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植物引种驯化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5
1.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2.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3.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4.单倍体:是指由未受精配子发育而成的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
5.综合品种:是由异花授粉植物的若干个经济性状配合力良好、彼此相似的家系或自交系在隔离条件下随机交配组成的复杂群体。
6.单株选择法: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然后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好坏的方法。
7.诱变育种:利用人工诱发的遗传物质变异以育成新品种的途径称为诱变育种。
8.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9.一般配合力:又称普通配合力,指一个亲本品种或品系与其他品种(系)杂交所得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后代某一性状的平均表现。
10.特殊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形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11.远缘杂交:指分类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间的杂交,所以又叫分类学杂交。
12.轮回选择:即利用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生物体杂交后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亲本的表现,达到生产的要求。
13.自交不亲和性:是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14.雄性不育性:指两性花植物,雄性器官发生退化或丧失功能的现象。
15.内照射:是把某种放射性同位素引入被处理的植物体内进行内部照射。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指的是将野生种植物引入人工园林中进行驯化和栽培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保护药用野生植物资源、提高药用植物的生长效益、扩大植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都有重要作用。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历史可追溯到古时代。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与扩展。
为了获取更多的药用植物资源,人们开始将野生植物引入家庭园林或农业种植区域进行栽培,进而实现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引种驯化可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在自然环境下,野生药用植物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其生长条件和数量都很难得到保障。
但是如果将它们引种到人工园林中进行驯化和栽培,就能够在更加合适的环境下进行生长和繁殖,有效保护了药用植物资源,并促进了其可持续利用。
第二,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可以提高药用植物的生长效益。
药用植物在野外生长不仅会面临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
但是如果将它们引种到人工园林中,这些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通过科学管理和种植方式的调整,可以提高药用植物的生长效益,让药用植物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产出,同时减少生长周期和成本。
第三,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可以扩大植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目前,很多野生药用植物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疏于保护也会引起资源的匮乏。
如果将药用植物引入人工园林进行驯化和栽培,实际上就在扩大植物资源的利用范围,让资源的利用所受到的限制更小,而且更加持久。
尽管引种驯化可以让药用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但是它并非完美无缺的。
例如,在进行引种驯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药用植物的基因库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异和异质性。
因此,相关管理者在引种驯化前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管理方式和环境因素等问题,以确保引种驯化对于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果。
以上是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相关内容,引种驯化是一项值得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措施,对于保护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日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就是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植物变为家栽植物,使外地植物(包括国外药用植物)变为本地植物的过程。
也就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使植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一)引种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就是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植物变为家栽植物,使外地植物(包括国外药用植物)变为本地植物的过程。
也就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使植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野生药源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人工驯化培育,进行栽培生产。
如细辛、巴戟天、川贝母、金莲花、龙胆、冬虫夏草、秦艽、七叶一枝花和金荞麦等。
②药物生长年限较长,需要量大,必须有计划地栽培生产。
如山茱萸、黄连、五味子、厚朴等。
