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52.00 KB
- 文档页数:8
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在描述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其)是对秦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一种反动,是先秦贵族政治残余的回光反照。
”该制度是( )A.周朝分封制B.汉代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唐朝三省六部制2北魏至唐代前期持续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最终失败。
中唐以后统治阶级没有再进行类似的土地制度调整。
这种现象说明( )A中后唐土地兼并现象已明显减少B土地制度的重大调整须因时而变C封建社会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D封建统治者都注意抑制土地兼并3.“汉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御史大夫,我们也可说,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此段材料意在说明唐朝时( )A.分权制衡局面已经形成B.三省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c.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化D.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4.下面两幅图摘选自元代某主题人物的连环画册。
图片反映出主人公的家乡“乌泥泾”( )A.副业商品化的发展B.人民生活的富足C.经济封闭性被打破D.丝织技术的进步5.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
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沦”,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有失偏颇。
这一现象客观反映出(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B.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D.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6.伴随着商埠的发展,“一位有远见的海关税务司……把他的马厩附近的一小段中国道路铺上了碎石子。
……之后还不到25年,天津就拥有了数英里的一流碎石路,在这些道路上,汽车正在愉快地奔驰着。
”从材料中,最能感受到( )A.近代天津陆路交通发展的落后B.西方人修路意在开天津为商埠C.天津开埠对其交通发展的影响D当时国人要求发展交通的诉求7.日本教科书就甲午战争曾这样写道:“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战局一直朝着日方绝对优势的方向推进。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本卷共两大题,2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内。
)1.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所示两图,结合《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所论述,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你认为其主要目的是()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崛起于西部的周举兵伐商,占领朝歌(今河南淇县),商王朝灭亡,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下粉碎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材料中“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就是为了加强东部的统治,故A项正确;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才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与“周初”的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客观影响而非“其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说明是东部而非“四周”,故D项错误。
【答案】A2.据记载:“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
”材料说明了()A.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B.军机处由内阁演变而来C.雍正时期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D.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3.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2016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考生知:1.本卷分100 分,考90 分。
2.答前,在答卷指定地区填写学校、班、姓名、号、座位号及准考号并填涂相数字。
3.全部答案必写在答卷上,写在卷上无效。
4.考束后,只要上交答卷。
一、(本大共30 小,每小 2 分,共 60 分。
每小列出的四个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目要求的,不、多、均不得分)1.《史·河渠》里: 武帝“ 卒万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山下。
岸善崩,乃井,深者四十丈。
常常井,井下相通行水⋯⋯至山岭十里。
” 此解正确的选项是A.国渠开成功 B .西期已造了“井渠”C .体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D.四川地区成千里沃野造了条件2.古之路是一条则化之路、商之路、友之路。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之路上大批古代的迹、物。
以下物中, 可能出在代的是A.葛布、曲犁B.玉米种子、水排C.物、金D.、定窑孩儿枕3.一学者在及中国古代思想展史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程,封建治找到了理想的意形。
” 一“开启”始于A.春秋国B.西C.宋朝D.明清4.初唐一法家,尤善正,独成一体,开柳先河,名誉大到当方的少量民族都知道,这人最有可能是A.王羲之B.素C.旭D.欧阳5.史学家旭麓在《漫的封建社会》中写到:“封建社会的期性⋯⋯可以:代代相承,化微。
但是,在明清之,中国社会一度出比明的迹象。
”以下思想中属于资猜中所的“ 迹象”的是A.“民,社稷次之,君”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其一”6. 1 所示的状况,最早出在A. 19世 40 年月B. 19世 60 年月C. 19世 90 年月1 D. 20世初7.1897 年中山与日本友人崎寅藏的中:“余以人群自治政治之极,故于政治之精神,共和主。
夫共和主平局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任者也。
” 切合中山今后提出的A .民族主B.民主C.民生主D.民本主8.20 世早期,中国有一人信心地宣称:“ 看未来的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五四运期他写了A.《布什主的利》B.《庶民的利》C.《狂人日》D.《我的克思主》9.依据国内学者算,中国工增率在1912 年到 1920年达到13.4%,切合一期中国工展状况的是A.天津、青、武成新的中心 B .第一大工是面粉,第二大是C.重工超了外国本D.形成了独立圆满的工系统10.近代中国某政党在某次会中提出自己的斗目是:“(1)除掉内争,打倒,建国内和平;( 2)颠覆国帝国主迫,达到中民族圆满独立;(3)一中国⋯⋯真切民主共和国”。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历史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一全册。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生不有命在天”一语,见载于《尚书·西伯戡黎》,此语乃殷大臣祖伊深感周邦对殷王朝已构成巨大威胁而奔告于纣时,纣对祖伊说的话。
它反映出殷商时期A.天子成为君主称号 B.存在君权神授观念C.纣王权威受到质疑 D.萌发天人感应学说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加强对岭南地区管理的情况。
据此可知,该时期A.地方上开始设置郡县 B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C.地方长官实行世袭制 D.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3.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
这反映了唐太宗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4.在清代,科道官分工对在京各衙门的政务进行稽察,除军机处和十五道本身无人监察外,其他各衙门均受稽察。
据此可知,清代科道官拥有A.行政监察权 B.建议国事权C.辩明诉讼权 D.官吏考核权5.有的学者认为,“罗马国家与法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一方暴力无条件地强加于对方的命令。
”这突出反映在A.智者学派的形成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颁布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完成 D.苏格拉底服从法庭判决被处死6.英国学者斯宾塞称}义会主权为“伟大的政治神话”,他明确指出:”过去,自由主义的功能在于对国王的皇权加以限制。
