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一、认识面积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
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4、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5、常见物体的面积: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教室的面积:50平方米操场的面积:400平方米数学书的面积:450平方厘米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长×宽=面积边长×边长=面积周长(长+宽)×2=周长边长×4=周长边面积÷长=宽面积÷宽=长周长÷2 —长=宽周长÷2 —宽=长周长÷4=边长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3、当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m倍,宽扩大n倍,面积则扩大m×n倍。
4、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考点一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式(复习)考点练习1、填空题。
(1)至少需要()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能拼出一个大正方形。
(2)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2、判断题。
(1)一个长方形长40米,宽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2)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分米。
( )3、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形,长26厘米,是宽的2倍。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2)要用一根长2米的铁丝来折一个长30厘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框架后,这跟铁丝还剩多少厘米?剩下的铁丝够折一个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吗?(3)一根铁丝正好被围成了一个边长是34厘米的正方形。
将这跟铁丝重新围成一个长5分米的长方形,请你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吗?(4)用6个边长是2cm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摆法?请画出你摆放的长方形,并算出它们的周长。
(5)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40分米,如果长方形的长是12分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4、在下列方格纸中画出2个周长为14厘米的长方形,并标出长和宽。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考点二比较两个物体或平面图形认识面积及其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
(2)重叠法。
(3)同一物体度量法。
(4)数方格法。
考点练习1、下面三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2)(3)2、王君瑶小朋友和她同桌比谁的手掌大,可以用()法。
A.观察法B.重叠法C.数方格法3、实践题:晓晓和涵涵都说自己的书桌面大。
你知道她们应该怎样比较自己的书桌桌面的大小?请说出你的办法。
考点三常用的面积单位考点练习1、判断题。
(1)黑板的面积是4米。
()(2)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填上适合的单位符号。
①书桌面的长约是1();②教室的面积约为60();③数学课本的宽约为15();④一张邮票的面积约为6();⑤操场的面积约为2800();⑥一座灯塔高约为20();⑦小明的身高约为134();⑧喜羊羊绕操场跑了1000();⑨一张欢乐谷门票为170();⑩一枚1分的硬币约重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试题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我会填(24分)1.一个长方形相框的长是12厘米,宽是9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根绳子长24分米,用它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用四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4.一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是104平方厘米,宽是8厘米,长是()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篮球场的面积约为420()。
(2)旗杆大约高10()。
(3)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6()。
(4)长江全长大约是6300()。
(5)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6.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28平方米=()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00分米=()米=()厘米7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7.在长5 dm、宽2 dm的长方形中,一共可以摆()个边长为1 cm的小正方形。
8.用一根长20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cm,面积是()cm2;若改围成一个长是8 cm的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宽是()cm,面积是()cm2。
二、我是小法官(10分)1.正方形的边长增加8米,它的面积就增加64平方米。
()2.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面积扩大到原来的6倍。
()3.两个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4.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5.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米,则它的面积是4平方米。
()三、我会选(12分)1.用2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它们的()一定相等。
A.长B.周长C.面积2.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比,()。
A.同样大B.长方形的大C.正方形的大3.一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20()。
A.平方米B.平方分米C.平方厘米4.把一本教科书放在课桌上,求教科书占桌面的大小,就是求教科书封面或封底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数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分数时,可能会有以下困难:1. 理解分数的含义;2. 分数的比较;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困难,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数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分数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4.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分数。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数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来表示蛋糕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引入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分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分数的含义。
2022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面积教材第58~60页内容。
1.感受物体表面有大小之分,掌握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意识到面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比较两个封闭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方格纸,图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下图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1.观察主题图。
老师出示教室的一角场景图,这幅图中所画的场景你们熟悉吗?都有哪些物体?老师提问:看看黑板面和课本封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哪一个面比较小。
(指名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解:黑板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老师:摸摸课桌面和椅子面,比比哪一个面积比较大,哪一个面积比较小。
学生活动,得出结论。
(桌面的面积比较大,椅子面的面积比较小)老师提问:你能指出一些物体的面,并比较它们的面积吗?学生自由发言。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老师提问:怎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1)老师出示两个大小悬殊的平面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能看出左边的长方形面积大,右边的长方形面积小。
(2)老师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平面图形。
老师提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那么,到底谁的面积大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学生动手尝试。
学生汇报:①看不出哪一个面积大。
②重叠在一起也比不出来。
老师:你能通过数方格比较大小吗?学生:左边的长方形有16格,右边的长方形有15格,左边长方形面积大。
3.试一试。
(1)比较下图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结果:两个图形面积相等)(2)每人画两个平面图形,并与同桌比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回忆比较两物体面积的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
2.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课时教学备课第1课时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认识面积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教学目标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课型新授程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设计一、谈话引入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6)分小组讨论。
