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4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z. .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修订状态:Rev3

共 14 页 第 2 页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 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

时间测定

宽放率确定

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

发布标准工时定额表

审核

OK

NO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修订状态:Rev3

共 14 页 第 3 页

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4.2.3 标准工时的基本构成:标准时间 = 正常作业时间 ×(1+宽放率)

4.2.4 宽放率的构成、定义、计算方法详见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 4.2.5 时间测定方法

4.2.

5.1 选定被测时间的作业工序,将每一单位作业分割成具体的作业要素、必要时再对作业要素分割成具体的动作要素。

分 工 序 工序单元 作业要素

以工艺环节为基础的作业划分工序 以构成工序组成的加工等作业单元为单位划分 以作业单元中所包含的一系列作业要素为基础的动作划

艺 分 解 (例)

或作业熟练度在平均值以上。 4.2.5.3 时间测定次数:5次以上。

4.2.

5.4 时间测定用具:具百分秒的秒表或数码摄像机、观测板。 4.2.6 时间测定

4.2.6.1 观测者最好站在距离被观测者前方1.5~2.0米距离为宜。若可清楚分辨出被观测者的动作时,也可采用斜后方观测。

4.2.6.2 秒表不停、依作业要素记入时间、一个周期为一个作业的总时间。

4.2.6.3 在计时器观测过程中、如出现非正规之作业要素或不正常之数据、这些异常状况所产生之数据应剔除不计入。

4.2.7 根据作业评价系数表(见附表5)判定被观测对象的熟练度和努力度,并和各工序的作业时间一并记录在生产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中,对作业时间进行分析。

4.2.8 对测量时间进行时间评价。(评价方法参见附表5-作业评价系数表) 4.3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3.1 单位标准工时(UST :Unit Standard Time )的种类:

清 洗 / 打码

热塑 清洗 打码

套热缩套

热塑

外观检查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4 页

a) 分布式作业标准工时:例如准备作业、前加工作业等

b) 流水式生产线作业标准工时:例如装配线加工作业

c) 人机配合式作业标准工时:机加工、冲压作业

4.3.2 单位标准工时(UST)的计算方法

4.3.2.1 分布式作业标准工时:例如极片裁切、手工卷绕等。

UST =观测时间×(1+评价系数)/ 加工单元×单只电池用量×(1+宽放率)

4.3.2.2流水式生产线作业标准工时:例如半自动装配线加工作业。

UST =瓶颈工序标准时间CT ?流水线定员

瓶颈工序标准时间CT = MAX(各工序CT)

工序CT =[ 观测时间×(1+评价系数)/加工单元×单只电池用量×(1+宽放率)]/ 定员

4.3.2.3 人机配合式作业标准工时:例如倒吸注液、抽真空作业、真空封口等。

4.3.2.3.1 人员为主之作业

UST =CT ?定员

CT =周程时间/周程内加工批量×宽放率

4.3.2.3.2 机器为主之作业

UST =CT ?定员

CT =周程时间/周程内加工批量×宽放率

4.3.2.3.3 自动卷绕工序标准工时

UST=(自动卷绕时间+每次换正极片时间/正极片数量+每次换负极片时间/负极片数量+每次换隔膜时间/隔膜长度×单支隔膜长度+每次换铝极耳时间/铝极耳重量×单支铝极耳重量+每次换镍极耳时间/镍极耳重量×单支镍极耳重量+每次换保护胶带时间/保护胶带长度×单支保护胶带长度+每次换终止胶带时间/终止胶带长度×单支终止胶带长度+单只电池正极片长度×正极片断带率×每次处理断带时间+单只电池负极片长度×负极片断带率×每次处理断带时间)×(1+宽放率)×定员

4.3.2.3.4 过厚工序标准工时

过厚工序UST分为工装过厚一个电池工时UST1和取出一个超厚电池工时UST2

第一次观测时间ST1=UST1×加工单元+UST2×第一次观测中的超厚电池数

第二次观测时间ST2=UST1×加工单元+UST2×第二次观测中的超厚电池数

4.3.3 计划产量工时(计划工时)核算方法

4.3.3.1 普通工序计划产量工时计算方法

计划产量工时=计划产量×UST

4.3.3.2 特殊工序计划产量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修订状态:Rev3

共 14 页 第 5 页

计划产量工时=每月一等电池产量×UST1+每月二等电池产量×(2×UST1+UST2)+每月三等电池产量×(3×UST1+2×UST2)+…… 4.4 标准工时定额表填写

4.4.1 单工序作业时间编制于分布式作业标准工时定额表(见附表1) 4.4.2 流水线作业时间编制于流水线作业标准工时定额表(见附表2)

4.4.3 标准人机配合式作业编制于标准人机配合式作业标准工时定额表(见附表3)

4.4.4 自动卷绕作业时间编制于特殊人机配合式作业标准工时定额表-全自动卷绕(见附表4) 4.4.5 作业评价系数表(见附表5)