今后,自由主义的功能将是对议会的权力加以限制。
”英国出现这一情状是在A.英国两党政治形成后 B.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后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后7.有学者评价说:“它给世人的启示是,拼搏进取的精神结合民主法治的信仰,可以推动一个新生民族从孱微易折变得坚不可摧。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全集I={0,1,2,3},集合A={1,2},B={2,3},则A ∪(C I B )=( ) A 、 {1} B 、 {2,3} C 、 {0,1,2} D 、 {0,2,3} 【答案】C考点:集合的运算。
2.“ϕπ="是“曲线()sin 2y x ϕ=+过坐标原点”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当曲线()sin 2y x ϕ=+过原点时,则有()sin 200ϕ⨯+=即sin 0ϕ=,(),k k Z ϕπ∴=∈.所以“ϕπ=”是“曲线()sin 2y x ϕ=+过坐标原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A 正确。
考点:1充分必要条件;2三角函数值。
3。
函数12()log |1|f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1()(0)(3)2f f f -<<B 、 1(0)()(3)2f f f <-< C 、 1(3)()(0)2f f f <-< D 、1(3)(0)()2f f f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213log 22f ⎛⎫-= ⎪⎝⎭,11122231log 2log log102-=<<=,1102f ⎛⎫∴-<-< ⎪⎝⎭;()120log 10f ==;()123log 21f ==-,所以C 正确.考点:1对数的计算;2对数的单调性。
4。
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 ①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②若命题2000:,10p x R x x ∃∈-+≤,则2:,10p x R x x ⌝∀∈-+>; ③在ABC ∆中“060A ∠= ”是“1cos 2A =”的充要条件; ④若向量,a b 满足0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古代)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浙江省瑞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
”这一举措()A。
加强北部边防B.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巩固国防的措施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可知加强的是北方的边防,所以A正确。
【答案】A2。
(2016·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更新,以下描述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法令出一”取代“分土建邦"C.流官任期取代世卿世禄D.“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图1是分封制,图2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符合材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符合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变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符合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是夏朝建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
(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第Ⅰ卷每小题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①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②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
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
”这说明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可表明其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排除;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B项错误;“《明太祖实录》”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C项错误;由“代户帖原件”等信息可表明其是实物史料,且符合朱元璋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D项正确。
2010-2023历年浙江省瑞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下列关于其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2.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C.是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突破的关键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3.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B.宰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C.德意志帝国属于君主专制政体D.宰相对皇帝负责,皇帝对议会负责4.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此材料它突出地反映了(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③由于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④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一对西方夫妇圣诞节专程钻进云南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
绝密★启用前【学易大联考】2016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外在的制度、牧师乃至教皇来得救——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与此类似。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B.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C.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D.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3.张学锋在《六朝建康城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一书中指出:“无视各种文献的传承关系,不仔细分析各种文献(尤其是后出文献)的致误原因,即不重视史料批判,按需所取,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会违背事实……推而广之,所有的历史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
”据此张学锋强调的主旨是()A.历史研究应重视分析各种文献的史料价值B.史料批判的关键环节是剖析后出文献C.史料批判即是掌握各种文献间的传承关系D.主观臆断是获取史料价值的致命弱点14.“大宗维翰,宗子维城,各级‘小宗’结合在周王的周围,对周王无限的崇敬,即‘敬宗’;其他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核心,表示‘敬祖’和‘敬宗’,据此对“敬祖”和“敬宗”的理解正确的是()A.族权与政权合一 B.维护了宗法制度C.嫡长子继承制度 D.完善了奴隶制度15.水利为中国特有名词,《史记·河渠书》中已明确提出“水利”一词:“用事者争言水利”。
2016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
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
”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A.郑国渠开凿成功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2.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
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A.葛布、曲辕犁B.玉米种子、水排C.绒类织物、罗马金币D.丝绸、定窑孩儿枕3.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这一“开启”始于A.春秋战国B.西汉C.宋代D.明清4.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当时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此人最有可能是A.王羲之B.怀素C.张旭D.欧阳询5.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到:“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6.图1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7.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图1 谈话中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
