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微助教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66 KB
- 文档页数:6
微生物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微生物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中,学生们通常会遇到一些习题,这些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实验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微生物学实验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如土壤、水体、空气以及人体内外等。
2. 请简述细菌的结构。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其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和细胞质等。
细菌的细胞壁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可以提供细胞的形态和保护作用。
细菌的细胞膜则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关键结构。
质粒是细菌细胞中的一个环状DNA分子,可以携带一些特定的基因。
核糖体是细菌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工厂,负责合成蛋白质。
细菌的细胞质则是细菌内部的液体环境,包含各种细胞器和溶质。
3. 请解释细菌的生长曲线。
细菌的生长曲线描述了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过程。
生长曲线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指数期、平台期和死亡期。
在潜伏期,细菌适应环境并准备分裂。
指数期是细菌最快速增殖的阶段,细菌数量呈指数增长。
平台期是指细菌数量停止增长,细菌的繁殖和死亡速率达到平衡。
死亡期是指细菌数量开始减少,死亡速率大于繁殖速率。
4. 请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
细菌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是将细菌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摇床或震荡器等设备进行培养。
固体培养是将细菌接种到含有琼脂或琼脂糖的固体培养基中,使其在培养皿上形成菌落。
此外,还可以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差异培养基来筛选和鉴定不同种类的细菌。
5. 请解释细菌的染色方法。
细菌的染色方法主要包括革兰氏染色和酸忍受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使用革兰氏染色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培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
以下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蛔虫答案:D2.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不包括()。
A. 营养物质B. 适宜的温度C. 充足的氧气D. 适宜的pH值答案:C3.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不包括()。
A. 形态特征B. 营养方式C.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 细胞壁的有无答案:C4.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包括()。
A. 自养和异养B. 需氧和厌氧C. 光能合成和化能合成D. 以上都是答案:D5.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不包括()。
A. 发酵B. 食品腐败C. 食品保存D. 食品添加剂答案:B6. 微生物的灭菌方法不包括()。
A. 干热灭菌B. 湿热灭菌C. 化学灭菌D. 辐射灭菌答案:C7.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不包括()。
A. 稀释涂布法B. 比浊法C.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D. 电子显微镜计数法答案:D8.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不包括()。
A. 稀释涂布法B. 梯度稀释法C. 选择性培养基法D. 显微镜观察法答案:D9.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不包括()。
A. 形态鉴定B. 生化鉴定C. 分子鉴定D. 显微镜观察法答案:D10. 微生物的保存方法不包括()。
A. 冷冻保存B. 干燥保存C. 液体石蜡保存D. 显微镜观察法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包括()。
A. 形态特征B. 营养方式C.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 细胞壁的有无答案:ABD12.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的条件包括()。
A. 营养物质B. 适宜的温度C. 充足的氧气D. 适宜的pH值答案:ABD13.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包括()。
A. 自养和异养B. 需氧和厌氧C. 光能合成和化能合成D. 以上都是答案:D14.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包括()。
微⽣物课后习题题⽬及答案(1)微⽣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什么是微⽣物和微⽣物学答:微⽣物是指⾁眼难以看清的微⼩⽣物,包括病毒,亚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动物。
微⽣物学指研究微⽣物在⼀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理⽣化,遗传变异,基因和基因组以及微⽣物的进化,分类,⽣态等⽣命活动规律以及其应⽤的⼀门学科。
2.微⽣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个体⼩,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3.为什么说微⽣物与⼈类的关系⾮常重要并不能被其他⽣物所代替答:微⽣物给⼈类带来了巨⼤的利益,也涉及到⼈类的⽣存。
许多重要产品如⾯包,奶酪,抗⽣素,疫苗,维⽣素和酶的⽣产离不开微⽣物,同时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是⼈类⽣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但它也给⼈类带来许多灾难,许多疾病及⾷品腐败等也是由微⽣物引起的。