4.4.6 标准工时测定计划编制于标准工时测定计划通知单(见附表6) 4.4.7 标准工时的变更流程

图2

4.5.1 当因工艺变更及技术改善或其它原因导致标准工时定额表需要更改时,各制造部需重新测定,修订标准工时定额表。

4.5.2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修改后,先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当对所修改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重新测定,再次修订后报送计划管理部审核。对同一标准工时修订结果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计划管理部将采用MOD 法对标准工时进

修改标准工时定额表

审核

修正标准工时汇总表

标准工时定额表发布

OK

NO

时间测定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6 页

行评估并实施。

4.5.3 计划管理部将标准工时定额的变更情况填写到产品标准工时修订台帐中,详细记录UST变化情况。制造部工时管理员每月负责将本部门当月已审核并汇签通过后的UST变更情况汇总整理,形成本部门每月UST变更情况汇总,并由部长或部门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送交计划管理部。

4.5.4 处于量产初期的新产品,原则上每一个月修正一次标准时间;进入量产成熟期的产品其标准时间原则上每三个月修正一次。计划管理部每月从计划管理部收集下月各部门的生产计划,制定各部门到期需变更的工时等标准工时测定计划并下发给各制造部工时管理员。日常工作中若发现现场生产情况与标准工时定额表不符,或产能提升等情况,计划管理部将随时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进行标准工时的修正。

4.6 标准工时的日常管理办法

4.6.1 计划管理部按产品型号分类,设专门文件夹保存该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

4.6.2 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由档案室负责日常保管。相关部门需要查阅时可向档案室进行查询。

4.6.3 当因工艺变更及技术改善或其它原因导致标准工时定额表的内容需要修改时,必须向计划管理部进行申请,经计划管理部重新审核并通过后方可颁布实施。

4.6.4 标准工时及标准工时定额表等工艺文件的发放和管理严格按ISO文书管理的相关标准执行并作相应记录。

5相关文件

LS/GWI012.005 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

LS/GWI012.006 生产工时效率评估及考核

6记录

LS/RD014.107 生产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

LS/RD014.111 产品标准工时修订台帐

LS/RD014.112 标准工时汇总表

7修订记录

修订状态拟制人修订原因修订记录发布日期

0 冰-- -- 20060713

1 艳部门职责调整优化制度

优化流程

全文20080421

2 孙婷婷部门变更,按新的体系文件架构

更新文件编号,保留修订记录

全文20120314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7 页

3 孙婷婷部门变更,内容更新全文20130617

附表1

标准工时定额表(分布式作业)

部门电池型号电池规格文件编号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8 页拟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修订日期

NO 工

设备

名称

及型

观测时间

(S)

评价

正常

时间

(S)

(%)

ST

(S)

加工

单元

单只

电池

用量

UST

(S)

人均产

(只/h.

人)

熟练

努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备注

注:此表若用于作为作业指导书中,其格式可按《电池及电池组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定》进行编写。附表2

标准工时定额表(流水线作业)

部门电池型号电池规格文件编号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9 页

拟制

编制日期审核人修订日期

NO 工序观测

时间

(s)

评价

正常时间

(s)

(%)

ST

(s)

工序

CT(s)

工具/

设备熟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序布局图信息汇总

CT

单位(s)

标准产量

单位:只/11h

平衡率

人均产量

单位:只/h.人

质量控制点

总人数单位:人

安全注意点

UST 单位(s)

备注

注:此表若用于作为作业指导书中,其格式可按《电池及电池组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定》进行编写。

标准工时定额表(标准人机配合作业)

部门电池型号电池规格文件编号

拟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修订日期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10 页工序名称作业员/设备作业员A 作业员B 作业员C 设备A 设备B

利用率

时间(s) 设备B 设备A 作业员A 作业员B 作业员C 设备A 设备B 时间(s)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800 800 900 900 1000 1000 1100 1100 1200 1500 1300 1700 1400 1800 1500 1900 工艺布局图工艺参数

周程时间(s)

周程内加工批量(只)

设备数量(台)

宽放率

CT(s)

标准产量(只/11h)

定员

UST(s)

人均产量(只/h.人)

备注

注:此表若用于作为作业指导书中,其格式可按《电池及电池组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定》进行编写。

附表4

标准工时定额表(特殊人机配合作业)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11 页部门电池型号与规格文件编号

工序名称设备型号修订日期

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

工时参数

换型次数(天) 换负极片时间(s)

换型时间(h)换铝极耳时间(s)

自动卷绕时间(S) 换镍极耳时间(s)

正极片数量(片/卷) 换隔膜时间(s)

负极片数量(片/卷) 换保护胶带时间(s)

铝极耳重量(kg/盘) 换终止胶带时间(s)

镍极耳重量(kg/盘) 正极断带率(次/m)

隔膜长度(m/卷) 负极断带率(次/m)

保护胶带长度(m/卷) 单支正极片长度(m)

终止胶带长度(m/卷) 单支负极片长度(m)

