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法门寺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2
宝鸡法门寺导游词一、导语宝鸡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这座古城中,有很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门寺。
法门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也是宝鸡市的标志性建筑。
下面,就让我来带领大家一起探索法门寺吧!二、法门寺的历史法门寺始建于公元九世纪,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曾经是中原地区最著名的大寺庙之一,被誉为“西北第一寺”。
寺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宝鸡法门寺式建筑风格。
三、寺庙布局法门寺占地面积广阔,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山门、大雄宝殿和后殿。
游客进入法门寺,首先迎面而来的是宏伟的山门,山门两旁的石狮彰显着寺庙的庄严气息。
进入山门,沿着石阶一直往前,可以看到大雄宝殿的壮丽身影。
大雄宝殿是法门寺的主体建筑,内部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像。
除了大雄宝殿,法门寺的后殿也是游客不能错过的景点,后殿供奉着众多的佛像,令人敬畏。
四、寺庙特色法门寺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个文化遗产。
寺庙内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工艺,每一个雕刻细节都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法门寺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珍品,如佛教经典、字画和石刻。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五、参观体验游客来到法门寺,可以参观寺庙内的佛堂,感受宗教的庄严氛围,也可以欣赏到佛教文化的精髓。
在法门寺里,还可以拜佛祈福,感受宗教信仰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和安宁。
此外,寺庙周边环境优美,可以漫步在寺庙内外的山林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六、交通指南前往法门寺的交通非常便利。
如果您从宝鸡市区出发,可以乘坐公交车前往寺庙,车程大约30分钟。
如果您打算自驾前往,可以通过导航工具找到准确的路线。
另外,寺庙也提供停车场,为自驾游客提供便利。
七、小贴士1.参观寺庙时,请尊重宗教信仰和寺庙的规定。
2.注意保持安静,以免打扰其他参观者和信众。
3.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不要触摸或损坏展品。
4.要注意寺庙的节假日和游客高峰期,避免拥挤。
法门寺十大世界之最: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 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
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
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第一最:法门寺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法门寺佛指舍利物。
第二最: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第三最: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遗规第四最: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第五最:地宫出土的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第六最: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第七最: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第八最: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第九最: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第十最: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华山景观十大迷1、洞里瓮是怎么回事儿?这一景观在群仙观上方登山道路旁。
在一块岩石上有一洞,洞里有黑色釉瓮一口,而且瓮里还套有一洞。
介绍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通用4篇)介绍陕西法门寺的范文篇1在20世纪中国现代考古发现中,法门寺地宫无疑是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987年4月,20xx多件大唐皇室重宝簇拥着举世无双的佛指舍利横空出世,法门寺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您可以瞻礼佛祖真身舍利,欣赏大唐皇室的奇珍异宝,追寻法门寺千年文化,领略古老文明的风采神韵。
法门寺概况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至宝鸡市90公里。
北依歧山,南临渭水,与秦岭主峰太白山遥遥相望,地势坦荡,风景秀美,正如古诗所天:“面太白而千叠云屏,枕清渭而一条翠带。
”这里距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发掘的西周王室大型宫殿建筑遗址仅数公里。
另外,周边还有周公庙、五丈原、石鼓山、钓鱼台等诸多人文景观。
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3020xx年来物华天宝,人文荟萃。
雄伟壮观的法门寺真身宝塔就坐落在这块关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大地上。
法门寺创建于汉魏之际。
佛典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释迎牟尼佛祖灭度200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笃信佛教,并宣布佛教为国教。
他把推行佛教的敕令分别刻在全国许多地区的石头上,希望能代代相传。
他的弘法活动是跨国传教弘法。
阿育王开启了佛祖8个舍利塔中的7塔地宫,取出佛祖舍利,在他推行佛教的地区和国家建了84000座佛塔以供奉舍利。
据佛经记载,中国得19处,法门寺为其中第5处。
因此,法门寺最初又称阿育王寺、无忧王寺。
汉魏之际,丝路西去,佛典东来,中外文化交流日见扩展。