2015学年第1学期第1次四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 )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图7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
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
“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这一变化说明了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
”这一举措()A. 加强北部边防 B.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5.《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容易埋没人才C.选官局限在士族、庶族范围内 D.选官任人唯亲“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
……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
”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中日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C.伪满洲国建立 D.苏联对日宣战7.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关于八七会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可能有“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中心问题”这一内容C.决定发动南昌起义D.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8.下表摘编自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A.发动“文化大革命” B.红军长征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D.筹建新中国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见下表。
关于下列四个阶段增长原因表述错误的()A.①阶段数目增加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②阶段数目增加得益于中国重返联合国C.③阶段数目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改善D.④阶段数目增加得益于不结盟政策有学者认为,比较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
以下制度最符合这位学者观点的是A.秦代郡县制 B.清代密折制 C.雅典城邦制 D.美国联邦制图6 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图614.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5.有同学在学习了《罗马人的法律》后,整理了一份学习笔记。
其中错误的有()①按产生先后排序是“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②《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体现了平民的作用③随着对外扩张,外邦人自动获得了公民权,万民法体系形成④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分权制衡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
下列国家权力机构在政治实践中,制衡效果相对最弱的()英国的内阁与下院 B.美国的总统与国会C.法国的总统和参议院D.德国的皇帝和帝国议会17.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向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①②B.②③④ C.③④ D. ①②③“1947年4月以来,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困难,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
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针对这种情况情A. 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纷繁复杂。
下列各组关键词对其概括比较合理的是A.冷战、第三世界的崛起、走向多极化B.两极格局、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一超多强C.两种制度、紧张与和平、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D.社会主义革命、殖民体系瓦解、和平与发展20.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关于右图所示灌溉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耧车,出现在汉代B.它适合于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C.隋唐五代的文献中可能记载它的制造方法D.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闽广多种木绵(棉花),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然。
”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22.古代都会因商业繁盛而兴起,下列描述比较符合右图的是( ) A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B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 .“十万烟火”“富甲一方”清代《盛世滋生图》中苏州怀胥桥商市 23.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海禁加剧了寇患B .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C .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D .应当重新评估抗倭斗争的必要性 24.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 A .“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 .“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 .“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5.江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与右图四处地址有关的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A .A 处文化遗存证明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B .唐代B 处盛产白瓷,制作精美C .陈启源海外归来在C 处创办继昌隆缫丝厂D .荣氏兄弟在D 处创办了大生纱厂26.《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 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 .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C .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 .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27.图11反映的是1949~1990年间我国 ( ) A .粮食生产基本状况B .钢铁生产基本状况C .人民公社入社人数基本状况D .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基本状况图1128.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A ·B ·C ··D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历次三中全会内容的是()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C.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29.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30.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文学作品《城南旧事》,曾被评为宣威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
下列情景属于“城南旧事”的是()A. 四合院里的生活起居B. 东交民巷胡同里玩耍的儿时情趣C.剪辫成为新潮女性的追求D.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游行示威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
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
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善19世纪中叶两党制形成19世纪晚期内阁权利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为避免“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