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屋顶形式精华版
- 格式:doc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古建筑屋顶分类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这种屋顶样式在中国传统屋顶形式中出现的较早,在商代甲骨文、周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和明器以及北朝石窟中都可以见到。
2. 歇山顶: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若加上山面的二条博脊,则共应有脊十一条。
3. 悬山顶:悬山顶是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4. 硬山顶:硬山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
5. 卷棚顶:卷棚顶是一种没有正脊的屋顶形式,前后两坡相通,呈圆弧形。
6. 攒尖顶:是圆形或多角形的屋顶,有尖角和锐顶的意思,常见的形式有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
7. 盔顶、盝顶:这两种形式在亭台楼阁中常见。
此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勾连搭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以上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分类,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构造和美感,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
如需更多专业信息,建议咨询建筑历史学家或查阅古建筑专业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基本样式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与装饰风格而著称,尤其是其丰富多样的屋顶样式。
屋顶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遮风挡雨的功能,更是古代建筑艺术与文化的集中体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五种基本样式。
一、悬山顶悬山顶,又称为“挑山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一种样式。
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之外,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
悬山顶多用于民间建筑,如住宅、寺庙等。
在等级上,悬山顶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次于硬山顶。
二、硬山顶硬山顶,又称“硬山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一种常见样式。
其特点是屋面与山墙同宽,且屋檐与山墙齐平或略为突出。
硬山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因此在民间建筑中广泛应用。
与悬山顶相比,硬山顶的等级略低。
三、歇山顶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一种重要样式。
其特点是正脊与四条垂脊的中段相交,形成两个山花。
歇山顶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中常见,具有显著的等级标志。
歇山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重檐歇山顶的等级高于单檐歇山顶。
四、庑殿顶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
其特点是屋面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四坡。
庑殿顶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如故宫太和殿。
在等级上,庑殿顶高于歇山顶,是古代建筑屋顶的最高形式。
五、攒尖顶攒尖顶,又称“尖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一种特殊样式。
其特点是屋顶呈锥形,没有正脊,而是由若干条垂脊交汇于一点。
攒尖顶多用于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
攒尖顶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优雅、轻盈的感觉。
古建筑顶部形制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古建筑的顶部形制是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其造型精美,形态优美。
古建筑的顶部形制主要包括檐口、斗拱、刹顶、脊兽等,每一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古建筑的顶部形制。
一、檐口檐口是古建筑顶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块块贴合在一起的檐瓦组成的。
檐口的形制有檐檩、檐条、宝盖、斗栱、雀替等,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檐口以其形态的优美和装饰的精致而成为古建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斗拱斗拱是古建筑顶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块块石头组合而成的,形态优美,制作工艺精湛。
斗拱的形制有飞檐斗拱、灵芝斗拱、悬山斗拱、蝙蝠斗拱等,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斗拱以其造型的独特和雕刻的细致而成为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三、刹顶刹顶是古建筑顶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块块瓦片组合而成的,形态优美,制作工艺精致。
刹顶的形制有八角刹顶、十角刹顶、十六角刹顶等,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刹顶以其造型的独特和雕刻的细致而成为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四、脊兽脊兽是古建筑顶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块块石头雕刻而成的,形态优美,雕刻精湛。
脊兽的形制有骏马脊兽、神兽脊兽、凤凰脊兽等,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脊兽以其造型的独特和雕刻的细致而成为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总的来说,古建筑的顶部形制是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它以其造型的优美和雕刻的精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了解古建筑的顶部形制有所帮助。
