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初中音乐星星索
- 格式:pptx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10
《星星索》(湖南文艺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1课时)【授课教师】:史迎新【授课年级】:八年级【报上单位】:邯郸市邱县第二中学一、教材分析《星星索》是一首优美的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
曲调缓慢、悠扬,带有哀伤色彩,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全曲节奏徐缓而带有摇晃感,歌声委婉、抒情,深沉、真挚。
全曲以固定音型“星星索”作为伴唱。
《星星索》还是一首船歌。
“星星索”(Sing Sing So)是划船时为船浆起落做节奏伴衬的哼唱声,歌曲由此得名。
“星星索”是象声,并无具体意思,与汉语歌曲中的“呼尔嗨哟”之类的同理。
因此这首歌的英文名字也就应该叫“Sing sing so”。
《星星索》流传于印尼苏门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
巴达克的主要分布有苏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山区,大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舟歌唱。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但是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歌曲接触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设置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是对歌曲进行了解,认识新的音乐形式,学唱二声部,第二课时就主要是对歌曲的熟练演唱和掌握。
而八年级大多学生还都处于变声期,所以我在其中设置了发声环节,来保护他们的声带。
三、教学目标1、感受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唱出二声部合唱统一、和谐的效果。
3、利用排练合唱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对印尼音乐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上课礼仪,师生问好。
(二)导入1、课前播放印尼歌曲《宝贝》,初步感受。
2、播放关于印尼的风土人情图片,介绍印尼。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具有“千岛之国”的称誉,在岛与岛之间,船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不但承担交通任务,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韵味,人们经常泛舟歌唱,陶冶了性情,抒发了情感。
(三)教授新课1、播放杨钰莹演唱的《星星索》视频,提出问题。
《星星索》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星星索》,感受亚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唱出二声部合唱统一、和谐的效果。
3、利用排练合唱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弱起小节的了解、掌握。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星星索》音乐进教室。
师生问好!师: 同学们进教室听到的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体验?(再听一遍)。
生:(温柔的,舒缓的,舒服的,愉快的……)。
师:你听到过这首歌曲么?生:点名说一说。
2、师揭题: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二、学习、感受与探索。
1、歌曲学习。
师简介:我们刚才欣赏的《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苏门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歌。
巴达克的主要分布有苏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山区,大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舟歌唱。
“星星索”是划船时为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的哼唱声,歌曲由此得名。
“星星索”是象声,并无具体意思,与汉语歌曲中的“呼尔嗨哟”之类的同理。
因此这首歌的英文名字也就应该叫“Sing sing so”。
这首歌实际上也是一首优美的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
曲调缓慢、悠扬,带有哀伤色彩,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全曲节奏徐缓而带有摇晃感,歌声委婉、抒情,深沉、真挚。
全曲以固定音型“星星索”作为伴唱。
说到这儿呢,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演唱形式------“克隆宗”。
2、演唱形式--------“克隆宗”。
“克隆宗”是马来语的一个拟声词,意指金属的敲击声或舞蹈时的脚铃声。
它的产生与发展是葡萄牙与印度尼西亚这两种音乐文化融合与变异的产物。
起先“克隆宗”指的是一种小乐队(包括曼陀林、长笛、小提亲、吉他和用来拨奏的大提琴、三角铁、手鼓和5弦小吉他)。
这种小乐队早在19世纪初富有的葡萄牙人家中已经供养着了,后来这种乐队逐渐走出了葡萄牙人的居留地而传遍全爪哇,在这一过程中它吸收了本土音乐——甘美兰音乐的一些要素。
星星索声乐教案教案标题:星星索声乐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歌曲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音域的歌曲,如童谣、流行歌曲等。
2. 声乐基础训练:包括发声、呼吸、喉咙放松等基本技巧的训练。
3. 歌曲演绎: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演绎歌曲,包括音准、节奏感、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训练。
4. 舞台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包括舞台形象、动作表达、与伴奏配合等方面的训练。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通过声音游戏和身体放松活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2. 声乐基础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声和呼吸技巧,进行喉咙放松练习。
3. 歌曲学习: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歌曲,逐句教授歌词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4. 歌曲演绎训练:指导学生在音准、节奏感和情感表达方面进行训练,提高歌曲演绎的质量。
5. 舞台表演训练:指导学生在舞台形象、动作表达和与伴奏配合等方面进行训练,提高舞台表演的水平。
6. 团队合作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唱或合唱团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7. 舞台演出:组织学生进行舞台演出,展示他们的声乐和舞台表演成果。
教学评估:1. 日常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表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舞台演出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感、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能力等方面。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提供改进的机会。
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歌唱和表演,便于评估和反馈。
2. 音乐播放器:用于播放歌曲伴奏,帮助学生进行歌曲学习和演绎训练。
3. 视频资料:提供优秀的声乐和舞台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教学延伸:1. 参观音乐会或演唱会:带领学生参观专业音乐会或演唱会,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艺术鉴赏能力。
2. 参与校内外演出: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演出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展示学生的声乐和舞台表演成果。
星星索1教学目标1、能用柔和、抒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星星索》,并能用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为歌曲伴唱。
2、用演唱、律动等活动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甘美兰乐队。
2教材分析《星星索》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世界民族之声”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一首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歌,这首歌曲为44拍,全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全曲采用“前紧后松”的写作手法,具有典型的船歌特点,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曲调缓慢、悠扬,唱法柔和、松弛、略带哀伤,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
3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星星索》2、掌握固定音型节奏,并为歌曲伴唱。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歌曲,说到印度尼西亚,同学们知道它在哪吗?生:略师:印尼的国土又有怎样的特点呢?生:略师: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具有“千岛之国”的称誉,在岛与岛之间,船就称为了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不但船承担交通任务,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韵味,人们经常泛舟歌唱,陶冶了性情,抒发了情感,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印尼的船歌《星星索》。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问题引入,学生对印尼做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初听歌曲1、带问题欣赏歌曲《星星索》(1)听音乐感受画面(2)歌曲抒发了划船人怎样的情感呢?生:略(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边听边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为更深入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是一首印尼苏门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歌,大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舟歌唱。
