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学原理(周友梅胡晓明主编)第一章【引例】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
- 格式:pdf
- 大小:326.00 KB
- 文档页数:17
………………………………………………最新资料推荐………………………………………投资组合案例三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估值120103班第19组陈明3112000110(执笔)陈润城3112000111(统筹策划)韦昭亦3212002283(资料收集)2014-12-01目录一、背景 (1)二、估值模型介绍 (1)1绝对估值模型 (1)2相对估值模型 (2)三、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估值 (3)4.1红利贴现模型估值 (3)4.2加权平均资本贴现模型估值 (3)4.3市盈率倍数法估值 (5)四、结果对比和分析 (6)附录 (7)一、背景可口可乐公司(The 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86年5月8日,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
在很多国家的市场上都占有主导地位。
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从1996年6月的每股45美元涨到1997年6月的每股70美元和很高的市盈率从截止到1997年8月的情况看,近来可口可乐公司的业务不断拓展,其利润能够稳定增长。
但是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却是滑落到了58美元,为了判定可口可乐公司的当前股价,运用三种股票估值方法进行估算分析。
根据其结果和估值方法的优缺性判定可口可乐公司当前股价是被高估还是低估。
二、估值模型介绍1.绝对估值模型(一)股利贴现模型:简称DDM,是一种最基本的股票内在价值评价模型。
优点:(一)红利贴现估价模型简单、直观,使用简洁与快捷。
(二)可以更好的反映公司内在价值,强调公司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股利分配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当前每股盈利状况。
缺点:它本身附加多种假设或限制条件,产生对它估价结果质疑。
除少数部分具有稳定高红利的股票使用其估计有效外,其他估计大有偏颇,模型缺乏普遍适用性。
计算公式:P = D×(1 + g)/( k — g)其中:P= 股票的内在价值= 1997年的红利Dm = 1998年预期红利率(1998年四个季度红利之和除以当前股价)g = 预期的红利增长率(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贴现模型:即资本现金流贴现模型。
(完整版)资产评估学原理(周友梅胡晓明主编)第八章【例】_收益法评估计算表_工作底稿样例被评估单位:管理费用分析表评估基准日:20 年月日填表人:评估人员:填表说明:1、本表预测数据中的“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显示各年度数据的比较结果而设,并非预测的依据。
2、评估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管理费用的影响因素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修改为相应口径的比例。
3、历史数据的填列需对其中非正常、偶然性的支出进行适当调整。
4、本表所做的调整仅为收益法评估预测模型的需要而做,并非对被评估企业账务的调整事项。
被评估单位:管理费用分析表金额单位:人民币元索引号:SY-13评估基准日:20 年月日管理费用预测表填表人:4、本表所做的调整仅为收益法评估预测模型的需要而做,并非对被评估企业账务的调整事项。
填表说明:1、本表预测数据中的“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显示各年度数据的比较结果而设,并非预测的依据。
2、评估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管理费用的影响因素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修改为相应口径的比例。
3、历史数据的填列需对其中非正常、偶然性的支出进行适当调整。
复核人:被评估单位:管理费用分析表索引号:SY-14金额单位:填表说明:1、本表预测数据中的“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显示各年度数据的比较结果而设,并非预测的依据。
2、评估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管理费用的影响因素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修改为相应口径的比例。
3、历史数据的填列需对其中非正常、偶然性的支出进行适当调整。
4、本表所做的调整仅为收益法评估预测模型的需要而做,并非对被评估企业账务的调整事项。
巴菲特经典投资-可口可乐(2009-09-21 20:50:13)分类:投资经典文摘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股价走势图时间价格市盈率现金流净资产每股收益可口可乐1988年 5.22 14.5倍12倍 1.07 36美分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1.07元,巴菲特买入价为5.22元,买入市盈率为14.5倍,市净率4.88倍。
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1988年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定价比其实际的内在价值低了50-70%。
(市值148 估值296-493)巴菲特1988年首次购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人们问“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何在?”,公司股票市价相当于税后净收益的15倍(即15倍的市盈率)、现金流的12倍,分别比市场水平高30%和50%。