换正极片时间(s) 单次处理断带时间(s)

单支铝极耳重量(kg)单支隔膜长度(m)

单支镍极耳重量(kg)单支保护胶带长度(m)

安全注意点单支终止胶带长度(m)

质量控制点设备数

定员UST(s)

备注

注:此表若用于作为作业指导书中,其格式可按《电池及电池组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定》进行编写。

熟练度评价努力度评价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12 页1.欠佳: F1:-0.16 F2:-0.22 1.欠佳: F1:-0.12 F2:-0.17 对工作不能熟悉,不能得心应手时间浪费较多

动作显得笨手笨脚对工作缺乏兴趣

不具有工作的适应性工作显得迟缓懒散

工作犹豫,没有信心有多余动作

常常失败工作地布置紊乱

使用不适当的工具

工作摸索

2.可: E1:-0.05 E2:-0.10 2.可: E1:-0.04 E2:-0.08 对机器设备的用法相当熟悉勉强接受建议

可以事先安排大致的工作计划工作時注意力不太集中

对工作还不具有充分的信心受到生活不正常的影响

不适宜长时间的工作工作方法不太适当

而尔发生失败、浪费时间工作比较摸索

通常不会有所犹豫

3.平均: D:0.00 3.平均: D:0.00

对工作具有信心显得有些保守

工作速度稍缓慢虽接受建议但不实施

对工作熟悉工作上有良好的安排

能夠得心应手自己拟定工作计划

工作成果良好按良好的工作方法進行工作

4.良: C1:+0.06 C2:+0.03 4.良: C1 +0.05 C2 +0.02 能夠担任高精度的工作工作有节奏性

可以指导他人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甚少浪費时间

非常熟悉对工作有兴趣且負責

几乎不需要接受指导很乐意接受建议

完全不犹豫工作地布置井然有序

相当稳定的速度工作使用适当的工具

动作相当迅速

5.优: B1:+0.11 B2:+0.08 5.优: B1:+0.10 B2:+0.08 对所担任的工作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很快

能夠正确地工作而不需检查、核对工作方法很有系統

工作順序相当正确各个动作都很熟悉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13 页十分有效地使用机器设备对改进工作很有热心

动作很快且正确

动作有节奏性

6.超佳: A1:+0.15 A2:+0.13 6.超佳: A1:+0.13 A2:+0.12 有高度的技术很卖力地工作,甚至忽視健康

动作极为迅速, 衔接圆滑這種工作速度不能持续一整天

动作犹如机器作业

熟练程度最高

附表6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14 页标准工时测定计划通知单

NO 部门型号

上次

更新日期

相关

工序

测定计划

下发日期

测定结果

上交期限

测定

原因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焊工工时定额标准规定.docx

钣金件工时定额试行标准(2011-07-30) 一、下料 1.气割下料 (1 )方板,法兰类 厚度方板法兰 φ100 以下φ 100~φ φ 201~φ φ 301~φ φ 401~ φ 200300400500 δ12 以下15分8 分10分15 分20分25分/m δ16~ 3020分10 分15分20 分25分35分/m δ35~ 5525分15 分20分25 分30分40分/m δ60~ 7535分20 分25分35 分50分55分/m δ80 以上45分 /m (2 )型材类 角钢0.5 米以下 0.5~11~2 2 米以上 2~3米3~4 米4~77 米以上 米米米 L30~ L60 5 分10 分15 分20 分 L70~ L10010 分15 分20 分25 分

L120~ L16015 分20 分25 分30 分 槽钢 [50~[10010 分15分20分30 分60 分[120~[16015 分20分25分40 分40分50分60 分80 分[180~[24020 分25分30分50分70分90 分120分[260~[32025 分30分50分60分90分120150分 分 工字钢30 分35分60分70分110 分140180分Ⅰ320 、分 槽钢 [320以 上 方管:按槽钢型号的 1.5 倍。 2.成品下料 半成品按毛坯下料的 1.5 倍工时计算。 3.批量修正系数 件数30315181101151201301501100以~50-80~100-150-200-300~50~1000 下00以上

修正系数10.970.940.910.880.850.820.790.760.73 二、焊接 1 、室体类 室体分半方法: 不分半按下表计算。分两半按下表计算,另加工时:6h/t 。分四半按下表计算,另加工时: 10h/t 钢板厚度 δ3δ4δ5δ6δ8δ10δ12δ14δ16δ20 Q69 系列200190180170160150140130120110 h/T 普通 Q37 系不带抛丸器座的重量 *110h/t+ 抛丸器座长度 *10h/米(点焊 ){ + 抛丸列器座长度 *12h/ 米(焊接 )}抛丸器座按照 12h/m 计算。 通过式 Q37除按上表外,另加工时:抛丸器座数*定额 A 系列主室、抛丸器座(长 * 宽) mm 2定额 A( h ) Q69 系列主〈 =10000008 室,(多抛丸〈 =150000010 器座的室体〉 150000012 均适应)室体使用方管的,按照同高度槽钢扣焊工时的一半从按照吨位计算的 工时中扣除。 Q38 系列120110100 h/T