那大家在听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固定伴唱呢?谁来给大家模唱一下?生:略师: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固定伴唱吧学生唱谱加词后师领唱,生划船伴唱.(设计意图:学生先通过对固定人声伴唱的掌握,通过师生的配合加以简单律动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星星索》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亚洲文化的丰富多样,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作品、学习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知识与技能】学生学唱《星星索》,掌握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印尼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了解亚洲音乐的特征。
【难点】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进行提问: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而且人口也是最多的。
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除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2.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平时的了解作出回答。
教师总结:五大区音乐文化。
印度音乐在南亚次大陆欣欣向荣,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亚洲音乐呈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独具东方神韵的图象。
顺势引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1.为学生出示关于印尼的一些图片和人物服饰,让学生判断是哪个国家?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亚洲有一个国家的民族比我国还要多,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
它由137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这个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2.播放歌曲《星星索》,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带来的感受是什么?情绪如何?带来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歌曲节奏比较缓慢、悠扬,略带哀伤。
(三)探究学习1.老师再次给学生播放《星星索》,学生进行聆听并跟着学唱,在学唱中思考:歌曲结构有什么特点?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讨论,老师总结:①歌曲曲调缓慢、悠扬,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②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优美的情歌。
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
(“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船浆起落节奏的哼声。
《星星索》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星星索》,感受亚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唱出二声部合唱统一、和谐的效果。
3、利用排练合唱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弱起小节的了解、掌握。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曲目欣赏。
1、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东南亚音乐,最早受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后来受伊斯兰和欧洲文化的影响。
如泰国、印尼的古典音乐,大型的敲击乐队是东南亚音乐的特点之一。
2、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请学生观看几幅图片,猜一猜是哪个国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对印尼作简要介绍,针对苏门答腊岛请学生谈谈去年的海啸,切入爱心教育,引出曲目《星星索》简介并聆听。
优美的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的思念。
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桨起落节奏的哼声。
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
(3)学唱与学划船。
(4)引导学生进行“划船”律动。
3、印度民间乐曲《欢迎》。
(1)抛出话题:印度知道多少?(2)学生谈过后,分别请历史嘉宾和地理嘉宾参与互动。
(3)教师引导学生浏览屏幕文字。
印度音乐绚丽多彩,特色鲜明。
那带有鼻音色彩的歌声,那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那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那波浪形、曲线式的音乐进行,那余音缭绕、婉转曲折的琴声,那呜咽哀伤、令人断肠的笛声,那始终伴随着乐曲的持续音,以及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幅宁静、和谐的印度风光。
(4)介绍并欣赏乐曲后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印度歌曲欣赏)。
这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用萨朗吉演奏,伴以鼓和笛子等乐器。
萨朗吉是一种印度民间乐器,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音色柔美、抒情,善于模仿人声。
三、反馈与小结。
1、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种神奇的演唱方法,它叫什么?2、今天欣赏的外国民间乐器的名称是什么?。
初中音乐教案星星索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印尼歌曲《星星索》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 学会歌曲《星星索》,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感受印尼歌曲《星星索》的风格特点。
2. 学会歌曲《星星索》,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3. 合唱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印尼歌曲《星星索》,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 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歌曲,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三、合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歌曲的两个旋律。
2. 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适的音量和平衡感。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使歌曲更具表现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星星索》的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星星索》,让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二、合唱练习(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2. 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适的音量和平衡感。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使歌曲更具表现力。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星星索》的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星星索1教学目标1、对聆听印度尼西亚“甘美兰乐队”的音乐感兴趣,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星星索》,并用固定音型陪伴唱。
2、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能用竖笛参与演奏,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
认知日本音乐及常用民族乐器。
2学情分析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别,对于有特长的学生,我会尽量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能通过点拨就可以学会,而有些学生则要进行反复的训练。
学习乐理知识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个别学生会感到厌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上课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
我的竞赛中每次都设有奖励分和处罚分,奖励分主要是奖励给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个别能抢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个人也可以为小组获得奖励分;处罚分则是针对小组中有违反纪律的现象。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同学们以得奖励分为荣,以被扣分为耻辱,学习热情高涨。
为了得到更高的奖励分同学之间学习上也是互相帮助,达到了我在教学设计中面向全体的目的。
3重点难点1、日本、印度尼西亚的音乐特征。
2、竖笛演奏日本著名民歌《樱花》。
3、歌曲《星星索》三连音的演唱。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旅游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时尚,谁来说说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大家想不想出国旅游?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国外去走一走、瞧一瞧,了解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民歌特点。
(板书:世界民族之声) 交流自己曾经旅游过的地方,通过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兴趣活动2【讲授】欣赏歌曲《星星索》1、欣赏歌曲《星星索》风景原文版。
提问:同学们,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呢?对这个国家你们了解多少呢?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是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