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十一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40讲生态工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8 MB
- 文档页数:4
第40讲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目录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一糖类【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知识点2 单糖知识点3 二糖知识点4 多糖【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考查糖类的性质考向2 考查糖类的水解考点二蛋白质、核酸【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2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3 核酸【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考查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考向2 考查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考向3 考查核酸的组成与结构考点三合成高分子【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知识点2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3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考查聚合反应及单体的判断考向2 考查高分子材料及应用真题感悟考点一 糖类知识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组成: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 m (H 2O)n ,所以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
糖类不一定都符合该通式,如脱氧核糖(C5H10O4),符合该通式的不一定是糖,如乙酸(C2H4O2)。
3.分类:(1)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①单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
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②寡糖(低聚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的称为寡糖或低聚糖。
若水解生成2 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③多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ol以上单糖的称为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④相互转化(2)根据能否发生银镜反应划分①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②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如:蔗糖、淀粉、纤维素。
【易错提醒】①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用通式一般为C m(H2O)n,m与n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正整数;②糖类不一定均符合C m(H2O)n组成,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4;③符合C m(H2O)n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如: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或C2(H2O)2],故碳水化合物表示糖类并不准确;④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如:甘油、木糖醇等;没有甜味的也可能是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高中生物-人与环境-生态工程教学课件[目标要求]1.概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简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影响。
3.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价值、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4.概述生态工程的概念、目的和特点。
5.简述生态工程建设主要遵循的基本原理。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2.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1)生态工程是一类多消耗、多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体系( ×)(2)“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3)生态系统的协调原理,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4)建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原理( √)(5)有了生态工程,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100图4-12及P101图4-13(1)图甲充分体现了“循环”原理,即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2)图乙体现了整体原理,此原理建立在对系统成分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基础。
(3)源于选择性必修2 P101“旁栏思考”从协调原理出发,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提示我国西部地区缺雨干旱,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沙棘、山杏、刺槐、小叶锦鸡儿等。
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力。
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归纳考向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9.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中,错误的是( )答案 D解析D项中讲的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明显是整体原理。
10.如图所示为某人工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B.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循环原理答案 A解析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但经过废弃物再利用,人获得的能量增多,A错误;蝇蛆和蚯蚓是分解者,可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B正确;农家肥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以产生CO2和无机盐,故能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C正确;该生态系统遵循了循环原理,D正确。
第四讲生态工程[考纲展示]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7页一、对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1.生态工程(1)任务:修复和重建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生态经济(1)原则:“循环经济”。
(2)特点: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
(3)目的: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4)手段:生态工程。
三、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物种多样性原理:一般而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除了考虑生物的生态适应性,还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容纳量)。
4.整体性原理: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另外,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四、生态工程的类型与设计原则1.生态工程的类型:根据性质和设计目标的不同,生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十一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40讲生态工程课时跟踪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十一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40讲生态工程课时跟踪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十一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40讲生态工程课时跟踪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40讲生态工程课时跟踪训练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
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原理1,22。
生态工程的实例3,4,5,6,71。
下图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生态农业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原理、原理、原理.农作物、蝇蛆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
(2)该生态系统建立的意义在于人为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其最大生态效益是通过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了有机物中的,又。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解析:(1)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由图示可知,蝇蛆和蚯蚓以秸秆为食物来源,属于分解者,农作物为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正常情况下,沼气池应处于密封状态,且池内的微生物利用现有的有机物为“食",所以沼气池内的微生物主要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2)人为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通过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了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第40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原核生物B.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全部芽孢C.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法和化学药物法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答案 C解析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A错误;消毒可以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细胞,但是不能杀死芽孢,B错误;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法和化学药物法等,C正确;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D错误。
2.(2019·上海高三月考)下列依次表示倒平板、接种的位置,以及划线法接种的路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 D解析倒平板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A正确;接种时,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B正确;划线时,从第二次划线开始,每次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让菌种来源于上一次划线末端,这样才能使菌种逐渐稀释,C正确,D错误。
3.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该方法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答案 D解析接种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次灭菌,第一次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他微生物,每次划线结束后需要灭菌是为了杀死上次残留的菌种,A错误;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接种后还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再塞上棉塞,B错误;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还需盖上培养皿盖,防止空气中杂菌混入,C错误。
4.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