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1(粤教版必修4).doc
- 格式:doc
- 大小:666.60 KB
- 文档页数:13
4.18晏子治东阿学案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敝撤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D.委.之百姓委:任命解析:D项,“委”的意思是“分给”。
答案:D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徒行见.公曰B.令国致乐不已.狗马室妾,不已.厚乎C.公驱,及之.康内愿夫子之.幸存寡人D.晏子乃.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解析:A项,被/拜见;B项,停止/过分;C项,代晏子/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均为“才”。
第18课晏子治东阿本课话题——信任一、从课本中积累“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这是一个君王对大臣的信任。
生活中,要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沟通你我的心灵。
二、从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信任是水,滋润人干枯的心灵;信任是火,燃起人奋进的激情;信任是锦上添花,成功路上伴人前行;信任是雪中送炭,遇到困难时助人一臂之力。
信任好比一扇窗,偶尔射进几方斜斜的太阳,就会让你看到光明。
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信任,而别人也需要你的信任。
三、从历史中积累商鞅变法之初,发觉秦国人对政府法令总是不信而阳奉阴违,于是在城门外放了一根木头,贴出告示,凡能将此木头搬至另一指定地点者重赏,人民对如此轻的功劳却有如此重大的奖赏多表不信,所以没人敢于出头,直到一个莽夫受不住利诱而搬动木头,商鞅也果然依令给予重赏,秦国人才相信政府令出必行,商鞅也因此顺利推动变法。
一、作者简介西汉文学家——刘向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编辑改写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故事的著作,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注疏和校阅古书的“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流传至今的著作有《说苑》《新序》等。
二、背景回放汉宣帝以后的元帝、成帝统治时期,政权落到了外戚和宦官的手里,作为宗室的刘向很为这一局面焦虑,意欲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借鉴来警醒皇帝,《晏子治东阿》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完成的。
三、相关知识《说苑》《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其中很多篇章类似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小影响。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有大量富含哲理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体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备课资料晏式转型《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记载了一段晏子改规则的故事。
晏子(名婴,卒于公元前500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贤臣,年龄大概相当于孔子的父辈。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为后世建立种种基本规则的所谓轴心时代,他的故事也蕴涵了这类规则问题。
故事说,齐景公派晏子去东阿当领导,在晏子领导东阿的第三年,齐景公把他召回来训斥了一顿。
齐景公说:“我还以为你挺有本事呢,派你去治理东阿。
现在你竟把东阿给我搞乱了。
你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吧,寡人要狠狠处理你。
”晏子的态度极好,立刻表示改正,他说:“请允许我改弦更张,换一个办法治理东阿。
如果三年治理不好,我情愿以死谢罪。
”齐景公同意了。
[第二年,在晏子上来汇报税收工作的时候,齐景公迎上前去,祝贺道:“好极了!你治理东阿很有成绩嘛!”晏子回答说:“从前我治理东阿,后门全部关死,贿赂根本就没有。
池塘里的鱼都造福穷人了。
那时候老百姓没有挨饿的,而您反而要治我的罪。
后来我治理东阿,大走后门,大行贿赂,加重老百姓的税赋,搜刮来的财富不入国库,都孝敬您左右的人了。
池塘里的鱼,也都入于权贵之家。
现在东阿的老百姓有一半在挨饿,您反而迎上来祝贺我。
我这人傻,治理不了东阿。
请您准许我退休,给贤能的人让位。
”说着连连磕头,请求退职还乡。
齐景公听了,从座位上走下来道歉说:“请你一定勉力治理东阿。
东阿是你的东阿,我不再干涉了。
”分析这个故事,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三个要点。
第一,晏子初期不媚上不欺下,实行了一套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第二,晏子后期欺下媚上,实行了一套竭泽而渔的政策,这是只做不说的潜规则;第三,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顶不住巨大的压力,被迫向潜规则转变。
这三个要点构成了一个堪称经典的制度变迁模型。
读读中国历史,这类制度变迁总是在人们的眼前晃来晃去,似乎生怕大家不认识它。
为了识别方便,我们干脆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晏氏转型。
在晏氏转型的前型中,老百姓也要纳税,但是还不至于被剥夺到挨饿的程度。
18晏子治东阿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晏婴,字平仲,名婴,谥号平,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死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
继父亲晏弱(桓子)为齐国大夫,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名显于诸侯,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又一个著名国相。
文中写道,齐景公初期,晏子不媚上不欺下,实行了一套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但却遭到了齐景公的斥责;晏子后期欺下媚上,实行了一套竭泽而渔的政策,汇报工作时,齐景公大加赞赏。
