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30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本章复习课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一、掌握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发现镜头上有污渍,擦拭时使用的是( C )A.餐巾纸 B.纱布C.擦镜纸 D.棉花2.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经正确操作看清细胞后,他兴奋地把显微镜搬动给同桌同学看,结果视野变得很暗,要重新看清物像,先进行的操作应是( B )A.转动物镜转换器B.调节反光镜的角度C.调节粗准焦螺旋D.调节细准焦螺旋3.[xx·泰安]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制作临时装片时,观察用的实验材料越大越容易看清楚细胞结构B.为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转动转换器换用较大倍数的物镜C.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染色,目的是更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各部分结构D.在视野中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黑、内部空白的物像就是细胞4.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图1(1)步骤1说明__对光__成功;(2)步骤4的操作是向__右__移动装片;(3)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__200__倍;(4)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__高__倍物镜。
二、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5.下列哪一个结构属于人体中的组织( B )A.皮肤 B.小肠腺上皮C.肌肉 D.唾液腺6.用开水烫过西红柿后,西红柿的表皮会与内部的果肉分离,这一现象说明了( A ) A.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B.器官是细胞分化形成的C.西红柿内含有营养物质D.西红柿能分裂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核B.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C.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利用干细胞可以成功修复患者受损神经细胞的依据是细胞分化原理8.下列关于生物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其结构是相同的B.所有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的C.人体内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来完成某项生理功能D.动物都是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八大系统构成9.当你坐在肯德基内啃食一只炸鸡腿时,有没有想过它是由什么组织(如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等)构成的?请你再次回味吃的过程,回答各层次的主要组织结构:(1)一只鸡腿就是一个__器官__(选填“系统”或“器官”)。
七年级第二章观察生物实验探究题一、细胞1.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
制在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图1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图1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__ ______。
(4)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无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2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____ ____。
2.下表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的相关步骤。
(1)上述两个实验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
(填实验序号和步骤号)(2)与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
(3)如图甲是利用显微镜对上述临时装片进行观察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用序号表示)(4)利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如图乙所示,解决的方法是_____ ___。
3.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2)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3)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破片4.下列是关于“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l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二单元观察生物结构——探究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表现出的生命现象源于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生物种类繁多,但各种生物有着相同的基本结构,这一基本结构就是细胞。
有人说,如果把生物体比作一座房子,细胞就相当于建造这座房子的砖块。
这个比喻很形象,但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细胞是活的、有生命的。
细胞会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会从小长大,能由一个变成两个,会发生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也会衰老和死亡。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许许多多活细胞有组织有秩序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构成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
本单元,同学们在掌握了显微镜使用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相应的细胞结构,增强对细胞的感性认识,并描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细胞的重要生理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也使生物体形成了多样的结构层次。
我们就从认识细胞开始一起探索生物结构的奥秘。
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制作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能指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
2.比较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识别植物体主要组织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3.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认同生物体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统一整体。
单元学习计划学习任务学习课时活动设计结合《学习设计与指导》研读教材,查阅271bay中资整体认知 1源,形成自己的整体认知,尝试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评价内容评价量规 评价等级 观察并绘制动植物细胞示意图制作出临时装片 ★ 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 举例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阐释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描述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并说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 识别动植物的组织,说出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认同动植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任务一 观察并绘制动植物细胞示意图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题、填空题)1、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说明了生物能A 、运动B 、生长C 、繁殖D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2、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A .生长现象B .应激性C .繁殖D .呼吸)3、有人把蝗虫、蚯蚓和海星分为一类,袋鼠、啄木鸟和狗分为一类。
