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
- 格式:doc
- 大小:188.00 KB
- 文档页数:4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
《生命的世界》一章是整个初中生物的开篇,旨在引领学生进入生命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节主要围绕“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这一问题展开,帮助学生初步实现从生活常识到生物学知识的转变,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喜欢表达,渴望得到认同。
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常识,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但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分散。
同时,本节内容设计不少生物专业名词,学生非常陌生、难以迅速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能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②能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①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初步建立起分享、合作的互助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能关注生物多样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生物具有多样性,体现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②生物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特征。
2、教学难点①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②遗传多样性包括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多样性、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多样性两个方面。
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导学课后,请同学们以“我喜欢的生物和它(们)的家”为主题画一幅画。
2、收集学生作品,选择有代表的画作拍照插入PPT中。
七、教学过程这算是给大家的一点提示。
[小组讨论]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日常所见,讨论: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区别?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
备注:课前需了解授课班级是否有固定小组。
如果没有,需提前观察座位分布,计划分组。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实验设计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崔丽丽教材分析《光合作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本节内容作为验证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能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等教学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
要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中汲取科学方法,通过探讨相关实验的设计,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的研究兴趣,有助于建构大科学、大自然观念,从而培养学生从光合作用角度评价人类自身行为准则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作为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已经有了理论上的认识,也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步骤,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
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环节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质是本节的关键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重现当年的探究过程和体会其中的奥妙,并通过比较不同的植物的实验效果,得出一定的结论,从而体会到小科学家的成功喜悦。
设计理念: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选取校园中的常见植物,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通过比较校园常见植物的实验效果,让他们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产生新知识。
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体会规范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生发出积极的情感、主动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3)用不同的植物做实验,效果有差异2、技能目标: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回顾和迁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通过比较校园常见植物的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生物学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1)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担七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必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
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作为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一般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1)学生都是初一新生,对生物这门学科很陌生。
(2)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
学生学习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争取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冀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末尾又有信息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
第三节生殖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反思
一、设计巧妙,思路清楚
以花为媒体,在洋溢着花的美中进行教学,既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美,又激发了学生了解美的欲望。
二、师生平等进行交流的关系
整堂课都交融着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沟通和碰撞,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中发挥着主动性。
三、拓展知识,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通过“制花卡”的教学环节,不仅仅使学生丰富了知识面,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鼓励,受到冲击,使整堂课得到了情感的升华,也达到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几点不足:
1.若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着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及自我展示。
2.学生上台展示、回答问题更多期待的是老师的认可和赞赏,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忽视了对学生的眼光注视,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
3.对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的肯定,过于呆板,要让学生在自发中对学生进行肯定。
教学改进
1.学生回答要与学生进行眼光交流,并及时进行肯定及表扬,让学生更多的感受成功。
2.课堂氛围的营造,要水道渠成,不着痕迹,不要太呆板。
3.课堂小问题要精选,要严谨,宁缺勿烂。
《人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人的生殖和发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我从哪里来”是学生小时候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学生渴望了解自己的出生之迷,本节教材顺应了学生的意愿,讲述人的生殖和发育,通过观察人的生殖系统示意图,讨论人类产生后代的过程,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安排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避免了枯燥的叙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认识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创设了良好的心境,也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生长发育、青春期卫生等其他生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基本适应了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上课时乐于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问题,探究欲和表现欲增强,对动植物的生殖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但对人类的生殖知识是零散的、朦胧的。
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由于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发育成熟比较早,对性的认识充满着神秘感和好奇心,有渴望知道奥秘的愿望,但又羞于启口,社会上一些宣传媒体的不良东西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可塑性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识别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重点)(2)能准确描述受精及新生命孕育的过程。
(重、难点)(3)提高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养成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2)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形成尊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设计理念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创设学习情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他们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生发出积极的情感、主动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生物素养。
