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与实例分析共139页
- 格式:ppt
- 大小:15.95 MB
- 文档页数:139
处方点评分析及结论
一、点评:
1、该处方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开具中成药未写中医诊断证型。
2、该处方为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不适宜缘故为联用了两种含有相同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份的中成药。
二、分析:
1、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开具中成药处方应当注明中医诊断证型。
2、腰痛宁胶囊与通络开痹片二者成份中均有马钱子粉,马钱子要紧含有马钱子碱和番木鳖碱等多种生物碱,番木鳖碱,马钱子碱均具毒性,过量易致中毒,故应严格操纵剂量。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那么》中规定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那么及增效减毒原那么;功能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中成药原那么上不宜叠加利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份的药物应幸免重复利用。
三、结论:
1、该处方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2、腰痛宁胶囊与通络开痹片均含有马钱子成份,二者联用属于联合用药不适宜。
处方点评人:
干与:
医师签字:。
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处方点评制度作为重要的医疗监管措施,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在医生开出处方后,由医院或者相关部门对处方进行审核和点评,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然而,当前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点评人员素质不高处方点评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但目前我国点评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存在一些点评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点评结果不准确、不科学,甚至存在误判的情况。
二、点评标准不统一由于各地医院和相关部门在制定处方点评标准时存在差异,导致点评结果存在不一致性,难以形成统一的点评标准和规范。
三、点评结果反馈不及时处方点评结果反馈及时性不足,有时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点评结果,这给医生开处方和患者用药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改:一、加强点评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针对点评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对点评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确保点评结果准确、科学。
二、制定统一的点评标准和规范为了解决点评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制定统一的点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医院和相关部门在点评时遵循同一标准,形成统一的点评结果。
三、优化点评反馈机制为了解决点评结果反馈不及时的问题,我们可以优化点评反馈机制,建立快速反馈和纠错机制,确保点评结果能够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误解。
总之,处方点评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合理性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加强对该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点评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统一的点评标准和规范,优化点评反馈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合理的用药服务。
处方点评讨论
经上次院周会后,我科随机抽取了部分纸质处方进行了处方点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临床诊断不规范的情况比较多,例如外伤证,诊断名称不科学、诊断与用药不符,还出现了眼科开出呼吸科处方的问题;
2.存在无特殊情况下药品开具超7天量的问题;
3.医生未图方便,电子处方上第二类精神药品与普通药开在一起;
4.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定,比如联合用药超过三种、抗菌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等;
5.适应症不适宜的,例如硝酸甘油治疗头痛;
6.用法用量不适宜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用量为零、有用量无用法、口服液用量过大,还有滴眼液、滴鼻液用量最好注明几滴;
7.无适应症用药的情况,比如诊断为支气管炎却出现;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背景信息我所在的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提供多个科室的门诊服务,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作为门诊医生,我们需要开具处方,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在门诊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以确保处方合理、规范。
问题描述然而,在门诊处方点评的过程中,我院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1. 处方用药不规范在点评处方时,我们发现一些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规范。
考虑到个体差异等因素,每个患者的处方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
然而,一些处方中出现了不合理的药物搭配,或者是选择了不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
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甚至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2. 处方开药数量过多除了药物选择不当外,一些处方还出现了开药数量过多的情况。
一方面,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过量、过长地服用药物也可能导致身体问题,例如对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处方开药数量过多。
3. 处方关键信息缺失不少医生在处方中缺少一些关键信息,例如药品用法用量、药品品牌等。
这样会给药房人员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
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必须确保关键信息齐全且准确。
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医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选择合适的药品;另一方面,医生也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开药量多一些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此外,医生还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压力的影响,例如医保政策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医生开具处方的行为。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医学素养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医生的医学素养。
医院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医生的药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让医生了解更多的药物信息,提高开药的水平。
2. 严格控制用药数量其次,我们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数量。
通过医疗信息化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监控医生开药的情况,并及时对处方进行点评,以避免过度用药的情况发生。
处方点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实行以来,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依赖经验、标准不统一、点评环节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将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国处方点评过于依赖经验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当前,处方点评多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而这种经验往往是个体化的、无法量化的。
因此,有必要引入规范的临床指南,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大样本的数据支持,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
其次,我国处方点评标准不统一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医院和医生可能针对同一病症采取不同的处方策略,导致处方点评结果不一致。