则他的分类依据是:A 、有脊椎和无脊椎B 、有腿和无腿C 、陆生和水生D 、会飞不会飞)4、构成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5、在下列动物中,身体有外骨骼的是A 、蚯蚓B 、蝗虫C 、鲫鱼D 、河蚌)6、下列各项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的是A .脊椎动物B .无脊椎动物C .昆虫D .哺乳类)7、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A .鳙鱼B .娃娃鱼C .鳄鱼D .鲸鱼)8、下列我国珍惜动物中其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呼吸器官的是A .大熊猫B .娃娃鱼C .扬子鳄D .白鳍豚)9、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酸性的物质主要存在于A 、细胞核内B 、细胞膜上C 、液泡内D 、细胞壁)10、人体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是A 、生殖细胞B 、精子C 、卵细胞D 、受精卵)11、单细胞生物进行细胞分裂后的结构是A 、生物个体数目增加了B 、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加C 、生物体长大了D 、生物种类增加)1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 、大肠杆菌B 、木耳C 、酵母菌D 、霉菌)13、关于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B .细菌对人体都是有害的C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D .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细菌)14、近两年来,已经有110多种兽类和130 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了,造成了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频繁B 、动物天敌过多C 、珍稀野生动物易患病害D 、人类过度开发导致动物栖息地的丧失( ) 15、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后,被染成深蓝色的部分是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液泡)16、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A 、被子植物B 、裸子植物C 、苔藓植物D 、藻类植物)17、下列植物能产生孢子的是A 、葫芦藓和胎生狗脊B 、地钱和银杏C 、铁树和水杉D 、蕨和银杏)18、下列哪项不是果实A 、葵花子B 、蚕豆荚C 、花生果D 、白果)19、血液是一种A 、结缔组织B 、神经组织C 、上皮组织D 、肌肉组织)20、动物界中最高等和最低等的动物分别是A 、节肢动物和原生动物B 、哺乳动物和鱼类C 、哺乳动物和原生动物D 、棘皮动物和原生动物)21在显微镜下看到一块脏物,当装片移动时它不动,用擦镜纸擦过目镜再看脏物还在原来位置,这时应A 、换一片装片B 、换一个目镜C 、用擦镜纸擦物镜D 、缩小光圈)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生物B 、凡是微生物都会使人染上疾病C 、绝大多数微生物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生物D 、使肉腐烂变质的是霉菌)23、市场上出售的黄瓜属于A 、营养器官B 、营养组织C 、生殖器官D 、保护组织)24、从包含的大小关系看①叶绿素②叶绿体③叶肉细胞④营养组织这四者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②①③)25、植物细胞、细菌细胞、真菌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A 、细胞膜B 、细胞核C 、叶绿体D 、伸缩泡)26、覆盖于身体表面及体内各种管腔内表面的是A 、神经组织B 、上皮组织C 、肌肉组织D 、结缔组织)27、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的解释中, 正确的是A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B 、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C 、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D 、越小的分类单位,植物种类越多)28、关于蕨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蕨类植物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B、蕨类植物有明显的根、茎、叶C、蕨类植物没有花和果实D、蕨类植物的种子是抱子) 29、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显著区别是前者具有A .细胞壁与液泡B .细胞核与细胞膜C .叶绿体与细胞质D .细胞膜、细胞质与细胞壁)30、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依靠“伪足”运动,以体内形成“食物泡”的形式获取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它属于A 植物B 无脊椎动物C 脊椎动物D 微生物)31、草履虫、水母、蚯蚓、海星分别属于A.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B.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C.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D.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32、下列关于生物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其结构是相同的 .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构成 .人体内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来完成某项生理功能 .动物都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等八大系统构成)33、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操作步骤。
七上科学学霸笔记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在我们身边:种子长成幼苗属于生命运动现象;鸟蛋会孵成小鸟是受精卵的生长发育现象;大雁南飞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食物发霉是由于微生物的滋生繁殖;晴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是因为星体碎块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引起的;雨后出现了彩虹是因为光的色散现象;直筷子插入水中会变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3、课本实验图1-9:如何把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恢复球形?将乒乓球放入一杯热水中。
--原理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压强变大就把球撑开了,所以乒乓球就恢复原来形状。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学校实验室安全原则要点: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
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
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等应在排风柜子里取用,用完后立即封住容器。
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应倒入废液缸统一处理,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
2、常见实验器材:识记课本图1-21危险警告标记: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性。
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可加热。
秒表--测量时间间隔。
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量电压大小。
显微镜—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
酒精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烧杯—盛放大量液体或反应,可加热。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
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3、胶头滴管使用方法:①在试剂瓶外挤出胶滴管中的空气(外挤内吸),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②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③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
④试剂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要专管专用,胶头滴管交叉吸取液体前需要清洗。
⑤常识: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1-3节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2、会画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应用细胞结构模型解释某些生现象。
3、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
(二)能力目标:1、通过设计实验过程,掌握控制变量法2、通过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动手能力。
3、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自己原有错题的修正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蚯蚓的分析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通过同伴互助合作纠正的教学环节,打造浓厚的学习的氛围。
二、教学重点:1、细胞的结构、分裂、生长和分化。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3、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
4、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难点:1、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区别。
2、组织、器官、系统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生物的特征开学了,春天的校园,阳光明媚。
小河边,垂柳抽出新枝,小草迎风起舞,鸟儿在枝头歌唱,引得蚯蚓也从黑黝黝的土中探出头来,寂静了一个假期的旗杆上又飘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短文中蚯蚓也从黑黝黝的土中探出头来,作者认为是鸟儿的歌声所吸引,由此判断作者认为蚯蚓有感觉。
为此,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下.(二)显微镜:观察研究蚯蚓的内部结构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2、错题分析(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画一画细胞的结构图,展示,评价2错题分析(四)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欣赏蚯蚓漫画:1你如何理解这两幅漫画。