巴菲特花了5倍于账面价值的钱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年收益率仅有6.6%。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看好可口可乐公司非凡的经营前景。
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
当然,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未来预期赚取的净现金流用适当的贴现率贴现所决定的。
1988年,可口可乐的股东收益为8.28亿美元。
美国30年国债到期收益为9%左右。
如果可口可乐1988年的净现金流以9%贴现(注意,巴菲特没有在贴现率中加上股权资本风险溢价补偿),则内在价值为92亿美元。
巴菲特在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它的市场价值已达到148亿美元,这说明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股票时的出价可能过高。
但既然市场愿意付出超出这个数字60%的价格,便意味着购买者考虑了它未来增长的可能性。
当一家公司可以不增加资本就可以增加其净现金流时,贴现率就可以取无风险收益率与净现金流的预期增长率之差。
我们可以发现,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比无风险收益率要高。
第九章企业价值评估1.在资产评估中,企业价值如何界定?答:企业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属性,是企业对主体的一种效用。
按照效用价值论的观点,企业价值由企业的社会公允价值和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决定,这是由企业价值的特点所决定的。
在资产评估中,对企业价值的界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企业价值是企业的公允市场价值这不仅是由企业作为资产评估的对象所决定的,而且是由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目的所决定的。
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产权交易提供服务,使交易双方对拟交易企业的价值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所以企业价值评估应建立在公允市场假设之上,其揭示的是企业的公允市场价值。
(2)企业价值基于企业的盈利能力人们创立企业或收购企业的目的不在于获得企业本身具有的物质资产或企业生产的具体产品,而在于获得企业产生利润(现金流)的能力并从中受益。
因此,企业价值取决于要素资产组合的整体盈利能力,不具备现实或潜在盈利能力的企业也就不存在企业价值。
(3)资产评估中的企业价值有别于账面价值、公司市值和清算价值企业的账面价值是一个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的会计概念,可以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获得。
由于没有考虑通货膨胀、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重要因素的影响,所以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明显区别于上述企业价值。
公司市值是指上市公司全流通股股票的市场价格(市场价值之和)。
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上,由于信息相对充分、市场机制相对完善,公司市值与企业价值具有一致性。
而中国尚处在经济转型中,证券市场既不规范,也不成熟,上市公司存在大量非流通股,因而不宜将公司流通股市值直接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依据。
清算价值是指企业停止经营,变卖所有的企业资产减去所有负债后的现金余额。
这时企业资产价值应是可变现价值,不满足整体持续经营假设。
破产清算企业的价值评估,不是一般意义上对企业价值的揭示,该类企业作为生产要素整体已经丧失了盈利能力,因而也就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企业所具有的价值。
巴菲特的估值定价方法正文巴菲特的估值定价方法(2006-12-03 15:29:30)分类:股票巴菲特的估值定价方法当前的证券市场存在着三种价值投资的估值定价方法,一种是传统的学院派的估值方法,一种是采用财务指标条件选股的估值方法,一种是巴菲特的估值方法。
第一种学院派的估值方法这种方法是中外财经类学院所教授的证券投资理论的内容,是以有效市场理论作为研究市场的基本理论;以“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作为研究风险与价格的具体理论;以研究贝塔值、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证券报酬率的变异数,和根据这些计算结果采用现值公式计算内在价值的方法作为他们的具体内容,是传统观念的正统的估值定价方法。
对于学院派统观念的投资理论,巴菲特以他在过去的数十年来数度引领风骚的战绩,毫不留情地否定了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的正确性。
巴菲特说“商学院教导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出来,但是这项教育对思考却没有任何好处”但是他还要感谢他们,因为正是他们的有效市场理论通过市场机制给追随格雷厄姆的投资者创造了最佳的买入时点。
巴菲特讽刺性地说“从自私的角度讲,我们或许应该捐助些椅子确保有效市场理论永远地教授下去。
”对于学院派传统观念的估值计算方法,本人已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通过数学的推论和阐述,否定了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使用现值公式计算企业内在价值的适用性。
同时否定了当前国内外证券市场正在流行的使用的收益和自由现金流量折现计算企业内在价值的作法。
由于商学院每年都在源源不断地向投资市场输送着他们培养的学生,所以学院派的估值方法至今仍然占据着证券市场的统治地位,这也正是至今国内外的证券市场估值方法处于混乱的原因之一。
