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省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文综历史(解析版)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56.01 KB
- 文档页数:9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纸上、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必修②前五单元(人教、人民、北师大)。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材料中的“改变”是指()A.推行了郡县制度B.强化了丞相的权力C.创立了皇帝制度D.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解析】“间接统治的传统”指的是西周以来的地方分权的分封制,而“直接统治”指的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官员的郡县制,从而使得官僚体制从贵族政治向职业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正确;强化丞相的权力不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的创立不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
此措施()A.削弱了丞相权力B.不利于皇权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违背了历史潮流【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一省制【解析】一省制下由丞相一人负责,这实际上是强化了相权,故A项错误;皇太子挂名中书省长官,实际上相权变成了皇权的延伸,因而加强了皇权专制,故B项错误;隋唐三省到元一省可以避免因相权分散带来的办事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故C项正确;宋元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历史潮流是加强君主专制,因而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故D项错误。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2016.3.4 一、选择题12.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齐物”,有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有的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明确提出上述思想观点的学派有()①道家学派②斯多亚学派③儒家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试题解析】材料中“顺应自然”表明了道家思想,故①正确;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斯多亚学派的物理学是一种自然哲学,它不仅阐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②正确;材料中“制天命而用之”是儒家荀子的思想,故③正确;智者学派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与材料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13.考古,常常会与盗墓、寻宝等词混淆,却有本质的不同。
专业考古,多了时空的神秘感,少了几分恐怖。
在当代埃及,木乃伊法老“复活”,古埃及文明“重现人间”,尘封的历史谜团被解开,皆因考古学技术的日渐成熟。
而在中国,“探宝”和“寻秘”仍是人们印象中的“考古”。
那一堆堆破土而出的宝藏,似乎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历史。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探宝”和“寻秘”就是考古B.“探宝”和“寻秘”不能发现历史C.考古是证实历史的最有效手段D.“探宝”和考古都是历史研究的途径【知识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试题解析】“就是”,与材料中“考古,常常会与盗墓、寻宝等词混淆,却有本质的不同”不符,故A项错误;“不能发现”不符合事实,故B项错误;证实历史的有效手段有多种,考古并非总是“最有效”,故C项错误;材料中“考古,常常会与盗墓、寻宝等词混淆”表明两者都是历史研究的途径,只是“因考古学技术的日渐成熟”考古更专业,故D项正确。
【答案】D14.以下关于古代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A.秦在岭南置郡标志着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B.唐朝的道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C.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新疆、青海地区管辖的中央官署D.理藩院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地位相当于宰相【答案】A15.《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为作务(手工业)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者赀(罚)一甲(铠甲)。
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名师点晴】本题以古代中外的思想对比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知识运用与理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快速地理解题干中的要求,即古代中西思想“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其次是理解后面相接近的大意,最后回顾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斯多亚学派、智者学派等思想主张进行回顾,获取正确答案即可。
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
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
”这说明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表明,其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且符合朱元璋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D项正确,A项错误;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B项错误;“《明太祖实录》”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C项错误。
2016年宁波市高三五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天人关系是思想家们的重要关切点。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有的主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有的得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是①荀子②王夫之③董仲舒④芝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3.近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漆器屏风,屏风反映孔子的身高为“七尺九"(1。
82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2.21米或1。
9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度量衡不一是出现身高不一的原因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C.历史记载必须经考古发现才可证实D.考古资料往往比文献材料更真实14.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汉代设立了“中朝”,“中朝”人员构成不包括A.高级将领B.身份低微士人C.司隶校尉D.侍中、常侍、散骑15.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16.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年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A.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17.从图5到图6,表明A.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B.北伐战争后革命重心从南方转向北方C.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不断的变化D.长征实现战略转移直接导致以上变化18.1956年,中国发生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共八大召开,双百方针提出,毛泽东阐述十大关系,“向科学进军"热潮出现等,上述事件的共性是A.苏联社会主义探索为中国提供经验教训B.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调动各方面的因素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体现D.体现出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对中国的影响19.写作于1世纪的《圣经·使徒行传》记载:保罗(耶稣基督的图5 图6犹太门徒,时被铺)对旁边站着的百夫长说:“人是罗马人,又没有定罪,你们就鞭打他,有这个例吗?”百夫长听见这话,就去见千夫长,告诉他说:“你要作什么?这人是罗马人.”据此,较为合理的是A.平民和贵族的激烈斗争推动公民权扩大B.该时期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纠纷C.罗马在扩张过程中犹太人获得了公民权D.罗马人的法律比较强调法律的程序正义20.梁启超称近代某人为“新世界开幕之第二伟人"(第一伟人为哥伦布),在《康有为传》中,梁氏针对其自上而下、托古改制、和平变革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把康有为称作“孔教之……"。