中华民族在历第一次大规模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实为佛教开始。
如梁启超所言:“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周原位居出陇西行之枢纽,东西交通之要冲,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为西北少数民族进人中原的必经之途,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地带。
自然成为事实上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之一,佛教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吸收,发展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支脉。
法门寺导游词讲解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法门寺导游词讲解范文,欢迎参考!法门寺导游词讲解范文1在场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法门寺。
法门寺主要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寺最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
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站的这里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
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最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
陕西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导游词法门寺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
这里是小编为你提供的法门寺新景区的导游词,欢迎来参考!法门寺景区的导游词1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旅游区是国家AAAA 级景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
如今的法门寺包括真身舍利塔、大雄宝殿、地宫以及法门寺博物馆(珍宝馆)等四大部分。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
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
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
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
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
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法门寺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
宝鸡市旅游景点介绍宝鸡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位于陕西省西部。
以下是关于宝鸡市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1、法门寺文化景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是集文化、旅游、宗教、考古等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这里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和历史背景,法门寺唐代时即为皇家寺院,明清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建设。
景区内有着大唐风格的文化景观和古建筑群,包括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
此外,还有唐代地宫、明代砖塔等历史遗迹,是游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佛教历史的重要场所。
2、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是一个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青铜器为主的博物馆。
该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包括各种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游客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背景。
3、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位于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是一个以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为主题的景区。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相传姜子牙曾在此钓鱼而得名。
景区内有着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包括钓鱼台、太公庙、古战场等景点。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代历史的风貌和感受山水之美。
4、九龙山风景名胜区九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景区。
这里有着壮观的群山和清澈的溪流,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景区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包括九龙山、神仙洞、莲花峰等景点。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5、岐山周公庙风景名胜区岐山周公庙风景名胜区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景区。
这里有着悠久的周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场所。
景区内有着周公庙、天官庙、先祖庙等古建筑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西周城墙、贵族墓地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周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风貌。