第二种财务指标条件选股的估值方法由于学院派传统的估值方法和理论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庞大的数据系统,却无法获得实际的效果,早已受到投资界的质疑,华尔街上很多卓有成效的投资大师并不采用他们的估值方法,而是采取财务指标条件选股的定价方法。
通常他们是根据各自的投资风格,以一个自行设计的价值指标(由股价与财务指标成比例关系所组成的指标)为核心配上几个财务健康指标,制定一套严格的标准,形成了他们的基本面选股的条件。
1.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资产评估?如何认识资产评估的功能和作用?答:(1)资产评估是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统一的价值尺度,对资产进行评定估算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价,即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以重新确定资产价值。
(2)资产评估的功能是资产评估工作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功效及能力,是资产评估所固有的,是资产评估工作的抽象化。
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为资产业务提供公正的价值尺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生产要素、产权等生产条件由市场配置的情况下,资产评估可以为各项资产业务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尺度,从而保证资产业务的顺利执行。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是交易,而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无非由商品交易、劳务交易、金融工具交易和相关的资产交易构成。
在这四方面的交易中,资产交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资产是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决定着商品和劳务的质量,因此对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具有重要的影响。
(3)资产评估的作用①咨询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资产评估属于一种专业技术咨询活动,具有咨询的作用。
咨询的作用是指资产评估结论为资产业务提供专业化估价意见,该意见本身虽然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可以作为当事人要价和出价的参考;资产评估给相关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资产交换价值方面的专业判断或专家意见,不能也不应该取代资产交易当事人的交易决策。
②鉴证作用鉴证由鉴别和举证两个部分组成。
鉴别是专家依据专业原则对资产交易的现时价格做出的独立判断,而举证则为该判断提供理论和事实支撑,使之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资产评估的鉴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资产评估是以从事专业鉴别和举证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性活动;b.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资产价值鉴证(非权属鉴证)方面所具备的整体能力相关;c.尽管资产评估的这种鉴证活动一般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仍然是资产业务当事人各方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评估师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专业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可口可乐(KO):巴菲特价值投资极致代表一、巴菲特与可口可乐2019年12月9日,是可口可乐公司上市100周年。
1919年价值40美元的单支股票现在的价值早已超出1,800万美元。
自1920年以来,可口可乐一直支付季度股息,并在过去的55年里逐年提高。
可口可乐素来享有“股息之王”的美誉,投资价值长盛不衰。
追溯巴菲特与可口可乐的关系,最早是他的童年,5岁的他第一次喝到可口可乐,然而童年就早已展现企业思维的他,在喝到可口可乐不久后便花25美分批发六罐可乐,然后以5美分一个的价钱卖出去,那个时候的巴菲特仅有5岁。
二、不能忽略的成长如果仅仅从一堆静态的数据,就能判断好公司与好股票,那巴菲特就不是巴菲特。
1988年巴菲特仔细研究了可口可乐过去年报。
他发现这个卖糖水的公司,其毛利率高达80%以上。
这家公司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它能向全世界卖出多少份可乐,数量越多,赚钱越多。
他发现在过去80年里面,没有一年其销量不是增加的!下表为:1988-2019年可口可乐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备注:2019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为预估值)我们可以看到,1988年之后可口可乐的营业收入具有显著的增加。
在2011年左右到达顶峰。
净利润也一路走高。
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股票5.93亿美元,1989年大幅增持近一倍,总投资增至10.24亿美元。
1991年就升值到37.43亿美元,2年涨了2.66倍,连巴菲特也大感意外。
1994年巴菲特继续增持,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至1998年底,巴菲特在可口可乐的持股市值为134亿,10年里增长了约11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27%。
到2016年底,除去股息后,巴菲特已经赚了超过150亿美元。
这是巴菲特最传奇最成功的股票投资案例之一。