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墨子B.韩非C.普罗塔戈拉D.苏格拉底【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塔戈拉的思想【解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一方面否定了神的权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感觉具有不确定性导致相对主义的倾向,同时他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而智者是靠教授实用性的演说、修辞等技巧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符合材料“注重实利”,故C项正确;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相对主义,他强调道德的作用而不太注重实利,故D项错误。
【答案】C13.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的影响,一直把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78年以来,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探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各种新的见解渐次问世,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等。
这一变化过程,最能说明()A.社会制度决定史学研究立场B.思想解放推动史学研究发展C.史学观点越新越具有合理性D.历史分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点——历史分期【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一直未变,但对世界史开端问题的看法却发生了改变,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史学研究不再照搬苏联,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各种新见解问世,故B项正确;史学观点并非越新越具有合理性故,C项错误;历史分期都是有相关依据的,并非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故D项错误。
【答案】B14.下列政治举措推行之初,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未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设置郡县B.创建太学C.创立科举D.设立刺史15.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考点】“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解析】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是汉代的政策,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出现于明清时期,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可以追溯到秦朝,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是宋代的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应为,选择C项符合题意。
2016年宁波市高三五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天人关系是思想家们的重要关切点。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有的主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有的得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是①荀子②王夫之③董仲舒④芝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3.近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漆器屏风,屏风反映孔子的身高为“七尺九”(1.82米)。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2.21米或1.9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度量衡不一是出现身高不一的原因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C.历史记载必须经考古发现才可证实D.考古资料往往比文献材料更真实14.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汉代设立了“中朝”,“中朝”人员构成不包括A.高级将领B.身份低微士人C.司隶校尉D.侍中、常侍、散骑15.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16.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 .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 .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 .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 17.从图5到图6,表明A .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B .北伐战争后革命重心从南方转向北方C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不断的变化D .长征实现战略转移直接导致以上变化 18.1956年,中国发生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共八大召开,双百方针提出,毛泽东阐述十大关系,“向科学进军”热潮出现等,上述事件的共性是 A .苏联社会主义探索为中国提供经验教训 B .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调动各方面的因素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体现D.体现出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对中国的影响19.写作于1世纪的《圣经·使徒行传》记载:保罗(耶稣基督的犹太门徒,时被铺)对旁边站着的百夫长说:“人是罗马人,又没有定罪,你们就鞭打他,有这个例吗?”百夫长听见这话,就去见千夫长,告诉他说:“你要作什么?这人是罗马人。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
以下“天下”的涵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墨子》的“一同天下”B.《孟子》的“天下定于一”C.《荀子》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D.《汉书》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一统观念,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联系所学,ABC项中的“天下”是指周王朝统治区域,D项中是指全国以内的事务都由皇帝决定,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
【答案】D13.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
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
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知识点】科技成就【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造纸术,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描述在文献中记载太子用纸史实,但是并不代表当时“使用纸普遍”,排除A项,文献记载的纸和考古用纸不一定是同一种纸张,排除BD 项,从材料中只能推断出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C项正确。
【答案】C14.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曰江陵(湖北荆州)、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材料不能反映出:A.宋代实行茶叶专卖政策B.经营茶坊的徽人晋人已成商帮C.茶叶贸易获利丰厚D.市已经是地方商业中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6年高三教学测试(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2016年4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2页,选择题部分1至8页,非选择题部分8至12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
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
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老子B。
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13。
