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6文言文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三四册文言文默写答案每空1分,满分63分1、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6、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3、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4、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5、锄櫌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16、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7、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18、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文言文阅读南京市2020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二)读史者知太史公作《游侠传》之意,则知太史公作《刺客传》之意也。
九年级语基及文言文练习(四)答案第一篇:九年级语基及文言文练习(四)答案九年级语基及文言文练习(四)1、(6分,2字词各1分,4字词各2分;每个词语错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1)拮据(2)恪尽职守(3)陨落(4)歇斯底里2、(3分)B(将“即使”移到“能力”的前面)画家赵广不屈3、擅长擅长落在只4、(1)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叫他画被他们虏去的妇人。
(2)金兵用刀子威胁,也不屈从。
5、赵广是个有崇高道德和理想的人,我们要学习他宁死也不屈服的英雄气概。
九年级语基及文言文练习(五)1.(1)jié摘(2)wù亵渎2.浮躁(烦躁躁动)富有(富足丰富)(答案不唯一,合适即可)3.D4.选(1),可改为: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决不能骄傲自满。
或我们在学习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选(2),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或“《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公而忘私5、做虽然被快步走6、(1)我怎么敢记个人的仇恨呢?(2)同时流着泪感情激动的用忠君爱国的大道理勉励他。
7、郭子仪是一个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人。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1)嗟乎!。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
3)天子之怒。
4)布衣之怒。
5),奉命于危难之间。
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7)塞下秋来风景异。
8)人不寐。
9)为报倾城随太守。
10),弓如霹雳弦惊。
11)莫道不消魂。
12),村南村北响缲车。
13)池上碧苔三四点。
14),一任群芳妒 15)吏禄三百担。
二、文学常识。
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全书篇。
鲁迅称之为“ ”。
2)《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它是体史书。
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0分)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
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
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ù)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
③磁州:今河北磁县。
④率:都。
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
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
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⑧生兵:指生力军。
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
⑩薨(hōng):死亡。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泽自幼豪爽有大志A.泽/自幼豪爽有大志B.泽自/幼豪爽有大志C.泽自幼/豪爽有大志D.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答案】.A【解析】:断句方法:a、根据内容意义 b、标志性语词如:夫、曰等c、结构上。
是动宾式或主谓式等。
结合语句分析可得。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即日单骑就道()(2)度将孤兵寡()【答案】(1)一人一马;(2)推测、估计、考虑。
【解析】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异义骑:一人一马;度:估计、考虑。
平时加强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2分)【答案】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解析】翻译语句,注意重要的词语的意义,也是得分点。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椰子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
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垄起,亦白色,但微虚。
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
又,着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
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
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
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1)“但微虚”中“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什么?【答案】(1)只,只是(2)围绕“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
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
【解析】【分析】(1)“但微虚”中的“但”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样,只,只是的意思。
(2)认真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把“椰子”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通读文意可知,古人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只,只是⑵围绕“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
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⑶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叔向问晏子曰:“正士之义,邪人之行,何如?"晏子对曰:“正士处势临众不阿私,行于国足养而不忘故;通则事上,使恤其下,穷则教下,使顺其上;事君尽礼行忠,不正爵禄,不用则去而不议。
其交友也,论信行义,不为苟戚,不同则疏而不悱;不毁进于君,不以刻民尊于国。
故用于上则民安,行于下则君尊;故得众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
是以进不丧亡,退不危身,此正士之行也。
邪人则不然,用于上则虐民,行干下则逆上;事君苟进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谀巧以正禄,比奸邪以厚养;矜爵禄以临人,夸礼貌以华世;不任上则轻议,不笃于友则好诽。
故用于上则民忧,行于下则君危。
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
其得上辟于辱,其为生偾于刑。
故用于上则诛,行于下则弑。
是故交通则辱,生患则危,此邪人之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第十九》)材料二晏子与崔杼盟。
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俯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
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
”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
"罢兵而去。
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人事智巧以举错者不得与焉。
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
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②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③心窃乐之________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3)【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4)【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答案】(1)靠近;情趣;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确实(果真;实在)(2)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3)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4)【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14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杂然..而前陈者杂然:__众多而杂乱的样子__(2)狎.而玩之狎:亲近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古代名医巡礼三
C.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
惝恍/久之
D.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
惝恍久之
的一项是()(3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
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前人古方,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
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
B.云谷有米颠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
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
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
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
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
他随不晓文墨、不解
诗画、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部编本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4分)答:
(2)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4分)
答: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史记魏公子列传》)(3分)答:
5.请简要概括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4分)