古建筑屋顶的种类古建筑屋顶的种类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特点独具一格,其中屋顶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古建筑屋顶的种类。
一、斗拱式屋顶斗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屋顶形式。
它以梁柱结构为基础,通过斗拱相互支撑形成框架结构,再用木质或石质材料铺设而成。
斗拱式屋顶具有结构稳定、耐久性好、美观大方等优点,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歇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单坡面或双坡面倾斜屋面。
它由两个山墙相对而立,中间用木质或石质材料铺设而成。
歇山式屋顶适合于雨水较多的地区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透进入室内。
三、攒尖式屋顶攒尖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多坡面屋顶形式。
它由多个三角形坡面组成,呈现出攒尖的形状。
攒尖式屋顶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中,其造型优美、气势磅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四、拱券式屋顶拱券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由多个梯形或拱形构件组成,通过相互支撑形成框架结构,再用木质或石质材料铺设而成。
拱券式屋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结构稳定、美观大方等特点使其成为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五、琉璃瓦屋顶琉璃瓦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覆盖材料。
它由陶土制成,表面采用各种颜色和图案进行装饰。
琉璃瓦具有防水、防火、耐久性强等特点,因此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六、黄琉璃屋顶黄琉璃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由黄色琉璃制成,表面采用各种图案进行装饰。
黄琉璃屋顶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中,其色彩鲜艳、装饰华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七、青瓦屋顶青瓦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覆盖材料。
它由陶土制成,表面呈现出淡蓝色或淡灰色。
青瓦具有防水、防火等特点,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古建筑屋顶的种类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建筑小知识之古建筑的屋顶形式都有哪些屋顶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且异于英美外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屋殿顶殿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级别最高的一种屋顶形式,常用在最尊贵的建筑上,如:宫殿、陵墓、陵寝、太庙、宗教建筑,叫作皇权与神权的象征。
民间是禁用的。
特别隆重的建筑上使用重檐屋殿做法。
(一)、屋殿顶的构造屋殿顶有前后左右四个坡,所以又称“四阿顶”。
上中下坡即山面坡。
前后两坡交叉处为“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两坡相交处形成四条脊,叫做“垂脊”。
整条屋顶共有五条脊,所以叫“五脊殿”。
屋殿顶内部梁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正身梁架;山面梁架和转角部分。
正身梁架组成前后两坡,其构造为抬梁式架构设计。
构成屋殿顶的关键是山面梁架与转角做法。
因为山面的颜庙檩与正身桁檩垂直放置,而和正身梁架垂直,所以需要解决支撑山面桁李春林明间的梁。
在屋殿顶中设置了一系列的顺梁和顺趴梁以承托山面桁檩。
顺梁和顺趴梁与正身梁相垂直放置。
顺梁无论是标高、形式和断面尺寸皆与应的正身梁相同。
设置顺梁露一手基本条件,即顺梁右边必须有柱承接。
在有斗拱的大式建筑中,常见的顺梁为“桃间顺梁”。
若下面没有柱承接,则只能用趴梁。
顺趴梁的里端搭在沃苏什卡梁利皮扬卡架上,吉洛姆扣在山面桁檩上,其上用瓜柱或柁墩承托上一层桁檩(3-24)趴梁和顺梁的区别在于趴梁扣在桁檩上,靠桁檩支撑;顺梁在桁檩下,两端承托桁檩。
按位置不同,顺趴梁又有上金顺趴梁和下金顺趴梁之别。
山面桁檩与正身桁檩在转角部位搭交,下面由交金瓜柱或交金墩冷却系统缓冲。
在转角部位的搭交桁檩间,放置角梁和由戗,做为垂脊的骨架。
(二)、屋殿顶推山做法所谓“推山”,即将正脊的两端向外推迟,使山面屋面从正脊端向发布外推出。
这样做,山面屋面比正身极为屋面更加陡峻。
这种做法的关键意义在于使屋殿顶的四条垂脊由原来平面投影的与山面均成45度的直线改变为平面投影呈折线形状(4-2),从立面、透视上看来,使四条垂脊变成更加优美的柔和曲线。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样式繁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六种:
- 庑殿顶:有前后左右四个坡,四面坡屋顶,分为单檐和重檐。
多用于殿堂式建筑,在古代宫殿庙宇中,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使用庑殿顶。
- 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从侧面看,像是向下的两条脊在半路歇了一下,改变方向,向另一个延伸。
分为单檐和重檐,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
基本上只准官署使用。
- 悬山顶:和硬山建筑基本差不多,都是只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不同点在于屋顶两侧突出于山墙,不像硬山那样与山墙齐平。
- 硬山顶:屋顶两侧不突出于山墙,只有前后两面坡,只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盔顶、盝顶封火山墙属于硬山顶。
- 攒尖顶: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只有垂脊。
分为四角、六角、八角、圆形攒尖等。
- 卷棚顶:没有中脊之屋顶,也就是说卷棚式屋顶的“正脊”是弧形,与普通的的人字形屋顶不一样,没有屋顶端的的正脊。
古代建筑屋顶特点古代建筑的屋顶在不同的文化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建筑屋顶特点:1.斗拱屋顶:斗拱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屋顶形式。
它由一系列斗拱构成,这些斗拱可以是木结构,也可以是砖或石结构。
斗拱屋顶的特点是形状优美,稳固耐用。
它可以使用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例如寺庙、宫殿和园林等。
2.坡屋顶:坡屋顶是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它通常由斜坡构成,这使得雨水可以顺利排走。
坡屋顶可以是单坡、双坡或多坡。