由此可见晏子实际做得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齐景公的耳目如何评价。
基础梳理一、字音识记数.之曰(shǔ)陂.池(bēi)无复与.(yù二、重要词语1.通假字属托不行(“属”通“嘱”)并曾赋敛(“曾”通“增”)仓库少内(“内”通“纳”)再拜便辟(“辟”通“避”)2.一词多义谢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挥手谢公卿(辞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告诫)3.词类活用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而君反以罪臣(罪,名词活用为动词,怪罪)以利贫民(利,使动用法,使……受利)4.文言虚词之景公许之(代词,他)臣请死之(代词,此)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助词,取消主谓间的独立性)陂池之鱼(助词,的)而景公召而数之曰(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表示因果关系,因而)今子治而乱(表示转折关系,然而)君乃反迎而贺(表示递进关系,并且或而且)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5.特殊句式(1)主谓倒装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2)判断句东阿者,子之东阿也6.古今异义辨析仓库少内(古义:特指国家的仓库,即“国库”。
今义:泛指一般的仓库。
)属托不行(古义:不接纳,不办理。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请求,邀请。
)于是明年上计(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7.相关成语改道易行:改变行动的趋向或路线。
18 晏子治东阿一、读准字音东阿.(ē) 数.(shǔ) 属.托(zhǔ)货赂.(lù) 敛.(liǎn) 陂.池(bēi)便.事(pián) 内.(nà) 乞骸.骨(hái)二、辨识通假(1)并曾赋敛(“曾”通“增”,增加)(2)仓库少内(“内”通“纳”,纳税)(3)再拜便辟(“辟”通“避”,退避)三、一词多义(1)治⎩⎪⎨⎪⎧晏子治.东阿(动词,治理,管理)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动词,医治)治.《春秋》,为郡文学(动词,研究)(2)数⎩⎪⎨⎪⎧景公召而数.之(动词,责备)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名词,命运)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细密的)计之以数.(名词,数目,数量)数.犯边境(副词,屡次,多次)(3)谢⎩⎪⎨⎪⎧景公乃下席而谢.之(动词,道歉)挥手谢.公卿(动词,辞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告诉)(4)而⎩⎪⎨⎪⎧今子治而.乱(连词,表转折,却)君乃反迎而.贺(连词,表承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并且)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四、词类活用(1)而君反以罪.臣(名词用作动词)怪罪(2)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名词用作动词)离开(3)于是明年上.计(名词作状语)向上(4)三年不治,臣请死.之(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5)仓库少.内(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6)以利.贫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对……有利五、古今异义(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古义:改变方针。
今义:①改变行走的路线;②(河流)改变经过的路线。
(2)于是明年..上计 古义:第二年。
今义:时间名词,今年的下一年。
(3)便事左右.. 古义:身边的近臣。
今义:方位名词,左和右两方面。
六、文言句式(1)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判断句) 译文:东阿,是您的东阿。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状语后置句) 译文:我要对你实行严厉的责罚。
(3)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句) 译文:您治理得东阿太好了!(4)而君反以罪臣。
第18课晏子治东阿学习重点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
2.分析景公的态度并联系现实,体会用人之道。
3.了解晏子的政治主张,培养爱国之情。
晏子的名言1.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2.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4.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5.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
6.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7.生有厚利,死有遗教,此盛君之德也。
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10.进不失廉,退不失利。
,11.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12.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文本导学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并曾.赋敛:②仓库少内.:③再拜便辟.:(2)一词多义①治⎩⎪⎨⎪⎧晏子治.东阿: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治.《春秋》:②数⎩⎪⎨⎪⎧景公召而数.之: 计之以数.: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罟不入洿池: 数.犯边境:③谢⎩⎪⎨⎪⎧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阿母谢.媒人: 谢.家来贵门: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④便⎩⎨⎧便.事左右: 再拜便.辟: 便.言多令才:(3)古今异义 ①子退而自察..