答:。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0 《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融入了赋的特点,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
参考答案:[示例] 这篇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极具美感。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同时,这些四言句有的又形成排比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等,这些排比句句式整齐,富有气势。
可抓住这些特点熟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二、朗读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这两段是拟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3段以转接连词“若夫”开始,含有假定意味,格调低沉。
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阴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
第4段以转接连词“至若”开启,虽然也含假设意味,但格调转高。
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草木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
这两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
作者的心境,呼应着景物,与游人共悲欢。
第3段,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三、这篇课文中的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课外文言文(一)答案一、生岁直子( 通“值”,正当) 室无完器(家具)假五六猫( 借) 购僮罗捕之( 悬赏,奖励)6、用“/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2分,每处0.5分)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1) 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
(仓廪,庖厨,恣)(2) 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以,恒)(各8、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1分),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
(2分)。
二.12、(1)假装(2)穷尽13、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干涸就制止了他们。
14.、(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三.19.(5分) ①就②比作③可是,但是④这,这样⑤说,称20.(4分) ①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2分) (关键词“或”“公”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 ②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即使)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2分)。
(关键词“疾”“省视”“竟夕”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
)21. (3分) 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四.10、①第二年②下雨③通“嘱”,劝酒11、C1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么?13、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醉翁亭记》五.7.(1)原因;缘故(2)断绝;消失(3)距;距离(或:相距)8.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到来了。
9.C10.答案要点:①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②善于正确判断敌情③善于指挥部队作战六.22、①当:抵挡;②屯:驻扎;③辞:不接受;④导:向导(2分。
每个0.5分)23、C(2分)24、①李广没有辞别大将军就出发,十分恼怒地到达指定的军部。
("谢""就部"的翻译要准确,一点1分)②卫青打算上书报告天子这次军队(失利)的委曲详细情况。
("曲折"的翻译要准确,否则扣1分)(4分。
每句2分)25、李广出塞后并入右将军赵食其军中,因迷路(失道)贻误战机,愤而(含冤)自杀。
(2分。
要点:并入……军中,迷路(失道),愤而(含冤)自杀)26、谚语意思: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
比喻为事业默默奉献并作出贡献的人,自然会被人们广为称颂。
(1分)人物列举:如教师等。
(1分)七.17、(1)躲藏(藏,藏匿)(2)覆盖(3)道歉(谢罪,认错)(4)死18.B 19.(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
(2分)20.“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21、不畏权势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清正廉洁(1分)八.24、①买②于是、就25、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26、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1分)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
(1分)九.11、(1)骇:害怕;惊怕;惊慌(2)卒:停止;完毕;结束(3)故:原因;缘故12、(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
(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
13、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十.17.①习:学习,研究,熟悉②发:打开③为:担任④明日:第二天18.①太祖皇帝常常劝他好好读书。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
③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的跪着捡起来退下。
19.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
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
20.太祖皇帝刚开始对赵普举荐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来赵普再次举荐,太祖仍不了解还是“不用”并对赵普有些烦了,最后赵普坚持举荐,太祖由此看出赵普的忠心尽职,且体会到被举荐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
十一、20.(1)先前,原先(刚才)(2)暗中(3)交换(3分,每词1分)21.(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分,意对即可)22.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
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十二、19.B 20.(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1.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课外文言文练习(二)答案一、20.(1)回答(2)于是(3)几21.也不见得有什么好,读它有什么用处呢?22.范进(或“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二、8、①通“又”②暗中,私自③柴④远近的百姓(人)9、(2分)D10、(3分)(1)(1分)受灾特别严重。
(得分点“被”。
)(2)(2分)谁说人心、风俗的淳厚,现在不如古代呢!(得分点:“孰”,句式。
)11、(2分)具有侧隐之心(或“能关心百姓疾苦”)(1分),考虑民生问题全面(深刻)(1分)三、11、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1分) 12、⑴在朝廷⑵停止⑶换掉(3分,每小题1分) 13、⑴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⑵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或:可以杀一儆百)。
(2分)14、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颠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
(2分)15、⑴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⑵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2分)四、(1)C (2)①我所认为的宝物,和大王的明珠不一样。
②魏王十分惭愧,不高兴地离开了。
(3)吾臣有朌子者/ 使守高唐 /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4)魏王:宝物,或答宝珠、有宝珠的车亦可;威王:人才,或答贤臣(答全具体人名亦可)五、12.(1)C (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
1分,意思对即可。
(3)无意名利。
1分;功成不居。
1分。
意思对即可。
六、8.答案:C 说明:本题2分。
9.答案:一个能事事都顺着我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说明:本题2分。
10.答案: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
但遇事不讲原则,遇挫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
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说明:本题2分。
七、11.①随便马虎②有时(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
八、12. 答案:B评分:答对得2分。
13.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九、9. (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
(2)累:连累,损害。
(2分。
每词1分)10.C(2分。
A①副词,表反问;②代词,他。
B①连词,表因果,就;②连词,表转折,却。
C均为连词,因为。
D①介词,指明对象;②介词,比)11. (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2分。
“或”“远”各0.5分;状语后置1分。
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2分,“虽”“乎”“安”“毒”各0.5分。
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12.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2分。
每句1分,凡与“改过”“向善”有关的名句皆可)十、23.C 24.B25.“惊惭”的原因是打死的鸭子是能言之鸭,进贡之鸭,名人之鸭。
内官是个惧上欺下的人。
十一、6.C 7.B 8.D十二、21、(1)出使(2)空闲(闲暇)(3)向来(一向、平时)(4)写(书22、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23、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十三、19.D(3分) 20.BC(4分,各2分)21.①分别已有两年,千里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对它这样确信呢?②你给我料理完丧事,多余的银两就送给你了。
22.范式:履行两年前的探访约定,可见其言而有信。
李勉:将朋友赠送的料理丧事多余的银两归还给朋友的兄弟,可见其不为钱财而重情义。
23.(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十四、20 . ( 3 分)① 才② 因为③ 这样21 . ( 2 分)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
22 . ( 3 分)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