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容电路Multisim仿真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89.08 KB
- 文档页数:5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精33张聪20130106571实验目的:熟悉电路仿真软件Muitisim的功能,掌握使用Muitisim进行输入电路、分析电路和仪表测试的方法。
2使用软件:NIMultisimstudentV12。
(其他版本的软件界面稍有不同)3预习准备:提前安装软件熟悉其电路输入窗口和电路的编辑功能、考察其元件库中元件的分类方式、工具栏的定制方法、仪表的种类、电路的分析方法等;预习实验步骤,熟悉各部分电路。
4熟悉软件功能(1)了解窗口组成:主要组建包括:电路图编辑窗口、主菜单、元件库工具条、仪表工具条。
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初步定制:定制元件符号:Options|Globalpreferences,选择Components标签,将SymbolStandard区域下的元件符号改为DIN。
自己进一步熟悉全局定制Options|Globalpreferences窗口中各标签中的定制功能。
(3)工具栏定制:选择:View|Toolbars,从显示的菜单中可以选择显示或者隐藏某些工具栏。
通过显示隐藏各工具栏,体会其功能和工具栏的含义。
关注几个主要的工具栏:Standard(标准工具栏)、View(视图操作工具栏)、Main(主工具栏)、Components(元件工具栏)、Instruments(仪表工具栏)、Virtual(虚拟元件工具栏)、Simulation(仿真)、Simulationswitch(仿真开关)。
(4)Multisim中的元件分类元件分两类:实际元件(有模型可仿真,有封装可布线)、虚拟元件(有模型只能仿真、没有封装不能布线)。
另有一类只有封装没有模型的元件,只能布线不能仿真。
在本实验中只进行仿真,因此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使用虚拟元件,二极管、三极管、运放和其他集成电路使用实际元件。
元件库的结构:元件库有三个:Masterdatabase(主库)、Corporatedatabase (协作库)和Userdatabase(用户库)。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阻抗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使用仿真软件进行阻抗测量的方法。
3. 学习阻抗匹配技术及其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4. 分析不同负载阻抗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阻抗是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衡量电路元件对交流信号阻碍程度的物理量。
在电路中,阻抗分为电阻、电感和电容三种形式。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传输线阻抗相匹配,以实现信号传输的最大化。
三、实验设备1. 仿真软件:Multisim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5. 负载阻抗四、实验步骤1. 打开Multisim软件,创建一个新的仿真电路。
2. 在电路中添加电阻、电感、电容元件,并设置其参数。
3.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电路中,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
4. 添加示波器,用于观察电压和电流波形。
5. 设置负载阻抗,观察不同负载阻抗下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6. 通过改变负载阻抗,分析阻抗匹配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7.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阻抗时,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波形保持一致,信号传输效果最佳。
2. 当负载阻抗大于传输线阻抗时,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导致信号失真。
3. 当负载阻抗小于传输线阻抗时,信号会发生折射,导致信号衰减。
4. 通过调整负载阻抗,可以实现阻抗匹配,提高信号传输效果。
六、实验结论1. 阻抗是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衡量电路元件对交流信号阻碍程度的物理量。
2. 阻抗匹配是提高电路性能的关键,可以实现信号传输的最大化。
3. 使用仿真软件可以方便地测量和分析阻抗,为电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仿真实验,我对阻抗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掌握了使用仿真软件进行阻抗测量的方法,为今后的电路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阻抗匹配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应重视阻抗匹配问题。
此外,通过实验,我还认识到仿真软件在电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分析和优化电路性能。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1.2)实验⼀1.电路图
1
2
电容c1和电阻R2交换后
3. 逻辑分析仪和字信号发⽣器的使⽤
实验⼆
1.
静态⼯作点分析
IBQ=12.954uA ICQ=2.727mA
结合电路图可知:UBQ=3.39196V,UCQ=6.54870V,所以三极管的放⼤倍数:β= ICQ/IBQ =210
2.估算出该电路的放⼤倍数Av
从仿真结果中得到:
Uo=1.94895V, Ui=0.014V.