也 古义: 今义:②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古义: 今义: ③于是明年..上计 古义:今义: ④便事左右.. 古义: 今义: (4)虚词归纳①之⎩⎪⎨⎪⎧景公许之.: 臣请死之.: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陂池之.鱼:②而⎩⎪⎪⎨⎪⎪⎧景公召而.数之曰: 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景公迎而.贺之曰: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2.词类活用 (1)臣请死.之:(2)以利.贫民:(3)而君反以罪.臣: 3.特殊句式(1)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2)东阿者,子之东阿也:4.语句翻译(1)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课题晏子治东阿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训练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2. 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晏子的政治思想。
重点难点文言词语的掌握,文言知识的积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导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是晏子留给我们的名言警句。
晏子生活俭朴,忧国爱民,敢于主持正义,又善于辞令,在外交活动中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
睿智的思想让他妙连珠,成为春秋时期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大政治家。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晏子治东阿》走近晏子,了解晏子的政治思想。
一关于晏子和《晏子春秋》晏子(?一前500),字仲,名婴,谥号为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
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博闻强识,善于辞令。
他主张以礼治国,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
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记录晏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相传是晏子所作,实为后人根据晏子的逸闻轶事编写的。
全书八卷(篇),包括《内篇》六卷(《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外篇》二卷,共收录200多个简短故事。
二关于作者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
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
三初步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或者教师泛读,正确识读课文。
学生齐读或自由读,根据课文注释,疏通词句,初步感知课文,把握大意。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四解析课文,完成文言积累按照高考的文言训练要求,边读边译,边总结。
(一)重点词语景公召而数.之曰数:shǔ责备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诛:责罚便.事左右便:biàn 能言善辩。
第18课晏子治东阿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一两个极具才华的人,而齐国最著名的就是晏子。
传说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政治家的出色的外交才干以及思想家的聪颖智慧。
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博学多识,不辱使命,词锋锐利,机智幽默,处处维护国家的尊严;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忠君爱民,对皇帝直言诤谏,勤政为民,常常把百姓的安危与国家的盛衰牢记心间。
晏子使楚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
楚王想借机羞辱他一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自嘲地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微感言:1.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2.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晏子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晏子4.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晏子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7.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晏子8.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晏子一、审美视窗清廉而俭朴的晏子晏婴出身于齐国贵族,曾身居相位,且历仕三朝,在当时列国间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一向清廉而俭朴,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他上朝办公,总是坐一辆破旧的马车,驾车的马也不好。
景公派人送给他一辆新车、四匹好马,晏子拒收。
景公很不高兴,说:“夫子不受,寡人也不乘。
”晏子回答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18 晏子治东阿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一两个极具才华的人,而齐国最著名的就是晏子。
传说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政治家的出色的外交才干以及思想家的聪颖智慧。
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博学多识,不辱使命,词锋锐利,机智幽默,处处维护国家的尊严;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忠君爱民,对皇帝直言诤谏,勤政为民,常常把百姓的安危与国家的盛衰牢记心间。