单坡屋顶通常用于独立的建筑中,例如民居;双坡屋顶常见于宫殿和重要的宗教建筑中;多坡屋顶则常见于一些大型建筑物,例如佛塔。
3.悬山顶:悬山顶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屋顶形式。
它的外观像一座山峰悬挂在建筑物上方,给人一种轻盈悬浮的感觉。
悬山顶屋顶通常由琉璃瓦、石雕和彩绘等装饰元素组成,非常精美。
4.瓦片屋顶:瓦片屋顶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尤其在欧洲和中东地区。
它的特点是使用陶瓷瓦片覆盖整个屋顶,形成一个耐水的层。
瓦片屋顶可以是坡屋顶或圆顶形式,例如马可波罗描述的古代伊斯兰建筑中的穹顶屋顶。
5.素戏屋顶:素戏屋顶是日本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它是由细长的木条组成,形成屋顶的框架。
素戏屋顶的特点是轻巧、透气和灵活,适合应对日本特殊的气候条件,例如地震和台风。
6.蓝色圆顶:蓝色圆顶是印度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典型屋顶形式。
它通常用于宗教建筑,例如寺庙和清真寺。
蓝色圆顶的外观特点是圆形的屋顶,覆盖着蓝色的瓷砖,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古代建筑的屋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的文化、气候和技术条件的影响。
它们不仅是保护建筑物免受自然灾害的关键元素,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展示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杰作。
古建筑屋顶结构介绍《古建筑屋顶结构介绍》我和朋友小明是两个古建筑迷。
有一次,我们去了一个古老的小镇游玩。
小镇里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就像一位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们漫步在青石板路上,周围的古建筑屋檐高低错落,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小明突然指着一个屋顶,兴奋地说:“你看,这个屋顶多有特色啊!”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屋顶像鸟儿展开的翅膀,又像是一个倒扣的大碗。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古建筑的屋顶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其实啊,古建筑的屋顶结构就像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拼图。
先来说说最常见的庑殿顶吧。
这庑殿顶就像是一个人戴着一顶大帽子,而且是那种超级有气派的大帽子。
它的前后坡面相交于正脊,左右坡面与前后坡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
想象一下,如果把古建筑比作一个人,那庑殿顶就是这个人最华丽、最庄重的头饰。
这种屋顶在古代可是多用于宫殿建筑呢,就像故宫里的太和殿,那庑殿顶一盖,威严的感觉立马就出来了。
还有歇山顶,它可就像是庑殿顶和悬山顶“杂交”出来的呢。
你看它,上部有悬山顶的样子,下部又有庑殿顶的特征。
歇山顶有九条脊,所以又被称为九脊顶。
这九条脊就像是九条龙盘踞在屋顶上,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如果说庑殿顶是严肃庄重的老者,那歇山顶就像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既有着庑殿顶的大气,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俏皮。
在一些寺庙、宫殿的次要建筑或者达官贵人的府邸中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悬山顶就比较有趣啦。
它就像是房子戴了一个遮雨的棚子,只有前后两个坡面,屋面悬挑出山墙以外。
这悬山顶啊,就像是一个朴素但又实用的劳动者。
它在民间建筑中比较常见,毕竟老百姓讲究的是实用嘛。
我就想啊,古人在建造房子的时候,是不是就想着能让雨水顺利地流走,所以就设计出了这样的屋顶呢?攒尖顶呢,就像是一个大锥子倒立在屋顶上。
它没有正脊,分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两种类型。
角式攒尖按垂脊数量分三角、四角、六角、八角攒尖;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而是用竹节瓦逐渐收缩于宝顶。
这攒尖顶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精灵,充满了灵动和活泼的感觉。
中国古建筑屋顶-暇满人生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
中国古建筑各式屋顶样式
中国古代屋顶的式样按等级次序有: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等。
此外,屋顶还有单檐和重檐之分,重檐的屋顶大於单檐的。
在这些屋面中,重檐庑殿式级别最高,依次而下是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等。
硬山式建筑级别最低,一般用于辅助建筑或者民居商铺等。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悬山顶又称挑山顶。
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
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
规格上次于庑殿和歇山。
不管是实物资料还是间接资料,凡是较重要的建筑,都没有用悬山顶的。
悬山顶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
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卷棚顶、攒尖顶。
然而六种建筑屋顶形式同时出现在一起的恐怕不多见,山西解州(hàizhōu)关帝庙却是一个特例。
1、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
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
2、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
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
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
又名四阿顶。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图片:解州祖庙午门)
3、悬山顶: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图片:常平祖祠献殿)
4、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qiang)脊。
(即四面斜坡
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
解州祖庙鼓楼
5、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
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