五、课前准备1.发放学案,让学生结合学案自己先将课本第66页——70页的内容自学一遍。
2.分配交流任务,请学生针对交流任务,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案全册一、单位及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包含15个单元,每个单元需授课1至2课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实验和观察技巧。
3. 了解生物学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遗传与进化4. 动物的结构和生活性5. 植物的结构和生命周期6. 微生物和感染病7. 气象与气候8.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 人体运动和体育锻炼10. 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11. 食物与营养12. 植物的光合作用13. 动物生活和形态适应14.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15. 生物学在科学与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四、教学重点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的科学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
3.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和实证研究。
4. 动物和植物的结构与生活性。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6. 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的常见疾病和预防常识。
7. 食物与营养的基本概念和均衡饮食知识。
8.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
9. 动物生活和形态适应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10.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展示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的能力。
3. 综合考试:考察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
2. 多媒体资源: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3. 实验设备:显微镜、试管、滴管、移液器等。
八、教学实施根据教学计划,逐单元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注重实验教学和小组合作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我国五种版本初中生物学新教材的比较张一丹张迎春*(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摘要对现行不同版本的五种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作了比较和分析,认为不同版本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方式较为相似,但编写内容各有特点、各种版本教材中的活动安排和栏目设置也各有不同。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材教材内容教材比较和分析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获得发展的媒介。
实施新课程之前,国内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且版本较少。
这虽然有利于全国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统一,但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却难以顾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针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差异,教材的使用也逐渐趋向多样化。
从2002年以来,国内主要使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简称北师大版)[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人教版)[2]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苏教版)[3]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简称苏科版)[4]及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简称河北少儿版)[5]的五种版本初中生物学教材。
面对教材多样化的新局面,教师如何把握新课程及用好新教材,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笔者从几个方面对现行五个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以便教师能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提高教学水平。
1五种版本教材的相同点五种版本教材都以5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6[6]为依据进行编写,在传承以往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优秀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人们关注而且必须了解的知识。
尤其是对青少年应该了解的一些青春期知识做了必要补充,同时还增加了有关学生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其共同之处有五个方面。
1.1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教材重视探究性学习,设置大量内容面广、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
如北师大版教材在七年级上册第11页的/演示0活动中,要求学生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实验材料是取自学校附近池塘中的水样。
以七年级为例,类似的活动在北师大版中有13个,人教版中有15个,苏教版中有18个,苏科版中有13个,河北少儿版有10个。
2024生物新教材培训: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主体包括三个单元五章的内容,此外还有跨学科实践的两个活动,具体章节内容及结构组成如图所示。
七年级上册章节内容及结构一、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上述内容主要对应课标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的生活” “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主题,从内容组成和编排顺序上体现生物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的第一册教材,本册教材内容努力体现以下教育价值:激发学生认识生物及生命现象的兴趣,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如观察、探究等,促进学生在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生物学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培养学生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本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美的图片、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用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在本册教材内容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应该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绿色植物生活等相关生物学知识,具备利用放大镜、显微镜及解剖器材等观察细胞或生物的能力,具备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的、基础的相关生物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今后学生的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研究哪些内容?如何研究生物学?本册教材作为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册,通过引言和第1章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有关生命的答案都可以从细胞中寻找。
教材第2单元第2章通过显微镜观察并对比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知道动植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通过观察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第3章认识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再构成器官、系统和生物体,从微观到宏观建立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概念。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生认识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物及其生活方式,奠定了知识基础。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单元练习卷一、选一选:1、草履虫借助()运动;而蝙蝠的运动器官则是()A、刚毛B、纤毛C、翼膜D、翅膀2、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B、完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D、以上三项均能3、鸵鸟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鸟,请说出它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A、翅膀、奔跑B、下肢、飞行C、翅膀、飞行D、下肢、奔跑4、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都相同的一组是()A、蝗虫、章鱼、袋鼠B、家燕、飞蛾、企鹅C、狗、猫、大象D、蝙蝠、青蛙、袋鼠5、人体的运动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的功能是()A、促进血液循环B、运动、支持和保护C、促使心肌发达D、提高肺的通气能力6、人体肱三头肌受到刺激以后能收缩,它所受的刺激来自()。
A、肱三头肌血管里的血液B、肱三头肌周围环境的组织液C、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传来的兴奋D、以上三某某是7、某些病人的骨骼肌瘫痪,并逐渐出现萎缩现象,很可能是由于()A、缺乏锻炼B、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成分不稳定C、没有血液的供应D、支配该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8、某同学刚入初中时脊背挺直,三年后发现驼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
造成驼背的原因主要是()A.营养不良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C.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D.经常不注意坐姿9、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
