读通句子。
针对学习目标2,用自读感悟,指名读,默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通过互评互说,取长补短,提高阅读能力,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能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针对学习目标3,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抓住规律,总结书写方法,通过教师巡视,课堂观察的途径检测目标的达成度,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美观书写生字,百分之九十七的学生能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画风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画风》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店铺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画风》知识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画风》知识点课文梳理“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
”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画风》知识点词句梳理【多音字组词】杆:gān(栏杆、电杆)gǎn(笔杆、杠杆)转:zhuàn(转悠、转圈)zhuǎn(转移、转变)【同音字组词】艺(艺术)义(意义)忽(忽然)呼(呼吸)【形近字组词】陈(陈腐、陈列)阵(阵地、上阵)丹(丹心、丹砂)舟(扁丹、丹楫)【景物】〖理解〗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
〖搭配〗自然景物,人造景物。
〖例句〗这个小区座落在玄武湖畔,周围的自然景物十分迷人。
【显得】〖理解〗表现出某种情形。
〖例句〗你这样做显得很通情达理。
【洁白】〖理解〗没有被其它颜色污染的白色。
〖例句〗一群身穿洁白连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忽然】〖理解〗表示来得及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例句〗刚才还烈日当空,忽然。
乌云翻滚,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
【近义词】景物──景色、景致洁白──纯白忽然──突然斜──歪【反义词】弯──直洁白──乌黑动──静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画风》知识点测试题一、看拼音写词语xiān dān wū yún yì shù mínɡ xiǎn hū rán yǔ sī( ) ( ) ( ) ( ) ( ) ( )qí ɡān zhǎ yǎn bō tāo chén jiù zhuàn dònɡ xié pō( ) ( ) ( ) ( ) ( ) ( )二、连线赵小艺弯弯的小树宋涛飘扬的红旗、呼呼转动的风车陈丹斜斜的雨丝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大家都在画风。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画风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画风》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朋友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
店铺在此整理了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画风》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画风》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
这是什么? 谜底:风2、板书:风3、那谁会画风呢?想不想展示一下画风的本领?(想)好,那我们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画风的本领。
4、板书: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首先,我们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学生字的本领。
看看你们能把这一课的生字读出来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卡片,全班齐读生字(3)开火车读,在就个别字组词(4)做个小游戏(5)指导字“陈”的左耳旁由几笔写成?(二笔),笔划读成“横撇弯钩”;“艺”字的下半部分是由几笔写成?(一笔),笔划读成“横折弯钩”。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的不错。
现在我来检查你们的课文读懂了没有?请你说一说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先用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
同桌讨论交流。
(结合挂图)2、汇报:(1)赵小艺:句子:“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体会: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
所以画飘动的旗子,就画出了风。
板书:旗子飘(2)陈丹:句子:“只见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体会:风把小树吹弯了,弯弯的小树就表示有风。
板书:小树弯(3)宋涛:句子:“他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体会:斜斜的雨丝是因为有风吹。
板书:雨丝斜(4)赵小艺:句子:“风车在呼呼地转。
15 画风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五课画风,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是谁?这三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字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学写生字在这些生字中还有两个多音字呢,谁能给他们选择正确的读音?转身,转动旗杆笔杆选对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读的可真准,我们来按顺序说一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吧。