宝鸡法门寺景点介绍
法门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刹。
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在此译出被誉为“东方佛经”的《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以古代印度为中心,介绍整个东方地区和其他各国风土民情的地理志,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
法门寺地宫发现的珍贵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器、银器、玉器、漆器等珍贵文物共1600余件,其中包括唐三彩马俑、绿松石和玛瑙制成的佛像等珍品。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颗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
佛牙舍利现供奉在陕西省法门寺内的大佛塔内。
法门寺地宫是《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第一个法门寺。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大师将印度各地与佛教相关的圣迹、遗迹和传说中的故事,以及由佛经教义引发的佛教典籍和文物等都做了详尽介绍。
—— 1 —1 —。
法门寺文化景区简介法门寺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是“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圣地灵境,其中安置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更使法门寺在世界宗教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007年3月,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由曲江新区管委会组建了法门寺开发建设团队,与宝鸡市人民政府一起负责项目开发建设。
它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十大文化旅游工程之一,也是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重要辐射、延伸区域,是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大举措并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佛都”。
该项目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背景下,依托佛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进行的文化战略发展项目;同时具有佛宝和古寺保护、宗教旅游开发、民族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特色商贸和西府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等功能。
法门寺文化景区是依托法门古寺而建,总占地9平方公里,分佛文化展示区(4平方公里)和综合服务区(5平方公里)两大板块。
景区内万众瞩目的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它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
建成后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将会成为集世界僧众朝拜、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景区,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成为“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的世界级文化景区。
3.2.4 景观介绍1、山门广场(A区)山门广场位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入口,大气恢宏,它接引佛光大道,让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
即由佛光大道南端的山门——此岸世界的入佛知见——因,经法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圆融门,到合十舍利塔——佛之彼岸,开佛知见——果,行进一次觉悟即为一大渡。
其间设计法柱、净水莲花、狮子、大象等佛教文化中的艺术景观。
(1)法柱正法之柱,上表法身,佛之自性;下表报身,佛福报因缘之果身。
供奉法柱,衣禄丰足,名利双收,一生显贵。
(2)净水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佛教的圣物。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法门寺佛文化景区。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位于陕西宝鸡扶风县,距西安有120公里。
景区依托法门寺古寺院而建,占地面积有1300亩。
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等部分组成。
景区中的山门广场设计恢宏大气,与佛光大道相连接,佛光大道两边分别设有经幢、菩萨,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整个景区的设计将山门广场比喻为“此岸”,而佛光大道则为接引凡夫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即合十舍利塔(佛国)。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的主体建筑是合十舍利塔,它的形状如行合十礼的手掌。
合十舍利塔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供奉着佛祖真身舍利,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舍利由地下升入地上一层供游客瞻仰。
合十舍利塔的五层位置是按唐代的四层木塔而建的。
顶部满天神佛。
金碧辉煌。
站在合十舍利塔五层去俯视整个旅游景区。
所有建筑映入眼帘,法门寺古寺院与今天的建筑,完美融合。
法门寺古寺院坐落在合十舍利塔的东侧。
寺院由山门、真身宝塔、玉佛殿、千佛阁等构成。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的桓灵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
法门寺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建寺。
