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款市场前景好的新型杀菌剂
- 格式:pdf
- 大小:117.42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的土壤消毒杀菌产品鉴于国内恶霉灵市场的升温,针对目前的市场情况,恶霉灵将来的市场用来将越来越大,这将是一个趋势。
首先比较下目前国内的一些常见的土壤消毒杀菌产品:1、敌克松:中毒,易燃易爆,受热容易分解,杀菌不广谱内吸,可杀腐霉菌引起的立枯病,猝倒病等土传病害。
剂型75%、95%可溶性粉剂、5%颗粒剂、55%膏剂,2.5%粉剂。
特点是具有一定内吸、渗透作用的种子和土壤处理剂。
药剂的水溶液遇光、热和碱易分解。
适用范围对藻菌、腐霉菌引起的蔬菜、烟草、棉花等的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效。
关键是有毒,可通过吸入,接触中毒,口入2g可致人死亡。
不利于生产。
同时不方便存储,对环境更是不友好。
现在用的人也慢慢少了。
2、多菌灵:广谱内吸高效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
对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
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
但是还不够广谱,有些真菌还杀不死。
比如,由腐霉菌引起的猝倒病,多菌灵和甲托就没有效果,多菌灵和甲托主要是用来防治枯萎病。
可是现在很多人居然还在用这两种药在防治猝倒病。
此外,用久了容易产生抗性,而且环境不友好,容易杀死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用久了容易板结。
目前使用量相当的大。
价格便宜,利润较底。
3、百菌清:广谱,低毒高效保护型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
对弱酸、弱碱及光热稳定,无腐蚀作用。
在植物表面易粘着,耐雨水冲刷,残效期较长一般7-10天,适合叶面杀菌,但无内吸作用,所以基本上不用做土传病害的防治。
4、咯菌腈:一个很好的广谱杀菌剂,高效广谱。
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等许多病原菌引起的种传和土传病害有非常好的防效,机制独特。
持效期长。
但是价格太贵,大概7元一壶水。
目前只有国外公司登记(原专利拥有者为美国诺华,现在专利过期,国外:瑞士先正达生产,国内:仅无锡凯姆麦高化工)。
5、恶霉灵:是一种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
高效、低毒,对各种植物真菌病害,如镰刀菌、苗腐菌、腐霉菌、丝核菌、根壳菌、雪微菌等所引起的立枯,根腐,枯萎,死苗等土传病害,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全球销量最大的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为何这么火?(同类产品PK)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吡唑醚菌酯无疑是杀菌剂市场的热点。
首先是随着2015年6月20日该产品的专利到期,国内企业的登记证件纷纷下达,品种和品类急剧增加;其次是,巴斯夫近期围绕吡唑醚菌酯一系列的策略和动作,促使吡唑醚菌酯再度升温,成为行业的焦点。
吡唑醚菌酯是巴斯夫于1993年发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001年登记,同年上市。
其应用作物分布广泛、剂型多样,同时在大宗作物上集中分布,目前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吡唑醚菌酯系列产品,如凯润和百泰等,在中国市场热销,2015年含吡唑醚菌酯的产品销售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
重新认识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为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是在醚菌酯基础上改进后的高效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吡唑醚菌酯对谷类的叶部和穗粒的病害有突出的防治效果,并且增产效果显著。
可用于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草坪等各种作物,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
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叶枯病等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该化合物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已被美国EPA 列为“减小风险的候选药剂”。
吡唑醚菌酯能对作物产生积极的生理调节作用,它能抑制乙烯的产生,这样可以帮助作物有更长的时间储备生物能量确保成熟度;能显著提高作物的硝化还原酶的活性,意味着可以减少土壤中氮肥的使用,从而进一步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当作物受到病毒袭击时,它能加速抵抗蛋白的形成――与作物自身水杨酸合成物对抗逆蛋白的合成作用相同。
它活性更高,是目前同类杀菌剂的3倍。
而醚菌酯在实际应用一年后就有关于小麦白粉病抗性发生的报道,到2000年抗性孢子(2%-99%)在德国的北部、法国的北部和英国已有大量报道。
2023年双甘膦(PMIDA)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双甘膦(PMIDA)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具有广谱、强效、安全等特点,适用于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害虫和病害的防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化学农药技术的不断升级,市场需求对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菌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双甘膦在未来的行业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1. 政策支持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增强,各个国家对于化学农药的使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同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杀菌剂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环节。