标准工时管理程序

1.目的 评估作业流程,设定合理的作业人力及标准工时,提供准确的人力成本费用. 透过标准作业流程工时测量,优化,同时协调人员,设备等制造资源,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东莞铭基电子有限公司电子组装厂各类产品加工工时管控

3 定义 秒表测时法(Stop-watch Time Study):以秒表直接测量所欲测量之作业工序(Element),再视受测者之精神状况及工作之难易程度,给予宽放值及评比系数。 基准周期时间(Cycle Time简记为C/T):系指完成一个作业工序之一次循环时间。 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简记为S/T):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宽放率(Allowance Rating):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理因素,疲劳因素,工作环境等因素而给操作者作恰当的宽放,其要定义的是在一定的作业时间。 平衡率(Balance Rating):是指反映流水线人员分配之合理与否的一个指标。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并配合工作研究组作出改善,力求平衡率达到80%以上。 4 职责权限 业务部:样品提供或新产品工程图面(3D/2D)提供. 工程部:新产品量试主导及试产问题点改善. PMC:试产计划及生产计划安排 IE课:标准工时进行测定,并制定、修改、维护。 生产部:①组织生产,按时, 保质,保量完成量试及生产任务; ②提出流程/制程优化,会同IE进行效率,品质改善. 5 程序内容 产品标准工时制定 5.1.1 制工接到业务人员或工程人员给出的样品或工程图面(3D/2D).利用合成法,参照类似产品及制作经验,设 定产品生产工艺步骤,并制作初版《标准作业流程图》,经总经理核准后,以此作为加工成本依据. 5.1.2 工程部专案人员主导新产品量试,专案制工对试产过程的产品采用秒表测试法进行工时测定,确定标准工 时,对评估不合理部分予以修正.更新《标准作业流程图》,经总经理核准后受控发行. 5.1.3 当工艺变更或制程优化等情形造成标准工时变更时,专案制工应随时更新《标准作业流程图》,经总经理 核准后受控发行. 标准工时的结构 标准工时建立的步骤 5.3.1 标准工时必须建立在合理而良好的被公认的标准工作方法之上,所选择的作业员应该是合格的,即具有 足够的经验,能熟练地进行作业,而且精神体力状态良好。选择好作业员后,测试人员必须对被测作业员的操作进行观察,判断其是否在正常速度下操作。

工时定额标准

附录(标准的附录) A 庆铃汽车“三包”维修 工时定额标准

编制说明 为规范庆铃汽车“三包”索赔工作,使售后服务快捷、高效和有章可循,特将庆铃汽车“三包”维修工时定额进行了重新修订,现将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标准中所列各项目工时定额均为维修该项目的最终工时定额,1 如:更换系列发动机曲轴后油封就已包含了拆装变速箱、离合N4JB1 器、飞轮等各项工时。 、标准中未列项目的维修工时定额,可参照工时定额标准中相近2 维修内容所需工时填写工时定额。 、对车身及底盘因我公司库存所造成的锈蚀,需作局部补漆或全3 车喷漆所需维修工时定额,应请示我公司售后服务部后,按特殊维修项目给予单项处理,其维修工时定额视具体情况临时决定。 、本工时定额标准以前所制定和发放的所有工时定额,均在本标4 准发放、生效后作废。 、售后服务部有权在事先不通知特约维修服务站的情况下,对本5 工时定额标准进行修订。 、本工时定额标准解释权归售后服务部。 6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售后服务部 二○○○年四月修订

目录 、车身(含驾驶室)部分...........~11213 、底盘部分................. 214 、转向系部分................ 315 、前桥、前悬挂部分............. 416 、后桥部分................. 517 、发动机部分................~61821 、变速箱、传动轴部分............~72223 、制动系部分................ 824 、电器部分.................~92527

工时定额制定

工时定额制定

第十三章应用工业工程制定工时定额 第一节劳动定额概述 一、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限额。 劳动定额的概念中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劳动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劳动定额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生产条件是指生产规模,生产协作,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方面供应的状况,生产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等;技术条件是指机械设备的先进和自动化程度,加工工艺操作方法,各种技术措施,工艺装备,计量检测试验手段的状况以及工作地的各种运输,照明,信息传递,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状况;组织条件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和劳动组织两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工作地供应,服务,半成品,成品保管,设备维修保养,劳动力合理配置等情况。 (2)劳动定额的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量,即劳

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可以说,劳动定额是对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活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 (3)为了使劳动定额的各项功能得以发挥,劳动定额应在生产(工作)进行以前预先制定。(4)劳动定额所规定的是完全合格产品或符合质量要求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且它限定的对象是有效的劳动,不是无效的劳动。 二、劳动定额的种类 由于劳动定额涉及的范围很广,为了全面反映劳动定额的内容和形式,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劳动定额做出区分。 1,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 (1)工时定额。工时定额是指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常用每件消耗多少分钟表示。比较适合用于产品结构复杂,品种多,生产批量不大的企业。(2)产量定额。产量定额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量的限额。常用每个工作日完成的产量表示。比较适合用于大量制造,或加工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