据佛经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释迦牟尼佛祖灭度200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信仰佛教,并宣布佛教为国教,为了弘扬佛法,他将释加牟尼的舍利分成84000份分送世界各地,并在这些地方,为供奉舍利修建了84000座舍利塔。
我国得到19枚舍利,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的第五座,因此法门寺最初又称阿育王寺、无忧王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唐代是法门寺兴盛的时代。
李渊钦赐寺名,寺僧达1万余人,寺院占地1000余亩,修筑了木塔,宏建地宫,扩充寺域为瑰琳宫二十四院,法门寺升革为皇家寺院。
自从太宗李世民起,唐朝先后共有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
太宗李世民敕命开启地宫之后,便形成了法门寺地宫,30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和,国泰民安的定制。
此后有八位皇帝六次迎取舍利到皇宫供养,在公元874年,唐僖宗皇帝将佛骨送还法门寺并封闭了地宫。
法门寺的真身舍利塔通高47米,系1988年仿原明代真身舍利塔建造而成的据记载,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下有地宫,除藏有佛骨之外,还有唐皇室施舍的大量金银珠宝,法器,锦缎衣饰等供品。
公元1569年关中大地震,法门寺塔被震塌,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赐银数万两建塔,历时三十年建成。
新建的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八角十三层,高60余米。
第一层塔身八面,南面塔门,上有“真身宝塔”四字的石匾。
东为“浮图耀日”,北为“美阳重镇”,西为“舍利飞霞”。
其余四面为八卦:乾、艮、巽、坤等字样,以记方位。
塔身的第一层檐下,用砖刻制出垂爪柱、帐幔和斗拱、椽子等构件。
从第二到第八层,檐下均刻出额枋、斗拱,以叠涩出檐。
八层以上各层仅作叠涩出檐,而无斗拱和其它构件,可能是后代重修过的。
第十三层己残毁,做成了八角形圆盖。
塔刹为铜覆钵、宝珠。
塔的第二层至第十二层共有佛像龛88个,每龛置铜佛或菩萨造像1~3尊,共计104尊,大者形同真人,小者只有0.2米左右。
塔上的造像庄重肃穆,铸造技术精湛。
这些像组成一座佛教艺术的珍贵宝库。
法门寺塔保留了旧塔被地震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东汉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
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法门寺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
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
塔身的设计沿袭了法门寺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保留了汉塔的惯有风格。
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
同时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
用于装饰的塔刹高16.1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
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远处望去,金碧辉煌。
法门寺塔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3133平方米,外饰汉白玉栏杆。
法门寺法门寺因供奉着现存国内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1981年8月24日上午10时,突然一声巨响,法门寺真身宝塔在度过400多个年头后,无力支撑,西半边轰然坍塌。
1986年秋,拆除重建工程开始。
此前人们一直怀疑法门寺地宫可能是明代的,当看到第一道石门门楣上刻着两只唐代朱雀图案,才恍觉这竟然是唐代的地宫,且从未被开启。
2014年9月3日,电影《法门寺》的研讨筹拍会召开,著名诺奖作家莫言出任总编剧,吸引了不少媒体的注意力。
法门寺不止一次成为影视剧、戏曲和小说的题材,最有名的大概是京剧《法门寺》,毛泽东就很爱看,在延安看过多次,重庆谈判时蒋介石招待看戏,他挑的其中一出就是《法门寺》。
剧中的小人物太监贾桂,也因毛的多次公开点评“不要学贾桂奴才相”,一时在中国家喻户晓。
法门寺广受青睐,与其悠久的历史和附着的浓郁传奇色彩,莫不相关。
它被誉为“关中塔庙始祖”,因供奉着现存国内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位于宝鸡扶风县的法门寺,其地宫出土的绝世珍稀,即使与近邻西安丰富的顶级文物馆藏作比,也毫不逊色,有专家将其称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陕西省最重要的考古发掘工程。
大唐珍藏重返人间八百里秦川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秋雨已连绵不绝下了十几个昼夜。
1981年8月24日上午10时,突然一声巨响,法门寺真身宝塔在度过400多个年头后,无力支撑,西半边轰然坍塌。
是修复还是拆了重建,当时有两种意见,因塔身破损严重,政府最终选择了后者,不想为将来的发现埋下了伏笔。
1986年秋,拆除重建工程开始,人们在发掘中发现在明代塔基下面还有一层唐代地基。
1987年4月3日,考古队清理地基时,一把洛阳铲插入土层中碰到了一块石板!刨开扰土层,石板下露出一条十几厘米长、3厘米宽的缝儿,一位工作人员扒在缝边往下看,大叫起来:“全是金子!”关于法门寺的种种传说,霎时浮上人们心头,群情激动。
次日,省考古所的专家赶赴工地,按考古惯例,果然在南边找到了宫门。
陕西法门寺解说词及景区导游讲解词陕西法门寺解说词及景区导游讲解词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陕西法门寺解说词,仅供参考。
陕西法门寺解说词【篇一】法门寺,位于宝鸡市扶风县以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
这座唐代的“皇家寺庙”,因安置了佛教界至高圣物——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如今的法门寺分为两部分:唐代风格的旧址建筑群(法门寺院和珍宝馆)与令人争议的新建文化景区。
你可以从旧址买票入内,也可以在新建的文化景区西侧的山门广场买票进入。
作为游客,如果想看遍法门寺的全部珍宝,那么旧址的法门寺院内的地宫、珍宝馆以及文化景区内的合十舍利塔等这三个地方都要走一遍,因为三枚“影骨”(用玉石按照真骨的形状和大小而特制的,起到保护真骨的目的)存放在地宫中;出土的唐王朝皇室供佛的珍宝,在珍宝馆内展出;而最为珍贵的“佛指(真身)舍利”,则被安放在文化景区最东侧的合十舍利塔内,这座新建的建筑,某年不幸的被评为十大最丑建筑之首。