针对这一趋势,多个国家的政策文件也提出要求,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其中对有机农业的开发和推广更是提出了多项优惠政策,而双甘膦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其在政策上的支持将有利于其市场前景的扩展和推广。
2. 增加的需求针对全球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作物在种植和收成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病菌和害虫的侵害,从而减少产量和质量。
因此,人们对于杀菌剂的需求不断增加。
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双甘膦能够针对不同的害虫和病害进行防治,并且对植物本身不会产生有害影响,具有很明显的环保特点。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双甘膦的市场需求也将会不断增加。
3. 技术进步和不断优化在全球农药市场的竞争中,技术水平和高效性是关键。
双甘膦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目前也不断在技术优化和提高方面进行着努力。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双甘膦也将会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和高效,对于其市场前景的提升也将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4. 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开发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中的农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不断上升,这些国家逐渐成为全球农药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关键地区。
因此,双甘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特别是在营销和推广等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总的来说,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动,双甘膦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的市场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双甘膦将会在全球农业生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4年双甘膦市场需求分析引言双甘膦是一种常见的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本文将对双甘膦市场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双甘膦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市场概述双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杀菌剂,广泛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杂草控制。
它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氨基酸的合成来控制病害和杂草的生长。
双甘膦具有广谱、持效性强、使用安全等特点,因此受到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青睐。
市场需求分析1. 农作物患病情况双甘膦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因此市场需求与农作物患病情况直接相关。
农作物的患病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地质量、种植技术等。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作物患病情况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
根据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农作物患病情况整体稳定,市场需求相对较为稳定。
2. 农药市场竞争情况双甘膦市场需求还受到农药市场竞争情况的影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市场上农药种类繁多,竞争激烈。
除了双甘膦,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等。
这些农药与双甘膦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因此市场需求也会受到竞争压力的影响。
3. 农民需求变化双甘膦市场需求还受农民需求变化的影响。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意识的提升,农民对于农药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农民更加重视农作物品质和食品安全,要求使用安全、环保的农药。
因此,双甘膦作为一种广谱、持效性强、使用安全的农药,符合农民的需求,市场需求相对较高。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双甘膦作为一种常用的农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需求的变化,双甘膦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同时,双甘膦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杂草控制上具有较高的效果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因此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然而,双甘膦市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药市场竞争激烈,新型农药的不断涌现可能对双甘膦市场需求造成冲击。