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身体被切断以后,在断掉的地方会生出类似胚胎的组织,很快将失去的部分补偿好,长成一条新的蚯蚓。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3)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的区别画一画他们的区别错题分析(三)总结师:这一节课,你巩固了哪些知识?四、作业:(一)课内作业。
再次订正并复习巩固错题本上的错题。
(二)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继续研究蚯蚓的再生能力。
如经过多少天后,被切蚯蚓的全部部位会长全。
生物学教学论复习资料绪论1、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
2、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
3、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和“教学”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导致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具有不确定性:一是分离说;二是关联说;三是包容说;四是整体说,又包括两种表现,即循环整体与结构整体。
第一章生物学课程1、生物学课程的起始阶段: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传教办学,教会学堂开设的是博物学课程包括生物学课程。
2、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分析:2011年年版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生物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综合考虑了学生发展需要、社会需要和生物科学的发展三方面因素,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选取了科学探究等10个主题。
该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性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
3、2011年版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维持原有课程课程内容框架和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强调重要概念,在10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该主题的重要概念。
4、10个一级主题分别为:(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5、课程评价是收集数据的过程,以确定某课程的价值、从而决定是否保留终止或修改这门课程。
6、课程评价的外貌模式:斯泰克认为课程评价应包括三个阶段,即前期阶段、执行阶段和成果阶段。
7、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美国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评估模式为“背景----输入----过程----成果”。
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评估模式:第二章生物学教材1、教材的基本属性:(1)、工具性(6)、规范性(2)、系统性(7)、艺术性(3)、科学性(8)、实践性(4)、教育性(9)、发展性(5)、教学性(10)、个性与共性2、教材的主要设计类型:(1)、知识中心教材(2)、范例式教材(3)、经验中心式教材(4)、社会中心式教材(5)、人本中心式教材3、教材的主要编写策略:(1)、直线式(2)、圆周式(3)、螺旋式(4)、过渡式4、教材的组织方法:(1)、逻辑组织法(2)、心理组织法(3)、逻辑心理组织法5、教材的基本构成:(1)、教材的组织单位(2)、教材的基本构成成分:术语、事实、概念、原理、步骤(3)、教材的表现系统:课题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6、教材的评价维度:(1)、知识维度(2)、思想文化内涵维度(3)、心理发展规律维度(4)、编制水平维度(5)、可行性维度(6)、特色与导向性维度第三章生物学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需要以相应的教学理论(包括学习心理学)为基础,以学习者为出发点,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诸环节和要素进行分析与综合。
第二章《观察生物1》复习讲解一、生物与非生物考点1:生物与非生物、动物与植物的特征区别1知识梳理1、放大镜的使用:一手拿放大镜靠近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拿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你的头部和放大镜。
2、(1)蜗牛的外形特征:蜗牛有壳、触觉、眼点、口、足等结构。
①体外有螺旋状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头部:触角:两对,前短后长。
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的功能。
眼:着生于触角的前端。
口: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有扁平的腹足,肌肉发达,是运动器官。
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黏液可以减小摩擦、留下信息等。
)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
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通过考察蜗牛的感觉器官发现: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四种感觉。
蜗牛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反应,这是动物的一种应激性。
2典型例题例题1、我们为了更仔细地观察蜗牛往往要借助工具,我们使用_________观察蜗牛的结构发现蜗牛有______对触角,并填写右图例题2、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___最敏感, ________有保护作用。
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
你注意过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吗?__________________ 。
(3)野生的蜗是农业的_______。
(填害虫或者益虫)(4)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__。
例题3、将蜗牛放在干燥的环境里,不久就会死去,这是因为()A 体内失水过多B 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C 是穴居动物,怕光D 无法进行呼吸,窒息而死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蜗牛有视觉和听觉吗?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对于蜗牛的感觉,曾做过许多有趣的实验。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二章观察生物1、我们根据物体是否具有新陈代谢现象将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有严整的细胞结构(除病毒以外)。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蜗牛头部有2 对触角,期中长触角上端有一对眼,在触角下方有一张口_,壳具有保护、防止水分散失_的作用,腹足在爬行时能分泌粘液。
4、蜗牛具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四种感觉,但没有听觉。
5、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所构成。
6、德国科学家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7、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8、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9、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10、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1、( 1)握显微镜应握显微镜的哪一部分结构?镜臂(2)载物台是用来放置装片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3)在做实验时要用 _压片夹固定载玻片。
(4)遮光器上大小不等的圆孔称为光圈( 5)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转动时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粗准焦螺旋向前调镜筒下降(“上升”或“下降” )。
(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回顾并巩固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生物的特征、植物的分类等。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一步了解生物的特征和
植物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第二单元所学的
知识。
2.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生物的特征和植物的
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探索精神。
2. 学生培养对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特征
2. 植物的分类
教学难点
1. 生物的特征的深入理解
2. 植物的分类的方法掌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自主研究
学生自主复第二单元的知识,教师提供研究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心得和经验,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4. 观察与实验
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进一步了解生物的特征和植物的分类。
5.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
6.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在生物特征和植物分类方面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