如果你是从文化景区西侧的山门广场进入景区,那么呈现在你眼前是长约1公里的佛光大道,大道两旁站立着十尊闪耀着金光的巨大菩萨雕像,大道东侧的尽头就是合十舍利塔,大道上有观光车可以乘坐,30元往返,招手即停。
佛祖指骨舍利,只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周末和重大节假日才对外放开放。
文化景区的西南边就是法门寺院和珍宝馆。
寺院内的真身宝塔下,就是发现“佛指舍利”的地宫,如今在地宫中可以近距离观赏三枚“影骨”。
从地宫出来,你还可以在清净的寺院中随意逛逛,寺院中有钟鼓楼,大雄宝殿和放生池等,都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建筑。
在旁边的珍宝馆(也称博物馆)内,展出了地宫出土的文物精品。
你能够观赏到唐皇室供佛的上百件珍宝,件件都让人为之惊叹。
其中有:安放舍利的八重宝函、十二环锡杖、纯金塔、汉白玉灵帐、秘色瓷、皇帝使用的茶具等等。
陕西法门寺的佛像壁画介绍陕西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始建于东晋时期,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迹之一。
法门寺以其独特的佛像壁画而闻名于世,这些佛像壁画具有艺术精湛、内容丰富的特点,对于研究佛教艺术和佛教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法门寺的佛像壁画主要分布在寺庙内的大雄宝殿、佛殿和禅宗寺院等地方。
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雄宝殿内的佛像壁画。
大雄宝殿建于北魏时期,是法门寺的主殿,内有三尊塑像,即三世佛,分别是弥勒佛、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
这三尊佛像的佛身造型庄重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大雄宝殿的佛像壁画采用鲜艳的颜色和精细的线条勾勒,具有浓郁的唐代风格。
这些壁画主要描绘了佛陀的生平事迹和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佛陀成道前后的重要经历,以及佛陀教授的著名经典内容等。
壁画中的佛陀形象庄严肃穆,表情端庄庄重,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除了大雄宝殿的壁画,法门寺的佛像壁画还分布在其他寺庙的佛殿中。
这些佛殿包括观音殿、文殊殿、地藏殿等。
每个殿内的壁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主题和内容,例如观音殿的壁画主要描绘观音菩萨的形象和故事,文殊殿的壁画主要描绘文殊菩萨的形象和故事,地藏殿的壁画主要描绘地藏菩萨的形象和故事等。
这些佛像壁画内容丰富,形象传神,给人以思索和启示。
法门寺的佛像壁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壁画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和佛教经典的核心思想,对研究佛教史和佛教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壁画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对研究中国绘画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对法门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以保护这些珍贵的佛像壁画。
修缮工作有效地保护了佛像壁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些精美的佛教艺术品。
总之,陕西法门寺的佛像壁画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这些佛像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容丰富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深化了对佛教艺术和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站:法门寺第三天早晨天空有一点阴暗,但是我们的心情不是阴暗的,而是激动的和期待的。
我们吃完早饭后便上车去下一个景点――驰名中外的佛门圣地“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
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
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
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法门寺景区。
下车后我们被一群白发老人们“劫”住,想让我们买她们的香,有点不买不罢休的架势,最终我们请了一把香才让我们离开。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法门寺广场上的各种各样的鸽子: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彩色的,还有长尾巴的、短尾巴的......。
鸽子很可爱、不认生,只要游客手里有它喜欢吃食物,鸽子扑扑地飞到你的身边、胳膊上、头上。
走进法门寺,首先看到是第一道高大宏伟“佛光”门,第一道门口边的寺里的和尚让游客捐善款,小孩不捐,大人必须捐献,我幸亏是小孩,逃过了这一劫。
第二道门是般若门,第三道门是菩提门,第四道门叫圆融门,没有门顶,寓意是“四大皆空”的意思。
两边各有一个“柱子”,左边柱子里有大鼓,右边的柱子里有一口钟,鼓和钟不能随便敲或撞。
路两边的纪念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过了第四道大门,便是“佛光大道”,全长1238米,两旁有8座15米高的尊像:掌管光明的太阳菩萨、掌管月亮的月亮菩萨、掌管长辈或老人身体健康的菩萨......,佛光大道的尽头是高148米、宽58米的佛手雕塑――“合十舍利塔”,塔里供奉有佛的创始人――释伽摩尼的左手中指第二节骨头,它呈玻璃体,是透明的,据说佛的创始人是烧不化的,肉没有了,但骨头没有烧毁,烧后的骨头是“舍利子”,总共分成八万四千一百九十八段,,中国有十九段,其余散落在世界各地。
法门寺简介法门寺简介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2006年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关于建寺时间,从唐代时就已无法准确确定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法门寺及真身宝塔始建于古印度阿育王(前273年—前232年)兴建八万四千塔之时,先建塔后建寺。
北周以前法门寺名为阿育王寺,寺塔名为阿育王塔。
另一种说法受到了出土的汉代瓦当、砖刻的支持,认为法门寺建于东汉桓灵之世。
有文字记载,北魏时法门寺已经存在并有较大的规模。
在北周武帝时大兴灭佛运动,法门寺也几乎完全被毁。