晏子使楚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
楚王想借机羞辱他一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自嘲地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微感言:1.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2.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晏子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晏子4.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晏子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7.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晏子8.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晏子一、审美视窗清廉而俭朴的晏子晏婴出身于齐国贵族,曾身居相位,且历仕三朝,在当时列国间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一向清廉而俭朴,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他上朝办公,总是坐一辆破旧的马车,驾车的马也不好。
景公派人送给他一辆新车、四匹好马,晏子拒收。
景公很不高兴,说:“夫子不受,寡人也不乘。
”晏子回答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
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
”因此,晏子为相多年,始终不置家产,两袖清风。
晏婴痛斥奢侈浪费,抨击征敛无度和严刑峻法,无情地抨击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不但本人厉行节俭,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行节俭,这些都已远远地超越了他当时所处的历史局限,而具有永久的思想价值。
【注】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汉族,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晏子治东阿》的作者是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沛(今江苏沛县)人。
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二、写作背景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
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订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
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于是齐景公召见他进行质问。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1)东阿.( ) (2)仓库少内.( ) (3)曾.赋敛.( ) (4)数.之( ) (5)便.事左右( )(6)参与.( ) 2.辨形组词 (1)⎩⎪⎨⎪⎧ 赂 络 烙(2)⎩⎪⎨⎪⎧ 骸 骇 赅(3)⎩⎪⎨⎪⎧陂 坡 披(4)⎩⎪⎨⎪⎧辟 避 僻3.词义理解 (1)陂池..之鱼:(2)属托..不行:(3)货赂..不至:(4)入于权家..:(5)愿乞骸骨...:(6)便事左右....: 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 ①并曾.赋敛:②仓库少内.:③再拜便辟.: (2)一词多义①治⎩⎪⎨⎪⎧晏子治.东阿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治.《春秋》②数⎩⎪⎨⎪⎧景公召而数.之 计之以数.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罟不入洿池 数.犯边境③谢⎩⎪⎨⎪⎧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阿母谢.媒人 谢.家来贵门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④便⎩⎪⎨⎪⎧便.事左右 再拜便.辟 便.言多令才(3)虚词归纳①之⎩⎪⎨⎪⎧景公许之. 臣请死之.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陂池之.鱼②而⎩⎪⎨⎪⎧景公召而.数之曰 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景公迎而.贺之曰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四、文白对译晏子治东阿,三年,景 公召 而 数 之曰:“吾以子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见他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为可, 而使 子治 东阿,今子 治 而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你治理东阿治理得乱,子退 而 自 察也, 寡人将 加大诛 于子。
”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己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实行严厉的责罚。
”⎣⎢⎡⎦⎥⎤数 shǔ :责备。
察:仔细反省。
诛:责罚。
于:介词,对。
晏子 对曰:“臣 请 改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道易行,而治 东阿, 三 年 不 治, 臣请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死之。
”景公许之。
此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
⎣⎢⎡⎦⎥⎤道:方针。
行:办法。
死之:为此而死,即甘愿接受严厉惩罚的意思。
于是明 年 上 计, 景公迎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 进行表彰 时,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 东阿也!” 上来祝贺晏子说:“太好了,您治理东阿很好啊!”⎣⎢⎡上计:地方官年终将境内的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事项编造计簿,逐级上报。