工时定额计算

工时定额计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计算法 工序工时定额=主加工工时+辅助工时 主加工工时的确定:根据产品图纸、加工面余量、加工工艺、机床的工艺参数(主轴转速、走刀量、吃刀量)计算。冲床、油压机、压铸机、电炉等可按机床上设定(或技术要求)的工艺时间或节拍来确定。 辅助工时的确定:装夹时间、对刀时间、磨刀准备时间、人工休息、换模时间等之总合。这类时间以实测或经验估算为准,有些企业是按标准和制度来执行。 2.实测法 以中等水平的操作工在机床上现场操作,实测工时。 3.类比法 按已有的相似零件的工时定额进行比较、估算,这点全靠成熟工时定额的积累。 确定工时定额的实践性、经验性很强,实际运用时先以计算法或类比法估算,然后以实测法验证、修正。这是我们总结的“一算、二比、三验”法,适合于各种工艺和工序上确定工时定额。最后,总合所有工序上的加工工时就能得到产品加工的工时定额。制定工时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编制销售、生产计划以及成本核算、报价的基本数据,同时也是劳动考核的基础。希望大家重视它,掌握它,并灵活运用。 时间定额

时间也叫“工时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详见劳动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如对加工一个零件、装配工组装一个部件或一个产品所规定的时间;对宾馆服务员清理一间客房所规定的时间。 时间定额是某工序占用时间的定额,即一件产品或其在具体某工序上所消耗的时间。要了解时间定额的定义和作用,熟悉作业时间的内容,了解非作业时间的内容及其与作业时间的基本比例。 时间定额包括: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时间、准备与终结时间。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 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4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4.2.3 标准工时的基本构成:标准时间 =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4.2.4 宽放率的构成、定义、计算方法详见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 4.2.5 时间测定方法 4.2. 5.1 选定被测时间的作业工序,将每一单位作业分割成具体的作业要素、必要时再对作业要素分割成具体的动作要素。

2016年度-工时定额计算规范标准

机械加工 工 时 定 额 计 算 标 准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 +nT 吊+T 装卸)k 2 式中:k m —材料系数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 k 2=1 (n=1); k 2=0.55(n=2) 2.机动时间:T 机 2.1. 方料: 式中: H -板厚mm 2.2.棒料: 式中D —棒料外径 mm 2.3. 管料: 式中d 0—管料内径;mm 2.4.方管: 式中:H —方管外形高mm H 0—方管内腔高mm B 0—方管内腔宽mm 3.吊料时间: 4.装卸料时间及其它时间: 综上所述: 方料: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1.5 材料加工难度系数 T 机 = k B H 20 T 机= D 24 T 机= D — d 02 24 10000 T 机= H — H 0*B 0 20 8000 T 吊= L 1000 T 装卸=0.12+ L + D 1800 840

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A.剪板单件工时定额: 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 b —剪角次数 B. 剪板去毛刺T 毛剌:(min ) T 毛剌 =0.3 + L/400 L-处理长度 C. 剪板校正T 校:(min ) 2.冲压T 冲(min ):T 冲=a 3.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折弯工时定额T 折(min ):T 折=Σa i T= k* ( a + b a ) 3

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 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标准工时制定

1.标准工时制定 2.生产流程制定 3.生产绩效评核及追踪 4.规划生产线,制作生产线配置图 5.教导领班、作业员以能确实执行组装或测试动作 6.制作MPI(作业指导书) 7.制作人力需求表、工具表、辅料表等,以供工具室、物管备料及厂部领用之依据 8.依据需求向ME提出要求与构想,要求设计治、夹具,并跟催治、夹具上线 9.依据工程变更命令(ECO)发出MN,通知并指导生产线采取应有之行动以符合工程变更要求 10.发出MN以通知相关单位对某些特殊要求之遵循或对不正确动作之修改 11.对生产现场之工具、仪器、设备及人员之动作进行检查,遇有不符合规定之处,马上提出,要求改正 12.规划并提供生产线应有之生产设备,并改善之

13.随时掌握生产设备之状况,并要求FE/FM/PE尽一切可能维持生产设备于堪用状况 14.进行方法改善,降低工时使生产更顺利 15.推动成本降低行动(COSTDOWN) 16.仲裁生产与品管间之争执 17.工厂布置设计与执行 18.生产线与品管人员训练 19.负责提供申请进口批文所需之数据 20.参与协力厂商之评鉴工作 21.主导样品机,提供作业 22.协助寻找第二货源 23.担任业务与工厂间之沟通桥梁 24.主导厂内未来生产技术之走向 25.消耗性材料需求用量之估算及消耗性材料厂商之评鉴 26.不良材料报告书之会签及决策 27.对于向外承包之工程进行成本估算,对于外包工程进行报价审核