③野生药源虽有一定分布,但需要量大,不能满足供应的。
如射干、何首乌、桔梗、丹参等。
④野生药源尚多,但较分散,采集花费劳力多,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地进行人工栽培或半野生半家栽。
如甘草、麻黄、金钱草、半夏、薯蓣、沙棘等。
但对野生群丛也要加以保护。
⑤已引种成功的药用植物,需扩大繁殖,以满足药用。
如水飞蓟、颠茄、番红花、西洋参等。
⑥历来依靠进口之药材,亟待引种、栽培以逐步满足药用的需要。
如乳香、没药、血竭、胖大海等。
(二)引种驯化的步骤和方法1.引种的步骤(1)鉴定引种的种类中国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少种类存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情况。
就常用的四五百种中药而言,名称混乱的就有200种左右。
因此,在引种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对植物种类加以准确的鉴定。
(2)掌握引种所必需的资料首先要掌握药用植物原产地和拟引种地区自然条件资料,根据引种的药用植物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创造条件,使之适应于新的环境条件。
有些药用植物对外界要求不太严格,原产地和引种地区条件差别不大,引种驯化就比较容易。
不同气候带之间相互引种时,则需通过逐步驯化的方法,使之逐渐地适应新的环境。
(3)制定并实施引种计划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材料和引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制定引种计划。
第四章 引种驯化一、名词解释1.引种驯化:指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2.简单引种:是指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3.驯化引种:是指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二、问答题1.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是引种,即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不同点:(1)简单引种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驯化引种是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2)引种驯化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引入植物对引入地由不是适应到适应的一个过程,在时间上比简单引种要长些。
(3)简单引种一般引入接穗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而驯化引种必须采用种子(或实生苗)。
2.引种驯化对我国的园艺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1)丰富并改变了品种结构(2)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3.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1)引种材料的品种试验(2)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的观测(3)适生优良品种的选择(4)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与总结(5)引进材料的繁殖试验等成功标准: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通行的繁殖方法能正常繁殖,产品质量或经济价值没有降低。
1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植物的引种是指人类把植物转移到自然分布或当前范围以外的地方进行栽培;驯化是人们利用植物的变异性和适应性,通过选择是植物适应新的环境改变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并且能够以原有的繁殖进行正常繁殖的过程。
陈俊愉:植物的引种驯化或称为风土驯化,就是通过人类的培育,使野生的植物成为栽培的植物,使外地的植物变为本地的植物的措施和过程。
细分起来,引种时变野生为家生,使外地栽培成为本地栽培的手段;驯化则是指其整个过程而言。
驯化成功,笼统的说就是引种植物在新的植物区能完成由种子(播种)到种子(开花结果)的生理过程。
如果未能达到开花、结果阶段,就只能叫做“引种栽培”而不能叫做“引种成功”。
2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1)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
某些植物在当地没有分布但是十分重要,而且有可能驯化成功,如果成功地展开驯化工作,就可以增加该地的资源种类。
2)以良种替代劣种。
某些植物生长缓慢,有效成分低,或因病虫害危害严重及其他缺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差,通过引进优良种类即可克服上述不利因素。
3)扩大栽培范围,发展商品生产及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某些本来就有某种植物,但分布或栽培范围小,数量少,产量不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该植物属保护对象,因此,在其自然分布或栽培范围内,过大种植面积,实行集约化生产或推广种植。
这一范畴的引种工作包括A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B 孑遗植物和其他濒危植物的引种。
4)丰富园林植物种类。
引种驯化师迅速而有效地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创造新品种比起来,它所需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
5)发挥了植物的优良特性。
通过引种可以使某些种或品种在心的区域得到比原产地更好的发展,表现更为突出。
3西方从我国的引种1)花卉植物有月季、杜鹃2)美化绿化有珙桐(行道树)、榆树、豆梨、苏铁、银杏、白皮松、各种竹子3)果树有柑橘类、李子、猕猴桃4)其他经济作物有茶叶、大豆(美国是大豆的最大产区)4植物区系某一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的总称或某一时期地球上所有植物的总称。
第五章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第一节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和任务一、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是研究野生药用植物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变为家种,以及研究将药用植物引种到自然分布区以外新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
这门科学不同于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遗传学,也不同于一般的栽培学。