第六单元测试一、细心读题,谨慎填写.1.5平方米=________平方分米17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厘米1600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米12米=________分米=________厘米2.在横线上填合适的单位名称.(1)我们一个指甲盖的面积约是1________,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________.(2)一块正方形桌布边长是12________,周长是48________,面积是144________.(3)数学练习本长25________,宽18________,面积是450________.(4)王小刚家的客厅地面长6________,宽5________,面积是30________.3.在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中,一共可以摆________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4.小明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板量课桌面的面积,沿着长要摆6个,沿着宽要摆4个,课桌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5.用3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分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6.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长8米、宽6米,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7.在横线上填“>”、“<”或“=”.100平方厘米________10平方分米1平方米________90平方分米200平方厘米________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________9平方米8.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600平方米,宽是20米,它的长是________米.9.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如果长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________平方厘米.10.一张边长为12分米的正方形纸板,最多可以剪成________个边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形.11.用两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或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米.()3.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4.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能分成100个.()5.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A.长2⨯+宽2⨯B.(长+宽)2⨯C.长⨯宽2.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A.相等B.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3.一本书的封面大约是3().A.平方厘米B.平方分米C.平方米4.用52平方分米的布做500平方厘米的手帕,最多可以做().A.11块B.1块也不够C.10块5.下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A.周长和面积都相等B.周长和面积都不等C.周长相等,面积不等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1平方米和1米相比,1平方米大一些B.用同一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一些C.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7.用一根长2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A.25米B.20平方米C.25平方米8.有三块铁皮,面积分别是9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和900平方分米.()的铁皮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A.9平方分米B.90平方分米C.900平方分米9.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A.2B.4C.8四、认真细致,踏实计算.1.直接写得数.4008÷=3070⨯=4120+=4806÷=60030÷=5050⨯=6130-=7209÷=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五、填表.长宽面积周长长方形15cm4cm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0cm________60m正方形________________16m 边长8cm________________六、动手实践,操作应用.1.画一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2.图中心形的面积大约是()平方厘米.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玲玲用面积是4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量一本画册的封面,沿着长边一排摆了6张,沿着宽边一排摆了4张,正好摆满.画册封面的面积是多少?2.在一面长18米、高14米的长方形墙上做广告.每平方米需要4元钱,做这个墙体广告一共需要多少钱?3.一幅油画的长是15分米,宽是11分米,要给它做个画框再配上玻璃.需要多长的画框?需要多大的玻璃?4.有一块正方形苗圃,一面靠墙,其他三面围竹篱笆.竹篱笆长18米,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5.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里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7.附加题.用18个面积是1cm²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cm.(1)长是()cm,宽是()cm,周长是()cm.面积是()2cm.(2)长是()cm,宽是()cm,周长是()cm,面积是()2cm.(3)长是()cm,宽是()cm,周长是()cm,面积是()2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面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积单位》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面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大小,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大小,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能够灵活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面积单位模型、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面积单位卡片、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桌面积是2平方米,小华的书桌面积是1平方米,请问小明和小华的书桌哪个大?”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面积单位的模型和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并引导学生说出面积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面积单位卡片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面积单位卡片进行实际的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6课《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6课《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面积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和初步的面积单位换算,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2.学生能够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动画示例。
2.练习题:不同面积单位的换算题目。
3.小组合作工具:卡片、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概念,如:“一块地的面积是200平方米,请问这块地换算成平方厘米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件,讲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以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为例,展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通过动画示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如:“3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20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进率进行换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练习,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换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还有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理解。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Suzhou Industrial Park Hanlin Primary School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第6 单元练习卷The Second Term of 2015-2016 -- Math Test of Unit 6 for Grade _3_
班级(Class) 姓名(Name) 学号(Number) 成绩(Mark) 2016.05 同学们,答卷时请认真书写,做到字体规范、点画爽朗、结构平正、卷面整洁!一、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1×40= 40×60= 30+190= 880÷5= 840÷7=
80÷5= 56÷4= 102×8= 35×35= 280-80÷4= 2.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560-420)÷7180÷20×3 360÷(34+26)
二、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2.24时计时法: 15:00 ()
普通计时法:()晚上7时
3.每年都有()个季度,每个季度都有()个月。
第()季度的天数一定是91天。
4. 2100年 1994年 2012年 1949年 1968年
在上面的年份中,闰年的有(),平年的有()。
5.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到()年()月()日是中国共产
党成立100周年。
6.佳佳的生日是元旦的前两天,她的生日是()月()日。
7.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长是8米,宽是()米,周长是()。
8.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9.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10.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书桌面的长约是70();②教室的面积约为60();
③数学课本的宽约为15();④一张邮票的面积约为6();
⑤操场的面积约为2800();⑥一座灯塔高约20()。
11.6米=()分米 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三、判断。
1.黑板的面积是4米。
()2.一个长方形长40米,宽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3.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无论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
()4.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四、选择题。
1.铁丝的长度是()。
A.1千克 B.1米 C.1平方米
2.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A.相等 B.不相等 C.不一定相等
3. 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是()。
A、不相等
B、相等
C、不一定相等
4.20平方米是()计算的结果。
A.长度 B.面积 C.重量
5.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扩大2倍,面积就扩大()倍。
A.2 B.4 C.8
五、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单位:厘米)
六、按要求画图。
(下面每个小格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1.面积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周长为8厘米的长方形。
七、解决实际问题。
1. 4个工人一个星期一共安装140台空调,平均每人每天安装多少台?(周末不休息)
2.右图是“开心快餐店”的营业时间表。
(1)快餐店下半段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快餐店全天的营业时间是多少?
有多长?
4.一块面积为9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玻璃,宽5分米,长是多少分米?周长多少分米?
5.一张长为12厘米,宽为8厘米的相片,这张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想给这张相片围上花边,请问这花边有多长?
6.在一张长15cm,宽10cm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下图是一块正方形土地的平面图,中间是花园,四周是草坪。
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
完成了所有挑战,再回头看看,书写是否整洁规范?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