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处方点评标准,确保点评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此外,当前的处方点评环节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例如,处方点评的时间过长,导致患者用药延误;部分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点评机构,使得点评工作分散在各个科室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医院管理,建立专门的处方点评机构,统一管理和指导点评工作;二是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点评的效率和准确性;三是加强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处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另外,我国处方点评制度的推行还面临一些其他的问题。
首先,由于医生的处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医院的药品利益、医药代表的推销等,因此,对医生的处方行为进行监管和考核是一个难题。
对此,可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同时,加强对医药企业的监管,防止其通过不正当手段影响医生的处方行为。
其次,目前我国的处方点评往往只关注药物的选择和配伍,对于剂量、用法等方面的点评相对较少。
因此,需要在点评中更注重药物的使用规范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在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完善处方点评标准、改进点评环节等方面的工作。
处方点评总结2019年,XXX按照卫生部的规范要求,对处方点评和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进行了重要调整和加强。
医院班子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医院处方点评小组”,共召开了9次会议。
在2019年1-11月期间,共抽查了1885张处方,其中不合格的有81张,处方合格率为95.9%。
每月对门诊处方和病例进行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和病例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以下是我院2019年1-11月份处方点评及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一、不规范处方(31张)1.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应使用规范的通用名。
2.处方前记填写不完整,存在缺项,例如无“临床诊断”等。
(5张)3.临床诊断不全。
例如临床诊断为“药流”却开具“头孢呋辛”,临床诊断为“拆线”却开具“罗红霉素”等等。
慢性胃炎开两种厂家的奥美拉唑,脚气病开达克宁,坐骨神经痛开青霉素静脉点滴。
(19张)4.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
二、不适宜处方(48张)1.重复用药,例如临床诊断为“上感急性扁桃体炎”却开具“阿奇霉素”和“依替米星”,临床诊断为“酒精中毒”却开具“参麦注”(5张)。
2.溶媒选用不适宜,溶媒与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3.中西药混用,中成药注射液里加氯化钾会影响溶解度,不溶性微粒呈几何级数增加,甚至能导致沉淀,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应杜绝中西药注射剂混用,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4.无配伍禁忌和不良相互作用。
5.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24张)1)超计量使用。
2)联合应用不合理,例如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却开具“头孢克污”和“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临床诊断为“痛风”却开具“青霉素注”等。
(9张)3)给药频率不合理,例如“左氧氟沙星注”一日二次给药等。
(5张)通过处方点评工作,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药品用法用量的合理性以及联合用药中的重复给药和配伍禁忌方面。
门诊处方点评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门诊处方点评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处方书写和患者用药情况,分析处方点评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处方点评效果。
方法随机抽查门诊处方1200 张进行分析。
结果处方问题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超常处方等现象。
处方点评内容存在局限性,效果受参与者和行政因素的影响。
结论针对处方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以及处方点评存在的问题,医院应加强处方管理,相关人员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意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
关键词:门诊;处方点评;问题处方点评是了解门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药师应当对处方适宜性进行审核、登记并通报不合理用药后给予干预。
我院建立了门诊处方点评制度,由专人每月抽取门诊处方,按处方点评工作表各项逐一填写,再对各项基本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
本文首先总结了医院开具的处方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
另外,对处方点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每月随机抽查急门诊处方100张,时间2012年3月~2013年2月共1200张。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及说明书等规定所要求的内容,对抽查处方进行逐一审查,进行分析。
2 结果抽查处方1200张,合格处方1078张,合格率89.8%,不合格处方122张,不合格率10.2%;用药品种总数2946种,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46种,平均每张金额37.97元,基药使用率90.2%,通用名使用率99.6%,抗菌药使用率51.9%,注射剂使用率54.3%。
3 讨论3.1抽查处方1200张,合理处方百分率89.8%,不合理处方122张,占所查处方的10.2%。
在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共106张,占不合理处方的86.89%;不适宜处方1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0.66%,超常处方仅占2.50%。
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在此过程中,处方点评制度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并完善其整改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1.处方质量不高,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使得患者健康受到威胁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2.处方点评的流程存在繁琐、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等问题,导致难以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整改。
3.缺乏标准化的点评标准,导致点评不具有可比性,从而难以对医生的处方进行严格的评估。
4.医院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处方点评缺乏有效制约,行政干预过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
5.缺乏协同机制,处方点评的相关部门、机构之间缺乏协调,不同的部门间存在信息不同步、政策不协调等问题。
二、整改措施1.建立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点评机制,提高处方点评的质量和能力,规范医疗行为,让合理用药成为患者和医生的共同目标。
2.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处方点评人员的培训,让评价标准始终遵守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促进点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医院内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考核等体系,规范医疗人员的职业行为,培养医生的专业素养。
4.建立公正公平、高效便捷的投诉机制,为患者提供一个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让患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5.实行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处方上下游的信息共享,让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及时、快速地获取处方质量的信息,提升处方点评的效率。
结尾:完善我国处方点评制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各个方面的改进,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制的完善,以及各个部门共同努力,相信我国处方点评制度一定会向着越来越规范、更加严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