4.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物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贡献答:虎克:利⽤⾃制显微镜发现了微⽣物世界巴斯德:a.彻底否定了“⾃然发⽣”学说b.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次制成狂⽝病疫苗,进⾏预防接种c.证实发酵是由微⽣物引起的d.创⽴巴斯德消毒法柯赫:a.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证实肺结核的病原菌c.提出柯赫原则d.创⽴了分离纯化微⽣物的技术等5.简述微⽣物学在⽣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根据你的观点描述发展前景答:a.20世纪40年代,随着⽣物学的发展,许多⽣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是微⽣物这样⼀种简单⽽⼜具有完整⽣命活动的⼩⽣物成了⽣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物学被推到⽣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迅速发展,为声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b.未来微⽣物学更加绚丽多彩,多学科交叉,基因组研究的深⼊和扩展将使微⽣物的基础研究及其应⽤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局⾯第⼆章微⽣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为什么要进⾏微⽣物的分离纯化?什么叫⽆菌技术?因为在天然条件下,所采集的⽤于培养的材料中,多种微⽣物呈共⽣关系,⽽⼀般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重复的结果,故需进⾏微⽣物的分离纯化。
微生物课后习题答案微生物课后习题答案微生物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小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分类和演化等方面。
在学习微生物课程时,习题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给出一些微生物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微生物知识。
1. 什么是微生物?答: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 细菌的形态有哪些?答:细菌的形态多样,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球菌呈圆形,如链球菌;杆菌呈长条状,如大肠杆菌;螺旋菌呈螺旋状,如梅毒螺旋体。
3. 真菌的特点是什么?答:真菌是一类以吸收有机物为营养方式的生物,其特点包括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壳聚糖、能够产生孢子等。
真菌可以分为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三个门。
4. 病毒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答:病毒的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两个部分组成。
核酸可以是DNA或RNA,蛋白质包裹着核酸形成病毒颗粒。
病毒还可以具有外壳或包膜,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包膜则由宿主细胞的膜组成。
5. 原生动物的生活方式有哪些?答:原生动物的生活方式多样,包括自由游动、寄生、共生等。
自由游动的原生动物通过伪足等结构在水中自由活动;寄生的原生动物依赖宿主生活,如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共生的原生动物与其他生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如瘤胃中的共生原生动物帮助反刍动物消化纤维素。
6. 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答:微生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食品工业中的酵母发酵制作面包、啤酒等;医药领域中的抗生素和疫苗的生产;环境保护中的污水处理和生物降解等。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农业、能源生产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
7.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水源传播等。
空气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如流感病毒;飞沫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如结核杆菌;接触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手部细菌的传播;食物水源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如霍乱弧菌。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生态、进化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题目一:请简述微生物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别。
答案:微生物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题目二:什么是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它在细菌分类中有何作用?答案: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区分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大类。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含有较多的肽聚糖,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薄,外膜中含有较多的脂质。
这种染色方法有助于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题目三:病毒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答案: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其结构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单链或双链,其复制和表达机制与细胞生物不同。
题目四: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答案:真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无性繁殖通过孢子形成,如分生孢子、孢子囊孢子等;有性繁殖则涉及配子的结合,形成有性孢子,如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题目五:为什么说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答案: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供植物吸收利用;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作用产生有机物;作为消费者参与食物链,影响能量流动;以及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如益生菌和病原微生物。