28.参与制定BOM架构并跟催BOM之建立 29.BOM核对及提出对BOM之修改且跟催R&DRELEASEECR 30.成本估算 31.新产品导入之主导,各单位之协调、联系及排程之跟催 32.主导旧产品结束生产之动作 33.协助物管、采购跟催材料 34.主导量产前试产行动 35.召开试产会议及检讨会议 36.跟催α、B或CTEST所发生之问题反应与解决 37.担任OEM产品之PROJECTLEADER,掌握通盘事项并主导整个项目之进行 38.控制主机板的版本、采购量及下单时间 39.主导工程变更要求之签核与执行 40.协助安规及EMI证书之申请 41.在量产前对于前置期较长之零件跟催采购申请单 42.协助新产品之技术转移事宜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单价标准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单价标准 一、汽车维修工时单价标准:一类维修企业每工时10,可上下浮动30%;二类维修企业每工时8元,三类维修业户每工时5元,机加工、车辆急修每工时14元,可上下浮动30%。其中一、二类维修工时单价不含辅助费,三类和机加工、车辆急修含辅料费。 二、维修费的具体构成:维修费=工时费+材料费+其他费用 1、工时费=工时定额×工时单价 本《标准》规定的工时定额为最高标准,企业可以根据维修车辆具体情况,在不超过本《标准》范围内确定具体的收费结算工时。 2、材料费:是指维修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外购件费(含配件、漆料、油料、辅助材料等)和自制配件费。 漆料、油料,按实际消耗量结算。 3、其他费用:包括外加工费及材料服务费等。 外加工费:是指在维修过程中,发生在厂外加工的费用,按实际外加工费结算。 材料服务费:是指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装卸、运输、保管、损耗等费用。 三、维修费用结算规定 1、本《标准》未列车型的维修工时定额,可参照同类车型工时定额,并由承、托修双方商定后签订维修合同。 2、进口或引进技术生产的客、货车整车或总成大修工时按同类国产车工时定额增加不得超过30%。 3、卧铺客车车身大修工时按同类客车车身工时增加不得超过20%。 4、各类双排座车大修,其车头、车身、蓬垫部分的工时按同类车型相应工时增加不超过20%。 5、带有轮边减速器的车辆,减速器的修理,按原前后桥工时增加不超过20%。 6、前驱动装置的车辆,驱动装置大修按其同类车前桥工时增加不超过20%。

7、方向机装有液压助动装置的车辆,其液压助动装置大修,按同类车型前桥工时另增不超过20%。 8、大梁断裂(复加),更换二跟以上横梁的,由承托修双方商定后签订维修合同。 9、装有独立机组装置的车辆,独立机组大修时按相应发动机总成大修工时结算。 10、装有空调装置的轻型客车大修时增加不超过50工时,中、大型客车增加不超过100工时,货车增加不超过40工时。 11、全车喷漆工时按硝基漆工艺测算,需烘烤漆的增加不超过原全车喷漆工时10%;金属漆(烘烤)增加不超过20%。 12、凡三桥以上的车辆大修时,四桥以上每增加一桥按同类车型的后桥与轮胎的工时增加不超过40%。 13、厢式货车厢视情况按同类车型车身工时增加不超过30%。 14、自卸车6t(含6t)以上的汽油车,二级维护工时按4-5t汽油车工时增加不超过50%结算。 15、车辆维修竣工后,承修方应出具有效发票,其工时费、材料费、服务费、外加工费等,须开列清楚,并附工时清单、材料清单、一式两份,一份交托修方, 一份存档。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定义 (3) 4 角色与职责 (3) 5 规范要求 (3) 6 标准工时的计算和发布 (5) 7 相关文件 (5) 8 附件 (5) 1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管控体系,规范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和优化制度,为核算生产效率、人机产能、计划排产及制造成本等提供数据支撑。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正式生产的产品。 3 定义 3.1标准工时: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 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3.2作业工时:一个经过足够训练的合格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正常的速度完 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作业工时是在现场实测工时的基础上经过速度评比计算 而得的; 3.3 宽放工时:不符合规则或不直接作用于作业,但又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的延迟时间, 在一定基础上维持作业时间的所必须需要的时间。以相对于作业时间的比率来设 定,即宽放系数。 4 角色与职责

4.1 工程部: 4.1.1 负责标准工时的维护与管理; 4.1.2 负责对新产品标准工时进行验证。 4.2 生产部: 4.2.1 负责标准工时执行与问题反馈。 4.3 计划部: 4.3.1 负责根据产品标准工时排产。 5 规范要求 5.1 标准工时的制定: 5.1.1 新产品工时:工程部负责对新产品工时进行测试核算并发布归档。 5.1.2 老产品工时:工程部每三个月需要更新一次产品工时。 5.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我司采用秒表测时法,现场作业实测,再经速度评比与时间宽放后计算而得的。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 实际时间×(1+宽放率) 5.3 标准工时的制定过程: 5.3.1 前期准备 (1)工具准备:秒表、记录板与工时记录表、铅笔; (2)资料准备:熟悉SOP作业流程以及作业工序; (3)掌握评比因素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正常速度的概念。 速度评价法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即60%),由代 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自制件下料工时定额编制标准2011

