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中外的三孔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标题: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三孔(即孔子、孟子、荀子)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2. 分析三孔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教育原则。
3. 掌握三孔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孔子的思想与教育原则:a. 仁爱: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注重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
b. 敬老尊师:强调尊重和孝敬长辈以及师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
2. 孟子的思想与教育原则:a. 天命思想:强调个体的天赋和命运,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b. 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追求仁义道德的行为准则。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孔子思想相似,注重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
3. 荀子的思想与教育原则:a. 天性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约束和改善。
b. 教育的方法: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孔子和孟子思想相似,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研究并讨论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对话,探讨他们的思想差异和共同点。
3. 文化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展板、PPT等形式展示三孔思想在中国文化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4. 现代教育应用:学生讨论并分享如何将三孔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中,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对三孔思想的理解。
2. 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演技巧和对三孔思想的准确理解。
3. 文化展示评估:评估学生的展示内容和形式是否清晰、有条理,并能准确传达三孔思想。
4. 现代教育应用评估:评估学生对将三孔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的理解和创新程度。
教学资源:1.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相关文献和著作。
世界文化遗产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
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135公里。
1982年,曲阜被评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编号:704)。
曲阜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
“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孔子是公元前6至5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孔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
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
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
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
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
孔子出生颜徵(zhēng)在(前568-前537年),今作“颜征在”,孔子之母。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
颜徵在生孔子时,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颜徵在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将孔子培养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学闻名的英才。
孔子14岁时,颜徵在因操劳过度而逝。
孔子生前在自己的故乡曲阜开坛授学,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地打上了儒学烙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
孔庙,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断扩建,至今成为一处占地14公顷的古建筑群,堪称宫殿之城。
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与孔庙毗邻,共有九进院落,旧称“衍圣公府”。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小学语文课文《闻名中外的“三孔”》山东的曲阜是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因为那里诞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三孔";长期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
"三孔";是指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孔林。
我们先来看一看孔庙。
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最初是由孔子的住处改建而成的。
汉代以后,随着孔子影响的扩大,孔庙不断地进行扩建和重修。
现在,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
从规模上看,相当壮观,令中外游客惊讶不已。
走进大成门就看见一株高大的桧树,公元1600年立的一块石碑告诉我们,那是孔子亲手栽种的。
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如今里边虽然已看不到孔子的身影,却有石碑记载着他的不朽业绩。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建于宋代,明代扩建,清代又进行了重修。
殿高3l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
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
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四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10根,每根到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
这一组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国内外少见的艺术瑰宝。
殿内有孔子的塑像,他那安详的眼神和饱经沧桑的面容,令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肃然起敬。
孔庙还藏有自西汉以来的许多珍贵碑刻,那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殊。
孔庙中还有一个地方很引人注目,那就是诗礼堂后一堵孤立的墙壁。
相传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的九世孙孔鲋把《尚书》《论语》等竹简藏在住所的墙里。
汉武帝时,此地进行扩建,在拆墙时发现了这些宝贵的文献。
后人就特意修建了这堵象征性的墙壁以示纪念,并命名为"鲁壁";。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孔府。
孔府在今天共有楼、堂、厅、轩463间,分为东、中、西三路。
东路是家庙,西路是客厅;中路的前半部是官衙,后半部是住宅。
《闻名中外的“三孔”》课外拓展三孔
简介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2007年5月8日,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著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宏伟壮美和古代建筑者的超群技艺,激发同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宠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同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宠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预备老师:制作“三孔”的课件。
同学: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训练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
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同学自由说)今日,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2.质疑题目。
同学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著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
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3.检查自读状况。
4.相互沟通,板书。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1.快速阅读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2.指名读1、2、14段。
思索: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四、细读文章,体会“三孔”的独特由于诞生了闻名的思想家、训练家孔子,所以“三孔”著名中外;还由于它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著名中外。
那“三孔”究竟是怎样的一群建筑,让我们到文章里一睹风采。
(一)孔庙。
1.男女生轮读写孔庙的段落(3~8段)。
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2.相互沟通。
围绕孔庙的古老、总体布局,以及用数字描写表现出建筑规模的壮丽和建筑者的技艺精湛,概括出孔庙的特点:建筑壮丽、工艺精湛。
3.观赏孔庙的课件,孔庙著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庙最独特的句子,品读。
“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
教学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感受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明白“三孔”的特点,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能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喝建造者巧夺天工。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教学设备
搜集“三孔”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名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哪些名人名言?(生畅谈)。
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是知也”。
这句是谁说的吗?(孔子)你们对孔子了解多少?(指名发言)
师总结:孔子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半个政治家;他正直、乐观、积极向上,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社会;他创立了儒家学派,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影响很大,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孔子这位伟大有关的文章,书课题:32、闻名中外的“三孔”。
质疑:“三孔”指什么?“闻名中外”让你们获得什么信息?要知详情,且看课文分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思考“三孔”指的是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4、组织交流:“三孔”指的是什么?(孔庙、孔府、孔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自然段?
指名分别读第1、2、14自然段,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总关系)
2、划分层次、归纳: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三孔的位置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介绍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总结了“三孔“的特点及地位。
四、精读课文,体味独特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说说为什么“三孔”会闻名中外吗?
“三孔的独特是因为……指名补充。
不仅如此,还因为他本身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极为壮观,那么“三孔”到底是怎样一群建筑?清大家自己去文中一睹风采。
2.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孔庙、孔府、孔林特点的语句,想想画画。
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1)孔府(第3—8自然段)
A:出示“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旬。
”这句话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它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孔庙的?从中你感受到了孔庙怎样的特点?(板书:建筑壮观)
B.出示:“殿高31米,覆盖着黄色的玻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
殿四周廊下有28跟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
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令每一个前来的人肃然起敬.
分析: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它是以什么角度来写孔庙的?从中你感受到了孔庙怎样的特点?
1. 点击孔庙课件,引导欣赏.
2. 写一写
面对伟大的神塑,你一定有很多感慨,那么拿起你手中的
笔,写一些吧!
3. 针对孔庙这部分,学生质疑,师相机补充有关的历史知识.(板书:文化圣殿)
(2)孔府(第9--10自然段)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发言:针对学生读懂的句子,共同品味。
2.孔府的建筑有什么特点?(板书:布局严谨,生活气息)
3.点击孔府的课件,引导欣赏。
(3)孔林(第11-13自然段)
1.分小组学习: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孔林的独特之处在哪里?用笔勾画出来。
2.师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孔林的环境怎样?为何会形成这种独特的环境呢?(板书:古木参天,神秘完整)
五、品读升华,拓展能力
1、回归课题:雄伟壮丽的三孔是历史悠久,布局完整的建筑群,其本身就是中国建筑中的骄傲,又由于孔子的地位和影响,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也享有同等声誉,不愧为:闻名中外的“三孔”。
2、学生默读课文,将其改成解说辞。
3、播放“三孔”课件,学生摇身变导游,为大家服务,介绍闻名中外的“三孔”。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积累运用
1、向学生推荐《论语》,并搜集孔子的故事,与同学展开交流。
2、在你的家乡有什么古建筑?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将它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32.闻名中外的“三孔旅游胜地”
孔庙建筑壮观文化圣殿
{ 孔府布局严谨生活气息
孔林古木参天神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