三、“护城河”分析1、产品特性角度,可口可乐的护城河来自其神秘配方。
配方是可口可乐公司最大的秘密,据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知道其配方。
其酸酸甜甜的口感,具备轻微的成瘾性。
诱使消费者重复地消费。
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股价走势图时间价格市盈率 现金流 净资产 每股收益 可口可乐 1988年5.2214.5倍12倍1.0736美分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1.07元,巴菲特买入价为5.22元,买入市盈率为14.5倍,市净率4.88倍。
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1988年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定价比其实际的内在价值低了50-70%。
(市值148估值296-493)巴菲特1988年首次购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人们问“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何在?”,公司股票市价相当于税后净收益的15倍(即15倍的市盈率)、现金流的12倍,分别比市场水平高30%和50%。
巴菲特花了5倍于账面价值的钱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年收益率仅有6.6%。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看好可口可乐公司非凡的经营前景。
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
当然,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未来预期赚取的净现金流用适当的贴现率贴现所决定的。
1988年,可口可乐的股东收益为8.28亿美元。
美国30年国债到期收益为9%左右。
如果可口可乐1988年的净现金流以9%贴现(注意,巴菲特没有在贴现率中加上股权资本风险溢价补偿),则内在价值为92亿美元。
巴菲特在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它的市场价值已达到148亿美元,这说明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股票时的出价可能过高。
但既然市场愿意付出超出这个数字60%的价格,便意味着购买者考虑了它未来增长的可能性。
当一家公司可以不增加资本就可以增加其净现金流时,贴现率就可以取无风险收益率与净现金流的预期增长率之差。
我们可以发现,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比无风险收益率要高。
这是,可用两阶段估价模型来估算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我们用两阶段估价模型计算可口可乐公司今后的预期现金流在1988年的现值。
1988年,净现金流为8.28亿美元,假设以后10年中,净现金流的年增长率为15%(这个假设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数字低于可口可乐前7年的平均增长率),到第10年,净现金流就是33.49亿美元,在假设从第11年起,净现金流的年增长率降低为5%,以9%贴现,可以算出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在价值为483.77亿美元(35.17/9%-5%=879.30亿)。
(879.30*0.4224=371.43亿 得出内在价值为371.43+112.5=483.9亿)可见巴菲特是以很合理的价位买入了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估值结果: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为483.77亿美金。
如果假设现金流量以5%的速度持续增长,内在价值依然有207亿美金(8.28亿美金除以9%-5%),比1998年巴菲特买入时可口可乐股票市值148亿美金还要高很多!这里使用的公式和前面10年后使用的公司相同,为现金流量现值=持有期末现金现值/k-g,k 为贴现率,g为增长率,该公式在k小于g时候使用。
下面对k大于g的计算进行说明,也就是增长率为15%的前10年的计算过程。
11年后的计算使用上面提到的公式。
(1)估计稳定现金流(2)复利现值系数(3)年现金流量现值年份 12345678910(1)9.51112.614.516.719.22225.329.1 33.5(2)0.920.840.770.710.650.600.550.500.46 0.42(3)8.79.29.710.310.811.412.112.713.4 14.2现金流量总量为 112.5亿10年后的现金流量总量为 第11年现金流量为35.17亿35.17/9%-5%=879.30亿,为折现到10年底的现值。
折合为现值879.30*0.4224=371.43亿得出内在价值为371.43+112.5=483.9亿,区间为207亿到483.9亿之间!复利现值系数可以查表也可以自己计算,本例中 第一年为1/1.09,第2年为1/1.09*1.09以此内推!***************************************************************************************************************时间价格市盈率 现金流 净资产 每股收益 可口可乐 1988年5.2214.5倍12倍1.0736美分巴菲特年收益率仅有6.6% 可口可乐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投资 (2007-03-2314:50:20)分类:价值投资3.7.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投资我们来看看他投资可口可乐的例子。
70年代可口可乐由于多元化投资失败,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
1981年新的总经理上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卖掉其它企业,专注于可乐业务。
同时修正营销策略,剥离利润率低的分销业务,同时开拓海外市场。