其次,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政府对于农药使用的限制和监管也在不断加强,这可能对双甘膦市场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编辑:杨风光 nyzszz@ 农资新品25%吡蚜酮悬浮剂(神约)是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飞虱、蚜虫、粉虱、叶蝉等的新型药剂。
害虫一旦接触此药,就会停止取食,表现为害虫口针难以穿透叶片,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该悬浮剂具有不燃烧、不爆炸,生产、储存、使用安全,粉尘少,环境污染小,杀虫效果好等优点。
该药剂在江苏、广东、江西、安徽多年多点田间药效试验表明,667平方米用20~24毫升,对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烟粉虱、蚜虫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①防治稻飞虱在低龄若虫盛发期,手动喷雾667平方米对水50千克,对准稻丛中、下部喷雾。
②药后5小时内降雨需补用药,避开大风天气用药。
③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
④虫口基数较高(每100丛5000头以上)时,需加大药量或加入速效性好的药剂,如仲丁威、异丙威等。
2.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己足)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者科学复配,可进一步扩大杀菌谱,增效作用显著。
①杀菌谱广。
杀菌谱涵盖香蕉黑星病、叶斑病、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水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蔬菜菌核病、黑斑病、葡萄炭疽病、白腐病等,可以作为作物主要叶部、穗期和果实病害基础性杀菌剂。
②效果好。
该产品活性高、内吸性强、持效期长,同时具有保护、治疗及铲除作用。
在小麦上防治赤霉病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赤霉毒素。
③增产效果显著。
在多种作物上表现出生长调节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产作用明显。
3.甲维盐水分散粒剂(佳久)佳久的作用机理为阻碍害虫运动神经传递,导致麻痹死亡,具有极强的胃毒和触杀作用,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对鳞翅目害虫,如稻纵卷叶螟、大螟、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有特效。
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其种植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人们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药剂。
在众多的杀菌剂中,氟唑菌酰羟胺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其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氟唑菌酰羟胺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的抽穗期和穗期。
赤霉病感染后,小麦的叶片、茎秆、穗部和颖壳等部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病变严重的话会引起小麦的减产甚至歉收。
赤霉病还会分泌一些毒素,如蓝曲霉素等,对人畜的健康也构成威胁。
预防和控制小麦赤霉病对于农作物的生产和人畜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二、氟唑菌酰羟胺的特点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其化学结构独特,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
氟唑菌酰羟胺属于咯鲁甘醚类杀菌剂,具有很强的内吸性,能够迅速被作物吸收转运到各个部位,并在植物体内形成抗性物质以发挥杀菌作用。
与传统杀菌剂相比,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杀灭效果更加全面和持久,且对环境和人畜无毒副作用。
三、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1. 杀菌作用氟唑菌酰羟胺作为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广谱杀菌活性,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在低浓度下就能有效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且不易产生抗性,具有持久的杀菌效果。
2. 抗性激发氟唑菌酰羟胺在小麦体内能够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抗菌物质,增强植物自身的抵抗能力。
这些抗菌物质能够有效地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和扩散,从而起到预防和控制小麦赤霉病的作用。
3. 毒素清除小麦赤霉病菌在侵染小麦时会产生一些有毒的代谢产物,如蓝曲霉素等,对小麦和人畜的健康带来威胁。
发酵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甲维盐、多杀菌素、乙基多杀菌素老刀注:学农技,问专家,查病害,请下载农管家APP。
现在这个时节啊,正是蓟马爆发的高峰期。
在草莓等农作物上均有发生。
要论杀蓟马,那就不得不提乙基多杀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即“甲维盐”,下文出现均简称“甲维盐”)等了,这都是市面上杀蓟马效果及销量很好的药品。
那么今天就由我跟大家聊聊这类发酵类杀虫剂。
(阿维菌素、甲维盐、多杀菌素、乙基多杀菌素、)杀虫剂也有很多种类,而这4个均为发酵类杀虫剂。
顾名思义,发酵类杀虫剂都是通过发酵技术的工艺手段制作而成的,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通过生物催化剂(微生物细胞或酶)将有机物质转化成产品。