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A、动力作用B、杠杆作用C、支点作用D、调节作用10、骨折后骨的愈合是()起重要作用;骨的长粗是()起重要作用;人的长高是因为长骨的()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的结果。
A、骨密质B、骨膜成骨细胞C、关节表面软骨层D、骨骺端软骨层11、下面关于骨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B、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黄色骨髓;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C、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D、人在幼年时的骨髓都是红色骨髓12、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A、骨密质的厚度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C、骨髓腔的大小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13、人体的一块骨就是()A、一个细胞B、一种组织C、一个器官D、一个系统14、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B、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C、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D、骨骼肌受到刺激后能收缩15、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就会引起脊柱变形,这是因为这个时期();老年人摔倒后易发生骨折是因为()。
第5单元的单元测试卷
一、选一选:(每题1分)
1、草履虫借助()运动;而蝙蝠的运动器官则是()
A、刚毛
B、纤毛
C、翼膜
D、翅膀
2、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
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
B、完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
D、以上三项均能
3、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蝗虫、章鱼、袋鼠
B、家燕、飞蛾、企鹅
C、狗、猫、大象
D、蝙蝠、青蛙、袋鼠
4、人体的运动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的功能是()
A、促进血液循环
B、运动、支持和保护
C、促使心肌发达
D、提高肺的通气能力
5、骨折后骨的愈合和骨的长粗是()起重要作用;人的长高是因为长骨的()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的结
果。
A、骨密质
B、骨膜成骨细胞
C、关节表面软骨层
D、骨骺端软骨层
6、下面关于骨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
B、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黄色骨髓;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
C、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
D、人在幼年时的骨髓都是红色骨髓
7、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
A、骨密质的厚度
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C、骨髓腔的大小
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
8、人体的一块骨就是()
A、一个细胞
B、一种组织
C、一个器官
D、一个系统
9、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就会引起脊柱变形,这是因为这个时期()
A、骨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骨的硬度小、柔韧、弹性大
B、骨中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骨硬脆,弹性小
C、骨密质薄
D、骨松质排列不整齐
10、一块骨骼肌可以看做是一个器官,因为()
A、骨髓肌附着在骨上
B、一块骨骼肌能够独立完成人体的某个动作
C、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部分的结缔组织、肌腹部分的肌肉组织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经、血管等按一定次序联合
而成,具有收缩的功能
D、骨骼肌广泛分布于人体
11、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B、关节既有灵活性又能牢固性
C、所有的动物体内都有关节
D、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12、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大山雀偷饮牛奶
B、蚯蚓走迷宫
C、猕猴做花样表演
D、母狼哺育刚出生的小狼
13、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
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14、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而得名,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对这种行为的叙述错
误的是()
A、这是防御行为
B、这是本能行为
C、这由遗传物质所控制
D、这是学习行为
15、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16、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绵羊的群体
C、生态系统中昆虫的数量将会急剧上升
D、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微乎其微
17、你认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应包括下列哪一项?()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的种子
D、能够净化空气
18、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A、扬子鳄
B、黑猩猩
C、丹顶鹤
D、大熊猫
19、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变形虫
B、真菌
C、病毒
D、细菌和放线菌
20、通过你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知道食品保鲜一般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下列条件有利于食品保鲜的是()
①真空②低温③常温④灭菌⑤潮湿⑥防腐剂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⑥
21、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了()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菌
D、乳酸菌
22、引起禽流感的病原微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霉菌
D、病毒
23、霉菌、蘑菇等腐生性微生物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
A、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D促进物质循环
24、下列抗生素药品中属于真菌产生的是()
A、青霉素
B、卡那霉素
C、链霉素
D、庆大霉素
25、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
A、大部分微生物对人体有害,小部分有益于人类
B、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C、微生物是没有害的
D、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
二、试一试(每空1分)
1、(3分)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个体的___________和种族的___________,从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人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或无机物)所释放的。
2、(4分)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的发生可分为动物生来就具有的,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____________行为和必须借助于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_____________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法和_________法。
3、(4分)在鉴定骨成分的实验中:将鲫鱼的一根肋骨浸泡于15%的盐酸中,经一段时间后,骨变得柔软。
这是因为骨成分中的溶解于盐酸中,剩下的是;将一段骨放到酒精灯上煅烧至灰白色,轻敲这段骨便粉碎。
这是因为骨中的燃烧后,剩下的是脆而硬的。
4、(10分)连线题:
(1)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运动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①草鱼A、行走
②蜈蚣B、游泳
③狼狗C、爬行
④袋鼠D、飞行
⑤蝴蝶E、跳跃
(2)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①金龟子遇敌假死A、繁殖行为
②雌鸟衔虫喂养雏鸟B、防御行为
③天鹅的按时迁徙C、社群行为
④饿狗为食物而争斗D、攻击行为
⑤蚂蚁间的分工合作E、节律行为
5、(12分)右图1是关节的模式图;图2是关于骨、关节、肌肉之间的关系模式图,请回答:
(1)填出关节的各部分名称: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6] _________。
其中,[2]内有_________,能减少
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此外,关节周
围或关节腔内还有_________等,
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2)图2正确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你熟悉的几个人体的关节名称:如髋关节、、等。
6、(5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和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措施,这些
措施包括保护、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7、(5分)把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却不
见了。
请分析:
(1)土壤中一些腐生的__________菌和__________菌将鱼的内脏分解了,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
(2)鱼的内脏分解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_________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
(3)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8、识图做答。
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请回答下列各问题:
(1)在图中植食动物是,肉食动物是。
(2)根据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了。
你能划出条食物链。
请你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
(3)动物一方面以或其他动物为食,同时也为其他动物提供,是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部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