交流生字,重点指导转专字第三笔斜第二笔这三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画画,画风,宋涛提议问谁能画风,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不好画了,这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二读文感悟1、整体交付,这三位小朋友是如何画风的呢?请你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并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刚才同学们读的很认真,画的也很仔细,谁愿意来说一说呢?交流你想说一说哪位小朋友?A 赵小艺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漂浮着。
从哪个词看出有风呢?飘板书旗子飘哦赵小艺通过飘动的旗子表现出了风,她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动脑筋,从哪些词看出来赵小艺动脑筋了呢?眨眨眼睛,想了想学着赵小艺的样子来做一做这个动作行吗?赵小艺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啊,她还想出什么什么来表现风了呢?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板书风车转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风?朗读指导。
个别读,齐读。
老师给大家来带两个句子,大家读一读,比较一下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转。
有什么区别?能去掉呼呼地吗?呼呼地说明,风大。
从旗子飘,和风车转这两点看出赵小艺画出了风。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你们能模仿上面的句式来试着说一说吗?风来了,风把()吹()风藏在()的()里。
我们来继续交流吧,看看其他两位同学是怎样画风的吧。
B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
”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15 画风(第二次备课汪洁)●本课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具准备:远程教育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宋、涛”等7个生字,会写“忽、显”等生字。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交流:1、仔细看看,说说他们在干什么?2、他们会说什么呢?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三、课题质疑1、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这些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谁是善于学习的小能手。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观看课文情境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中都有谁画风?板书:宋涛陈丹赵小艺2、这三位小朋友的名字里有六个字是我们要认识的字(标出这六个字),请同学们说说你认识了那个字,你是怎样认识的?3、自由读,画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4、汇报归纳: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5、认识其余八个生字。
用卡片出示“乌、显、忽、丝、杆、眨、转、斜”请小老师开火车领读生字,根据学生认读情况相机指导。
(“杆、转”多音字)五、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符号标出宋涛、陈丹、赵小艺分别是怎么画风的?指名汇报,出示相关句子,读议、小结、填空:A、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得(),风藏在()的旗子里。
B、风来了,风把风车吹( )了,风藏在()的风车里。
C、风来了,风把小树吹()了,风藏在()的小树里。
D、风来了,风把雨丝吹()了,风藏在()的雨丝里。
2、你喜欢宋涛、陈丹、赵小艺这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拓展思维:师:风看不见,摸不着,三位小朋友用与风相关的事物来表现风,真了不起!你们愿意做了不起的人吗?拿起彩色的画笔,画画风吧,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有创意,能画出风藏在哪里?并练习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15 画风(2)
【基础须知】
一、字音字形
1.杆
字音:gān
笔顺:
写法:左右大小相当,左高右低。
字义:杆子。
辨字组词
造句:红旗在棋杆上迎风飘扬。
巧记:左边种树,右边倒土。
2.眨
字音:zhǎ
笔顺:
写法:“目”要写得瘦一些,右边撇要写得平。
字义:眼睛一闭一睁。
辨字组词
造句:一眨眼的工夫小明就不见了。
巧记:眼睛疲倦。
3.涛
读音:tāo
笔顺:
写法:左边“氵”呈弧状,“寿”字的撇要写舒展。
字义:大的波浪。
辨字组词
造句:大海上波涛滚滚。
巧记:左边三点雨纷纷,右边三横是十分。
4.陈
字音:chén
笔顺:
写法:右部略宽,两点相背。
字义:①安放;摆设。
②姓。
③把思想等说出来。
辨字组词
造句:展览馆内陈列着一些恐龙化石。
巧记:东旁有耳(阝)。
5.转
读音:zhuǎn
笔顺:
写法:左稍窄右稍宽,左右的横在中部都稍收。
字义:①绕着某物体移动;打转。
②旋转。
辨字组词
造句: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昼夜。
巧记:专程用车。
6.斜
读音:xié
笔顺:
写法:整体瘦长,最后一横要长。
字义:①而且。
②暂且。
③尚且。
辨字组词
造句:我们不但要学习好,而且要身体好。
巧记:悬上宜下。
二、基础词语
1.近义词
四周—周围求助—求援整齐—工整举动—行动
2.反义词
容易—困难方便—麻烦
【重点梳理】
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写了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开动脑筋,用不同的办法划出了风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难点再现】
风级歌
零级烟柱直通天,一级轻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
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
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
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海上见。
注:零级烟柱直通天:没有风时的烟好似一根通天的柱子,并非烟柱是零级。
二级轻风吹脸面:吹到人脸上、身上,且人能感受到的风至少是二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