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由先正达公司开发,多杀霉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由陶氏益农开发,两组产品互为类似物。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款药品的销量加在一起占据同类发酵杀虫剂市场销量的九成!几年前阿维菌素位居首位,不过由于环保部在17年将其列入“高污染、高风险、”的双高行列,销量也有所下滑,现在乙基多杀菌素和甲维盐“势起”,威胁阿维菌素的地位。
下面先聊聊阿维菌素和甲维盐: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后转给了先正达),一类具有杀菌、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由链霉菌中阿维链霉菌(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发酵产生。
1985年就已研发上市。
1991年在中国登记,进入中国市场。
阿维菌素对线虫、昆虫和螨虫均有驱杀作用,用于治疗畜禽的线虫病、螨和寄生性昆虫病。
在防治水稻螟虫,稻纵方面表现优异!而甲维盐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1998年,由先正达公司首先在日本登记和上市。
原药中等毒性,制剂低毒,剂型多样化。
同时,对鳞翅目活性与阿维菌素相比提高近3倍。
是一种生物杀虫杀螨剂。
活性高、杀虫谱广、无抗药性。
对螨类、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活性最高。
如在蔬菜、烟草、茶叶、棉花、果树等经济作物上使用,具有其它农药无可比拟的活性。
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是日本株式会社研发的吡唑杂环类新型杀菌剂,具有新颖化学结构,对核盘菌、链核盘菌和假尾孢菌等均表现高活性,主要用于控制葡萄、水果、蔬菜作物中的灰霉病、菌核病和链核盘菌,能迅速渗入作物体内,对感染的真菌能快速发挥药效。
另外,胺苯吡菌酮安全性高,对哺乳类动物安全,在环境中能快速降解,因此可在多种作物采收前应用。
胺苯吡菌酮是具有潜力杀菌剂之一,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登记,属于新农药,小编就胺苯吡菌酮的理化性质、防效、毒性、市场情况及国内专利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农药企业参考。
1 理化性质胺苯吡菌酮化学名称为S-丙烯基-5-氨基-2,3-二氢-2-异丙基-3-氧-4-(邻甲苯基)吡唑-1-硫代氨基甲酸酯,CAS登录号为473798-59-3。
分子式为C17H21N3O2S,结构式如图1。
纯品为浅黄色固体。
熔点为116.4℃,沸点为239.8℃(745 mmHg),蒸气压<10-2mPa,K ow lg P 3.52,水中溶解度为20.4 mg/L(20℃);有机溶剂(20℃):正己烷902 mg/L,甲醇>250 g/L。
图1 胺苯吡菌酮的结构式2 应用效果胺苯吡菌酮对灰霉病具有很高的防效,相关研究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5.625 mg/L时,对黄瓜灰霉病具有很高的防治作用,防效大于80%;当质量浓度为62.5 mg/L时,在施药后14 d,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大于90%。
其还具有很强的耐雨水冲刷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在人工降雨2 h 50 mm,500 g/hm2胺苯吡菌酮对葡萄的灰霉病还具有很高的防效,大于75%。
胺苯吡菌酮不仅对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而且对菌核病等其他病害防效能力好。
刘润强等利用胺苯吡菌酮和叶菌唑混配防治玫瑰锈病菌、文竹叶斑病菌、郁金香灰霉病菌、菊花褐斑病菌和茶花炭疽病菌试验发现,其对以上5种花卉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3 安全性原药的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2 000 mg/kg,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2 000 mg/kg,大鼠吸入性毒性(LC50)>4 840 mg/m3空气(4 h);对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LD50)>2 000 mg/kg。
年增长率为2.7%;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均将有所增长,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6%、2.4%、3.4%。
其中,杀菌剂的增长最快。
转基因作物也将处于增长的态势中,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5%。
2 国内外农药创制现状新农药创制依然是一个艰难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一个不菲的数据。
先正达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市一个新农药平均耗时9年,筛选14万个化合物,总投资2.60亿美元;巴斯夫的统计数据表明,成功上市一个新化合物,平均要筛选14万个化合物,耗时10年,需资2.00亿欧元。
而Phillips McDougall公司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新农药的研发成本进一步增至2.86亿美元,平均要筛选16万个化合物,历时11.3年。
总之,新农药的创制难度越来越大。
尤其是到了后期的毒理学试验阶段,会淘汰掉相当多的前期筛选的化合物。
刘教授将新农药创制分成了6个层次:①从已知化合物和已知中间体出发的新用途创新;②专利范围内化合物的选择性发明(me too或me better);③专利范围外化合物的创制??me too;④专利范围外化合物的创制??me better;⑤全新结构化合物的创制??me first/first in class;⑥全新作用机理化合物的创制??first in class。
他认为,国内的农药创制虽其他层次也有涉及,但大多处于第2层次;而跨国公司往往做专利范围外的化合物创制、全新结构和全新作用机理的化合物创制,从而难度很大。
总之,创制一个新化合物,投资越来越大,当然性价比和市场也会更好。
这也许就是新农药创制的魅力所在。
目前我国创制的农药品种约为50个,其中,杀菌剂20个,杀虫杀螨剂17个,除草剂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4个,抗病毒剂1个。
创制队伍不仅包括科研院校,还有“术有专攻”的农药公司,如沈阳化工研究院、南开大学、湖南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江苏扬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