题目六: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包括流感、霍乱、结核病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接种疫苗;避免接触病患;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在流行病季节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结束语:微生物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和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微生物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微生物学是研究以下哪类生物的科学?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真菌答案:C2. 以下哪种微生物不属于细菌?A. 乳酸菌B. 酵母菌C. 枯草杆菌D. 大肠杆菌答案:B3.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A. 形态结构B. 生化特性C. 遗传信息D. 所有以上答案:D4. 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的计数?A. 显微镜计数B. 重量法C. 稀释平板计数D. 体积法答案:C5. 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通常是:A. 4-10°CB. 20-40°CC. 60-80°CD. 100°C以上答案:B二、填空题6. 微生物的_______是其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答案:形态结构7. 微生物的_______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答案:生化特性8.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有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9. 微生物的_______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基本条件。
答案:适宜环境10. 微生物的_______是其繁殖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答案:孢子形成三、简答题11. 简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发酵乳制品、酿造酒类、生产酱油和醋等。
它们通过代谢作用产生特定的风味物质,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12.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是什么?答案: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包括引起食物中毒、感染性疾病等。
一些病原微生物能够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如细菌性痢疾、肺炎等。
四、论述题13. 论述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参与有机物质的分解,帮助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降解塑料和其他难以分解的污染物,有助于减轻环境负担。
结束语:通过本次微生物培训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大家能够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分类、生长条件、应用以及潜在危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 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6.遗传学与生态学名词对照: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
(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
(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
(不确定)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微生物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9题,每题1分,共99分)1.患者,男,50岁。
行右下肢截肢术后,在手术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
经培养、血平板上有柠檬色、圆形、隆起、表面光滑的中等大小菌落生长,菌落周围有透明的溶血环。
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新生霉素(S)。
提示此菌为()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肠球菌C、腐生菌D、表皮葡萄球菌E、A群链球菌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平板为柠檬色、圆形、隆起、表面光滑的中等大小菌落生长,β-溶血。
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
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新生霉素(S)。
2.卵黄双抗琼脂中的双抗为A、链霉素-庆大霉素B、青霉素-卡那霉素C、四环素-链霉素D、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E、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正确答案:D3.下列哪类细胞一般不用于培养病毒A、人胚肾细胞B、Hela细胞C、HEP-2D、KB细胞E、鸡胚成纤维细胞(CE)正确答案:D4.真菌感染不用青霉素治疗,是因为真菌A、缺乏细胞壁B、产生耐青霉素的酶C、细胞壁缺乏肽聚糖D、抗吞噬E、亲和力低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青霉素是作用于肽聚糖的,而真菌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因而青霉素无效。
5.放线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其脓液特征是A、黏稠,呈金黄色B、稀薄,呈血水样C、稀薄,呈蓝绿色D、稀薄,呈暗黑色E、可见到硫黄样颗粒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衣氏放线菌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或受伤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若无继发感染则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常出现多发瘘管,排出的脓性物质中含有“硫黄颗粒”。
?6.患者,男,45岁。
因咳嗽、发热就诊。
拍胸部X线片发现右肺部有片状阴影,结核菌素试验红肿直径大于2.0cm。
提示该患者可能处于A、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B、结核病恢复期C、结核病活动期D、注射过卡介苗E、结核病早期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结核菌素试验≥15mm为强阳性,强阳性提示有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应做进一步检查证实。
微生物习题库及参考答案1、引起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原因不包括A、内分泌失调B、机体屏障功能遭破坏C、与假丝酵母菌感染病人接触D、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E、菌群失调答案:C2、脓液中有硫磺样颗粒的病原体是A、螺旋体B、放线菌C、支原体D、衣原体E、立克次体答案:B3、福氏志贺菌感染后A、多倾向转变为慢性B、多倾向无症状带菌者C、病情多较重D、多倾向轻型感染E、多倾向急性中毒性答案:A4、可用于伤寒症辅助诊断是A、锡克试验B、外斐反应C、抗“O”试验D、神奈川试验E、肥达试验答案:E5、患者,女,34岁,农民,神志不清,呼吸急促,肤色发紫,口角渗出大量血性泡沫状分泌物。
体检:体温39.7℃,血压80/56mmHg。