从⽽估算出该电路的放⼤倍数:Av=139
对两电路的带负载能⼒进⾏⽐较
3.1
由以上两个仿真图可知,放⼤电路2⽐放⼤电路1带负载能⼒更强。
⽽放⼤电路的带负载能⼒受其输出电阻影响,输出电阻越⼩,带负载能⼒越强。
由后⾯的计算可知放⼤电路2的输出电阻更⼩,因⽽其带负载能⼒⽐放⼤电路1强。
因此仿真实验结果符合理论要求。
3.2 对电路1和2分别作温度扫描分析
3.3 测试电路1和2
的输⼊和输出阻抗
电路1
输⼊电阻的测试电路图及测试结果
电路1输出电阻的测试电路图及测试结果由以上实验结果算出电路1的输⼊阻抗1264kΩ,输出阻抗为1.92kΩ
电路2
输⼊电阻的测试电路图及测试结果
电路2输出电阻的测试电路图及测试结果
由以上实验结果算出电路1的输⼊阻抗5.9kΩ,输出阻抗为4.8Ω
放⼤电路1是放⼤电路2的电流串联负反馈形式,电流串联负反馈的作⽤是增⼤输⼊输出电阻。
实验报告
标题:使用Multisim实现负阻抗的仿真
自评:85
实验内容:使用Multisim软件设计一个简单的负电阻元件,并通过仿真验证。
通过电阻和运算放大器的搭建,可以构成负电阻电路,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实现负电阻的电路。
在multisim中实现的电路原理图如下
为了得到等效电阻,采用multisim自身的DCsweep功能,对V1取不同的值获得。
DCsweep 参数设置如下图
仿真结果如下
从伏安特性曲线不难看出,在运算放大器线性工作区内(约为-5V~5V的范围内)的等效电阻Ro =1kΩ,但由于电流I的测量值与实际值差一个负号,所以实际等效电阻为-1k Ω,与理论推导相符合。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的电路设计,得到了一个-1kΩ的负电阻。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谢永全1 实验目的:熟悉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功能,掌握使用Multisim进行输入电路、分析电路和仪表测试的方法。
2使用软件:NI Multisim student V12。
(其他版本的软件界面稍有不同)3 预习准备:提前安装软件熟悉其电路输入窗口和电路的编辑功能、考察其元件库中元件的分类方式、工具栏的定制方法、仪表的种类、电路的分析方法等;预习实验步骤,熟悉各部分电路。
4熟悉软件功能(1)了解窗口组成:主要组建包括:电路图编辑窗口、主菜单、元件库工具条、仪表工具条。
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初步定制:定制元件符号:Options|Global preferences,选择Components标签,将Symbol Standard区域下的元件符号改为DIN。
自己进一步熟悉全局定制Options|Global preferences窗口中各标签中的定制功能。
(3)工具栏定制:选择:View|Toolbars,从显示的菜单中可以选择显示或者隐藏某些工具栏。
通过显示隐藏各工具栏,体会其功能和工具栏的含义。
关注几个主要的工具栏:Standard(标准工具栏)、View(视图操作工具栏)、Main(主工具栏)、Components(元件工具栏)、Instruments (仪表工具栏)、Virtual(虚拟元件工具栏)、Simulation(仿真)、Simulation switch(仿真开关)。
(4)Multisim中的元件分类元件分两类:实际元件(有模型可仿真,有封装可布线)、虚拟元件(有模型只能仿真、没有封装不能布线)。
另有一类只有封装没有模型的元件,只能布线不能仿真。
在本实验中只进行仿真,因此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使用虚拟元件,二极管、三极管、运放和其他集成电路使用实际元件。
元件库的结构:元件库有三个:Master database(主库)、Corporate database(协作库)和User database(用户库)。
multisim使用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介绍本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在这里,我们将引入Multisim的使用以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Multisim是一种强大的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领域。
通过使用Multisim,可以实现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从而提高电路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言、Multisim使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文章整体结构,并简要概述Multisim的使用与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两个主题。