它是以这些学科的理论为依据,通过引种驯化,更合理有效地开发药用植物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服务。
根据植物引入新地区后出现的不同适应能力及采取的相应人为措施,植物引种可以分为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植物原分布区与引种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小,或其本身的适应性强,不需要特殊处理及选育过程,只要通过一定的栽培措施就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繁衍后代,即不改变植物原来的遗传性,就能适应新环境的引种就称为“简单引种",亦称"归化"。
而植物原分布区与引种地之间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或其本身的适应性弱,需要通过各种技术处理、定向选择和培育,使之适应新环境,叫“驯化引种”,或“驯化”,包括“风土驯化”、“气候驯化”等。
驯化引种强调以气候、土壤、生物等生态因子及人为对植物本性的改造作用使植物获得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引种是初级阶段,驯化是在引种基础上的深化和改造,两者统一在一个过程之中。
通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称为“引种驯化"。
总之,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指的是用野生或外地有较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来充实和丰富本地区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工作,它可以通过由野生变家种和由外地栽培变本地栽培两种办法来达到,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而利用和改造植物有机体的活动。
二、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首先,通过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丰富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
如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1948年从北美始于引种,1975年开始有计划大规模的引种工作;有称"植物青霉素"的穿心莲是从斯里兰卡引进的;价格昂贵的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是于1965年和1980年二度引种后在我国推广栽培的。
2015年1月防 护 林 科 技J a n .,2015第1期(总136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1(S u m N o .136)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1-0077-02收稿日期:2014-10-09作者简介:孙珊珊(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林学研究.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㊁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孙珊珊,朱新宇,刘焕婷(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 要 植物引种驯化既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手段之一㊂文章首先阐述了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和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在分析影响植物引种驯化因素的基础上对植物引种驯化的发展提出了展望㊂关键词 植物;引种驯化;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S 722.7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01.026 植物引种驯化既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园林绿化的一种重要手段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现有的城市绿化品种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㊂为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达到人与城市㊁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必须进一步加强植物引种驯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㊂文章对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㊁意义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㊂1 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不同研究学者对 植物引种驯化 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解读,如达尔文认为植物引种驯化是植物本身适应了新的环境条件和改变对生存条件要求的结果,选择则是人类驯化活动的基础[1];我国植物引种驯化研究专家程金水则把植物引种驯化认定为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2]㊂此外,陈俊愉㊁廖馥荪㊁刘胜祥等均对 植物引种驯化 的概念提出自己的解读[3-5]㊂从总体上看,虽然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和研究者对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解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对 植物引种驯化 是在人工干预下将野生植物发展为栽培植物,将其引种到新的环境下生产繁殖的本质基本认同㊂因此,有人简单地将 植物引种驯化 定义为,为了美化环境和满足社会需要,把外地的优良的植物品种引到新的地区,从而有效地扩大植物品种的种植范围[6]㊂笔者认为这一定义基本合理但需要进行简单的修正,即 植物的引种驯化是人们为满足某种需求,人工将外地的优良植物品种引入新的地区,从而有效地扩大植物品种的种植范围㊂从过程上来讲,植物的引种驯化可以分为 引种 和 驯化 2个阶段,其中引种是植物物种驯化的前提和基础,驯化是引种的目的和结果,二者相继相连,缺一不可㊂朱慧芬又将 引种 细分为 原义上的引种 和 归化 2个阶段,即植物引种驯化分为 原义上的引种 归化 驯化 3个阶段,其中 原义的引种 是指往新地区定向迁移植物, 归化 和 驯化都是植物对新环境条件的适应过程[7]㊂2 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人类最早的植物引种驯化活动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可以说植物引种驯化的历史就是农业发展的历史,植物的引种驯化使农业得以产生和发展[8]㊂例如,美国原本农作物种类贫乏,其现代化农业完全建立在植物引种驯化的基础上[9]㊂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意义有扩大植物的栽培范围和引种资源㊁改善地区植物品种㊁丰富地区生物多样性㊁改良作物基因发挥植物优良特性等等㊂3 