隋朝建立后推崇佛教,法门寺有得以重建,但未恢复到北魏时的规模,寺名改为“成实道场”,后并入邻近的宝昌寺,成为寺院田庄。
唐代真身宝塔唐代建立后,法门寺走向它的全盛时期。
唐武德元年,定名法门寺,第二年僧众恢复。
后来法门寺收留避隋末战乱中的流民,不幸失火,后在僧众的努力下重建。
贞观五年时,一个叫张亮的人获准拆望云宫来修塔,高宗显庆五年重建,建成一座四层方形楼阁式塔,后唐中宗提名为“真身宝塔”。
唐中宗殷勤事佛,曾与韦后等人下发入塔(于1978年秋出土),景龙四年改法门寺为“圣朝无忧王寺”,并为塔提名为“大圣真身宝塔”。
在文宗开成三年曾更名为法云寺,但不久仍成法门寺。
武宗会昌灭佛时,法门寺受到了波及。
懿宗时举行了唐朝最后一次迎奉佛骨的活动,法门寺在这时得以重修,地宫的情况在此后就未曾改变过。
唐朝皇帝曾迎奉佛骨7次,每次都对寺院大施财物,这为寺塔的扩建提供了方便。
法门寺经过多次修筑增建,形成了二十四院的形制。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
五代五代时期,秦王李茂贞对法门寺大加修缮,历时三十余年。
后周世宗时,虽限制佛教,但法门寺没有被废除。
北宋建立后,法门寺再度复兴,多次修葺后,到金朝大安二年法门寺仍具有“寺塔倚天”的宏伟气势。
佛塔地宫里的佛教信仰——宝鸡法门寺介绍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镇。
距西安110公里。
寺内有一座八角形十三层宝塔,用以安放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法门寺始创于东汉,规模宏大,占地100余亩,寺中供奉着印度阿育王贡送的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至唐代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拨重金修寺院并修成四层木塔,作为皇家寺院而达顶盛时期。
后历朝都有修缮。
明代万历年间,因木塔倒塌而重建成目前的八角十三层石塔,但历代都未发现唐代所建之地宫。
塔身历经战火和风雨洗蚀于80年代半壁倒塌。
1987年,国家拨款重修法门寺塔,在清理塔其时无意发现了一个1300多年前巨大的由石函封闭的地宫。
地宫内珍宝及文物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法门寺地宫”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第二的重大考古发现!立即震惊了世界各国。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
距西安市110公里。
门票:28元,法门寺博物馆45元,学生半价。
开放时间:8:00—18:00
交通:在火车站乘游2或乘坐开往扶风的旅游车(潘家村车站乘车,票价为20元)或者自驾车沿西宝高速公路过绛账出口约1000米下,有高等级公路直达,路桥费25元。
风味美食:法门寺的凉皮面筋斗,味鲜美是您旅游必尝的美味小吃啊。
旅游小贴士
1、法门寺的最佳旅游季节是秋季。
因为法门寺周围的水果都熟了,一幅瓜果飘香的景象。
阴历的4月18日是佛祖的生日,有盛大的法会。
当然一年四季都可以去。
2、分为法门寺博物馆和法门寺紧邻的两个景点。
法门寺出土的宝物基本上都在博物馆里,很震撼。
而法门寺则是87年重修的,地宫也是全新的,游览的意义不是很大。
法门寺地图
法门寺方位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
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
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
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
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
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
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
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
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
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
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
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
民国二
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
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988年法门寺成功举办了国际性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
并正式对外开放。
十余年来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在澄观、净一法师的带领下,在佛教四众的努力下,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长廊角亭、钟鼓楼、禅房、寮房等访唐工程。
一九九八年对宝塔地宫进行装饰,使其庄严再现,体现无上法门,体现无尽法界,结合历史,宗教信仰,社科艺术等内容为一体而又是供养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罗坛场,再现唐密曼荼罗之精华,使法门寺成为中国佛教首区。
法门寺地宫
法门寺地宫是我国乃至世界目前所发现的最大佛教地宫,其中十件宝物有“世界之最”之称!地宫分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全部有砖石砌成,地道中撤有25000多枚金,银,铜制唐代钱币,共有四道石门。
在地宫发现的记事石碑是唐朝最后一次开启地宫迎佛的唐懿宗皇帝留下的,其中纪载了唐代八位皇帝及皇族献出物品共2499件。
(其中还记载了有女皇帝武则天供奉的一条裙子),在开启地宫之后保存完好竟一件不少!
地宫内还有金银器121件,玻璃器17件,秘色瓷器16件,石质器12件,铁质器16件,漆木及杂器19件,珠玉宝石等约400件、粒,还有大批纺织物品。
上述这些物品都是唐代宫庭所藏,品种繁多,做工精巧,价值连城,为世所罕见。
为什么法门寺内藏有如许多的珍宝?原来法门寺系隋、唐皇家寺院。
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先后八次来这里迎奉舍利,每次迎奉之后皇帝便回赠大量珍宝放入地宫之内。
法门寺十大世界之最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图片
法门寺鼓楼和真身宝塔。
法门寺——珍宝阁
法门寺的香火一直很旺。
法门寺——千佛阁
法门寺外景
法门寺地宫展出的文物
真身宝塔安放着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法门寺院内的僧人
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