金属下料件劳动定额时间编制说明 工艺技术部零件室 1定额适用对象 泵车高强钢结构件下料。 2定额编制原则 2.1 定额时间组成:准备时间(图纸熟悉、工具准备、机床空运转等)、作业(机动 与操作)与辅助作业(工具更换、测量等)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2.2 作业定额时间以中等劳动技能所能完成作业为准。 2.3 定额时间不考虑待料、机床修理、其它活动等原因引起的时间需求。 2.4 定额时间反映了采用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如精细等离子切割)已达到的工艺制 造水平。 定额时间能满足工序质量要求(适度考虑工装使用的熟练程度与适应性)。 工艺文件中定额时间为批量生产标准定额时间,派生新产品试制定额时间是 标准定额时间的1.5倍;新型产品第一次试制定额时间是标准定额时间的2.5倍, 第二次试制定额时间是标准定额时间的2倍,第三次试制定额时间是标准定额时 间的1.5倍,试制批次超过3次时定额时间为标准定额时间。 多人操作时定额时间的表述形式为本工序节拍时间,即1人的定额时间,其 余人的定额时间用计件2或计时的形式表示,其定额时间为工艺定额时间×系数, 系数由制造管理部确定。 3定额时间的计算方法 对大多数工序通过建立定额时间数学模型公式。 3.1 数控下料定额时间数学模型公式(按板厚定设备):

.()L L t v a T =?++N 1 152/2 T :工时定额,min L :切割长度,mm v :切割速度,mm/min a :空程速度,mm/min N :穿孔个数 t :穿孔时间min 切割速度与穿孔时间表

注:δ30(含)以上的板料如果采用水下或精细等离子切割,可比照火焰切割确定工时定额。 3.2数控折弯定额时间数学模型公式: 定额时间= 折弯时间 折弯时间(分钟)=(折弯刀数N×10″+装卸时间)×1.1(原为1.4) 装卸时间T分为:①装卸时间取3min″; ②人工装卸须翻面(调头)的取4min; 注意: ①多道折弯:折弯刀数N=划线道数=工件的圆弧段长度÷分段长度+1(取整数);折弯分段长度为30mm。 ②折弯半径为R10,R15,R20,R30,R40均可一次折弯,折弯刀数N=1; ③各不同情况推荐使用设备如下:

实用的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 2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3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4| 5职责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各制造部职责 &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6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 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标准工时及工时定额的定义和区别

标准工时及工时定额的定义和区别 很多实际工作者都有可能把标准工时与标准定额混为一谈,这在管理上是有潜在危险的。标准工时应该是一种客观的工作时间值,无论是由设备本身生产时间决定还是用秒表或时间研究法界定,是管理所必须依赖的一种依据和管理制度制定的起点。 而定额制度是一种管理方法,它把标准工时、人机料法各种现实因素和市场需求综合考虑进去,用于对产线和操作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一种相对主观的工具。 标准工时应该是由增值工作部分和必要工作部分组成,如果设备的产能损失,如OEE中所分析的(我用一种比较严格的算法)诸如计划停机、保养、故障、换产、杂停和速度损失等各种因素,无法在一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而含有一定“水分”,应该在定额上得以体现,做到对操作工的公平,但是标准工时的水分不应该包含太多的上述现实因素,否则将阻碍改善的驱动力。 此时制定定额,可以说明上述浪费的存在和与操作工公开你改善的计划,在科学、公开、团队工作的氛围里,让操作层明白现在定额里面所存在的浪费,并需要在以后的改善中减少,这样以后的定额是要上去的。针对操作工技能所“退让”的含水分的定额,也是暂时的,标准工时作为一种准绳,是作为大家努力的目标,是不能随便放松的。 标准工时应该源自工艺或生产工程部门,如果有工业工程部门更好,但工时定额是来自生产管理或劳资部门,用这两种不同但又有内在联系的杠杆进行管理,发挥两个部门不同的管理角色,是必要的。 对于盖雅工场来说,我们的生产工时解决方案会帮助企业采集实际发生的各种工时,可以自定义各种生产工时和非生产工时,将实际工时、标准工时以及定额工时做相应的数据分析,比较,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并对标准工时和定额工时作出必要的修正和改善。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过程及其方法