在“Multisim使用”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Multisim软件的背景、功能与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部分中,我们将描述一个具体的电路仿真实验,并包括实验背景、目的、步骤与结果分析等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回顾实验内容,并分享个人的实验心得与体会,同时对Multisim软件的使用进行评价与展望。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介绍Multisim的使用以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并探讨其在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对Multisim软件的详细介绍和电路仿真实验报告的呈现,读者将能够了解Multisim的基本特点、功能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同时,本文旨在激发读者对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兴趣,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与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Multisim使用和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参考价值,促进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2. Multisim使用2.1 简介Multisi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路仿真软件,由National Instruments(国家仪器)开发。
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电路设计和分析工具,能够模拟各种电子元件和电路的行为。
使用Multisim可以轻松地创建、编辑和测试各种复杂的电路。
2.2 功能与特点Multisim具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和特点,使其成为研究者、工程师和学生选择使用的首选工具之一。
两级阻容耦合负反馈放⼤电路Multisim仿真分析两级阻容耦合负反馈放⼤电路Multisim仿真分析⼀、实验⽬的:1.学习利⽤Multisim电⼦线路仿真软件构建⾃⼰的虚拟实验室。
2.学习多级共射极放⼤电路及其静态⼯作点、放⼤倍数的调节⽅法。
3.掌握多级放⼤电路的放⼤倍数、输⼊电阻、输出电阻、频率特性的测量⽅法。
4.加深对负反馈放⼤电路放⼤特性的理解。
5.研究负反馈对放⼤电路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反馈形式:电压串联负反馈三、实验内容:1.直流⼯作点分析择节点5、6、7、8、9、13作为输出节点,对开环和闭环电路仿真得到相同的输出结果2.负反馈对放⼤电路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五个⽅⾯1.降低放⼤倍数2.提⾼放⼤倍数的稳定性3.改善波形失真4.展宽通频带5.对放⼤电路的输⼊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2.1放⼤电路稳定性分析在电路输⼊端5、输出端10同时接⼊交流电压表,按B键选择有⽆引⼊负反馈,按A 键选择有⽆负载电阻R9接⼊。
表1 输出电压与电压放⼤倍数的测量结果U o、A u的测量J1U i (mV) U o (mV) A u= U o /U i⽆反馈(J2断开)断开97.207 2030 20.883 闭合105.452 1524 14.452负反馈(J2闭合)断开30.563 446.583 14.612闭合37.128 414.451 11.163从⽽稳定了电压放⼤倍数。
此外,基本放⼤电路在空载和负载状态下,得到的输出电压相差很⼤,⽽接⼊负反馈后,负载接⼊与否对输出电压影响很⼩。
2.2⾮线性失真分析按B键断开开关S2使电路处在开环状态,双击⽰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如图所⽰,调节信号源电压的幅值(频率不变),使输出波形出现⾮线性失真,在输出端利⽤失真度测试仪测得其失真系数为18.484%。
开关S2闭合引⼊负反馈,可见输出波形幅度减⼩,失真度测试仪显⽰失真系数为0.158%,因此引⼊负反馈后⾮线性失真得到明显改善。
一、实验目的1.认识并了解Multisim的元器件库;2.学习使用Multisim绘制电路原理图;3.学习使用Multisim里面的各种仪器分析模拟电路;二、实验内容【基本单管放大电路的仿真研究】1.仿真电路如图所示。
2.修改参数,方法如下:双击三极管,在Value选项卡下单击EDIT MODEL;修改电流放大倍数BF为60,其他参数不变;图中三极管名称变为2N2222A*;双击交流电源,改为1mV,1kz;双击Vcc,在Value选项卡下修改电压为12V;双击滑动变阻器,在Value选项卡下修改Increment值为0.1% 或更小。
三、数据计算1.由表中数据可知,测量值和估算值并不完全相同。
可以通过更精细地调节滑动变阻器,使V E更接近于1.2V.2.电压放大倍数测量值A u =−13.852985 ;估算值A u =−14.06 ;相对误差=−13.852985−(−14.06)−14.06×100% =−1.47%由以上数据可知,测量值和估算值并不完全相同,可能的原因有:1) 估算值的计算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简化处理,如动态分析时视电容为短路,r be =300+(β+1)∙26I E等与仿真电路并不完全相同。
2) 仿真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与理想情况并不相同,也会影响放大倍数。
3. 输入输出电阻验相同的原因外(不再赘述),还有:万用表本身存在电阻。