心率120次/分,皮肤黏膜多处可见瘀斑。
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溃破,触之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
肺部闻及少量啰音。
该患者最可能患的疾病是A、猩红热B、炭疽病C、肾综合征出血热D、钩体病E、鼠疫答案:B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见卫星现象的是A、流感嗜血杆菌B、变形杆菌C、肺炎克雷伯菌D、幽门螺杆菌E、铜绿假单细胞答案:A7、肥达试验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A、伤寒或副伤寒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B、伤寒带菌者C、肠热症的可能性大D、患肠热症的可能性甚小E、曾接受过伤寒或副伤寒菌苗接种或非特异回忆反应答案:C①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②若O、H凝集效价均低,肠热症的可能性小;③若 O不高 H高,可能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④若 O高 H不高,则可能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8、下列肝炎病毒中,属于DNA病毒的是A、HAVB、HBVC、HCVD、HDVE、HEV答案:B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HAV,HCV,HDV和HEV 均为RNA病毒。
9、形成粘液型菌落,挑之有明显拉丝现象的是A、流感嗜血杆菌B、铜绿假单细胞C、肺炎克雷伯菌D、变形杆菌E、幽门螺杆菌答案:C10、腐生于皮肤浅表的是A、皮肤癣菌B、白假丝酵母菌C、着色真菌病D、申克孢子丝菌E、角层癣菌答案:E11、测定病毒感染性较准确的方法是A、红细胞凝集试验B、光镜检测包涵体C、ID50或TCID50D、中和试验E、蚀斑测定答案:E12、关于狂犬病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病死率低B、在动物脑组织中感染均形成内基小体C、病毒在末梢神经细胞内增殖D、动物发病前5天内唾液中含有病毒E、潜伏期短答案:D狂犬病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潜伏期通常为3~8周,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
1、传染由什么决定的?其结局有几种类型?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隐性遗传带菌状态显性遗传2、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有哪些?1、测生长量直接法:测体积、秤干重间接法:比浊法、生理指标法2、计繁殖数直接法:计数板显微镜下计数间接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厌氧菌菌落计数法3、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_测体积_、_测干重_、_测蛋白质含量_和_测DNA含量_。
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_直接计数法_、_间接计数法_、_比浊法_和_膜过滤法_;以生理指标法来测定微生物的方法又有_呼吸强度_、_生物热_、_耗氧量_和__酶活性_等。
化能自养微生物与化能异养微生物4、是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能源、氮源和氢供体的不同而划分的两类微生物营养类型。
化能自养微生物又称化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是以CO2为碳源、各类无机物为能源和氢供体的微生物类型,例如硝化细菌、氢细菌;化能异养微生物又称化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是以有机物作为碳源、能源和氢供体的微生物类型,包括绝大多数细菌和真核微生物。
5、子实体:气生菌丝特化的,在其内或外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的,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菌丝体组织。
核衣壳:又称核壳体。
病毒蛋白质衣壳和衣壳中心包含的病毒核酸的合称,病毒只有核衣壳构成的是烟草花叶病毒。
亚种:当某一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即亚种。
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
伴胞晶体:苏云金芽胞杆菌Bt等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胞的同时,会在芽胞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椎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作伴孢晶体(即δ内毒素)。
模式菌株: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作为其具体代表,此典型菌株就称为该种的模式菌株。
类病毒:是一类只含有RNA一种成份、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目前只在植物体中发现。
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内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或去除某些营养物质以抑制杂菌。
Stickland反应:两种氨基酸共同参与反应,其中一种进行氧化脱氨,脱下来的氢去还原另一氨基酸,使之发生还原脱氨,二者偶联的过程。
发酵:广义的发酵泛指任何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等的一类生产方式,不论其在有氧无氧条件下。
生物氧化或能量代谢中的狭义的发酵概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方式。
溶源转变:正常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化就称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或称遗传重组,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
原生质体(protoplast) 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得到的仅有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一般由 G+菌形成。
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吲哚实验: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本实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移码突变:由于一些吖啶类诱变剂在正常的DNA碱基序列中插入或减少一个或多个碱基,造成突变位点下游密码子的错读,产生氨基酸序列完全改变,一般成为无活性的蛋白质。
突变率:某一细胞(或病毒体)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转突变的几率。
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外源(供体菌)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转化或转化作用。
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免疫: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同步生长:使某一微生物群体中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一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称为菌落。