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14.一位美国学者评价中国古代火药发明A B C D时说:“还有什么能比人们想寻求长生不死丹而结果却找到了能杀死千百万人的物质更具有讽刺意味的呢?"下列也具有这种“讽刺意味”的史事有①造纸术的传播②清末“新政”③英法“绥靖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A.①③B.①④C。
②③ D.②④15.“由光绪29年至宣统3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光绪33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该材料可以反映A.等级制度的强化B.民族工业的产生C.买办阶层的壮大D。
贱商观念的变化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6。
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那么,其旨在A。
2016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墨子B.韩非C.普罗塔戈拉D.苏格拉底13.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的影响,一直把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78年以来,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探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各种新的见解渐次问世,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等。
这一变化过程,最能说明A.社会制度决定史学研究立场B.思想解放推动史学研究发展C.史学观点越新越具有合理性D.历史分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14.下列政治举措推行之初,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未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设置郡县B.创建太学C.创立科举D.设立刺史15.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16.“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
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A.洋务运动兴办近代民用企业B.甲午战争后兴起“实业救国”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D.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17.下图是中国近代的一条历史标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南昌起义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渡江战役18.下表是我国1953—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不包括A.“一五”汁划受苏联模式的影响B.“左倾”错误使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中央经济八字方针。
收到良好效果D.国有企业改革使重工业持续发展19.毛泽东在某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关系),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绝密★启用前2016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A.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B.人是万物的尺度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认识你自己13.《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春秋时代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管理而置县和直接任命一些不得世袭的官员为地方官。
后来晋又在国内置郡。
由国君任免地方官,至战国时代这种制度逐渐为各强国所采用。
材料主要说明了此时期的郡县制()A.是由秦国最早实行的重要制度 B.通过地方分权以实现中央集权C.是在分封制制度基础上的创新 D.与后来郡县制的行政区划一致14. 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对“委员制”的理解准确的是()A.集体议事、互相牵制 B.避免宰相和皇帝专制C.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D.集体最终决定国家大事15. 2015年1月31日消息称: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海量宋瓷重见天日,再现了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南宋重视海外贸易的原因是()A.南宋是经济最发达的时代 B.南宋官员的贪污很严重C.南宋政府的开支数量庞大 D.宋金的长期战争消耗大16. 《三国志•魏书•韩暨传》中写道:“(韩暨)徙监冶谒者。
2016届浙江省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文综历史一、单选题:共12题1.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以下言论,体现“礼”的是A.王者必受命而后王B.法令滋彰,盗贼多有C.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D.夫吏者民之师,车驾衣服宜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为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不属于“礼”的部分,故A项错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观点,意思是指法律命令越是显著周密,盗贼就越多,与“礼”无关,故B项错误;“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是孟子的义利观,意思是倘若不顾道义而看重利,那么不夺取全部是不会满足的,与“礼”无关,故C项错误;“夫吏者民之师,车驾衣服宜称”反映了礼乐制度,故D项正确。
2.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依据材料一《宋会要辑稿》“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材料二《太宗实录》“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之权。
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不管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B.《太宗实录》是第一手资料,故材料二的结论更为可靠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缺乏相应的考古资料的证实,故都不能成立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故材料二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从函到原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会要辑稿》《太宗实录》都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A项正确;《太宗实录》是经过皇帝同意后书写的,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B项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缺乏相应的考古资料的证实,故都不能成立,这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属于历史结论,用结论无法判断史料真伪,故D项错误。
3.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
对上述悖论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盐铁官营”等政策说明抑商主要是抑私商,官商继续发展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D.“四民异业而同道”、“工商皆本”等思想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
在北宋时期商业政策相对宽松,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表述正确,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实行政府专卖垄断,打压私商,表述正确,故B项错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才拿到集市上去卖,促进了商业发展,表述正确,故C项错误;“四民异业而同道”是心学代表王阳明的观点,强调尽其心的重要性,与工商业没有关系,表述错误,故D项正确。
4.“明朝的内治,差不多始终为宦官把持”,涌现出了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的宦官。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明太祖废丞相B.内阁的设立需太监牵制C.君主专制的加强D.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明太祖废丞相只是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之一,属于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废丞相之后设立内阁,重用身边的太监牵制内阁大臣,出现了宦官专权现象,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加强在每个朝代都存在,并不是都出现了宦官专权现象,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与宦官专权现象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曲折发展,以下口号或方针提出的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向科学进军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文革”后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提出的口号。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间排列顺序正确应该是②①③④,故A项正确。