经过这一番改造,可口可乐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3%。
1988年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股票时,每股净资产1.07美元,每股收益36美分,净资产收益率33.6%。
而且过去几年它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
此前,可口可乐将58%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剩余的分红。
如果净资产收益率和分红比率不变,10年后,公司资产将达到1.07×(1+0.336×0.58)10=6.35美元,每股收益将达到2.13元。
巴菲特开始购买时,平均市盈率在10.7到13.2之间,按这个倍数,股价将在未来10年内达到22-28元。
根据这个计算,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平均价5.22元,市盈率14.5倍。
按这个计算,他的预期收益是股价花10年时间从5.22元涨到25元,(25/5.22)1/10=1.17,也就是每年17%的投资收益率。
这是完全从投资的角度计算的,是从公司未来投资收益的角度考虑的,而使用的估计模型也并不复杂。
关键是要把眼光放长远,看到企业未来10年的增长潜力。
而市场对这么长远的未来收益定价不充分,造成高收益的投资机会。
但他对公司业绩的预测也不完全准确,到1998年,每股收益涨到了1.42元,公司成长没有预期的高。
如果市盈率不变,那么股价应该在15.2到18.7之间,平均17元左右。
投资收益(17/5.22)1/10=1.125,年收益率12.5%。
这个投资回报比预期低4.5个百分点,但仍然跑赢了平均投资收益。
实际市盈率达到46.5倍,股价66.07元。
从17元到66.07元的收益是市场定价调整造成的,这个因素贡献了每年15%的收益,比投资因素的贡献还多。
46倍市盈率对高成长股来说也不能算太高,应该属于价值回归收益。
投资收益加上价值回归收益,总涨幅12.66倍。
10年12.66倍,每年的回报率28.9%,此外还有10年的累计分红,总的回报率应在每年30%以上。
而持股10年后巴菲特选择继续持有,未来他就只能获得投资收益了。
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巴菲特的投资战略。
第一是成长股战略。
就投资当时的计算来说,巴菲特给了可口可乐将近5被的净资产溢价,33%的净资产收益率除以5也只有6%的投资收益率。
如果公司每年把利润分掉,那6%的收益最多就是6%的红利,这个收益一点也不高。
关键是巴菲特预期公司会把收益持续再投资,并且在资产不断扩大的情况下33%的净资产收益率仍然能保持10年,这样计算则现在的价格就很低了。
这就是以长远眼光和普通人的不同之处。
静态的看,当时的价格是个一般的价格,从长远发展看则是个被严重低估了价格,是市场无效的机会。
而抓住这种机会的前提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很强的预见能力,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看出一个公司有持续增长潜力象相马一样,真是件难事。
看出哪只股涨难,看出哪家公司能发展同样难。
事后看都有很多理由,而在事前要想看出来非常难。
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来发掘这种机会,这方面的市场无效性也就很容易出现。
第二,价值回归战略。
既然定价偏低,那么就有价值回归的机会,哪怕价值回归要经过很多年,由于有成长性收益垫底,他可以一边享受成长收益一边耐心等待价值回归,长期来看也能带来几点到十几点的收益。
在可口可乐的案例中,这个因素贡献甚至比投资收益还多。
但这部分收益是难以预期的,巴菲特的预期收益中基本不包含这部分,至少不会有这么多。
2006年12月28日星期四又看到一份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其中提到他持有的可口可乐股份总市值从1998年的130亿跌到81亿,跌掉了38%。
如果在2004年再算这个投资的长期收益,那么从1988到2004年,共持股16年,12.66倍的收益又打了38%的折扣,大约7.88倍。
年均收益是13.8,再加上分红应该是15%以上。
这大概是又一个波动低谷,把价值回归和市场溢价收益都挤出去了,剩下公司本身成长收益,和巴菲特的预期差不多。
2007年3月23日星期五杠杆对巴菲特的价值 (2007-03-2314:51:38)分类:价值投资3.8.杠杆对巴菲特的价值在一本书上看到巴菲特的成绩是24%。
这个成绩是怎么来的呢。
我查到一篇巴菲特2005年致股东的信,其中说,“2004年我们净值的增长为83亿美元,这使得我们的每股账面价值增加了10.5%。
在过去40年里,我们的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增长到了55824美元,年复利增长率为21.9%。
”原来他的成绩是按公司净资产增值计算的。
55824/19=2938倍,2938开40次方等于1.22,也就是21.9%的复合年收益率。
22%比24%略低,是因为后最近几年他的成绩比以前低。
我们前面讨论过,投资是获取公司经营带来的收入川流角,尽管可以采取很多办法提升收入川流,但都是一两个点到几个点的提高成绩,提高到24%仍然是很难的。
我们看到,可口可乐的长期收益只是在15%左右。
按《巴菲特的真实故事》一书给出的数据,他持有“华盛顿邮报”30年,平均收益也只有15%。
15%的收益从提高收入川流角度是可以想象的,更高的收益一方面可能是利用市场波动投机,另外可能和使用杠杆有关。
巴菲特刚买入伯克夏公司的时候,主要资产是在纺织业上,他只能拿出很少的现金操作股票,等于是比例缩小的财务杠杆。
后来他买入保险公司,用保险公司的未赔偿的浮资金投资,浮存资金大于他买入保险投资,相当于使用财务杠杆。
他的综合成绩是把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都综合进来了,总的说应该是放大。
这个财务杠杆比例有多大呢?他提到,1990年他们投资于证券的资产是公司资产的114%,而2004年在50%左右。
而他2004年成绩也只有10%。
财务杠杆对他业绩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不使用杠杆,估计他的长期成绩不到20%。
或许把各种提升收入川流的办法充分挖掘后,也只能把成绩从市场平均水平的9%提升到15%左右,再加上一些投机办法能接近20%,要想达到更高成绩就无法坚持以投资为主的操作体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