4.去掉R E1后,电压放大倍数增大,下限截止频率和上限截止频率增大,输入电阻减小。
说明R E1减小了放大倍数,增大了输入电阻。
四、感想与体会电子实验中,估算值与仿真值、仿真值与实际测量值往往并不完全一致。
在设计电路时可以通过估算得到大致的判断,再在电脑中进行仿真,最后再实际测量运行。
用电脑仿真是很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一些简单错误,防止功亏一篑,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材料和制作时间。
但必须考虑实际测量与仿真的不同之处,并应以实测值为准。
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Multisim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1.实验目的(1)学习用Multisim实现电路仿真分析的主要步骤。
(2)用Multisim的仿真手段对电路性能作较深入的研究。
2.实验内容实验19-1 基本单管放大电路的仿真研究(1)(2)理论分析(仿真电路符号如图):在V的情况下,可计算出则对比分析:经过比较,I(B)的误差较大。
而由实验结果也可看出,并不等于60,说明实际的三极管工作是由于电容、电阻各方面的因素β并不等于理论值,这即是I(B)误差较大的原因。
(3)理论分析:即放大倍数为14.07,相位相差180°输入电压最大值为1.41mV,输出最大值为19.5mV,相位正好相差180°,故实际的放大倍数为相对误差为1.71%可以看到,这与理论值还是十分接近的,相对误仅差为1.71% (4)幅频特性:上限截止频率18.070MHz下限截止频率17.694Hz则放大倍数,相对误差为1.56%带宽为(5)交流分析使用游标功能可测量出在输入频率为1000Hz时,放大倍数,相对误差为1.51%如上图,相位差为179.999°,相对误差趋0。
(6)当输入电压为300mV时此时失真度为21.449%.(7)理论分析:实验结果:测量输入电阻采用“加压求流法”,测输入端的电压(已知)和电流即可。
输入电流为2.951毫安于是,相对误差为2.1%,误差较小。
测量输出电阻采用改变负载电阻测输出电压进而估算输出电阻的方法。
00r 1o L oL U R U ??=-? ??? 00r 1o L oL U R U ??=-? ???,0o U 是输出端空载时的输出电压,oL U 是接入负载L R 时的输出电压,输出信号频率是1000KHz 。
于是,相对误差为1.97%,误差也是比较小(8)将1E R 去掉,将2E R 的值改为1.2k于是根据y2=95.2477得到放大倍数幅频特性上限截止频率18.911MHz 下限截止频率105.775Hz 则放大倍数95.25(此处可以通过示波器的显示结果验证)带宽为则输入电阻为(9)对比分析:结论:在去掉后,放大倍数、上下限截止频率都会增加,输入电阻会减小。
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2、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仿真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仿真方法,了解共射级电路的特性。
二、虚拟实验仪器及器材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三、实验步骤1.仿真电路图E级对地电压25.静态数据仿真26.动态仿真一1.单击仪表工具栏的第四个,放置如图,并连接电路。
2.双击示波器,得到如下波形5.他们的相位相差180度。
27.动态仿真二1.删除负载电阻R62.重启仿真。
3.分别加上5.1k,300欧的电阻,并填表填表.28.仿真动态三1.测量输入端电阻。
在输入端串联一个5.1k的电阻,并连接一个万用表,启动仿真,记录数据,填入表格。
2.测量输出电阻RO数据为VL测量数据为VO填表1.画出如下电路图。
2.元件的翻转4.去掉r7电阻后,波形幅值变大。
实验二 射级跟随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multisim 软件的使用方法2、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仿真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仿真方法,了解共射级电路的特性。
4、学习mutisim参数扫描方法 5、学会开关元件的使用二、虚拟实验仪器及器材双踪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步骤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直流工作点的调整。
如上图所示,通过扫描R1的阻值,在输入端输入稳定的正弦波,功过观察输出5端的波形,使其为最大不失真的波形,此时可以确定Q1的静态工作点。
7.出现如图的图形。
10.单击工具栏,使出现如下数据。
11.更改电路图如下、17思考与练习。
1.创建整流电路,并仿真,观察波形。
XSC12.由以上仿真实验知道,射级跟随器的放大倍数很大,且输入输出电压相位相反,输入和输出电阻也很大,多用于信号的放大。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2、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3、学习负反馈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开环和闭环仿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