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图案之美
- 格式:ppt
- 大小:10.97 MB
- 文档页数:36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图案之美》滕州市木石中心中学陈晓梅意?(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出示一些中国古代和民间图案中的文化符号,并贴在黑板上)。
探究阶段师:这是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上面一个罐的纹饰像花朵,它采用了二方连续的排列方法,围绕在陶罐四周,形成独特的彩陶纹样。
师:金沙遗址出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文物——太阳神鸟金箔。
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外形呈现什么型?什么色?生:太阳神鸟呈圆形,金黄色。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
据考证:它极薄、镂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是四只逆时针飞行的太阳鸟。
四只三脚神鸟,引颈伸腿,在外沿逆向展翅飞翔,似象牙似漩涡,像云朵像光芒,如同一幅剪纸图案般对称和谐。
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但设计者却是数千年前的古蜀人。
2005年,“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师:这是敦煌石窟顶上的藻井图案,可以看出,它无论上下左右都是对称的。
图案的中间是什么?生:莲花。
师:对!莲花是佛教里经常用到的纹样,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非常圣洁,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入冬,莲花败落但根茎不死,来年又生发,象征不断轮回。
(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师:这是什么?生:讨论得出:古代官服前面的刺绣补子。
师:绣着飞禽的是文官还是武官?生:文官的。
师: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只飞鸟上面有什么?生:蝙蝠。
师:它代表了什么?生:福气。
师:在飞鸟的下方有什么?生:水纹。
绣着走兽的应该就是武官的。
(以上都由生讨论得出)。
师:(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我们依然能找到蝙蝠的图案,在背景上和太阳在一起的是云纹。
蝙蝠、飞禽、走兽、水、云这些不相关联的东西融合在一个图案里,图案的魅力就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继续欣赏图片,了解民间图案的文化符号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这两组图案所代表的意义。
继续加深了解民间图案与文化的亲密关系学生从古代的作品中体会图案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情感----热爱中国古代优秀文化。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相关的资料学生:准备一套色彩工具(蜡笔或水彩或水粉)一支黑色勾线笔、铅笔教学过程设计一.感受形式中的美1. 导入:(1)龙的传人师:我们都是中国人,最能代表我们的图腾是|?龙由龙引申至十二生肖图案,引出课题|《图案之美|》(2)(板书)导入课题课件引出图案的定义,装饰图案的历史。
2. 实践与讨论(1)欣赏新石器时代彩陶,青铜器,瓷器,现代设计作品,了解相关的历史。
师:图案是最为古老和广泛的文化存在,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的。
师:认识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师:欣赏瓷器和现代作品,与前面比较。
师:图案的内容动物植物人物风景几何形师:图案的功能3选1 小练习师:图案分类传统民间现代师:这是什么?蝙蝠?它代表了什么?福气。
图案的魅力就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小结: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风景、动物、植物、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
师: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对称平衡对比律动师:图案绘制的步骤二.构思创作开启想象力,积极创意,参照课本31页右下的现代设计图案,自己尝试设计一个现代图案。
要求:合理运用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
三.作品发布会全班作品分组展示。
互相欣赏讨论评价。
体验成功感。
四.课后拓展图案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到我们生存的空间,图案已经无处不在,图案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有了图案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它表达了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吉祥的愿望。
调查、收集神秘的麦田怪圈图案。
《图案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准备:笔、纸张、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通过图片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图案之美》2.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说一说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你认为很漂亮的装饰图案。
生:有衣服上的字母图案,教师黑板报,还有的展示作业本上的几何图案......3.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提高注意力。
二.探究阶段1.通过图片欣赏,师生一起讨论总结图案题材有哪些?风格有哪些?形式美法则有哪些?题材:植物,动物、人类、风景、几何形等风格: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形式美法则:对称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三.教师作品欣赏并进行分析。
四.教师示范并讲解。
五.学生作业练习并提出要求绘画步骤。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图案制作方法、技巧)。
第一步:先确定自己想画哪种造型的图案。
第二步:构思造型有哪些特征。
第三步:开始作画(构图要饱满,形象生动,材料不限)第四步:上色(涂色要均匀)。
第五步:用黑色勾线笔勾边(线条要流畅)。
最后保持画面整洁。
六.作业展评互相欣赏讨论评价,体验成功感。
(自评——互评——师评)七.拓展阶段图案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到我们生存的空间,图案已经无处不在,图案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有了图案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收集生活中有意义的图案,希望同学们用装饰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以致用,动手实践,美化自己的生活。
图案之美——探寻蓝印花布的图案美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传承创新“设计”的内容。
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教学内容稍上做调整,将蓝印花布的图案作为重点研究。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蓝印花布纹样的图案寓意及基本构成方法,并用创新的绘画手段简洁又实用地突出主题。
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特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图案的内容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蓝印花布装饰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认识图案艺术中的形式美是表达审美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教学准备:子孙桶、蓝印花布、可吸磁白板、磁性图案、笔、纸、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看,我今天带来一样东西,猜猜是什么子孙桶。
里面放着枣子,期盼“早得贵子”;花生寓意长生不老;桂圆、莲子等干果代表多子多福;再放进五只红鸡蛋,象征“五子登科”。
包着子孙桶的什么布——蓝印花布。
老师讲诉自己的故事。
老师就来自“蓝印花布之乡”南通。
这块包袱布,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
经历了我奶奶、爸爸,还有我,祖孙三代的结婚仪式。
看看它的图案有何特点寓意是什么有仙鹤、蝙蝠、蝴蝶、梅花、竹子等。
表达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图案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图案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图案的元素和构成要素3. 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4. 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图案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元素和构成要素,以及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图案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2. 图案实例图片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4. 投影仪或白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引起学生对图案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图案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知识。
3. 教学图案的元素和构成要素:讲解图案中的点、线、面、色彩等元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美观的图案。