影响植物引种驯化的因素有研究者认为影响植物选择的主要因子包括气候㊁土壤㊁地形等生态因子以及病虫害因子[10]㊂但笔者认为植物引种驯化能否成功,不仅要考虑土壤㊁气候等单一因素,而是要将整个生态环境作为整体来考虑,尽可能在新的条件下为植物提供近似原产地的条件,同时结合植物自身条件,在引入地的环境条件下对引入物种进行驯化㊂3.1 温度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植物引种驯化的重要因素㊂植物引种驯化过程中,不但要比较植物原产地和引入地的年平均温度㊁月平均气温等平均温度,也要注意两者最高温和最低温以及其持续时间的差别,特别是绝对低温,较绝对高温对植物的伤害更为显著[11],否则即使侥幸引种存活,也需要每年进行高额投入以保证引种植物安全越冬度夏,并非真正的引种成功㊂此外,季节的交替㊁无霜期的长短等都是温度因素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也容易造成引种失败,如引入地初春温度反复变化而引入植物不适宜这种温度特点就极易受到 倒春寒 的影响㊂3.2光照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光照的长短和光照的质量随纬度的变化而不同,而光照强度㊁光照时间长短和变化周期㊁光质等都对植物引种驯化成功产生重要影响㊂在植物引种过程中,特别是在南方植物引种到北方或是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的情况下,都必须针对不同纬度的植物的喜光特点和引入地的自然光照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引种的成功率㊂3.3湿度湿度对于植物引种驯化的影响体现在降水量和空气湿度2个方面㊂水分既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必要条件,植物原产地和引入地的降水量随着地理纬度的不同而存在的差异和引入地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情况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植物引种驯化成功与否㊂空气湿度是选择引种植物的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湿度因素㊂以我国沿海为例,沿海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在引种时要注意引种那些喜欢湿润的树木,不致使那些不耐湿的树种生长不良或多病害[12]㊂3.4土壤土壤是植物顺利生长发育的基础,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同时土壤本身具有的酸碱度等性状也深刻关系到植物的生长,某些植物对温度㊁光照㊁湿度等条件都有较为广谱的适应性,但对土壤的性质要求严格㊂因此在植物引种驯化过程中土壤也是影响成功的因素之一㊂3.5生物因子和病虫害在植物引种驯化后,由于生存环境改变,生物之间的寄生㊁共生以及其与花粉携带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从而影响引种植物在引入地的正常成活与生长[6,7]㊂引种驯化植物感染病虫害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引种后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原产地的病虫害大量繁衍㊁迅速蔓延;二是外来植物感染引入区的病虫害;三是外来的病虫害感染新引种的植物[13]㊂因此,在植物引种驯化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引种前的检验检疫和推广之前的栽培试验,以提高引种驯化的成功率㊂4展望伴随着我国科技事业整体的快速发展,我国植物引种驯化的步伐在近年来也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植物引种驯化成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㊂但是,作为植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研究至今仍显得比较零碎㊁不够系统,判断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尚不够明确[7],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以弥补不足之处并且达到更高的创新水平㊂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地区乡土植物引种驯化㊁国外植物的引种驯化㊁濒危珍稀植物引种驯化以及引种驯化植物病虫害等多角度㊁多领域的研究都将引领植物引种驯化的迅速发展㊂而在植物引种驯化自身得到蓬勃发展,也必将同时促进植物学㊁生命科学以及所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㊂参考文献:[1]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M].方宗熙,叶晓,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2]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陈俊愉.植物的引种驯化与栽培繁殖[J].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1966(2):1-6[4]廖馥荪.植物引种驯化理论研究概况[J].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1966(2):154-160[5]刘胜祥.植物资源学[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44-51[6]李海全.浅析园林植物引种驯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5):28-29[7]朱慧芬,张长芹,龚洵.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J].广西植物, 2013,23(1):52-60[8]盛诚桂.中国历代植物引种驯化梗概[J].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1985(4):85-92[9]盛诚桂.美国植物引种驯化工作的成就现状和发展动态[J].植物引种驯化集刊,1983(3):191-197[10]吴中伦.国外树种引种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1]李振蒙,李俊清.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30(4):47-50[12]胡建忠.国外优良草本植物在黄土高原引种的适应性与生态经济价值[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9 [13]马友信,贾明贵.国外引种植物检疫情况与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1997(2):34-3687防护林科技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