1 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 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 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 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4 程序要求 4.1 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LS/GWI012.007 管理规定控 发布日期:20130619 标准工时疋额制疋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5页第2页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__________ 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 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 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 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规定控编号:LS/GWI012.007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发布日期:20130619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修订状态:Rev3 共14 页第14 页 1 2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3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4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职务任职条件工作内容 工时测定员到职两年以上的I级或H级人员,从事或从事过班长或线长工作,对本区域工艺及操作内容 熟练掌握,有良好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工作认 真,接受计划管理部关于标准工时测定的相关培 训,并通过考试。 根据测定计划或部门要求就本部门本区域的标准工时进行测定,制作标准工时定额表;发现现场的变动(包括人员配置、临时任务、操作变化、工艺变更等)并及时测定申请变更,报送本区域工时测定工程师复核。 工时测定工程师 工艺工程师,到职一年以上,熟悉工时测定方 法,熟悉现场生产情况了解并熟悉部门内电池生 产工艺,对标准工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接受 计划管理部关于标准工时测定的相关培训,并通 过考试。 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 时进行复核,报送部门工时管理 工程师,及将标准工时定额表加 入作业指导书中;工艺变更时及 时测定申请变更。 工时管理员工艺工程师,到职一年以上,熟悉工时测定方法,了解并熟悉部门内电池生产工艺,对标准工 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接受计划管理部关于标 除包括工时测定工程师的职责外,还包括接受测定计划,汇总、每月整理本月变更UST变更。

工时定额考核实施方案非常好

工时定额考核实施方案(非常好) 一、目的 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益,体现员工多劳多得,实现员工利益与生产效益挂钩的宗旨,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体系,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成本核算的依据,根据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实施背景 1.由于公司制造的XXXX产品是世界首台,各项工作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产品设计及工艺一直未实现标准化,经常出现设计、材料、工艺出现变更,造成生产、项目、技术、采购等部门的工作不能按原计划正常开展,生产车间常常处于被动局面,经常出现返工现象。 2.绩效考核缺乏基础数据。由于设计、材料、工艺经常变更,产品的成本体系一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缺乏考核指标。 3.操作技能工人的绩效考核存在大锅饭现象,由于生产制造不均衡,经常出现闲的时候没活干,忙的时候加人、加班加点赶工,工人缺乏积极性,生产效率低。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工时定额考核委员会,由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工时定额考核小组,由人力资源部、商务管理部、生产部、技术中心、计划发展部组成。 (一)商务管理部

1.负责制定公司产品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2.负责生产部月度工时定额核算工作。 3.负责指导各生产车间定额工时、实作工时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汇总各类产品的工时定额,建立工时定额完成统计台帐。 4.汇总产品劳动工时定额,积累产品工时定额资料,负责向相关单位提供产品工时定额资料。 1 5. 提出产品工时定额修订计划。 (二)人力资源部 1.根据工时定额及公司年度薪酬预算,确定并调整工时定额的点值。 2.负责工时定额奖金总额核算工作。 (三)生产部 1.建立内部定额管理制度,保证劳动定额的先进性与合理性。 2.负责公司月度生产工时定额任务的内部分解工作。 3.负责建立定额月报统计台帐,月底对单位产品实耗工时、产品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定额完成率。 4.负责生产部员工月度奖金分配工作。 5.参与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四)技术中心 1.负责各类产品工艺的编制工作。 2.负责产品工艺的修改调整工作。

标准工时制定流程

1目的 1.1应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制定标准工时,编制标准工时表; 1.2将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应用于生产管理。 2范围 2.1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 3职责 3.1车间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制定工艺流程,测量标准工时,编制标准 工时表;积累、分析工时数据,制定通用作业工时标准(运用综合 数据法); 3.2生产车间经理:负责标准工时表的执行,按标准工时表排定的工位 及作业内容组织生产,审核各班组生产日报表; 3.3工艺工装职能:负责对标准工时表校对、审核; 3.4燃具产品部长:负责对标准工时表审定、批准; 3.5综合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各功能模块应用输 出,并应用于生产管理; 3.6技术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表归档管理,发放; 4工作流程图

5工作程序 5.1标准工时制定原则 5.1.1在产产品:所有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必须制定相应品名的标准

工时,超过3年未生产产品的标准工时表可以不维护更新,但保 留旧版电子档,以备查看; 5.1.2新增产品:新产品试产时需制定一个临时工艺流程图,在批量 生产后5个工作日须发行新版正式标准工时表;新版标准工时表 版本号统一定为“00”版; 5.1.3工艺变更:当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须调整相应变更工位的工 时数据,并升级发行新的标准工时表,版本号为原版本号加“1”, 并在表上相应位置注明升级原因。 例:原版为“00”版,升级后发行版本为“01”版,以此类推。 5.1.4制程改善:当对生产制程进行改善时,改善成果将通过“标准 工时”的降低,“线平衡率”的提高来体现;改善完成后须升级 标准工时表,以进行相应措施的固化; 5.1.5与实际差异过大:当正式版标准工时表投入使用后,若发现与 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时,需要就部分或全部工位进行重新观测 分析,再升级发行新版标准工时表;差异过大的标准为:在去除 外部影响与内部问题后的产出工时与投入工时的差异超过10%; 5.2数据测量 标准工时制定初期阶段以秒表法为主,待积累了大量的作业单元数据进行分析后,再运用综合数据法制定常用作业的工时标准参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