4. 教学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介绍图案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重复、对称、对比、平衡等,并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5. 教学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图案在各种产品和设计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实际应用价值。
6.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案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图案作品。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案的重要性和美感价值。
9.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创作图案作品,加深对图案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0.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案知识。
2. 运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图案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创作能力。
第七课《图案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图案发展的历史、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感受装饰图案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体验装饰图案的艺术美感,了解图案创意设计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教学准备:师:装饰图案的优秀范例、植物花卉、动物、风景的图片,纸张、颜料、画笔、多媒体课件。
生:图案的绘制材料与工具(纸、笔,颜料、调色盘、勾线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发现:展示课前收集的有装饰图案的图片或实物并交流讨论问题:(1)你觉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件,为什么?(2)这些物品中的装饰图案都是以什么内容进行装饰的?装饰图案可以以植物、人物、风景为题材;图案的表现风格可以是传统的、民间的或现代的。
(3)这些图案的形式符合哪一种形式法则?二、尝试存疑:要把生活中的具象元素变成装饰图案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设计创意、构思和一定的设计技巧;除了要表达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具有独特的形式,形成特定的形式美感。
请选择一主题进行大胆尝试,并思考遇到的困难。
集体讨论、提问:在尝试中,要想设计一幅富有装饰趣味的图案,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一:选择什么题材来创作?问题二:怎样使画面产生美感?问题三:怎样处理画面才能既不呆板,也不凌乱;既具有丰富性也能够统一和谐?三、讨论解惑: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分析,设计图案必须依照某种基本的形式,并按照美的法则来构成形式的美感,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
(1)分组讨论并介绍各自对三组法则的理解。
(2)以某一作品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体会什么是“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听音乐体会节奏,运用通感,感受图案中重复或渐变所产生的节奏与律动的美感。
《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图案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图案的审美特征3. 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4. 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5. 图案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特征、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特征、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图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案的美。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图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图案之美》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 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图片、优秀图案设计作品等。
4. 评价工具:学生作品评价表、学生表现评价表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引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特征、设计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图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案的美。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图案。
七、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其设计方法和审美特点。
2. 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图案作品,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八、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图案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一篇:美术教案第7课图案之美图案之美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花的变化”一课的延续和发展。
教材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其次,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这些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通过欣赏、讨论、体验、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一、教学路径1. 欣赏——欣赏装饰图案的美,了解美化生活的意义。
发现装饰图案表现题材与内容的丰富性,赏析不同类型的图案。
如: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等。
感受图案的不同风格,如:传统风格,民间风格,现代风格等等。
2. 学习——学习图案形式美法则,认知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特征,学会运用图案的形式表现特性进行设计。
3. 体验——运用现代的图形设计概念与方法,做1~2个图形练习。
如对称的图形、对比的图形等,体验其过程。
4. 创作——依据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加以独特的创意,丰富的想象力,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某一主题的设计创作。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一课时。
通过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分类、形式法则的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定某一设计主题,进行装饰图案的设计和应用实践,并进行集体讨论、展示交流。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图案在生活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图案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图案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定义与分类2. 图案的基本元素与表现手法3. 图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4. 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图案创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案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图案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图案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案、课件、图案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引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图案之美》。
2. 教学基本概念:介绍图案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概念。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经典和优秀的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图案的美感、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
4. 教学基本元素与表现手法:讲解图案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和表现手法(如重复、对称、对比等),让学生掌握图案的设计基础。
5. 实践与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6. 总结与展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经验和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图案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设计感和审美能力。
3. 作品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馈。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图案设计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图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