6.邓小平在会(注:指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天高兴地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材料所说的“新话”①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③运用价值规律④设立经济特区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符合题意,故①正确;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不符合题意,故②错误;运用价值规律,承认市场的作用,故③正确;设立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不属于经济体制改革,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故①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7.某历史学习小组要撰写一篇关于公元前5世纪欧洲历史文化的小论文,以下标题的选择不恰当的是A.希腊“古典时代”的到来B.罗马成文法的起点C.斯多亚学派的产生D.希腊城邦的繁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西方政治文化。
古典希腊时期,大约为公元前五到四世纪。
古典希腊时期的文明影响了后来的古罗马文明,并对整个西方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故A项错误;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故B项错误;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的学派;因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聚众讲学而得名,不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也是希腊城邦的繁荣时期,故D项错误。
8.美国国务卿布莱恩(任期:1889—1893年)说:“我们需要扩张。
我指的是我们可以获利的,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扩张,我们不追求领土的兼并。
”下列不同时期美国的对外主张与上述理念一致的有①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②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③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④承认列强“势力范围”,要求列强开放“势力范围”,实现“利益均沾”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属于二战后杜鲁门提出的冷战政策,符合题意,故①正确;“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的“十四点原则”的内容,旨在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符合题意,故②正确;“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是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有利于英国商品输出,不属于美国,故③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势力范围”,但要求列强开放“势力范围”,实现“利益均沾”,故④正确。
①②④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
9.“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这一评论最有可能针对的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B.英国的《权利法案》C.美国的联邦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不难看出此宪法是共和派和君主派斗争妥协的结果,A项符合题意;英国的《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故B、D两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君主制的阴影,故C项错误。
10.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发展,除了隔年的首脑互访,中俄定期会晤机制,还有……等多边场合,都将为两国元首会面提供大量机会。
“……”处可以是①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上海合作组织④华沙条约组织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关系。
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属于第三世界组织,俄国不属于该组织,①错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均有中俄两国参加,故②③正确;华沙条约组织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组织,21世纪的俄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④错误;故D项正确。
11.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是站在胡佛的肩膀上成功的,新政时期某些政策实质是胡佛政府时期的某种延续、深入和强化。
”以下胡佛采取的措施中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等提供贷款B.坚持金本位制C.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D.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胡佛坚持金本位制与罗斯福新政措施不符,故B项正确;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等提供贷款、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这几项措施均属于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与罗斯福新政类似做法,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2.图像也可以证史,以下关于下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真实再现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场景B.以艺术方式见证时代变迁的历史记录C.将浪漫主义绘画推向高峰的代表作品D.体现了鼓舞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主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自由引导人民》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油画作品之一,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该油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以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真实再现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场景表述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以艺术方式见证时代变迁的历史记录、将浪漫主义绘画推向高峰的代表作品、体现了鼓舞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主题与题干作品的内涵相符,故B、C、D三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2题13.达尔文进化论自创立以来,泽被中西,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尔文的革命是19世纪科学中的主要革命。
它摧毁了以人为宇宙中心的宇宙观,而且“在人的思想中引起了一场比自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得以再生以来任何其他科学的进步更伟大的变化”……达尔文进化论的巨大的革命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于超出科学之外的内容,产生于人们所说的并存的思想革命。
——科恩《科学中的革命》材料二《天演论》中的基本论点是:生物是进化的,进化的原因是“物竞”与“天择”,即所谓“以一物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这样“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这种生物界的自然进化规律可以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小之极于跂行倒生,大之放乎日星天地,隐之则神思智识之所以圣狂,显之则政俗文章之所以沿革,言其要道,皆可以一言以蔽之曰:天演而已!”——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材料三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