晏子 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 属托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不行, 货赂不至, 陂池之鱼, 以利 贫 民,从私人说情,不接受财物送礼,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当此之时, 民 无 饥者,而 君 反以 罪臣;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因此怪罪我;今臣后之治东阿也, 属托行, 货赂至, 并曾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重搜刮赋敛, 仓库 少内, 便 事 左 右,百姓的钱财,减少给国库纳税,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 您身边的 近臣,陂池之鱼, 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 饥 者 过池塘的鱼,交给在朝中掌权的人家,在这个时候,挨饿的百姓超半矣, 君乃 反迎 而贺。
过半数了,国君您却反倒迎接我,祝贺我。
⎣⎢⎡属托:走后门,说情。
货赂:钱财。
赂,财物。
错误!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
便,逢迎讨好,玩弄手法。
⎦⎥⎤权家:在朝中掌权的人家。
乃:副词,却。
臣 愚不能 复 治东阿,臣子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愿乞 骸 骨, 避 贤者之路。
”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晏子说罢,再拜 便辟。
拜了两拜,就退避 一旁 。
⎣⎢⎡⎦⎥⎤乞骸骨:请求退休 让位 。
辟:通“避”,退避。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子强 复治 东阿,景公于是离开座席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谢:道歉。
与:参与,干预。
一、文本助读本文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展现了晏子治国的才能,同时也揭露了当世官场上的腐败风气。
在晏子与景公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晏子的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
本文也让我们体会到要认识一个人,必须要了解多方面的情况,而不可仅听一家之言和仅凭一孔之见。
【结构图示】 错误!错误!错误! 二、小组合作 【重点词句梳理】 1.词类活用(1)而君反以罪.臣( ) (2)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 (3)臣请死.之( ) (4)仓库少.内( ) (5)以利.贫民( )2.古今异义(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古义:今义:①改变行走的路线;②(河流)改变经过的路线(2)于是明年..上计古义:今义:时间词。
今年的下一年(3)便事左右..古义:今义:方位名词。
左和右两方面3.特殊句式(1)东阿者,子之东阿也()(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4.翻译句子(1)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译文:(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译文:(3)君乃反迎而贺。
译文:三、师生探究1.作者在叙述事情经过和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请结合课文,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2.为什么晏子先前将东阿治理得那么好,景公却责备他;而后来治理得不好,景公反而大加赞赏?请探究作答。
答:3.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要求继续治理东阿;而受到景公的赞美后却“不能复治东阿”,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一、阅读延伸晏子的车夫杨洪立晏子,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很有名声的人物。
《史记》上说他“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他为齐国的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即使这样,功高位显的他仍能谦冲自牧,虚以待人。
可是,晏子的车夫却与晏子迥然不同。
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其车夫却身长八尺,相貌堂堂。
晏子不卑不亢,恭谨有加;其车夫却妄自尊大,趾高气扬。
在《史记·管婴列传》中,司马迁也曾用简单的几句话捎带着把他刻画了一下:“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寥寥十几个字,就把晏子的车夫因为给宰相驾车而不可一世的骄傲之气、骄横之态写得绘形绘色。
车夫的这种自鸣得意,这种骄矜傲然,显然是不正常的表现和不良的心态。
然而,直至今天,类似于晏子车夫一类的人物,仍不鲜见。
时下,但凡当领导到一定级别,即可拥有一辆专用的坐骑。
于是,也便形成了专为领导开车的司机队伍。
在这支大军中,就不乏晏子车夫式的人物。
他们有的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动辄训斥百姓和其他车辆司机;有的自我膨胀,开快车,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甚至不服交警执法;还有的自恃特殊,到基层讲吃讲喝讲待遇,甚至强求索要;更有的当“门子”,做“托儿”,引荐跑送官员,参政干政……在其心目中,似乎领导的职位就是他的地位,车子的好坏就是他的身份。
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前不久,河北省曾发生“晏子的车夫”——领导专车司机耍威风肇事的事件,并受到省委书记的严斥,就是明证。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当然主要在于司机本人的思想、品德和修养,在于他们灵魂深处的那种“官本位”意识,还有那种妄自尊大的浅薄及“量小易盈”的心态。
而一个更不可忽略的原因则在乘专车的领导身上。
他们对司机管教不严,或者根本不教育,不约束,司机就会有恃无恐,干出一些有违社会公德的事来。
相反,像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同志那样,外出行车中宁愿绕道也不让尘土骚扰百姓;在生命极度危险,送其到医院抢救途中,还叮嘱司机“别闯红灯”,任是什么样的司机恐怕也不敢耍横和违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