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阮病毒)3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寄主不同,成分不同)基内菌丝:基内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一级菌丝、营养菌丝,生长在基质内部或表面的色淡、较细的菌丝,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因在活细菌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自溶或人工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有的属于酶,有的属于酶原,有的属于毒蛋白抗毒素:将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又称为抗毒素。
如白喉类抗毒素。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且繁殖能力很强一、微生物的特点?答: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二、什么是细菌生长曲线?它分为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答: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生长曲线,将少量纯培养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一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胞的数量,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以细胞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作出的曲线,即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一般将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1延迟期又称停滞期、调整期或适应期:特点:分裂迟缓、代谢活跃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特点:① R最大,代时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各成分最为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3 稳定期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特点:①R = 0;②菌体产量最高;③细胞开始积累贮存物,芽孢杆菌开始形成芽孢,有的微生物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
4 衰亡期:特点:① R < 0;②细胞形态多样;③有的微生物进一步合成或释放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芽孢杆菌释放芽孢。
产生衰亡期的原因:外界环境对cell生长越来越不利,从而引起细胞内的分解代谢明显超过合成代谢,导致细胞大量死亡。
三、什么是基因工程?其基本步骤是怎么样的?微生物在其中具有什么重要地位?答:1、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实现持续稳定地繁殖。
2、基本步骤:①目的基因(target gene)的取得;②优良载体(vector,vehicle)的选择;③目的基因与载体的体外重组;④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⑤重组细胞的筛选与鉴定;⑥“工程菌”或“工程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3、微生物基因工程中的重要性:①载体——病毒、质粒;②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微生物;③受体——各种性状的微生物细胞和微生物化的动、植物细胞;目前最常用的是 E.oli和S. cerevisiae;④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大量生产目的基因产物;⑤目的基因——微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4、细菌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而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组成,使它变性,失去活性。
高温杀菌原理就是利用高温使细菌的蛋白质组成变性,从而失去活性,达到杀菌的目的。
5、请说明高温灭菌的原理、主要类型?答:高温灭菌(一)干热灭菌法:原理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焚烧、灼烧、干烤(150~170℃,1~2h)(二)湿热灭菌法:以高于100摄氏度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1 巴氏消毒法2 煮沸消毒法3 间歇灭菌法4 常规加压蒸气灭菌法为实验室及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一般121℃(压力1.05 kg/cm2 或 15b/in2)维持15~30min。
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①灭菌物体含菌量;②灭菌锅内空气排除程度;③灭菌对象的pH;④灭菌对象的体积;⑤加热与散热速度等。
5 连续加压蒸气灭菌法6、科赫法则主要内容:a在患病动物体内大量存在一种可疑微生物;b这一微生物可在体外被分离培养为纯培养物;c该纯培养物接种敏感动物后,能产生同样病症;d自人工感染的动物中又能再次分离出与原有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
7、试述革兰氏染色的基本过程和原理;肽聚糖组成及合成过程。
答:1、革兰氏染色的基本过程:主要步骤: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乙醇脱色20~30sec →番红复染1~2min镜检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细菌 (常以G-表示) ,呈深紫色者为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细菌(常以G+表示) 。
2、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胞,细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3、脂多糖的组成1.类脂 A :是以脂化的葡萄糖胺二糖为单位,通过焦磷酸组成的一种独特的糖脂化合物,是脂多糖的主要毒性成分。
2.核心多糖:由庚糖、半乳糖、2- 酮基-3- 脱氧辛酸等组成。
3. O- 侧链:由若干个低聚糖的重复单位组成,由于具抗原性,故又称O- 抗原或菌体抗原。
肽聚糖合成过程:(1)UDP-NAG 生成。
(2) UDP-NAM 生成。
(3)UDP-NAM 上肽链的合成。
(4) 组装。
(5)肽聚糖链的交联。
8、抗生素对微生物作用的机制有哪些?答:因抗生素的品种与其所作用的微生物的种类的不同而异,一般是通过抑制或阻断细胞生长中重要大分子(细胞壁、细胞膜、蛋白质及核酸等)的生物合成或功能而发挥其功能。
9、碳素循环。
①碳的固定:化能自养菌、光能营养菌等同绿色植物一道参与碳的固定过程,将无机的CO 和CO2碳。
其中主要的是光合细菌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水域、湿地等生活环境,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占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